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新藏益栈”。摄影/ 孙中钦
圣洁的“天路”从这里开始,最为险峻的“众山之王”在此傲然屹立,百年巴扎人声鼎沸,田间地头瓜果飘香。“昆仑第一城”叶城县,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在上海援疆团队的全情助力之下,叶城之美,正传向五湖四海。
新藏线,即219国道,全长2342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自然灾难最多、最艰险的公路之一。它翻越新疆、西藏之间多个海拔5000余米的达坂(意为“山口”),是连接两地的“生命保障线”“物资供应线”。全线穿越16个冰川达坂、44条冰河,沿途尽是连绵的雪山、密布的湖泊,它是探险者的乐园、自驾爱好者的必游路线。
这条“天路”的起点就在叶城。人们在新藏线零公里起点处建了一座天路彩门,横跨在公路上空。彩门的横梁中央,镶嵌着金黄色的数字“0”。横梁的北侧,从叶城走向阿里方向,刻有藏族式样的花纹;而南侧,从阿里来到叶城方向,则刻着维吾尔族式样的花纹。彩门两边立柱上刻有“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的镏金对联。
“新藏线零公里”不仅仅是位于叶城的一个地理坐标,而且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标识。不少“驴友”由此出发,开启更为险峻的挑战之旅。这里是走向世界屋脊的开始,也连接着更高、更远的所在。
同时,“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乔戈里峰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就在葉城。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虽然以8611米的海拔高度不及珠穆朗玛峰而只位居“世界第二高峰”,但攀登难度远高于后者,有“野蛮暴峰”之称。对于勇敢者而言,乔戈里峰是充满了无尽诱惑的圣地,更是一座让人直面极限挑战的终极巅峰。
叶城虽拥有如此的标志性地点,却因新藏线沿途自然条件恶劣、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原因,一度在游客群体中的名声并不响亮。“走新藏线,沿途要是能吃口热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能有个地方补给一下就好了。”在走访调研中,上海援疆干部、叶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鲍先伟多次听到游客这样的倾诉。他和同事们开始朝实现游客的心愿而努力。
近年来,上海援疆叶城分指先后在新藏线沿途建设4座“新藏益栈”、6座移动通信基站、乔戈里峰大本营、游客服务中心等多处基础设施,实现了新藏线叶城段服务设施全覆盖。
新藏线公益骑行。
以“新藏益栈”为例,第一个站点位于从叶城“天路零公里”出发,沿新藏线一路向南105公里处第一个雪山达坂之下。从骑行的角度来说,很难用一天的时间翻过库地达坂,而105公里正好是骑行者一天完成的里程数,所以第一个益栈就建在这里。
益栈不仅有干净整洁的房间,还能提供淋浴、用餐,甚至还有篮球场、烧烤等配套服务,所有的食材和日用品价格也都和叶城县城基本一致,1元1瓶的矿泉水对每一位骑行者来说都是“雪中送炭”。
这是一座配套齐全、安全舒适的旅游接待站,为广大骑行或者自驾爱好者挑战新藏线的路上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可以为站点所在的努尔阿巴提村的村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益栈启用后,经常客满,不少游客也会选择在益栈内搭帐篷睡觉,安全又温暖。
边境探险游、自然风光游、人文历史游、特色产业游、经典红色游,这是叶城目前开发的5条旅游精品线路。当地定期举行自驾游、新藏线公益骑行赛、公益摄影大赛、组织上海游客“包机”游等活动。建成的民俗竞技场,成为2022年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主会场。
配套齐全、安全舒适的新藏益栈,为广大骑行或者自驾爱好者挑战新藏线的路上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宗郎灵泉河谷、绝壁上的棋盘千佛洞、历经千年风云变幻的锡湜亚迷城等叶城景区,近年来得到了硬件的升级、品质的提升。
“叶城有壮美的风景,我们的思路是先打好基础、引入更多的流量,再深度挖掘。”叶城分指副指挥长、叶城县委常委、副县长陈一峰表示。
