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的主要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分析

2023-04-08 02:08田明华孟玲利王富炜王晓雪莫昕芃
林业经济 2023年12期
关键词:钻石模型

田明华 孟玲利 王富炜 王晓雪 莫昕芃

摘要:近年來世界木质林产品出口竞争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及其动态变化,有助于中国木质林产品重构竞争优势。文章利用UN Comtrade、WDI数据库等相关数据,以国际市场占有率表征的实际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借助钻石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不同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结果显示:木质原料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基本要素,初级劳工是木质家具、胶合板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技术、资本等高级要素是纸及纸板、刨花板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先发优势形成的质量、品牌优势是发达国家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以及区域集聚对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形成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激发因素;积极的国际合作为中国木质林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林产品贸易、产业政策促进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政策启示:推进工业原料林建设,加大木质原料回收力度;加快先进装备技术普及应用;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推进产业链融合和产业空间集聚;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紧抓国际合作新机遇,深化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钻石模型;国际市场占有率

中图分类号:F42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38X(2023)12-005-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木质林产品高质量发展研究”(编号:21BJY196)。

Analysis on th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Main Wooden Forest Products Based on Diamond Model

TIAN Minghua1MENG Lingli1,2WANG Fuwei1WANG Xiaoxue3MO Xinpeng1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161000; 3 Personnel Divis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mpetitive situation of wooden forest product exports in the world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Analyzing the sources and their dynamic change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wooden forest products can help China reconstruc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ased on relevant data from UN Comtrade, WDI databases and so on, guided by the actu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presented by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the Diamond model was used to established indicator system to analyze th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different wooden forest produ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ooden raw materials remained the fundamental factor in 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wooden forest products, the primary labor was a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for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such as wooden furniture and plywood, advanced elements such as technology and capital were th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for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 such as paper and particleboard. The quality and brand advantages formed by the first mover advantage wer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for wooden forest product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level of relevant supporting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agglomeration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wooden forest product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invested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fierce competition, were motivating factors in 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in wooden forest products. The Activ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ad provided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wooden forest products to improve thei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Forest product trade policies and related industrial policies had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wooden forest products.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China,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s follow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raw material forests and increasing the recycling of wood raw materials. Accelerating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equipment technology.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and grade. Improving the level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chains and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various market entities and maintaining a fair competitive market environment. Seizing the new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epening supply side reform.

Key Words:wooden forest products;th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diamond model;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1引言

木质林产品生产是中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21》,2021年扣除林业系统非林产业的林业产业总产值为7.17万亿元(按2015年不变价计,下同),其中属于木质林产品生产项下的产值为3.38万亿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占比47.17%,不仅吸纳了大量底层人口就业,而且有力带动了上游森林经营的发展。木质林产品还是中国比较重要的出口货物品类,2021年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596.01亿美元(按2015年不变价美元计,下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是世界木质林产品(含木质家具、木制品)第一出口大国,出口已经成为中国木质林产品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然而2015-2020年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一直徘徊在526.81~551.38亿美元之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仅仅在2021年出现强烈反弹,2015-2020年年均增速-0.49%,即使2015-2021年年均增速1.55%,但与1993-2014年年均增速14.37%相比也有明显差距。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的统计口径(即不含木质家具、木制品),2015-2018年世界木质林产品出口年均增速是5.04%,同期中国-2.51%、德国4.57%、波兰11.08%、越南11.14%,即使在包含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影响的2015-2020年期间,世界木质林产品出口年均增速是-0.30%,同期中国-3.28%、德国0.69%、波兰3.86%、越南11.00%(FAO, 2022),显然木质林产品出口国际竞争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出现了问题,分析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有助于发现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重构国际竞争优势。

本文以国际市场占有率表征的实际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1)在理论上,提出用各种统计学方法综合各种国际竞争力指数或指标缺乏经济学学理基础和一致性结果,在比较国际竞争力测度常用指数或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国际竞争力测度的优选指标。(2)在观点和视角上,提出基于钻石模型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竞争力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竞争力来源的竞争潜力估计,并不是实际的竞争力,依据各项指标对综合评价形成的竞争潜力的贡献判断竞争力来源属于循环自证,需要结合实际国際竞争力判断国际竞争力的来源。(3)在方法上,根据钻石模型构成国际竞争力来源的6个方面,探讨和提出表征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一系列可量化、可进行国际比较的代表性指标,并与实际国际竞争力对比,进而判断不同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2文献回顾与评述

分析和评述木质林产品领域国际竞争力测度的方法、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思路,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本文选取研究切入点。

2.1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测度

国际竞争力测度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利用产品进出口数据计算各种国际竞争力指标或指数测度国际竞争力水平(戴永务等,2007a;张寒等,2008;顾晓燕等,2009;严谨,2010;黄金钟,2012;林伟明等,2014;吴雅瑜等,2014;Olena et al., 2016;管志杰等,2018;Rossato et al., 2018;孙于岚等,2019;Vu et al., 2019;吴天博等,2020;Su et al., 2020;Grzegorzewska et al., 2021;王嵩川,2021;李楠等,2021;Jiang et al., 2023b),其中少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顾晓燕等,2009;李楠等,2021)、熵值法(吴雅瑜等,2014;林伟明等,2014;Vu et al., 2019;Jiang et al., 2023b)等将多个指标或指数进行综合评价;二是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除少数基于国际贸易理论(陆晨霞等,2017;吴天博等,2020)或自构影响因素体系(苏蕾等,2017;Jiang et al., 2023a)外,大多是基于钻石模型或其拓展,构建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潘守彬,2012;曹玉昆等,2022;刘向越等,2022)、主成分分析法(曹玉昆等,2022)、层次分析法(黄金钟,2012;庞新生等,2016)等进行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综合评价。第二类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竞争力来源的竞争潜力分析,并不是实际的竞争力,就像一个人各方面运动素质很好但未参加过任何赛事一样,而且这种方法往往忽视了短板的关键制约性。第一类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国际竞争力指标或指数那么多,到底哪个合适?用统计方法综合并不科学,例如熵值法中某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就越大,显然缺乏经济学学理基础,而且这些统计方法处理结果受指标选择、指标数量、数据期间等影响很大,缺乏一致性的结果,科学性、可靠性不足。这样关键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国际竞争力指标或指数表征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测度中经常使用的贸易竞争力(Trade Competitiveness, TC)指数、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指数等存在不同的缺陷。例如A国某产品出口60亿美元、进口40亿美元,B国该产品出口120亿美元、进口80亿美元,两国该产品的TC指数同为0.20,显然不能反映B国相对A国在出口规模上有2倍的竞争优势;再假如A国某产品出口60亿美元、总出口600亿美元,B国该产品出口120亿美元、总出口1200亿美元,世界该产品出口300亿美元、总出口6000亿美元,两国该产品的RCA指数同为2,同样也不能反映B国相对A国在出口规模上有2倍的竞争优势。由TC指数转换或优化而来的显性竞争比较优势(CompetitivenessAdvantage, CA)指数、由RCA指数转换或优化而来的显性对称比较优势(Revealed Symmetr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RSCA)指数也存在同样问题。相比之下,国际市场占有率(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IMS)是一个比较好的指标,既可以展现该产业的总体规模和实力,也可以显示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相对地位。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大小,最终将综合表现在该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因此应选择IMS作为国际竞争力测度的指标。

