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卫军,杨叶盛,叶晨皓
(1.浙江省松阳县湖溪林场,浙江 松阳 323406; 2.浙江省松阳县古市自然资源服务中心,浙江 松阳 323406)
油茶(Camelliaoleifera)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主要分布在淮河及长江以南的多个省区,是我国南方林下经济的主要作物之一,所以对油茶展开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恒等[1]对19个油茶主栽品种在广东省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选择19个油茶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XT光合仪对其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参试品种的光合日变化曲线有单峰型和双峰型;曾庆扬等[2]基于BP神经网络对油茶产量预测模型构建展
开研究,将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集,在传统神经网络模型基础上构建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4个地区油茶籽单位面积年产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成功预测日照时长、6~11月份气温、3~5月份降水量、平均最低气温、露点温度、平均风速、最大持续风速以及海平面气压;杜洋文等[3]基于油茶不同无性系品种对炭疽病感病性展开初步分析,调查分析了油茶长林系列CL3、CL4、CL23、CL40、CL18等5个无性系品种间的炭疽病感病差异,结果表明油茶植株东西向及植株上层、下层更易发生炭疽病,10个无性系品种间炭疽病感病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向海兵[4]在永顺地区进行湘林210号油茶种植对比试验,通过对湘林210号(国S-SC-CO-015-2006)油茶苗木2种地类种植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石灰岩发育而成的耕地上种植的油茶生长旺盛、易丰产,第1、2、3年平均地径分别粗8%、19.6%、42.7%,第1、2、3年平均冠幅分别宽1.5%、25.5%、40.3%,第4、5年油茶果产量分别高39.1%、63.6%。以上研究虽然涉及了油茶光合特性、产量预测模型、病害感病性和种植情况,能够提升油茶种植品质、油茶产量和油茶抗病害能力,但缺乏关于油茶经济性的研究,对油茶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有限。基于此,在松阳县湖溪林场设立试验区,对10个不同油茶品种展开经济性研究,以期为浙江省油茶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试验区位于松阳县湖溪林场,松阳县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连丽水市莲都区,南接龙泉市、云和县,西北靠遂昌县,东北与金华市武义县接壤,南北最长距40.2 km,总面积1406 km2[4]。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月降水量816.8 mm,年日照时数1840 h,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冬暖春早,气候垂直差异明显[5]。优质的自然生态条件为油茶林下经济提供充分地发展条件,是浙江省最主要的油茶生产基地。所以将试验区设立在松阳县湖溪林场,既能通过林场现有的油茶种植情况筛选出经济性状较好的油茶品种进行试验,又能通过试验结果反哺湖溪林场的油茶种植经济发展,成为良性发展闭环。
松阳县湖溪林场自2007年开始引进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并逐步落实长林系列良种油茶搭配混栽方法。所以试验选取目前在湖溪林场种植效果较好的10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进行经济性研究,分别是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1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55号和长林166号。每个油茶品种的样树选取树龄为6~7年的成林,要求树体良好、产果丰富、无病虫害侵蚀,具体不同油茶品种叶片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油茶品种叶片特征
试验首先将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1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55号和长林166号[6]10个试验油茶树种的样树移植到指定试验区域。每个树种样树移植10株,并采集样树树冠的树叶、样树果实进行经济性状比较分析、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和性状聚类分析。
3.2.1 经济性测定方法
经济性测定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鲜果测定阶段,主要使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鲜果的果形数据;第二阶段为风干前测定阶段,主要使用JA2103N电子天平[7]称量风干前的果形数据;第三阶段为风干测定阶段,主要使用DHG-9070A电热恒温干燥箱[8]进行风干,进而测量风干后的果形数据;第四阶段为出油测定阶段,主要使用HCY-10核磁共振仪测量油茶出油率等数据[9]。