近三年来,到达叶城旅游的人数年均增长率保持20%以上,综合旅游收入每年增长达30%。
上海援疆团队对接沪上资源,邀请上海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立足“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产业发展目标,制定了《2021—2035年叶城县旅游发展长远规划》与《叶城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规划》,让叶城的文化旅游开发工作科学合理、推进有序,在应融尽融、多规合一中不断升级、快速发展。
在“天路”感受自然风光之外,要体验地道的新疆当地生活,就不能不逛巴扎。“巴扎”就是维吾尔语“集市”的意思。到了叶城,就一定不能错过恰尔巴格镇的百年大巴扎。
有“南疆第二大农民巴扎”之称的恰尔巴格大巴扎开市时,人流量可达3万至5万,热闹非凡。被吸引来赶集的不仅是叶城8个镇的当地人,还有不少相邻县、隔壁镇的各族居民。在巴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充满烟火气的美食区,同步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与心灵。
巴扎是附近农村消费需求的集散地,也是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历经百年后,也面临一定的发展难题,例如占道经营、布局杂乱、停车不便等。
从2021年起,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承担恰尔巴格镇整镇包联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恰尔巴格镇位于叶城西北部、距离县城12公里,人口超2万人。这里交通便利、区位条件特殊,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商贸基础,是全县城镇化进度比较快的区域,因此被选为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乡镇。
叶城分指开展了改造巴扎的工作,农贸市场、商业用房和周边配套设施得到完善,交通压力被缓解。如此一来,巴扎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当地人又称这个巴扎为“赛先拜巴扎”,即“星期二巴扎”;如今,改造后的巴扎開市日期已经不只在星期二,正朝着“天天巴扎”转变。
入驻巴扎的商业形态在不断丰富。2022年7月5日,恰尔巴格镇“百年巴扎”红石榴馕产业园正式开园。该产业园总投资42万元,使用面积200平方米,共有18名打馕师傅和员工,产品有核桃馕、玫瑰花酱馕、窝窝馕等15种,日产馕达到10000个。产业园按照“馕文化产业+技能培训+扶贫就业+旅游观光+全方位销售”的发展模式,传承叶城美食文化。
在巴扎之外,恰尔巴格镇还拥有全疆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叶城是新疆最大的核桃产区,目前,全县种植核桃面积达58万亩,产值15亿元,核桃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41%。受限于基础设施条件,恰尔巴格镇原核桃交易市场周边配套的厂房和库房不够完备,市场中交易的核桃多为不分规格的通货,售价上不去,果民收入增加的空间不高。
要提高核桃果农的收入,就要引入精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依托核桃交易市场,上海援疆叶城分指帮助恰尔巴格镇建设综合性林果加工产业基地。该基地集加工、收储、冷藏、物流于一体,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
产业基地将延伸特色林果产业链,实现多种业态不断叠加,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推动叶城林果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升级。2022年,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疆果果已顺利落户恰尔巴格镇核桃产业基地,后续的招商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以巴扎提升项目为抓手,恰尔巴格镇的公共服务配套及村容村貌巩固提升工程同步开展。今天的赛先拜巴扎村,宽阔干净的村道直通入户,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整个村庄焕然一新。全镇15个村都开展了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恰尔巴格镇城区已实施7公里的污水管网铺设。