2.2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研究

如前所述,除少数研究基于国际贸易理论或自构影响指标体系外,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研究主要依托于钻石模型展开分析,其中部分研究在基于钻石模型或其拓展进行竞争力综合评价时,依据各项指标对综合评价形成的竞争潜力的贡献判断竞争力来源,实际上属于循环自证,并不能真正发现国际竞争力来源。多数研究首先利用国际竞争力指标或指数分析国际竞争力水平,然后根据钻石模型分析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戴永务等,2007b;王波等,2008;陈志强,2008;柳露,2009;韩笑,2009;严谨等,2010;陈建铃等,2013;林伟明等,2014;唐帅,2015;林伟明等,2015;李鹏程,2016;管志杰等,2018;罗奕奕等,2019;郭明杰,2020),其中还有研究进一步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国际竞争力与来源的定量关系(韩笑,2009;陈建铃等,2013;林伟明等,2014;林伟明等,2015;管志杰等,2018;罗奕奕等,2019;郭明杰,2020),探索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这种研究范式是科学的、正确的,但由于钻石模型中很多要素存在指标难量化或者数据难获得等问题,尤其是一些研究中选择的代理指标并不合理,导致一些研究结论或者量化研究结果并不可靠,这些单一产品研究也难以掌握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全貌。另外,有一些将木质林产品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顾晓燕等,2009;苏蕾等,2017;Vu et al., 2019;Su et al., 2020;吴天博等,2020;徐琎等,2023),但不同产品性质并不相同,其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要素差异很大;还有一些已经注意到木质林产品的产品差异而进行分产品综合研究(张寒等,2008;张吉国,2010;范悦等,2011;陈辉民,2016;孙于岚等,2019;王嵩川,2021;Jiang et al., 2023a),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将国际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来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3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迈克尔·波特创立了分析国际竞争力来源的钻石模型,认为国际竞争力根植于一国和地区的竞争环境,而竞争环境则产生于某一框架,即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企业战略及结构和同业竞争4个内生要素,以及发展机会、政府政策2个外生要素(Porter, 1990)。钻石模型对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来源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成为国际竞争力来源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田明华,2013),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金碚(2003)在研究钻石模型时提出要区分实际竞争力和竞争潜力,将竞争结果和原因结合起来分析。因此,本文遵循先分析国际竞争力水平然后利用钻石模型分析国际竞争力来源的研究路径。

首先,根据前述对国际竞争力测度方法和指标的分析,选用IMS测度不同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计算公式为:IMSj=XMSj=XVj/WXVj×100%,式中:IMSj为某年某国j产品出口市场占有率;XVj为某年某国j产品出口额;WXVj为某年j产品世界出口额。这与很多研究使用多个指数或指标测度国际竞争力但不将它们综合评价(戴永务等,2007a,2007b;王波等,2008;张寒等,2008;韩笑,2009;柳露,2009;严谨,2010;严谨等,2010;黄金钟,2012;林伟明等,2014;唐帅,2015;Olena et al., 2016;李鹏程,2016;Rossato et al., 2018;管志杰等,2018;孙于岚等,2019;Su et al., 2020;郭明杰,2020;吴天博等,2020;王嵩川,2021;Grzegorzewska et al., 2021)相一致,与多数将国际市场占有率作为首选指标(戴永务等,2007a,2007b;王波等,2008;韩笑,2009;柳露,2009;严谨,2010;黄金钟,2012;林伟明等,2014;唐帅,2015;Olena et al., 2016;李鹏程,2016;管志杰等,2018;郭明杰,2020;吴天博等,2020;王嵩川,2021)乃至仅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陈志强,2008;陈建铃等,2013)不谋而合。

其次,结合不同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基于钻石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法、横向比较法、动态分析法、分类归纳法等逐一分析可能形成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各要素的特征,探讨要素量化的代表性指标,依据这些指标与IMS的相关分析,发现形成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确定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这与多数研究首先利用国际竞争力指标或指数分析国际竞争力水平,然后根据钻石模型分析国际竞争力来源的研究思路(戴永务等,2007b;王波等,2008;陈志强,2008;韩笑,2009;柳露,2009;严谨等,2010;陈建铃等,2013;林伟明等,2014;林伟明等,2015;唐帅,2015;李鹏程,2016;管志杰等,2018;罗奕奕等,2019;郭明杰,2020)是一致的,只是这些研究没有明确指出基于钻石模型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竞争力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竞争力来源的竞争潜力估计,依据各项指标对综合评价形成的竞争潜力的贡献判断竞争力来源存在循环自证的缺陷。

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理论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为与分析更紧密结合,在正文中分别阐述钻石模型各要素形成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假设钻石模型各要素均是形成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但不同木质林产品、不同国家存在差异。这与研究单一产品如人造板(罗奕奕等,2019;郭明杰,2020)、胶合板(戴永务等,2007b)、刨花板(严谨等,2010)、纤维板(陈志强,2008;陈建铃等,2013)、木质家具(王波等,2008;韩笑,2009;林伟明等,2014)、木制品(林伟明等,2015)、地板(管志杰等,2018)、纸产品(柳露,2009;唐帅,2015;李鹏程,2016)而缺乏对木质林产品的共性把握不同,也与将木质林产品作为一个整体研究(顾晓燕等,2009;苏蕾等,2017;Vu et al., 2019;吴天博等,2020;Su et al., 2020;徐琎等,2023)而忽視产品差异不同,是对多种木质林产品进行分产品的综合研究,以在发现不同木质林产品特异性基础上归纳木质林产品的共有规律和特征。

4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21》,在进出口统计中木质林产品细分为15种,按金额计,2021年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以家具(38.21%)、纸和纸制品(36.06%)、木制品(12.64%)、胶合板(8.68%)为主,4种产品所占份额达到95.59%,如果加上纤维板(1.79%)、刨花板(0.64%),6种产品所占份额达到98.0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考虑国际上木质林产品统计口径中不包括纸制品(FAO, 2022),为便于国际比较,将研究对象确定为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质家具、木制品、纸及纸板6种。

为统一数据口径、便于国际比较,各产品各国的IMS测度均采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数据,计算得出2021年、2011年6种产品各国的IMS,如表1、表2所示。各国的IMS及排名变化证实,10年间世界木质林产品出口竞争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他数据来源于FAOSTAT、WDI数据库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UNIDO)、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等组织的报告。

5经验性结果

在阐述钻石模型各要素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基础上,结合不同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实际,从钻石模型的6个方面逐一分析不同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特异性和共性特征,探讨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代表性量化指标。

5.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基本要素(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氣候条件、初级劳工等)和高级要素(科学、技术、市场知识等知识资源,可运用的资本与融资成本等资本资源等)。

