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琦
糖尿病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不积极控制血糖,感染就不易控制,更容易发展成重症。因此,糖尿病儿童需要重视居家期间的血糖管理,预防并发症。
无严重基础性疾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无症状或轻症阳性感染者;糖尿病处于稳定期,血糖控制平稳,无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无酮症酸中毒倾向,等,可以居家休息调养,无须住院治疗。期间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对症口服药物治疗。要按药品说明书建议剂量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无抗病毒效果,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不应使用。
当体温≥38.5℃或之前有过抽搐史,应及时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常用的退热药有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给药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同时选用退热贴或者冷毛巾敷额头物理措施帮助降温。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每4~6小时用药1次,24小时内不应超过4次。服用退热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患儿的症状,减少不适感,如果体温没有马上降至正常,可以通过多饮水、多休息,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正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儿,在血糖平稳时,无须改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或降糖药的药物剂量。
糖尿病患儿由于感染,容易并发酮症酸中毒,此时更应该做好血糖监测。根据患儿情况每日监测血糖4~8次,即三餐前及睡前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凌晨2点。发生低血糖时应及时干预,口服糖果、饼干等升糖食品,30分钟复测血糖;血糖较高时可补打胰岛素,并在补打胰岛素后30分钟复测血糖。有条件的家庭可安装动态血糖监测仪,更好地把握血糖波动,及时处理血糖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血糖过高有增加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因此胰岛素不能随意停用或减量。持续血糖升高并伴有疾病,如肺炎等,可诱发酮症。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措施之一。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大部分“糖宝”会出现吃不饱、经常感到饥饿的情况。感染新冠病毒后,首先明确患儿的食欲是否受到影响,如患儿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的症状,要掌握两个基本原则:满足能量密度和补充水分。
满足能量密度即饮食丰富、避免单一,可在粥里搭配一些蔬菜和肉类一同进食,也可以选择馄饨或烂糊面,营养丰富易消化;补充水分是除了温白开水以外注重补充电解质,如柠檬水、口服补液盐等。
1~3岁的孩子每日饮水量正常范围为600~800毫升;4~5岁孩子为700~800毫升;5~7岁孩子为800毫升;7~11岁孩子为1000~1300毫升;14岁孩子为1200.1400毫升。要提醒的是,每日饮水总摄入量包括奶制品、汤品、粥类中的水以及额外供给的水,最好的推荐是温白开水。
如果患儿无症状或轻症,对饮食没有影响,应遵从糖尿病饮食原则。这里为“糖宝”提供一个食疗口诀:吃硬不吃软,吃干不吃稀,吃绿不吃红,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化整为零。
吃硬不吃软,是推荐吃硬一点的食物。主食尽量吃“干”的,如馒头、米饭、饼等,不能吃粥、面条、泡饭等,因为越稀越软的饮食,经过烹饪的时间越长,食物越软,越好消化,易导致进食后升糖过快。吃绿不吃红是指蔬菜吃绿颜色为宜,因为红色的蔬果含糖相对较高,不宜多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是推荐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每餐进食保持平稳,避免血糖忽高忽低。化整为零是指进食零食。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允许吃水果补充维生素。水果选低糖型,并且选在两餐之间、饥饿或者体力活动后。不宜餐前或者饭后马上吃水果,同时注意控制总量,例如1个苹果分2~4次吃完,避免一次摄入太多,导致血糖过高。
患儿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一直处于持续高热,精神状态差,总想睡觉;患儿频繁咳嗽,已经影响日常生活,影响正常睡眠;患儿呼吸增快或呼吸困难;低龄患儿出现呻吟、喘憋、脸色苍白,或是频繁呕吐、尿量减少、频繁腹泻等症状;患儿诉说某一个固定部位出现疼痛;患儿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症状;患兒出现多饮、口渴、恶心、呕吐、精神差、腹痛、深大呼吸等表现,要立即就诊。将“糖尿病”醒目写在病历本上,以提醒接诊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