恰尔巴格镇人民政府附近,建设了新的政务文体宣教中心。在这里,群众可以得到政务公开、婚姻登记、民政救助、户籍办理、水电费收缴等“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还整合了“四史”教育基地、巴扎文化展厅、图书室,提供休闲健身等室外娱乐功能。
“乡村振兴要建设特色小镇。恰尔巴格镇的特色在哪里,应该怎样升级,一开始我们心里也没有底。”陈一峰说,上海援疆团队与叶城当地干部合作,一起下到每一个乡镇,走进村民家里,去研究当地的定位和需求,逐渐明确了工作的方向。
叶城分指开展了改造巴扎的工作。
驱车进入叶城县城,人们的视线常常被立在交通要道的叶城塔吸引。这座塔呈“1”字形,寓意“昆仑第一城”;塔柱的四面分别刻有“中国核桃之乡”“石榴之乡”“玉石之乡”“歌舞之乡”的字样;塔顶果盘饱满、繁硕。
叶城塔形象地展示了当地重要的瓜果产业资源。关键在于,这些瓜果要能保质并快速地运输到消费者的手中。实际上,叶城位于新疆喀什、和田与西藏阿里“两区三地”交汇处,自西汉起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如今是周边物资流通、物资仓储的重要集散地。一座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将显著提升叶城的节点功能。
在沪喀两地的共同努力下,叶城县冷链仓储物流基地于2021年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实现当年建成、当年运营、当年投产并增收盈利。
基地坐落在叶城县城以东10公里处的自治区级畜牧产业示范园区内,设置有仓储、交易、加工、物流、办公、生活六大功能区,包括冷冻库6座、保鲜库18座,总库容量为5万吨,运营车辆35辆,单次运力600吨。它已经成为南疆储存能力最大、功能最为完善的冷链仓储物流基地。
叶城全县15万亩蔬菜、20万亩鲜果和10万吨畜禽产品的保鲜冷藏问题,由此迎刃而解,大量果蔬得以实现错峰、错时销售。既可以覆盖到喀什、和田、克孜勒苏州、阿克苏这南疆四地州和西藏阿里地区,还可以辐射全国各地。2021年,基地存储苹果1000吨,白菜5000吨,通过反季销售等举措实现盈利增值600余万元。由于冷链仓储物流基地的出色效果,叶城在2022年荣获“全国供销系统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称号。
叶城距离上海5000多公里,流通渠道是制约当地农产品销售的难题之一。如何突破优质农产品走进上海以及长三角市场的瓶颈,是上海援疆干部一直在思索的命题。冷链仓储物流基地为此提供了强大助力,在基地启用当年,叶城分指累计帮助销售叶城县农产品超过1.6亿元,同比增长超70%;其中上海销售额3757万元,同比增长超100%,创对口支援叶城以来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基地还整合了南疆各地州的优势农副产品资源,使叶城成为“两区三地”物资进出的主要物流、加工集散地。随着基地仓储功能的释放,京东、顺丰、华凌牛业、新疆果业等20家知名企业入驻了基地所在园区。
大型企业的入驻,进一步促进了叶城产业融合发展和提档升级,如今,在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可以实现农副产品采摘、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流通和闭环。
基地的建设和运营,离不开上海援疆团队的全情投入。叶城分指会同叶城县有关部门在立项前期充分调研、科学立项;开工后统筹项目施工进度,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运营后,继续予以支持,在对接资源、引入企业等方面助力基地高效运转。
叶城县冷链仓储物流基地。
2021年,援疆团队投入援疆资金6000万元建设保鲜库6座,使得基地的保鲜能力达到南疆第一;同时完善了车棚、交易大厅、防疫检测中心以及技防安防等设施设备,助力基地于当年及早投入运营。2022年,再投入援疆资金870万元,用于购置货架、叉车、托盘等配套设施设备,满足高品质企业入驻的生产需求,提高基地储备能力和运行效率。
同时,上海宝山和新疆叶城两地以冷链仓储物流基地项目为契机,拓展了供销系统的合作,两地的互帮互助得以深化。
核桃、石榴、大葱、鸽子……叶城的特色农产品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它们如何走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让特产为当地民众带来实惠?