(1)木质原料仍然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要素。人造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质家具、木制品、纸及纸板,都是以木质原料为基础加工而成,是木质原料资源高度依赖型产品。例如,人造板成本构成中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55%~65%(夏灵芝,2008)。即使是造纸工业,研究显示纸浆原料(废纸)成本占到白卡纸、箱板纸、瓦楞纸总成本的61.21%~75.71%(周俊霞,2016)。因此,木质原料仍然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要素。

表1列示了2021年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质家具、木制品、纸及纸板前10名出口国,表3列示了表1涉及的25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及世界排名,这25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合计25.7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面积的63.64%,可见森林资源对木质林产品竞争力的支撑作用。虽然表3显示一些欧洲国家森林面积排名并不很靠前,这是因为这些国家比较小,如果把这些欧洲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则森林面积达到1.34亿公顷,排名世界第6位。可以判断,表1中的相关国家基本都属于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

当然,森林面积仅仅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一个指标,实际上森林蓄积可能更为重要,例如泰国、马来西亚、智利、越南在世界森林面积排名中不算靠前,但由于这几个国家是热带或亚热带国家,森林蓄积排名相对更高。但各国的森林蓄积数据不易获得,在很多情况下只能使用森林面积来大致估计森林资源禀赋。

不管是森林面积还是森林蓄积,代表的都是森林资源丰富程度,但并不能直接代表木质原料的丰富程度。森林资源只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其出产的木材才是实际的资源,大多数木质林产品都是基于原木加工形成,理论上原木产量才是代表木质原料实际丰富程度的直接指标。FAO将原木分为木质燃料、木炭、木片和碎料、木材剩余物等和工业用原木(FAO,2022),显然工业用原木是木质林产品加工使用的主要原料,尽管刨花板、纤维板、造纸工业也会用到木片和碎料、木材剩余物等,但工业用原木是木质原料的主体,因此工业用原木产量代表木质林产品生产的自然资源基础要素指示性可能更强。

表1共涉及25个国家,其中9个国家工业用原木产量位居世界前10位,18个国家位居世界前25位,2021年相关国家工业用原木产量及世界排名如表4所示。这25个国家工业用原木产量合计16.44亿立方米,占世界工业用原木产量的80.04%。表4相较表3,人造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质家具、木制品、纸及纸板前10名出口国的排名更加集中,显示工业用原木产量更好表现了木质原料资源禀赋状况,说明工业用原木产量的代表性比森林面积更好。

刨花板和纤维板生产可以不直接以原木为原材料,而可以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和回收废料为原料,利用原来难以利用的小径材、劣质材、枝丫材、灌木,极大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田明华等,2023)。但这不符合动辄20万立方米以上规模生产的原料数量和质量要求,来源复杂的原料质量控制难度较大,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因此,规模化的刨花板和纤维板生产还是需要均一性原料来源(田明华等,2023)。中国的一部分薪材实际上已成为木质原料来源。因此,刨花板和纤维板对工业用原木的依赖性相对较弱。FAO将工业用原木分为锯材原木和单板原木、制浆材、其他工业用原木(FAO, 2022),锯材原木是木质家具、木制品生产的原料来源,单板原木是胶合板生产的原料来源,制浆材是制浆造纸的原料来源,也可以佐证工业用原木产量更适合代表木质林产品生产的自然资源基础要素。

在考虑木质原料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本国的自然资源禀赋,还要考虑木质原料的进口因素。根据FAO数据,中国、奥地利、瑞典、芬兰、德国是世界工业用原木进口前5大国,大量的木材进口支撑了其木质林产品产业的发展,也支撑了其木质林产品的出口。因此,木质原料的进口因素是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位居世界前列的很重要原因,也是德国等欧洲国家木质林产品出口位居世界前列的很重要原因。当然,对于纸及纸板来说,木质原料更多不是工业用原木而是木浆和废纸,进口木浆和废纸支撑了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纸及纸板出口。2021年世界工业用原木、木浆、废纸进口量前10名国家如表5所示。可见,人造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质家具、木制品、纸及纸板对木质原料品种的依赖程度并不相同。从生产角度来说,人造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質家具、木制品与工业用原木进口关联度较强,纸及纸板与木浆和废纸进口关联度更强。

但是,任何国家都能进口,为什么中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呢?需要注意的是,木质原料的进口因素只会影响国际竞争力,但并不是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就资源基本要素评价而言,森林面积、工业用原木产量均可作为代表性指标,工业用原木产量代表性更强,原木进口只是一个调节性因素。那么,是什么因素使这些国家能够克服进口木质原料的劣势、弥补本国木质原料的不足,并仍然保持国际竞争力?

(2)初级劳工是木质家具、胶合板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一般意义上,木质家具、木制品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人造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纸及纸板被认为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当然,它们都属于资源密集型产品。表1共涉及25个国家,把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巴西、智利、墨西哥、土耳其归入发展中国家,其他国家归入发达国家,2021年主要木质林产品前10名出口国中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IMS占比如表6所示。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初级劳工成本低,发达国家初级劳工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优势,发达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优势。表6显示,发展中国家在木质家具、胶合板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反推木质家具、胶合板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在纸及纸板、刨花板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反推纸及纸板、刨花板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在纤维板、木制品上具有相对较强的比较优势,反推纤维板、木制品介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之间,纤维板偏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木制品偏劳动密集型。这一点与通常意义上的认识有所不同。

因为木质家具、胶合板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初级劳工成本低,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木质家具、胶合板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表1显示,2021年木质家具、胶合板出口前10名出口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在木质家具、胶合板国际市场上地位不断提升。以木质家具为例,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中国在2002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木质家具出口国,2005年超越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大木质家具出口国,一直保持至今。2008年越南跻身世界第五大木质家具出口国,2019年超越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三大木质家具出口国,2020年超越波兰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木质家具出口国。显然,劳动力资源丰富、初级劳工成本低是中国、越南木质家具出口迅猛增长的根本原因。对比表1和表2,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墨西哥也跻身2021年世界木质家具出口国前10名,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确实具有优势。

表1涉及25个国家的人均GDP、人均GNI(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人口数量、劳动力人数,如表7所示。其中人均GNI可以代表劳动力成本。

表7显示,人均GDP与人均GNI有高度相关性、人口数量与劳动力人数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94、0.9986,因此可以用人均GDP代替人均GNI、人口数量代替劳动力人数。如果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人数不足也难以支撑行业发展规模。因此,劳动力资源丰富、初级劳工成本低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中国、马来西亚、墨西哥、土耳其、巴西、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不仅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这是这些发展中国家能够在木质家具、胶合板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因。

综上,人均GNI、劳动力人数可以作为初级劳工要素评价的代表性指标。为数据获取方便,人均GDP、人口数量可以作为人均GNI、劳动力人数的替代性指标。在采用单一指标表示考虑劳动力成本优势时,也可以采用劳动力人数/人均GNI或人口数量/人均GDP作为初级劳工要素评价的代表性指标。

(3)技术、资本等高级要素是纸及纸板、刨花板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表6显示,发达国家在纸及纸板、刨花板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在偏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纤维板上具有相对较强的比较优势,甚至在偏劳动密集型的木制品上也有相对优势。

