农林院校学生管理与心理育人的结合探究

2023-04-08 03:16
林业经济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林心理健康育人

2021年10月,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吉林长春举行,会议强调要深化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在此背景下,农林院校应肩负起国家与时代赋予的使命,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由洪名勇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一书,强调高等农林院校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代表,从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提出高等农林院校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及新举措,对促进农林院校本科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的管理工作既是开展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又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各大农林院校应加强对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其育人功能,以有效提升管理成效。一方面,农林院校学生管理与心理育人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学习、就业、感情等问题较为迷茫,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引领他们走出困境,顺利迈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另一方面,学生管理与心理育人的结合有利于在农林院校中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相比于高中时期,大学校园更加开放、自由,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相对有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引导其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内自由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农林院校学生管理与心理育人的结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开展学生管理。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频繁的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与行为变化,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情绪与行为变化的原因,耐心解答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给予温暖与关怀,从而引导学生把教师当作朋友,接受教师的指导,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与学生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例如,心理学中的同体效应,指人们更愿意与和自己类似的人交朋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效应来寻找自己与学生的共同点,从而拉近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为今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农林院校在融合学生管理与心理育人的同时,还应该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大学生人格已相对成熟,单纯的说教式管理难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而容易激起逆反心理,降低管理效率。因此,农林院校和教师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从学生的个体需求出发,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生管理工作中,由说教式管理转变为服务式管理,以获取学生的理解与信任,让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农林院校可以创建校级、系级、班级三级管理体制,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与帮助,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以便教师分层管理、统筹规划,创建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

最后,为确保农林院校学生管理与心理育人的结合成效,需创新工作方法。农林院校可以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在学校官方平台开设心理教育专题,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链接心理健康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观看,帮助其开展系统学习。同时,农林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帮助更多的学生解答心理困惑,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可以组建心理互助小组,密切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相互了解、相互熟悉,以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从同伴身上获取能量与帮助,为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做出全面的努力。

农林院校学生管理与心理育人的结合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农林院校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需求,转变自身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有力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

(李海燕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猜你喜欢
农林心理健康育人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