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佳磊
在古代,有品质的文化生活往往意味着良好的穿着、做工精致的家具,以及各种各样的纹样装饰。在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中,文化的品味可谓无所不在,明清以降,文人的审美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潮,除了常备的笔、墨、纸、砚以外,家具是最能体现一家人文化品味的事物。例如明式家具的美名就享誉海内外,在古典家具中,屏风是相当独特的一种家具,从其字面意思理解,是用来遮挡空气的物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其更多的作用是用来遮蔽视线或者说用屏风本身来填满视线,这无法替代的作用使其成为了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插屏是屏风的一种,在历史上明代是一个节点,明代之前的屏风趋向实用,明代之后由于明式家具风格的转变,至清代屏风出现了插屏和挂屏,开始兼有欣赏之用,文人以此体现自身的品味,蔚为风尚。制作插屏的材料有很多,紫砂插屏的诞生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考虑到紫砂器自身的发展历史,其与明清两代的文人风尚相互重叠,所以在紫砂陶艺创作中引入插屏并不会显得违和,其与其他材质的屏风一样,都能够起到承载中华文化的作用。
紫砂《玉璧》插屏的设计来源于古早的历史,其《玉璧》的造型主要见于秦汉及之前的时期。顾景舟大师曾经创作出“提壁壶”,其艺术原型便来自于古代的“玉璧”,在历史上最出名的“玉璧”无外乎“和氏璧”[1],这块玉璧因为《完璧归赵》的典故而源远流传,后世根据这一典故衍生出了种种的曲艺创作,现代还诞生了众多的影视作品,在这个故事流传的过程中,古老“玉璧”的形象也基本固化下来,这一形象未必是历史上“玉璧”真正的样子,但却是最符合中国文化的想象,能够给予人充分联想的造型。
紫砂《玉璧》插屏除了主体部分的“玉璧”造型之外,最主要的便是其“插屏”的功能,从一件以观赏为主的工艺品来说,插屏的造型自然是越美观、越和谐越好,围绕着中央的“玉璧”造型,插屏的功能性设计要考虑到搭配玉璧外观的合理性,此时联想到明清两代文房陈列中的实际装饰,较为小巧的博古架与“玉璧”相适,事实上当时的一些豪门大户也确实会将一些珍宝摆放较为显眼的陈列,结合玉璧本身的造型属性,引入经典的云纹装饰,明式家具风格的直线与转折,整个紫砂《玉璧》插屏的造型便基本形成了,其中央为“玉璧”,围绕着“玉璧”四周设置了经典的“云纹牙头”[2],这是明式家具中常见的转角装饰,同时在外围交错设计成“棂格头”,其与传统的明式家具样式稍有区别,但保留了其中独特的造型风格,同时在紫砂《玉璧》插屏的表面,还点缀了许多对称、不对称的浮空云纹,这样的装饰增添了作品自身的“博古”感,其装饰原型更是要追溯到秦汉以前,与“玉璧”的年代相搭配,相互映衬。
插屏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不高,相较于其本身遮蔽的实际作用,紫砂《玉璧》插屏本身亦可作为室内装饰存在,紫砂《玉璧》插屏双面心,云纹博古,带有独特的古典时代气息,结合题材与紫砂自身的材质感,当真给人一种紫砂如玉、玉如紫砂的感受,其整体塑造依旧采用传统的镶、贴、捏等手法,其中的线条相互交错、遮蔽,装饰部位互相影响,基本遵循了紫砂器制作中追求流畅的要点,作品的每一个部分看起来都是独立的,同时作品亦是一个紧密且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传统的插屏材料来看,各类名贵木材、竹雕、紫檀、青白玉、镶嵌瓷板皆有出境,紫砂《玉璧》插屏可谓是一种器型门类上的拓展,这表明紫砂陶艺创作还有着可供积极拓展的空间,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器物,运用当代的紫砂工艺、创新的思维以及一双巧手,都可以用紫砂来进行重新演绎,这是紫砂陶艺的今天,亦是紫砂创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