发达国家技术先进,资本充裕,纸及纸板、刨花板都是规模经济要求比较高的产品,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资金投入也大。纤维板中,硬质纤维板的规模经济要求相对较低,但中密度纤维板规模经济要求较高。木制品品类较多,包括相框类、木箱类、木桶类、木制工具类、建筑用木工制品、木制餐具及厨房用具、木制装饰品、木制生活品,其中很多产品也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但规模经济要求相对较低,因此技术、资金要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考察各国的技术、资本等高级要素有很多代理指标。考虑到资本存量大多是基于年资本形成额计算估计,误差较大,而产业投资多数依赖银行贷款,因此,国内信贷占GDP比例更能反映资本的相对可得性。考虑木质林产品整体属于传统产业,研发支出占GDP比例比专利数量、百万人口研发人员数量、科技论文数量等相对代表性更好,且指标数据也比较易得。表1涉及25个国家2021年的技术、资本要素禀赋情况,如表8所示。

表8显示,发达国家普遍技术水平比较高、资本也比较宽裕,这是在纸及纸板、刨花板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也形成了在纤维板、木制品上的相对优势。可以发现,由于国际间资本流动性比较强,技术优势相对于国内信贷占GDP比例所表征的资本对发达国家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形成作用更加突出和明显。因此,研发支出占GDP比例、国内信贷占GDP比例可以作为高级要素评价的代表性指标。

5.2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会刺激企业改革和创新。需求对国际竞争优势的影响首先从国内开始。根据林德的需求相似理论,企业的投资、生产和营销方针主要是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决策依据,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必需的规模竞争优势建立在国内市场需求基础之上。特别是对提高产业竞争力来说,国内市场质量比市场需求的规模更重要。如果国内市场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变化,企业就会在市场压力下努力改善和创新,形成更高水平的竞争优势,进而成为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

(1)先发优势是发达国家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波特认为,本国市场要能够产生促进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动力,需要具备3个特征:(1)市场需求结构呈现多样性,当一个国家的内需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主要需求相同,而其他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条件时,这个国家的厂商就比较容易获得竞争优势;(2)拥有内行而又挑剔的本国客户,是本国厂商追求高质量、完美产品造型、精致服务的压力来源;(3)预期型需求在本国市场需求中占较大比重,是反映领先消费欲望的需求,是一种敏锐的预告指标,会协助厂商掌握新产品信息与走向,刺激厂商的产品不断升级并提高面对新形态产业环节的竞争能力。

这一方面,无疑发达国家具有先发优势。良好的需求条件是表1涉及25个国家中的发达国家在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质家具、木制品、纸及纸板上国际竞争力的来源。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纸及纸板的生产技术、产品创新无不源于发达国家,即使是木质家具、木制品,其设备、技术也是源于发达国家。德国的纤维板、刨花板,意大利的家具,以及北欧国家的纸及纸板,均发展历史悠久,在满足国内高水平要求之后拓展到全世界。而且先行的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了在消费者中十分重要的品牌忠诚度,使后来者很难打破。因此,先发优势是发达国家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2)积极开发高端、绿色市场,创立名牌,可以成为后发国家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走了不同的道路,即出口發展模式,利用劳动力优势以低价开拓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与发达国家竞争,目标是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需求。多年来中国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质家具、木制品、纸及纸板的主要出口市场基本是发达国家,越南也一样,因此国内需求条件对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相反,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可以直接引进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仿制发达国家的产品,直接切入发达国家市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但发展中国家木质林产品低价竞争的模式很难形成品牌优势。因此,改变以往“量多价低”的出口模式,致力于提高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和环保标准,加强产品设计、创建自有品牌,以质量树品牌,以绿色环保引领潮流,提升产品附加值,是后发国家木质林产品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综上所述,衡量需求条件相对比较困难。一般来说,人均GNI、人均GDP越高,对产品质量要求越高,对高端产品需求越大。相同产品,价格越高,意味着可以满足更高需求,但一般各国国内价格数据不易获取,可以考虑用平均出口价格替代。因此,人均GNI或人均GDP、产品出口价格可以作为需求条件评价的代表性指标,以此考察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5.3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

相关支持性产业是一个与产业休戚与共的优势网络。一个产业之所以具有优势,可以是因为相关支持产业具有竞争优势,而有竞争力的产业,通常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因为二者之间可以合作、分享信息,从而形成相关产业在技术、流程、销售、市场或服务上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如果想成功地培养一项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最好能先在国内培养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此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区域集聚对改善信息环境与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木质林产品属于工业产品,因此也十分依赖工业装备。以中国人造板为例,1987年我国发明的无卡轴旋切机将胶合板旋切剩余木芯直径降低到45毫米(钱小瑜,2019),突破了资源有限的大径材限制,是中国胶合板产量、出口量能位居世界第一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期末,中国规模以上人造板机械装备制造企业100多家,能够提供39类、800多种人造板机械产品,拥有世界上最为全面和完整的人造板机械产业结构和产品种类,是由低中端向中高端发展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中国人造板装备技术水平由人工、半机械化、半自动化向机械化、自动化、数控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王雨等,2022),保证了中国胶合板IMS高居世界第一、纤维板IMS稳居世界第二、刨花板IMS不断提高并居世界前列。因此,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这也是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提高但中国木质林产品仍然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国际上也是如此。那些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高的发达国家,也都是木质林产品工业装备大国和强国。中国很多先进木质林产品工业装备都是先引进自木质林产品工业装备大国和强国。由于很难对比各国的木质林产品工业装备水平,可以间接以各国的工业化水平衡量木质林产品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

衡量工业水平的标准很多,工业化指数是常用的一个指标,即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的比。工业化指数小于1的是工业产品阶段,1~2之间为工业化初级阶段,2~5之间为工业化中级阶段,5~8之间为工业化高级阶段,8以上为后工业化阶段。表1涉及25个国家的2021年工业化指数,如表9所示。

表9显示,大多数发达国家工业化指数很高、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是其在纸及纸板、刨花板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指数普遍较低,不足以成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但最低也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以上,为木质林产品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持,否则工业化水平过低会成为木质林产品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例如刚果(金)森林面积居世界第7位,但由于工业化水平过低,也不能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每年发布工业竞争力绩效(Competitive Industrial Performance, CIP)指数,CIP指数基于8个工业绩效指标的分析,评估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制造业中的相对地位。表1涉及25个国家的CIP指数和排名变化情况,如表10所示。

表10显示,表1涉及25个国家的CIP指数均在中上等水平,说明木质林产品生产需要比较高水平的工业基础。发达国家CIP指数普遍较高,大多数在世界前列,说明工业化水平是发达国家在纸及纸板、刨花板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波兰、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CIP指数上升明显,工业化水平是这些国家很多木质林产品IMS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中国、越南CIP指数提升极快,说明中国、越南不仅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初级劳工成本低的优势,而且在工业化方面进步极大,由此可以进一步解释中国、越南木质家具、胶合板为什么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中国,CIP指数排名前10的国家几乎都是高收入工业经济体,而中国是唯一的中上等收入工业经济体。这是中国在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质家具、木制品、纸及纸板上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很重要的原因。2014年中国CIP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的0.40,然后进入徘徊不前乃至下降的状态,与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遭遇困境基本吻合。

