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稿团队:江苏省南京市杨友红名师工作室
领衔人:杨友红(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名師简介
杨友红,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任教于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
八(下)第一单元的课文向我们打开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画卷。小说《社戏》里有江南水乡缥缈得如仙境一般的戏台、热情淳朴的乡村小伙伴和最好吃的罗汉豆。现代长诗《回延安》中最让人挂念的是黄土地上的窑洞、陕北老汉黝黑脸庞上的白羊肚手巾以及雄浑高亢的信天游。文化散文《安塞腰鼓》中,茂腾腾的后生把腰鼓愈捶愈烈,如骤雨如旋风如火花,这是生命的狂想曲,是黄土地才有的厚重与豪放。回忆性散文《灯笼》里想起灯笼就会想起犬吠、冰糖葫芦和祖父雪白的胡子。
这一切的颜色、声调、活法绘成了中国土地上各具特色的生活样貌,这不同的样貌在千百年的延续中形成了各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很多作家文人以此为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在追溯民俗文化中抒发乡愁,在再现民俗文化中透视社会精神风貌。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构成我们今天“文化自信”的时代叙事。关键的是,民俗文化中也潜藏着我们语文学习活动的富矿——不信,咱们走起!
民俗博物馆近期要举办中国民俗文化展,围绕民俗文化举办系列活动。举办方联系校团委,把“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活动任务交给咱们班。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完成下面有关任务。
任务一:民俗明信片
民俗博物馆准备联合中国邮政推出一套民俗明信片。明信片设计一套四张,分别宣传本单元四篇课文里所涉及的民俗文化。请你根据知识锦囊和示例,完成下表中的任务清单。同时,表格也给你留下了个性化的设计空间,请你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完善表格。
知识锦囊
明信片是一种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投寄的,写有文字内容,带有图像的卡片。
1.特点:不用信封,内容公开,资费便宜。
2.功能:①宣传功能,展示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②专用功能,可用于广告、生日、提货、节庆等活动用途;③通信功能,将信纸、信封或邮资合于一体,供通信使用。
3.制作要求:正面为图像,反面写收件人邮编、地址和姓名,其他区域写下写信人想对收件人说的话。图像可以是照片、绘画以及其他艺术设计等。
提示:
1.请根据每一个项目的示例完成填空。
2.请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在最右列第一行空格处设计一个项目名称并完成本项目的内容填空。
◆示例:
民俗明信片制作任务清单
◆评析:
这一任务的设计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民俗这一载体来梳理课文中与民俗有关的主要事件和内容,并通过这一梳理意识到民俗事件的表达是为了表现民风民情。这就是走向了课文的深度学习。杨明轩同学理解了这一设计意图,并恰当地表达出来了。同学们在自主完成栏目的设计时,还可以从地域的特点、民风的特点等角度来设计。
任务二:民俗解说词
“安塞腰鼓”展览板块配了下面这幅图,来形象地表现“安塞腰鼓”这一陕北地域文化艺术。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解说词,100字左右。
知识锦囊
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请同学们翻看 2023年1—2 月《初中生世界》八年级第31页)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塞腰鼓进行解说。
1.常识概述:安塞腰鼓,流传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以腰鼓为主要表演道具的传统舞蹈,“白羊肚手巾红腰带”是现代腰鼓表演者的服装特征。
2.表演特征:安塞腰鼓的表演较为自由、灵活。表演者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百人、上千人。
3.观演感受:安塞腰鼓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流畅飘逸,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示例: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需要借助腰鼓这种富有地域特色的乐器来进行表演。这种舞蹈形式的由来与边塞戍守时需要借助鼓来报警、助威、祝捷等活动有关。安塞腰鼓表演场面宏大,常常需要几十人乃至上百人;表演风格豪放、奔腾、雄浑,特别能展现陕北汉子的剽悍和虎劲,有一种原始的野性,也有一种对困境的挣脱。
(王苗苗)
◆评析:
解说词能够向听众或读者简单明了地解说事物的特点,以说明为主,兼有议论、抒情。在内容上可以从来源、历史、特征、价值、影响以及给人的感受等不同方面来解说。王苗苗同学的解说从形式、来源、特征以及给人的感受等方面对安塞腰鼓加以解说,条理清晰,表述准确。
任务三:民俗微电影
民俗博物馆想把课本中的民俗场景搬上电视荧幕,要求同学们根据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制作微电影的拍摄脚本。请你根据提示和示例,从《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中任选一篇,完成一个短视频脚本策划。
知识锦囊
脚本就是拍摄视频的大纲,也是拍摄视频的依据,一切参与视频拍摄、剪辑的人员的行为和动作都必须服从于脚本。脚本在内容上包括:时间,地点,画面中应该出现什么,镜头应该怎么运用,以及服装的准备、道具的选用等。脚本在程序上要统筹安排好每一个人每一步要做的事情。
任务四:民俗在现场
元宵节看灯会成了各地的民俗活动,其中南京的“秦淮灯会”较为著名。元宵节,民俗博物馆决定在秦淮河畔举办“秦淮灯会”,邀请咱们班同学到现场观展并参加志愿活动。请你和小伙伴们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民俗专家面对面
秦淮花灯最著名的当属“荷花灯”。为了活跃节日气氛,主办方邀请了“荷花灯”非遗传承人顾业亮来到了活动现场。主办方为向广大青少年普及“荷花灯”的非遗知识,请你来当一回小记者,根据“荷花灯”旁边的铭牌上的内容设计三个采访问题,让顾业亮老师能更好地向大家介绍“荷花灯”。
制作荷花灯总共需要62道工序。用竹篾扎好花灯的“筋骨”后,就要制作花瓣,这一过程,一般秘不外宣,关键是利用铜丝压膜形成“筋络”。接着需要艺人用吹气的方式吹开被按压紧实的花瓣的间隙,以便分片。然后用胶水把花瓣粘贴在花灯的骨架上,荷花灯便成形。最后,在荷花灯上装上花头、莲蓬、荷叶等装饰,荷花灯就做好了。
(选自“百度百科”,本刊有删改)
◆示例:
采访问题:
A 顾老师,制作荷花灯需要多少道工序呢?
