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淮安市新型农民培训现状与存在问题的研究

2023-04-06 11:54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农业知识淮安市政策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20年6月下发通知,决定实施《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面向广大农民工群体,开展大规模、广覆盖和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农民工700万人次以上,并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稳定农民工工作岗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助力贫困劳动力增收脱贫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改善农民工就业结构,推动农民工稳岗就业和返乡创业。

江苏省是农业畜牧大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计”战略的实施,逐步引领农业教育与推广研究,江苏现有涉及农科研院所70 所,其中涉农本科高校17 所、高等职业院校18所,县、乡两级设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体系。

淮安市近年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培育高素质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淮安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达到了110 万人次以上,包含了一般规模和大规模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可以看出,淮安市对于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农业知识、技能、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继续教育培训,因此需要提高农民对职业教育培训的认可度,让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覆盖到每一位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淮安市相关部门在新型农民培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很多村镇的农民反响都很好,愿意主动参与到职业农民的培训中来,但是通过笔者的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仍然有很多新型职业农民不愿意参与到农民的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中来,有的抱有很消极的态度、有的对培训内容不是太满意、有的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教育有自己的观点。针对此类情况,笔者专门进行了走访调研,针对淮安市新型农民的培训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进行深入剖析,找到阻碍淮安市在新型农民培训方面的主要因素。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了解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需求,针对新型农民培训意愿较低这种情况进行深入地剖析,通过对淮安市新型农民的调查对影响培训意愿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2)了解淮安市新型农民培训支持体系现状的调查;(3)结合调查与实证分析的结果,找出影响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助力淮安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材料支持。

1.2.2 研究内容 (1)乡村振兴与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相互关系的研究。只有厘清弄懂乡村振兴与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才能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助力乡村振兴。以淮安市为例,研究新时代下农民对于职业教育培训的具体诉求,根据不同的农民类型,构建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2)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走访调研,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研究现有的培训体系是否满足新型农民对职业教育培训的诉求,了解影响地方职业农民培训意愿的因素,找到阻碍地方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3)基于乡村振兴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建构的研究。梳理总结我国对于新型农民培训较为成熟的模式,构建更具有推广性的培训模式,并且充分利用淮安区域优势、针对淮安市特色构建适应淮安乡村发展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2 淮安市新型农民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淮安市新型农民培训现状

近年来,淮安市紧扣农业“4+1”产业,优先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产业负责人等经营主体,以及从事具体农业生产的农业工人、雇员、农业经理人,返乡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者,以及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检验员、信息员等农业服务人员,同时兼顾经济薄弱村组织培训对象开展精准培训。采用“沉下去、请上来、走出去”、“室内培训、基地实践”、“面对面、跨时空”等多形式融合开展培训。同时,淮安市以促进粮食增产增收、高效农业扩量提质为培训主题,突出春耕备种、夏收夏管、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组织农民培训讲师团成员下乡进村,以大兵团整乡推进、小分队分散突击等模式开展农业专项技术培训,通过室内专题讲座、田头手把手指导、寓教于乐、科技赶集等多种方式培训农民。

为了深入了解淮安市新型农民培训意愿,笔者采取了调查问卷形式,共收回有效问卷635份,调查分析如下。

2.1.1 年龄层次 从年龄层次上来看,41~50岁的最多,31~40 岁、51~60 岁的次之,说明淮安市新型农民以中老年为主。笔者通过与部分受访者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发现很多人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抱有很大的期望,对淮安市农村农业发展的愿景也很大,特别是淮安市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增强,政府近几年来的惠农政策也给他们带来了希望,相比于强大的工作竞争压力,他们更希望通过政府对农民的培训使自己获得相关的农业知识与技能,通过技能的提升增加自己的收入和价值,使自己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见图1)。

图1 年龄层次图

2.1.2 性别分布 从性别分布上来看,男性占到了70%,说明新型农民中,男性成为了主力担当,这也和农业这个行业中需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有关(见图2)。

图2 性别分布图

2.1.3 受教育情况 虽然淮安市的新型农民学历层次在逐步提高,但总体来说,低学历农民仍然是主力军。相比之前的农民学历层次,现在新型农民的学历层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淮安市新型农民的学历层次仍然处在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不少高学历的人才已经进入到更高的平台进行深造,想回到农村的人少之又少。高学历新型农民的缺乏也使得农业知识和技能与现代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趋势不相适应(见图3)。

图3 学历情况分布图

2.1.4 经营行业分布情况 从图4 可以看出,普通农户占到了大多数的比例,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民专用合作社所占的比例较小。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很多新型农民因为对种植业、养殖技术不太熟悉,前期不想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更不想承担太多的风险,以及对相关政策的熟悉程度不够,因此一直从事于普通种养殖业。对新领域、新技术的拓展与创新缺乏内动力,缺乏新的理念的注入。

图4 经营行业分布情况图

2.1.5 学习农业知识频率情况 从图5 可以看出,经常学习农业知识的人达到了57%,30%的人偶尔学习农业知识。笔者从走访中发现,经常学习农业知识的人主要集中于种养殖大户、专用合作社、家庭农场,因为他们前期投入比较大,会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对农业知识关注比较多。相比之下,普通农户则是在要用到相关知识时才会去重点关注相关的农业知识,学习农业知识的主动性不够,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很快,职业农民知识化水平相对较低的水平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长此以往也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