3.2.2 经济性测定指标
本试验经济性测定指标共有11项[10],包括单果重、果皮厚度、单果籽粒数、百籽重、果心皮数、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干籽出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具体测定方法如表2所示[11]。
表2 经济性指标测定方法
3.2.3 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分为2种,果实经济性状分析和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使用Excel表格工具进行数据分析[18];性状聚类分析使用SPSS19.0(中文版)进行数据分析,SPSS19.0(中文版)[19]是生物统计的常用分析方法,包括次数分布表和常用统计图的编制、t检验、协方差分析、 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二项分布检验、聚类分析、半数效量等,能够对输出结果作出统计学的分析与推断[20]。
使用上述试验方法对10个不同油茶品种果实进行数据采集后,得出不同油茶品种果实的经济性状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油茶品种果实的经济性状
根据表3可知,10个试验油茶品种中,所有果实的单果重均值为32.88 g、变异系数为40.28%;所有果实的果皮厚度均值为3.55 mm、变异系数为25.26%;所有果实的单果籽粒数均值为6.14个、变异系数为33.90%;所有果实的百籽重均值为263.37 g、变异系数为24.00%;所有果实的果心皮数均值为3.10个、变异系数为14.89%;所有果实的鲜出籽率均值为45.23%、变异系数为12.96%;所有果实的干出籽率均值为53.18%、变异系数为13.03%;所有果实的干籽出仁率均值为62.29%、变异系数为7.02%;所有果实的干仁含油率均值为45.63、变异系数为6.17%;所有果实的干籽出油率均值为28.36%、变异系数为5.89%;所有果实的鲜果含油率均值为6.81%、变异系数为22.05%。将11项油茶经济性指标高低排序为单果重>籽粒数>果皮厚度>百粒重>鲜果含油率>果心皮数>干出籽率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干籽含油率,单果重、籽粒数和果皮厚度变异系数较大,育种研究中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干籽出油率和干仁含油率变异系数最小,是所有经济性状中最稳定的指标。
根据表3提供的不同油茶品种果实经济性状进行果实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油茶品种果实的性状相关系数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油茶品种果实的性状相关系数
根据表4可知,单果重和横径、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单果籽粒数、百籽重、果心皮数、干仁含油率呈正相关关系,和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鲜果含油率呈负相关关系;横径和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单果籽粒数、百籽重、果心皮数、干仁含油率呈正相关关系,和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鲜果含油率呈负相关关系;纵径和果皮厚度、单果籽粒数、百籽重、果心皮数、干仁含油率、鲜果含油呈正相关关系,和果形指数、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呈负相关关系;果形指数和果皮厚度、单果籽粒数、百籽重、果心皮数、干仁含油率呈正相关关系,和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鲜果含油率呈负相关关系。以上推导出的各经济性指标之间的正负关系能够为松阳县湖溪林场的林下油茶品种经济性繁育提供数据依托。
利用SPSS19.0对不同油茶品种果实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各类性状指标如表5所示。
图1 果实性状聚类结果
表5 不同油茶品种果实分类性状
根据图1、表5可以得知,聚类分析后,I类为长林3号,单果最重、果形最好、果皮厚度最厚、单果籽粒数最多、干仁含油率最高;Ⅱ包括长林53号和长林55号,单果较重、果形较好、果皮厚度较厚、单果籽粒数较多、干仁含油率较高;Ⅲ包括长林23号、长林27号和长林40号,单果中等、果形中等、果皮厚度中等、单果籽粒数中等、干仁含油率中等的特点;Ⅳ包括长林166号、长林4号、长林8号和长林21号,单果较轻、果形一般、果皮厚度较薄、单果籽粒数较少、干仁含油率较低。由此证明果实分类并无地域区别。
在松阳县湖溪林场设立试验区,对10个不同油茶品种展开经济性研究,分别对不同油茶品种果实进行了经济性状比较分析、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和性状聚类分析,通过经济性状比较分析得出10个油茶品种的经济性状有效性排序为单果重〉籽粒数〉果皮厚度〉百粒重〉鲜果含油率〉果心皮数〉干出籽率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干籽含油率;通过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得出11项油茶经济性状的正负相关关系;通过性状聚类分析得出果实分类并无地域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