B 您能否介绍一下主要的工序呢?
C 莲花瓣排列这么整齐,是怎么做到的呢?
(王一诺)
◆评析:
这一任务设置的目的是把散文的学习和新闻的学习有机地贯通起来,让同学们学会设计采访问题。采访问题和原材料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总领关系,要根据原材料来逆向设计采访问题。问题之间要形成一种递进关系、总分关系等。王一诺同学根据“荷花灯”旁边的铭牌上的内容设计出三个采访问题,这三个采访问题之间形成了一种递进关系,能够引导顾业亮老师层层深入地向大家介绍“荷花灯”。
(2)我笔绘民俗
秦淮灯会依傍秦淮河,热闹与宁静相交织。假如你见到了下面的场景,请你借鉴《灯笼》中描写场景的方法加以描写,不超过150字。
◆示例:
秦淮灯会不仅在空中,更在水里。站在河边,满眼都是荷花灯。近处的金黄的花瓣,点缀着白色的星星般的三瓣小花,和河水弥漫成辉煌的一片。往远处望去,粉红色的荷花灯又多了一些娇媚。特别耀眼的是游船码头前的一盏高大的荷花灯,有十几米高,粉色的花瓣上荧光闪烁,仿佛刚出水的芙蓉,上面正滚动着水珠,娇翠欲滴。岸上游人如织,不时驻足品评荷花灯;河里游船如梭,穿行荷花灯海,如在梦中游。河对岸的榭舫里还不断传来袅袅的古琴曲,更增添了秦淮河水的神秘感和朦胧感。
(赵一凡)
◆评析:
这一任务是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民俗散文常用的场面描写方法,既要注重物象的选择,更要突出重点物象的描写。赵一凡同学既描写了该场景中的莲花灯,又突出描写了那盏高大的莲花灯,同时扣住了秦淮灯会热闹与宁静相交织的特点来写。
任务五:民俗探源
中国民俗文化展还设计了 “名著里的民俗”展览板块。请你根据有关材料,对老舍的《骆驼祥子》节选内容作民俗起源探究,希望探究结果对这一展览板块设计有所帮助。
资料摘编
民俗文化是特定的国家或民众群体在改造自然、发展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创造、选择或凝聚、升华而成的程式化的不成文的规矩,是一种在民众中自行传承或流传的、流行的模式化、生动活泼的生活文化。
由于自然地理的阻隔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作用,常常会出现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俗文化区域差异现象。
——摘自《中国民俗文化》
秦朝以后,安塞一直为历代驻军要地和兵家争战之地。腰鼓同刀矛、弓箭一样作为作战部队的装备:一遭突袭,以鼓报警,传递信息;两军交锋,以鼓助威;战事失利,以鼓告急;克敌制胜,以鼓为乐,以示庆贺。随着历史的发展,腰鼓的军事用途渐渐消失,仅为舞蹈、演唱的伴奏乐器。
——摘自百度百科“安塞腰鼓”
崇效寺的牡丹,陶然亭的绿苇,天然博物院的桑林与水稻,都引来人声伞影;甚至于天坛,孔庙,与雍和宫,也在严肃中微微有些热闹。好远行的与学生们,到西山去,到温泉去,到颐和园去,去旅行,去乱跑,去采集,去在山石上乱画些字迹。寒苦的人们也有地方去,护国寺,隆福寺,白塔寺,土地庙,花儿市,都比往日热闹:各种的草花都鲜艳的摆在路旁,一两个铜板就可以把“美”带到家中去。豆汁摊上,咸菜鲜丽得象朵大花,尖端上摆着焦红的辣椒。鸡子儿正便宜,炸蛋角焦黄稀嫩的惹人咽着唾液。天桥就更火炽,新席造起的茶棚,一座挨着一座,洁白的桌布,与妖艳的歌女,遥对着天坛墙头上的老松。锣鼓的声音延长到七八小时,天气的爽燥使锣鼓特别的轻脆,击乱了人心。
——节选自《骆驼祥子》
结合上面的材料,请你分析北京的风俗为什么总是和寺庙、亭台楼阁、园林祭坛等联系在一起。
◆示例: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元、明、清时的建筑以北京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布局,使北京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园林北海公园、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因此,北京歷来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人们的生活必然和皇家的生活勾连在一起,北京的风俗自然也就和寺庙、亭台楼阁、园林祭坛联系在一起。因此,民俗的形成不仅和地域有关,还和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关。
◆评析:
这一任务是民俗起源的专题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到民俗的形成不仅与地域有关,而且与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有关。同学们可以结合北京城历史变迁的资料来开展这一专题探究活动。
本单元民俗散文的学习以五大任务为载体,通过梳理文章的有关内容,同学们了解了民俗的不同风貌,品味了民俗的精神内涵,也知道了民俗表达的形式要求,更探究了民俗形成的多种因素。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参与家乡的民俗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