图5 学习农业知识频率情况图

2.1.6 对政策的了解情况 从图6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对新型农民培训的政策了解程度不够。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惠农”政策,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工作对社会和谐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些政策只是下达了,而农民对政策的了解却不多,造成了政策下达接收率不够。

图6 对政策的了解情况图

2.1.7 培训意愿情况 通过调查,91%的农民想参加各类关于新型农民的培训,不到9%的农民不想参加,主要原因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另外,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很多人觉得通过花费时间去培训所带来的“价值”不如这些时间在收入方面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对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有用性信任度不高。通过所能接受的培训天数调查结果发现,58%的受访者所能接受的培训天数是1~3 天。能接受10 天以内培训天数的受访者占到了90%以上。可以看出,不能抽出完全空闲的时间参加培训也是大部分新型农民所具有的特殊性,这也是职业农民这一群里所具有的共性(见图7、图8)。

图7 培训意愿情况

图8 所能接受的培训天数

2.2 乡村振兴背景下淮安市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激发现代农村的活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人才的引导是基本保障。淮安市实施“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主体实施、各方协同”的运行机制,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2.2.1 政策宣传与落实不到位 通过笔者的走访调研,很多农民没有真正了解到淮安关于农村农业的相关政策,他们认为国家的政策制度要最终落实到老百姓,惠民政策应该达到人尽皆知的程度。笔者搜索市级以上关于淮安市农民培训的宣传篇数很少,政策宣传不到位,那政策的落实就会“缺位”,导致很多政策虽然设想的很好,但最终只是“空中楼阁”。政策宣传不到位,也使得很多想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民因为不了解政策,从而放弃了参加培训的想法,长此以往失去了“以农促农”的动力。有的人对农民培训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不是太了解,也没有人主动告知,自己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因此“错失”了培训机会,知识的匮乏也使得他们失去了创新力和发展农业的长远眼光,失去了以农业技能实现“脱贫”的机会。每年需要参加培训的新型农民人数很多,如果政策和宣传工作难以做到全覆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培训助农效果。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关于农业政策和培训宣传方面在墙体上的宣传标语、过街横幅、基地牌子少之又少,不能达到广而告之的程度。

2.2.2 职业农民培训制度未形成体系化 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在淮安市农民培训过程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大多是针对就业创业方面、注重农民素质提升方面,但是在财政金融支持、项目扶持、技能人才培养、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政策几乎未涉及。对培育有技能、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缺少培训支持体系,使得淮安市农业人才严重缺位。淮安市乡村人口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新型农民培训组织上也比较困难,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未形成系统化,也会造成政策落实性差,每个政策是独立开来,都是针对政府相应文件采取的具体措施,只是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没有把一系列措施串联成一个培训支撑系统,农民培训工作没有形成“长流水”。职业农民的培训应该是一个长期化、稳定化、提升化的过程,只有形成体系化的制度才能适应长远的发展,只有形成职业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才能促进乡村振兴的持续性。

2.2.3 培训内容和形式不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淮安市开展农业专业学历教育12316 人,专业主要集中在现代农艺、畜禽生产、果蔬花卉、园林绿化、农村管理等专业。采用“半农半读”形式较多,培训形式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培训内容更注重理论性和原理性,而对于农民平时遇到的防虫害、粮食增产措施、当地政策讲解等方面的内容比较少。淮安市农业经营行业的多样性使得职业农民对培训内容的多样性也存在着需求,单一的培训内容已不再适应淮安当地农业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也在应运而生,传统的培训内容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笔者在走访调研农民的过程中,很多人反映培训理论性太强,没有站在农民自身的角度制定培训内容,可操作性不强,不贴近农民实际,应差式培训较多,知识运用起来较困难,导致了人们是为了培训而培训的现状。另外,培训形式的单一性也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针对不同经营行业的农民采取的培训形式也应采取多样化,创新培训形式也可以增加课程的有趣性和可接受性,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2.2.4 对培养下一代年轻新型职业农民缺乏吸引力通过笔者的走访调研发现,很多年纪较轻的人想回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想法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高素质的年轻一代回乡进行务农的意识比较薄弱,更倾向于外出务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最关键的是人才,特别是年轻一代人才。大多数人不想放弃城市的发展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需要注入新的活力,需要有创新力的生力军。每年有大量的农业类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毕业生选择了进入体制内或者转行去与自身专业无关的行业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地方新型农民培训方面的政策对于年轻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弱,扶持力度较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培养一批年轻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 小结

乡村战略的实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淮安市新型农民培训情况,通过走访调研收集到了635 份有效调研问卷。笔者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出淮安市在新型农民培训方面的现状,指出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政策宣传与落实不到位、职业农民培训制度未形成体系化、未形成专业人才讲师团队、培训内容和形式不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未形成培训后保障和指导机制、对培养下一代年轻新型职业农民缺乏吸引力。希望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民培训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支持。

猜你喜欢
农业知识淮安市政策
政策
政策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助企政策
政策
新媒体在农业知识科普宣传中的应用探究
论广播记者如何做好“三农”新闻报道
苗木繁育技能训练通识教育课程探索与实践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