综上,工业化指数、CIP指数可以作为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评价的代表性指标,CIP指数代表性更好。

(2)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區域集聚对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表1显示,2021年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质家具、木制品、纸及纸板前10名出口国中很多是欧洲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这实际上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区域集聚现象。因此,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区域集聚对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

在中国也是这样。2021年中国人造板产量33673万立方米,其中山东7738.37万立方米,广西6411.69万立方米,江苏6083.43万立方米,三省份合计20233.49万立方米,占全国的60.09%(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山东主要集中在临沂和菏泽,江苏主要集中在邳州和宿迁,广西主要集中在南宁、贵港、崇左到贺州的人造板产业带,产业集群化发展十分明显。再如河北2021年人造板产量1883.97万立方米,虽然仅占全国的5.59%(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但却集中于称为“人造板之乡”的文安县左各庄镇,文安县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人造板加工和集聚地,拥有板材生产企业及其配套企业400多家,形成了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2021年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木质家具生产地区,占全国木质家具产量的59.19%。其次是华南地区,占比为20.25%(中国家具协会,2022)。2022年全国纸及纸板产量12425万吨,其中山东2015万吨,广东1969万吨,江苏1373万吨,三省合计占全国的43.11%,另有浙江1193万吨,福建821万吨,5个省合计占全国的59.32%(中国造纸协会,2023)。

产业集聚是范围经济、外部经济共同作用的过程,可以产生产业发展的区位品牌效应、资源利用的共享效应、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效应、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效应(程宝栋等,2006)。已有研究证实,产业集聚可以带来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效应,对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夏永红等,2019)。而且,还有进一步集聚的空间(杨超等,2018)。因此,区域集聚对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但研究各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集聚难度较大,主要是国外数据不易获取,很难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因此,可以考虑国内分省域研究、国外分大区研究,如北美、南美、东欧、西欧、北欧、东南亚等,利用国家数据研究大区产业集聚。

5.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主要体现企业的管理模式特征。国际竞争力优势形成的前提是,企业除了必须善用本身的条件、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外,更要掌握国家环境的特色。创造与保持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联因素是国内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强有力的国内竞争对手的存在,成为培育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性力量。

(1)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大发展是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造板产业主要集中在林业系统,木质家具、木制品、纸及纸板生产大多不在林业系统,但也主要是国营企业,与国外相比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逐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建设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沈锦桃等,2020)。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为开端,民营企业逐渐崛起,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后,民营企业进入黄金发展期,打破了原先的行业壁垒和国营企业垄断的格局(沈锦桃等,2020),极大地增强了行业的发展活力。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快速融入全球化进程,大量外资涌入中国,不仅带来了行业发展需要的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海外资本与民营资本快速进入各个生产领域,并渗透到生产装备制造和原料林基地建设环节(钱小瑜,2019)。行业内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竞争激烈,推动中国木质林产品行业及其机械制造业的加速发展,行业总体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企业通过加强技术、管理、产品、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涌现出了大批管理规范、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钱小瑜,2019)。截至“十三五”期末,中国保有连续平压纤维板生产线136条,约占全国纤维板总生产能力的52.00%;连续平压刨花板生产线73条,合计年生产能力达到1763万立方米,占全国刨花板总生产能力的47.80%(王雨等,2022),彻底改变了人造板以中小企业落后产能为主的局面。2022年底家具行业共有30家A股上市公司,前5名总市值占全部上市公司市值的60.95%,前10名总市值占全部上市公司市值的75.37%,规模化、民营化明显。2022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2500家,重点造纸企业产量前30名基本为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合计产量占2022年中国纸及纸板产量的68.84%(中国造纸协会,2023),非国营、集中化突出。

(2)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是形成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表1显示,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木质林产品前有德国等传统发达国家的强力阻碍,后有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威胁。如前所述,在国内市场上,存在着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的激烈竞争。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木质林产品企业的技术、管理、产品、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了国际竞争优势。

然而,对比不同国家林产品领域的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因素比较困难。这是制约运用钻石模型进行国际竞争力来源定量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考虑使用国家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或营商环境指数来表征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因素,美国传统基金会、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分别发布的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自由化(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IEF)指数和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Doing Business, DB)指数,可以考虑作为量化研究的依据。但是这两个指数均存在政治偏见,例如2023年中国IEF指数分别在176、1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世界154、111,甚至低于印度的131、87以及很多发展落后国家,显然不符合事实,不宜采用。世界银行的DB指数评估体系相对客观,但2021年停止发布,2022年被新的营商环境体系(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 BEE)指数替代,但至今未见BEE指数发布,因此,仅列示相关国家2020年DB指数及其在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排名,如表11所示。表11显示,首先,发达国家DB指数普遍较高;其次,波兰、捷克、立陶宛等东欧国家和中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DB指数排名提升幅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态势的变化。

5.5发展机会

发展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素。作为竞争条件之一的机会,一般与产业所处的国家环境无关,也不受企业内部能力和政府的影响。

(1)加入WTO是形成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机会。1993-2021年中国主要木质林產品出口额变化如图2所示。图2显示,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多数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促进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和2019年新冠疫情对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2021年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均重拾增长态势。因此,加入WTO是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并形成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机会,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和2019年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格局,重构了木质林产品供应链和产业链,对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和国际竞争力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2)积极的国际合作为中国木质林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自2005年中国和智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来,中国相继与16个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两个区域性贸易协定,特别是RCEP涵盖人口占全球47.4%,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32.2%,外贸总额占全球29.1%,是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发展机遇。研究发现,CAFTA区域内林产品供给与需求市场得到扩大促进了成员国间林产品贸易增长,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成员国间林产品贸易结构,促进了林产品贸易(杨重玉,2018);扩展边际的增长促进了中国对RCEP成员国木质林产品出口增长,价格边际潜力较大(杨浚等,2018);中国对RCEP成员国林产品出口效率逐年提升,出口潜力及提升空间巨大(蔡玉秋等,2020)。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 B&R)倡议,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报告:新丝路共发展》,截至2023年9月,中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也为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加速了中国林产品加工业向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进程(蒋宏飞等,2022);“政策沟通”和“设施联通”对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效率升级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杨光等,2021)。因此,是否加入WTO、是否存在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FTA)等国际合作,可以作为各国发展机会评价的代表性指标。

5.6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是影响产业竞争力最复杂的因素。政府可通过政策影响4个基本要素,从而对国家的竞争优势产生影响。这些政策包括投资与补贴(影响生产要素和需求状况)、规则(相关产业和企业战略)、政府购买(影响需求)和税收(影响企业战略)等。当政府的政策影响到钻石体系的4个关键因素的任何一项时,就会左右产业的竞争优势。