叶城铁提乡素有“大葱之乡”美誉,拥有数十年的大葱种植历史。这里的土壤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土质松软、无板结,透气、透水性好,种出的大葱茎长秆粗、滋味甜辣,“铁提大葱”曾在市场上小有名气。
然而,种植品种退化、种植技术更新不及时、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让“铁提大葱”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种植效益和规模也相应减少。
铁提乡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葱这块曾经的“金字招牌”显然不能放弃。如何让它重焕生机?对此,叶城分指开展了多次调研,走到田间地头,向种植农户了解实际情况,再进行思考讨论。
援疆干部向农户传播科学化种植理念,严把种子关,坚持以“铁杆”“钢杆”大葱为主;同时对选种、育苗、种植进行全程跟踪,杜绝自繁自育种子流入农田。这样,从源头上保障优质高产大葱的种植。
上海援疆投入项目资金搭建双膜覆盖大棚,免费提供给有大葱种植意愿的村民使用,并开展技术培训,做到硬件设施齐全、管理技术到位,以此动员农户扩大种植规模。2021年,铁提乡大葱种植面积2000亩,总产值达1800万元;2022年大葱种植面积超过2550亩。
为打响“铁提大葱”品牌知名度,叶城分指推动了产品的初加工,发挥净菜中心作用,将大葱分级挑选、去杂、包装,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上海援疆干部积极对接、畅通销路,使“铁提大葱”畅销疆内外。
叶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还有伯西热克乡的故事。该乡是叶城唯一以石榴为特色产品的乡,援疆干部主动对接、拓展石榴销路,完善相关资料,争取进入消费帮扶产品目录;发挥旅游援疆优势,做大做强石榴风情园旅游资源,强化石榴产业品牌。
通过完善产业基础设施,上海援疆团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近年来,叶城县工业园区完善发展规划,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根据需求新建了2.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增设供暖设施,完善道路和绿化配套。此外,在依提木孔镇、金果镇等乡镇,还新建了一批就业基地、产业孵化中心和卫星工厂。
上海援疆力量最大程度将叶城的产业链拉长延伸。叶城县的美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核桃乳、核桃油、核桃分心木养神茶、核桃壳活性炭等20多种核桃延伸产品。夏合甫乡农民的核桃林连年丰收,有了企业兜底收购,他们就不再需要为销售操心了。同时,他们还能腾出精力在就近的卫星工厂务工,又能额外挣一份收入。种核桃能挣钱,剥核桃也能挣钱,一个核桃带来几份收入。
叶城有制鞋的传统,传承着年代最久的维吾尔族制靴技艺“叶城乔鲁克靴”。阿克塔什镇从东部地区的鞋业重镇福建晋江引进了新奥踏鞋业有限公司,让这一传统得以延续,又为当地居民增加了就业和收入。
上海援疆干部推動叶城产品入驻知名电商,开展直播活动。
2020年至2022年9月底,叶城共完成48个项目落地,解决就业5500余人。
为了让叶城的农产品销售更便捷、方式更多元,上海援疆干部动足了脑筋。
他们推动叶城产品入驻知名电商,在“淘宝网”“京东商城”“腾讯为村”等近10家电商平台开设叶城产品销售店铺,通过线上渠道拓展,降低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稳定农户收入。
同时,立足上海“大市场”实际需求,精选叶城县优质农产品,促成与后方多家相关销售企业合作,通过活动促销、礼盒定制等多种营销形式,加快叶城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
叶城分指精选优质农产品参加知名直播平台举办的消费帮扶(扶贫)专场直播,在上海和叶城等地举办多场主题直播带货活动,比如“海纳百川 援来有你”全国百位县长爱心直播、“县长出疆 硬核直播”。组织当地优质企业参加上海市、宝山区举办的对口支援地区农特产品展销会,如上海市“55购物节”、国家扶贫日展销会等。
近年来,上海援疆团队累计帮助叶城19家企业71个产品申报并进入国家扶贫产品目录,帮助当地30个产品入围“上海对口帮扶地区扶贫产品推荐名单”,推荐8家企业219个产品进入上海工会助力消费帮扶采购目录,相关产品已进入“申工社”平台销售。叶城的优质产品,正通过多种渠道,飞入天下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