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评价中的三个意识

2023-04-06 19:57陈婷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康复评估儿童

陈婷

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1]。早期的教育评价主要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现代教育评价则更注重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即由重视鉴定转向更加重视改进教与学,以最大限度地达成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对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评价,就是对其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采用观察、测验、问卷、访谈等方法,并对照听障儿童康复既定的发展目标或发展水平,做出某种预测和判断。因此,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评价中要树立目标意识、全面意识和取长意识,以便正确判定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及时修正康复教学计划,从而提高整个康复教育质量。

1 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是指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目标,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评价是一个有目的、连续的活动过程。是以听障儿童为对象,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描述听障儿童的身体状况、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过程和康复结果,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康复目标。因此,对听障儿童的康复评价是动态的、多方面的,不能仅靠一次或几次评价得出结论。

康复教育活动能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康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评价中要牢牢树立目标意识,在不同的康复阶段,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目标,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不断提高康复教育水平,促进每个听障儿童的个体发展。例如,听障儿童的首次评估目的是为了了解听障儿童的基本信息,家长的听能管理状况,儿童五大领域(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基本状况,儿童的行为状况以及家长的教育教养能力,明确教学基础。听障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是为了确定孩子在听觉和语言方面的水平,采用评价标准是《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CAP听觉行为分级记录以及SIR言语可懂度分级记录,测试方法采用测验和问卷的形式,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制订个别化教学计划;通过持续评估表评估儿童五大领域的发展状况和教学效果,据此调整教学计划和每日教学内容。定期的助听效果评估和听觉能力评估、语言能力评估、学习能力评估是考量康复效果、将评估贯穿康复服务的全过程。

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发现其认知功能较薄弱,即采用《儿童认知障碍康复课程标准》对其进行认知精准评估,包括启蒙知识评估和认知能力评估。启蒙知识评估主要考察儿童能否正确地匹配、指认和命名相关概念,内容包括颜色、图形、数概念、时间、空间、物体的量6个部分;认知功能评估主要是针对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推理能力和分类能力进行有效评估,内容包括空间次序、动作序列、目标辨认、图形推理、逻辑类比5个部分。根据认知评估结果,对未掌握的内容进行针对性训练。

针对听障儿童构音语音问题,运用汉语构音能力测验,评估孩子的构音情况,根据《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课程标准》对发音不清的听障儿童采用增强目标音位的感知、认识目标音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诱导目标音位、单音节训练、双音节训练、三音节训练、单音对比训练、棋盘游戏训练、生活言语训练的方法提高构音清晰度。

2 全面意识

全面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评价的项目要全面,收集的信息要全面、客观,不能片面强调评价指标中的某一项目,不能偏听偏信[2]。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要实事求是,尽量减少主观臆断和个人因素的影响,科学使用评价标准。对抽象的客观存在,如智力、个性等,也要求评价者尽可能按照事实给以全面、客观、准确的描述,从而使评价工作更科学、准确。二是评价的主体和对象要全面,不仅要评价听障儿童,也要评价听障儿童的家长和教师。

对一个听障幼儿的评价,不能只看他的语言达到什么标准,还要看其他方面的发展,包括身体健康和动作发展状况、社会交往能力、道德品质、认知学习能力等[2]。同时考察他所处的家庭及周边社会环境等,要听取其他老师、家长的意见,甚至周围人的意见。周围人的意见在以前的教育评价中很少出现,周围人的意见虽然不够全面但往往更加客观。总之,要听取和收集各方面的意见与信息,分析、归纳,做出恰当的评价。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设定听障儿童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时应紧密结合这5大领域全面开展评价工作。不能以“说得清楚”这一个标准来衡量听障儿童的康复水平,每年的爱耳日、助残日、六一儿童节等节日,是儿童展示才艺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儿童用舞蹈、歌唱、武术、小品、书画等各种艺术形式表达对祖国、父母、老师的热爱之情,这些节目虽然简单,却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童真、心声和活力,也评价了孩子的身体发展及才艺水平。

评价的主体也应该尽量全面,不仅是教师,听障儿童自己也可参与评价。如让孩子做拼图游戏,孩子喜欢哪幅拼图,觉得困难在哪儿等,就是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主体也可以是家长。通过游戏,孩子一边探索世界一边尝试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和成熟[3]。游戏活动让家长既评价了孩子手眼协调和身体的协调性,也评价了孩子的品质(信赖、自信、成熟),这些品质为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取长意识

对听障儿童进行评价的教师应取其长处,倾向于其智能强项的确认,明确儿童的智能强项和喜好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学习能力测试测验听障儿童的强项和弱项,为听障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刺激,让儿童与环境互动。在区域活动、集体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中正确认识幼儿的原有经验、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在考虑幼儿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兼顾个别幼儿的发展需要[4],是评价和了解听障儿童特点的方法。

了解听障儿童的智力强项,教师就可以扬其所长,在设计听障儿童个训计划时,充分考虑每个儿童的智力强项,以便在个训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如2019级中班张同学进入中心近半年一直进步不明显,在评价中发现他精细动作能力发展较突出,因此,上手工课制作动植物模型时,老师观察到他每次都在改进制作方法,且制作的模型较为逼真,便抓住这一契机,肯定他的能力,鼓励他做出更多形象逼真的动植物模型。在一步步的激励下,该同学对制作动植物模型的兴趣越来越高,对自己的操作能力也越来越有自信。这时,老师及时进行语言输入,让孩子指认制作的模型,教授动物名称的发音。进而继续鼓励引导他在班上用语言分享其制作经验和体会,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兴趣和能力。3个月后张同学语言能力进步明显,康复效果显著提高。由此可见,老师时刻要带着赏识的态度,观察理解幼儿的行为,看到孩子的能力长处和闪光点,及时给予反馈并引导提高孩子运用语言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教育动态评价来了解听障儿童发展需要,也就找到康复教育的要素。如利用听障儿童的视觉潜能补偿听觉不足,在教学时可采用色彩鲜艳的板书、图画、实物、图片、多媒体等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表情,恰当的体态语言等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激活听障儿童的视觉细胞,以及与大脑相对应的视觉空间智能参与学习。运用思维导图发挥听障儿童的视觉优势及绘画特长,弥补了教师与儿童沟通的不足,思维导图以颜色、图像、文字、符号等呈现形式,不但协助他们记忆,提高创造力,也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使他们的学习更加专注,将知识图像化。采用教育现代化手段,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形象具体,激发其兴趣,激活其思维,提高其理解力和表达力,从而确定个别化教育的措施。即从学的强项切入,强调以强带弱,实现学习迁移。比如,对听障幼儿进行艺术教育评价,分成音乐与美术两个层面。考虑到听障幼儿本身的特点,两者所占的分数比例有所不同。

尊重个体差异,应允许一部分听障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目标。教师要有发现的眼睛、倾听的心灵、成长型思维及为幼儿可持续发展而努力的责任心[5]。好的教育是寻找幼儿的闪光点,找到每个听障儿童的不同发展潜能,为每个听障儿童制订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和需求,为下一阶段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评价中要坚持树立3种意识,做到眼里有孩子,心中有方法,行动有效果,反思出经验[4]。使听障儿童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要以多纬度、全方位,动态发展的视角看待听障儿童,评价每个听障儿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树立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儿童都有爱的浇灌,这种评价意识在促进听障儿童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同时,也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猜你喜欢
康复评估儿童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评估依据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