(1)林产品贸易政策促进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高关税保护本国产业的政策,由政府指定专门的国营公司高度垄断经营,以进口贸易为主,贸易量很小。1979-1988年,关税政策作了一些调整,但在进出口贸易中大量采用许可证和配额;1989-1998年,中央计划进口林产品比例逐年减少,1993年完全取消计划内林产品进口,1993年起多次自主大幅降低进口关税;1998年12月1日起取消了林产品贸易专营制度,1999年1月1日起,实行木材进口零关税政策,2001年加入WTO后,降低关税并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田明华等,2008)。在林产品贸易政策趋向自由化的过程中,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飞速发展。木材进口零关税政策有效缓解了国内木材供需矛盾,为木质林产品出口提供了木质原料资源保障,林产品贸易经营权放开,极大地调动了木质林产品企业的经营积极性,以出口退税为主体的出口鼓励政策促进了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林业产业政策促进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国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以及扶持类产业政策、规制类产业政策支持木质林产品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通过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等项目保障木质原料供给、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特别是推进供给侧改革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例如“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注销、吊销或停产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约17500家,累计关闭、拆除或停产纤维板生产线781条,淘汰落后产能3316万立方米/年,累计关闭、拆除或停产刨花板生产线1123条,淘汰落后产能约2772万立方米/年(王雨等,2022)。各种涉林产业政策有力促进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研究表明,产业政策促进了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熊立春等,2022);提升了中国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邱香等,2023)。《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推广木材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探索建立废旧家具、木质包装等废弃木质材料回收利用体系”“完善人造板工业污染排放等环保标准”“鼓励企业实施环保设施和技术升级改造”“鼓励新型环保胶黏剂开发、应用和推广”“推动木材加工产业全面绿色转型”;《造纸行业“十四五”及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纲要》提出“加快自有林地建设”“多渠道回收境内废纸”“大中小专业化分工”“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能集中度”“提升品质品种”“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相关政策指引下,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样,评估各国的林产品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也比较困难。由于美国传统基金会IEF指数中包含贸易政策、政府财政开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等二级指标,世界银行DB指数中也包括获得信贷、纳税、跨境贸易等商业监管领域的评分,因此可以选择其中一些二级指标作为替代指标或者直接使用IEF指数、DB指数作为代表性指标。

5.7综合分析验证

如前所述,钻石模型的6个方面均可能构成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2021年主要木质林产品部分国际竞争力来源指标与IMS的相关系数如表12所示,可用来做指标选择分析和影响强度分析。

表12显示,工业用原木产量的相关系数普遍显著高于森林面积的相关系数,而且木质家具、木制品、胶合板工业用原木产量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纤维板、刨花板、纸及纸板,证实了森林面积、工业用原木产量均可作为资源基础要素代表性指标,但工业用原木产量代表性更强;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普遍远弱于人口数量的影响,说明木质家具、木制品、胶合板生产还是十分依赖劳动力数量,纸及纸板、刨花板、纤维板生产与劳动力数量关联度很小,更多受到劳动力成本影响;人口/人均GDP、人口数量均较好反映了不同木质林产品特点,都可作为初级劳工要素评价的代表性指标,因人口/人均GDP一个指标同时反映了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两种情况,因此是优选指标;研发支出/GDP比专利数量的相关系数明显更符合产品实际,证实了研发支出/GDP代表性更好;技术要素对纸及纸板、纤维板、刨花板比木制品、胶合板的影响更显著,但由于木质家具生产越来越趋向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技术要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CIP指数比工业化指数的相关性更强,也更符合产品实际,证实其作为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的指标代表性更好;DB指数与IEF指数的相关系数在不同产品上的高低值相反,显然纸及纸板、纤维板、刨花板投资规模大、对营商环境更加敏感,DB指数适宜表征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因素,证实了前述对IEF指数存在问题的判断。

综上所述,工业原木产量、人口数量或人口/人均GDP、信贷/GDP、研发支出/GDP、人均GDP、CIP指数、DB指数比较适宜作为表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代表性指标。为使指标同时可做横向国别和纵向时期比较,工业原木产量、人口数量宜转换为相对值,采用工业原木产量占世界的比例、人口占世界的比例替代。根据这些代表性指标可以发现不同木质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来源。依据表12相关数据进一步归类,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不同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存在差异,其重要程度如表13所示。表13显示,胶合板国际竞争力主要受到初级劳工要素、资源基础要素、需求要素、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的影响,纤维板国际竞争力主要受到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技术要素、需求要素的影响,刨花板国际竞争力主要受到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技术要素、需求要素、企业战略及结构和同业竞争的影响,木质家具国际竞争力主要受到资源基础要素、初级劳工要素、资本要素、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技术要素的影响,木制品国际竞争力主要受到资源基础要素、初级勞工要素、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资本要素、需求要素的影响,纸及纸板国际竞争力主要受到技术要素、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企业战略及结构和同业竞争、资源基础要素、资本要素、需求要素的影响。

2011-2021年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代表性指标值如表14所示。表14显示,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在11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原木产量占世界的比重波动下降,年均下降0.08个百分点;人口/人均GDP指标几乎是直线大幅下降,年均下降5.38%;信贷/GDP波动中快速上升,年均上升5.42个百分点;研发支出/GDP平稳提高,年均上升0.07个百分点;人均GDP快速上升,年均增速6.09%;CIP指数呈现先上升持续徘徊后下降态势,2021年比2014年减少0.03;DB指数呈现缓慢增长后快速提升态势,2015-2020年年均提高3.06、年均增速4.48%,世界排名从2015年的第90名提高到2020年的第32名。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要素的变化引起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显然,初级劳工要素优势下降构成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严重威胁,特别是木质家具、木制品、胶合板;快速提高的需求要素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提升中国木质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资源基础要素仍是个短板,特别是制约了木质家具、木制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技术要素的支撑作用不够强,尤其是纸及纸板以及木质家具、纤维板、刨花板;资本要素大幅改善,但对资本需求比较大的纸及纸板、刨花板、纤维板明显支持不足;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需要大力加强,因其对不同木质林产品都十分重要;近年来中国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主要对纸及纸板、刨花板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作用。

6研究结论、讨论与政策启示

根据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并进一步讨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提升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启示。

6.1研究结论

木质原料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要素,初級劳工是木质家具、胶合板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技术、资本等高级要素是纸及纸板、刨花板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先发优势形成的质量、品牌优势是发达国家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区域集聚对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是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发因素;积极的国际合作为中国木质林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林产品贸易政策、相关产业政策促进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国际竞争力测度的优选指标,工业用原木产量占世界比例、人口/人均GDP、研发支出占GDP比例、国内信贷占GDP比例、人均GDP、工业竞争力绩效指数、营商环境指数等可以作为运用钻石模型进行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量化研究的优选代表性指标。

6.2讨论

本文以国际市场占有率表征的实际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结合研究结论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2个方面的讨论。

(1)木质原料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基本要素,这在众多单一产品定性研究中得到广泛认可,但林伟明等(2015)实证森林面积对木制品国际竞争力未呈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是模型选用了以IMS、TC指数和RTA指数的综合评价值来测度国际竞争力导致计量结果有误。陈建铃等(2013)以IMS作为因变量实证人均森林面积对纤维板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正面作用,间接证实了这个判断。罗奕奕等(2019)、郭明杰(2020)实证原木进口对人造板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应注意原木进口只是一个调节性因素,并不是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初级劳工是木质家具、胶合板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与罗奕奕等(2019)实证劳动力人数对人造板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郭明杰(2020)实证劳动力成本对人造板竞争力有显著负向影响的结果相同,但林伟明等(2014)实证劳动力禀赋对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未呈现显著影响,可能仍与其国际竞争力测度方法有关。技术、资本等高级要素是纸及纸板、刨花板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研究结论,与柳露(2009)、唐帅(2015)对纸产品的研究结果类似,陈建铃等(2013)也实证了技术对纤维板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正面作用,林伟明等(2014,2015)甚至实证得出技术创新也是木质家具、木制品国际竞争力形成与强化的关键要素,说明木质家具、木制品也需要重视技术要素。质量、品牌优势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研究结论,在多数单一产品研究的政策建议中得到证实,可见质量、品牌确实是制约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普遍性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以及区域集聚对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的研究结论,也与多数单一产品研究定性分析结果一致,韩笑(2009)实证了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与木质家具国际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林伟明等(2015)实证了木工机械制造业发展对木制品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管志杰等(2018)实证了产业集聚对中国地板国际竞争力呈显著正向效应。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发因素,在多数定性研究中均有提及,罗奕奕等(2019)实证了外商投资净流入和经济自由度对人造板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林伟明等(2014,2015)实证结果显示自由竞争环境对木制品、木质家具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至关重要。积极的国际合作为中国木质林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林产品贸易、产业政策促进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多数定性研究中均有明确论述,但未见实证研究,可能与难以进行指标量化有关。与上述单一产品研究不同,本文是分产品的综合研究,在区分不同产品特异性基础上归纳了木质林产品的共有规律和特征。

(2)运用钻石模型进行国际竞争力来源分析中各要素的量化研究是目前尚未妥善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木质林产品的特点、国际竞争的实际,提出了基于钻石模型分析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的一系列可量化、可得到、可进行国际比较的代表性指标,为通过计量经济方法研究国际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来源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其中一些指标已经被用于比较分析或量化分析,如森林面积(陈志强,2008;严谨等,2010;陈建铃等,2013;林伟明等,2014,2015;罗奕奕等,2019)、人均GNI或人均GDP(严谨等,2010;陈建铃等,2013;管志杰等,2018;罗奕奕等,2019;郭明杰,2020)、劳动力人数或人口数量(韩笑,2009;严谨等,2010;林伟明等,2014,2015;罗奕奕等,2019)、产品出口价格(严谨等,2010;陈建铃等,2013)、IEF指数(罗奕奕等,2019)等,木材产量指标(严谨等,2010)与工业用原木产量占世界比例指标比较相近,一些研究也证实了应考虑原木进口因素(林伟明等,2015;管志杰等,2018;罗奕奕等,2019;郭明杰,2020),但本文提出的一些优选指标在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分析中未见应用,如研发支出占GDP比例、国内信贷占GDP比例、工业竞争力绩效指数、营商环境指数等,这些指标需要在今后的实证研究中进一步检验其可用性。

6.3政策启示

基于研究结论,为提高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结合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和要素指标的变化,本文提出6点政策启示。

(1)推进工业原料林建设,加大木质原料回收力度,保障木质原料供给。中国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来,森林木材产出功能不断弱化,木材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需要认识到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木材生产利用与森林资源保护并不相悖,中国已具备主要依靠国内森林资源供给木材的条件(柴梅等,2022)。考虑到定向短周期工业人工林的木质原料产出效率,中国应优先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定向化、公司化经营的速生丰产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保障均一化木质原料基本供给。同时,建立和完善废旧家具、木质包装、废纸等废弃木质材料的回收利用体系,致力提高回收利用率。回收利用空间很大,例如2022年国内废纸回收率53.1%,仍低于2021年世界平均值59.9%,更低于2022年美国的68%、欧洲的70.5%(中国造纸协会,2023)。目前国内废纸回收率提高1个百分点,等于增加120万吨废纸回收,相当于替代木材312万立方米。

(2)加快先进装备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提升技术、资本等高级要素作用,减少对低廉劳动力的依赖。劳动力资源丰富、初级劳工成本低是中国木质家具、胶合板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长期雄踞世界出口第一的重要原因,但随着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中国劳动力优势不断丧失,表现为近年来中国木质家具、胶合板IMS不断下降。为此,应加快先进装备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提升技术、资本等高级要素作用,利用先进技术、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来弱化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低廉劳动力的依赖。例如,中国胶合板生产传统上采用手工组坯、多层压机生产,用工多、生产效率低下,“十三五”期末,中国有胶合板生产企业有15200多家,平均产量只有1.4万立方米(王雨等,2022),若采用先进生产线技术和设备,通过连续自动组坯和连续热压来实现连续化、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还能保证产品质量。2021年1月投产的广西森工集团百色10万立方米胶合板自动化生产线仅需190人。中国木质家具产业企业小型分散、劳动力密集、装备落后的特点更为突出,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是打破传统小规模手工制造,实现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大批量生产有机结合,并获取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方向(吴智慧,2016),可以大幅减少对低廉劳动力的依赖。而MC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均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和资本的重度参与。偏劳动密集型的木制品也一样。实际上,即使偏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纤维板和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纸及纸板、刨花板,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资本等高级要素作用。例如,虽然“十三五”期间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但2020年中国纤维板先进产能比例仍只有52.0%,刨花板只有47.8%,与发达国家平均单线生产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王雨等,2022)。因此,提升技术、资本等高级要素作用,重筑产业优势,对提高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极为重要。

(3)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瞄准世界绿色需求,进军高端市场。由于发达国家具有先发优势,在质量、档次和品牌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木质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普遍采取的是数量扩张型的低价竞争模式,成为世界的“生产车间”,长期定位于生产加工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获利微薄,采取类似出口策略的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在低端产品上的分羹竞争加剧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困境。唯有提高产品质量、档次,通过设计创新、产品创新构筑产品壁垒,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才能脱离低质低价竞争的“红海”。顺应世界绿色潮流,着力研发绿色低碳环保产品满足绿色需求,开发高端高值的“蓝海”,依靠产品高附加值获取贸易利益,从低价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出口模式转变为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是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转型升级、高质量参与国际循环、从出口贸易大国成为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

(4)提升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水平,推进林板、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链融合,加快产业和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近年来,中国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性价比卓越、先进、适用、可靠、成套的国产装备(杨旭等,2018;王雨等,2022),有力支持了中国木质林产品生产,是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但不能不认识到,一些大型、先进的装备主要依靠进口,国产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杨旭等,2018;王雨等,2022),因此,从仿制迈向创新,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尽快提升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水平是中国木质林产品保持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木质原料供给不足或不稳定是制约中国人造板、制浆造纸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原因,生产企业应前向延伸,投资建设定向化、规模化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加快林板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进程。鉴于家具生产高度依赖板材生产,推进家具产业与人造板产业融合协作,实现板材定向生产,也是提高中国家具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区域集聚对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推进林业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設,集中解决基础设施和各种配套不足的问题,鼓励和支持相同和不同类型企业间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配套等方面的合作与协作,共享资源、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激发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

(5)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继续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大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是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发因素。因此,继续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维持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极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全面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健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坚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持续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及做法”“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等。因此,愈加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富有活力的各类市场主体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

(6)紧抓新时期国际合作新机遇,在涉林产业政策引导下深化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木质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优化自由贸易区布局,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特别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投资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十四五”涉林产业政策的基本趋向是原料基地建设、废旧林产品回收利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能集中度,提升品质品种、培育品牌。中国木质林产品应在涉林产业政策引导下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加快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紧抓国际合作新机遇,立足国内大循环,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从木质林产品贸易大国成为木质林产品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蔡玉秋,刘辰洋.中国对RCEP成员国林产品出口效率及潜力研究——基于亚太经济一体化视域[J].价格月刊, 2020(08):39-46.

曹玉昆,张蕊,朱震锋.中国人造板产业竞争力驱动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22, 42(02):132-141.

柴梅,田明华,杜磊,等.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降低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01):19-28.

陈辉民.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模式、竞争力及国际影响研究[J].价格月刊, 2016(06):45-50.

陈建铃,郑义,刘燕娜.中国纤维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 2013(06):38-41, 44.

陈志强.提升我国纤维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 2008(01):256-259.

程宝栋,宋维明.产业集聚与中国木材产业竞争力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S2):149-154.

戴永务,刘燕娜,余建辉. 1961—2004年中国纤维板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J].莆田学院学报, 2007a(06):18-22.

戴永务,刘燕娜,余建辉.中国胶合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07b(02):107-111.

范悦,程宝栋.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 2011(01):5-8.

顾晓燕,聂影.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 2009, 29(04):350-353, 358.

管志杰,徐艳.中国地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18, 38(06):9-14, 99.

郭明杰.我国人造板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 2020(05):44-46, 5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21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22.

韩笑.中国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9.

黄金钟.中国胶合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2.

蒋宏飞,陈勇,张曦,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林产品加工业产业转移研究[J].林产工业, 2022, 59(12):58-63.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李楠,高志强,王鹏,等.中国主要纸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J].林草政策研究, 2021, 1(02):32-40.

李鹏程.中国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6, 37(25):41-44.

林伟明,戴永务,余建辉.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东南学术, 2014(06):135-143.

林伟明,吴语香,陈忠.后危机时代木制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林业经济, 2015, 37(11):57-62.

刘向越,张蕊,万志芳.双循环对中国人造板产业竞争力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2, 50(11):115-118.

柳露.中国纸品国际竞争力的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9.

陆晨霞,缪东玲,程宝栋.环境规制对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世界林業研究, 2017, 30(01):6-11.

罗奕奕,郑义,林伟明,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 2019(02):61-66, 142.

潘守彬.福建省各地区纤维板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2.

庞新生,宋维明,王玮.中国胶合板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林业经济, 2016, 38(05):30-36, 41.

钱小瑜.中国人造板在改革开放中走向辉煌[J].中国人造板, 2019, 26(06):1-8.

邱香,林伟明,何世祯,等.林业产业政策能否提升中国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J].林业经济, 2023, 45(01):35-57.

沈锦桃,宋蓉蓉.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造板工业的发展[J].中国人造板, 2020, 27(03):1-5.

苏蕾,刘意,沈自峥.林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 2017, 37(04):63-66, 73, 107.

孙于岚,戴永务,郑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 2019(03):23-27.

唐帅.中国纸产品对外贸易影响因素和竞争力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5.

田明华,李朋,周小玲.中国林产品贸易政策演变及其评述[J].对外经贸实务, 2008(10):35-38.

田明华,郑婕妤,莫昕芃,等.双循环新格局视角下我国木质人造板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林产工业, 2023, 60(09):74-82.

田明华.国际商务(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王波,张春霞,戴永务.中国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8(09):176-182.

王嵩川.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力水平分析与发展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 2021(06):72-75.

王雨,张忠涛,王琪.我国人造板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J].中国人造板, 2022, 29(05):1-6.

吴天博,孙平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 39(04):6-11.

吴雅瑜,杨文,陈佳.中国纸制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基于主要贸易出口国的国际竞争力比较[J].中国林业经济, 2014(03):44-48.

吴智慧.工业4. 0时代家具产业的制造模式[J].林产工业, 2016, 43(03):6-10.

夏灵芝.推动我国人造板生产企业成本上升的因素分析[J].中国人造板, 2008(06):7-8, 23.

夏永红,沈文星,李存芳.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效应分解——基于1998-2016年省际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林业科学, 2019, 55(09):157-165.

熊立春,赵利媛,王凤婷.产业政策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22, 35(04):76-81.

徐琎,郑德良,庄佩芬.中国与俄罗斯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 2023(01):29-35.

严谨,戴永务,丁玮玮,等.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J].中国林业经济, 2010(02):24-28.

严谨.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0.

杨超,宋维明,程宝栋.中国木材加工业转移与集聚研究:产业集聚过度了吗? [J].林业经济, 2018, 40(03):16-21, 41.

杨光,田寰宇,田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升级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 2021, 34(06):104-109.

杨浚,杨燕南,程宝栋.中国对RCEP成员国林产品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18, 38(02): 85-92, 111.

杨旭,张辉.我国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发展回顾及展望[J].造纸信息, 2018(02):43-50.

杨重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林产品贸易效应实证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 2018.

张寒,聂影.我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04):11-16.

张吉国.我国木质林产品对外贸易的特征与国际竞争力之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04):19-25.

中国家具协会.中国家具年鉴2022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22.

中国造纸协会.中国造纸工业2022年度报告[EB/OL]. (2023-05-12)[2023-12-02]. http://www. chinappi. org/reps/20230512132924992237. html.

周俊霞.碳关税对我国纸制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 2016(07):31-34.

FAO. FAO Yearbook of Forest Products 2020 [M]. Rom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2022.

Grzegorzewska E, Sedlia?ikováM, Jela?i?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furniture manufacturing-lesson from the selected EU countries [J]. Wood Research, 2021, 66(05):859-874.

Jiang B, Dai Y W. A Comparis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forest products in top exporting countries using the deviation maximization method with increasing uncertainty in trading [J]. Forests, 2023a, 14(04):812.

Jiang B, Cai W H, Dai Y W. Price competition or quality competition? evidence of forest products in top exporting countries [J]. Forests, 2023b, 14(09):1738.

Porter M E. The competitiveness advantage of nations [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0.

Olena M, Lars 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a case study of American, Swedish, and Ukrainian forest industries [J].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2016(05):159-176.

Rossato F G F S, SusaetaA, Adams D C, et al. Comparison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es with application to trade tendencies of cellulose production from planted forests in Brazil, Canada, China, Sweden, Fin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18(97):59-66.

Su H Y, Hou F M, Yang Y X, et al. An assess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20, 119(01):102256.

Vu T T H, Tian G, Khan N, et al. Evalua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Vietnam wood processing industry by combining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entropy method [J]. Forests, 2019, 10:901.

(責任编辑韩杏容)

猜你喜欢
钻石模型
从“钻石模型”看江苏省P2P平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基于钻石模型的江西红色旅游产业竞争力探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探讨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数字化转型对传统出版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基于“钻石模型”看汶川县水磨镇生态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从钻石模型论我国快递行业升级转型
基于钻石理论对区域竞争优势的开发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