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拓展实践

2023-04-06 18:36王启东徐大鑫
关键词:汉语言文科课程体系

王启东 徐大鑫

目前,国内高校文科的课程设置都在按照国家高校课程指南里规定的主干课程来开设,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写作”就被列为核心课程。虽然各高校培养目标的设置中都会有“基础写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写作课程却始终处于缺席状态和边缘地位。很多高校要么取消它,要么将其换成创意写作类的创新课程,写作类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内容被分解、被置换,写作理论缺乏系统性的传授;写作类课程体系建设支离破碎,没有建设成以培养学生写作理论和写作能力的写作教学与训练系统;写作训练设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写作训练过于随意,缺乏可量化考核设计,加之写作研究人才的匮乏和后续力量薄弱,没有专门的国家级写作类核心期刊,写作研究动力不足,遂形成目前高校写作教学与训练的杂乱无章、各自为战的现状。因此,依托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在新文科背景下较为系统的写作课程体系,不仅能够突出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专业学生的综合写作素质和写作能力,还可以辐射其他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让社会需求成为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有效动力,导引写作课程体系的系统建设,使写作课程体系的系统建设成为高校新文科理念下专业集群建设的重要亮点工程。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1)王铭玉、张涛:《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21日。新文科教育理念最早是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并在2017年开始全面在该校实施的。该校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中,对29个专业进行重组,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我国教育部从2018年开始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并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为2035年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高校开始全面推广新文科建设。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应“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2)《(授权发布)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针对延边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特点,如何发挥我们的优势,建构独特的学科体系就是我们思考的指导思想。新文科教育理念下的写作课程体系就是据此来构建的,即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基础写作”为核心,建设系统的写作课程体系,同时辐射全校其他的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与其他专业相关的写作课程,从而让文文融合、文史融合、文教融合、文法融合、文政融合、文管融合的写作课程体系建设成为新文科教育理念的样板课程体系。事实上,不只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所有专业的学生来说,写作能力不仅是社会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基本技能需求,更是学生们走向各行各业施展才华的看家本领,写作之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比较视域下全国高校的写作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在全国高校中,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院校共有462所,其中75所高校是中国语言文学或者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大类招生,包含专业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文秘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主;13所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了强基班或者拔尖人才培养班。(3)根据https://www.dxsbb.com/news/9825.html提供的数据整理得出。在这些院校中,设有写作教研室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占比例极小。我们可以从三类高校来比较一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

(一)一流高校的写作课程体系建设

我们从一流高校中选取几所专业排名较为靠前者来考察,这些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都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学科,但中国语言文学的核心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课程体系建设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设有文学创作研究室,开设课程面向汉语言文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主要有“文学写作”“作家专题讲座课”“文学创作理论与实践”“创意写作方法与实践”等课程,明显倾向于文学创作研究,并且其中一半的教师隶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因此在写作体系建设方面是以文学创作为导向的文学写作课程设置。(4)详见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bnu.edu.cn/。北京大学中文系是国内唯一一个细分并具有中国文学、汉语言、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言文学(留学生)5个中文本科专业的学科院系,具有全国最完整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制。虽没有设置写作教研室,但开设了“阅读与写作(初级)”“阅读与写作(高级)”两门汉语言文学(留学生)必修课,开设了“网络文学前沿研究与创作实践”“网络文学类型文研究与创作实践”“学术写作与表达”“新媒体创意写作”“小说鉴赏与写作”“大学学术论文写作入门”“诗歌写作”“阅读与写作(中级上)”“阅读与写作(中级下)”“网络文学理论研究与写作”“诗词格律与写作”“网络文学类型文研究与写作”“中国现代诗歌研究与写作”“学年论文”14门选修课,是针对其5个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其中9门是文学类写作课程,3门是论文写作类课程,2门是为留学生开设的写作与阅读的普及课程,课源充足,但课程体系以文学类写作课程为主,没有开设“基础写作”,覆盖面比较有限。(5)详见北京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pku.edu.cn/。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设置写作教研室,开设了必修课程“修辞与写作”,选修课程没有相关的写作课程设置。(6)详见南京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nju.edu.cn/main.htm。对中国写作研究影响比较大的武汉大学中国文学系建有写作教研室,中国写作学会常设机构及会刊《写作》设立于此,设有写作理论与实践二级博士点和全国第一个写作学硕士点,开设了必修课“写作(上、下)”,实践课开设了“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写作讲座”和“专业论文写作”,辅修课程开设了“写作”。本科对应的写作学硕士专业确定了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写作学基础理论方向,其研究内容包括总结中国古代、现代写作学研究的历史成果,探讨科学的写作学研究方法,深入揭示写作活动的本质特征以及写作活动各个环节的一般规律,深入研究基础写作学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二是文体写作方向,其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文体写作的发展历史,深入探讨各种具体文体类型(尤其是社会急需的实用文体)写作的特殊规律,对各种新兴文体写作现象进行研究,深入探讨文体写作学的教学规律和方法。整体来看,武汉大学本科生的写作课程体系体现了本科和硕士对应的课程设置,但以“写作”为核心的本科课程体系建设还是比较单薄的。(7)详见武汉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whu.edu.cn/。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没有设置基础写作课程,选修课程群里也没有写作类课程,而其他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的需求开设了写作类的相关课程,如历史学专业开设了“史学论文写作”,哲学专业开设了“艺术批评写作”,社会学专业开设了“学年论文”,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开设了“行政文书写作”,国际政治专业开设了“英文应用文写作”,新闻学院开设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文案写作”“纪录片创作”“剧本创作与视听实务评论”,英语专业开设了“写作入门”“多文体写作”等等,这些课程多为选修课程,讲授者多为各专业的教师,没有形成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核心的写作课程体系,属于各自为战。(8)详见复旦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fudan.edu.cn/。

(二)一流学科高校的写作课程体系建设

我们再以一流学科高校为参照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延边大学也是其中之一。一流学科高校中,上海大学中文系的写作课程体系建设是最好的。上海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了主干必修课“创意写作”,并开设了选修课程“古典诗词写作”“散文写作”“小说写作”“故事写作”“非虚构写作”“影视剧本写作”“儿童文学写作”“诗词创意写作”“文言文创意写作”“文学阐释与文化批评:方法与写作”“文案写作”“写作夏令营”(全校)“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国外创意写作前沿”等课程群,形成了较好的写作课程体系。在上述课程中,除必修课“创意写作”以外,有11门选修课是文学写作的专题选修课,2门选修课属于应用类写作课程,而且只有一门“写作夏令营”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其余14门课程都是为中文系的两个专业即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开设的,课程系统设计比较单一化,都是以创意写作为核心开展的,这是由上海大学进行创意写作的系统研究成果决定的课程设计,专业覆盖面小了一些。(9)详见上海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shu.edu.cn/。苏州大学文学院包括中文系、秘书学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其中中文系没有设置写作教研室,但秘书学系设置了写作教研室,负责文秘与写作的课程教学。写作课程开设了必修课“基础写作”,选修课“文学评论写作”“创意写作(一、二、三)”“文体学概论”“英语应用写作”“应用写作”,写作课程体系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深度,但是涉及的专业还是比较少,与上海大学一样,没有做到新文科理念下的课程延伸。(10)详见苏州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suda.edu.cn/。东北师范大学设有写作教研室,通识教育模块中开设了必修课程“中文写作”,开设了文体与写作系列模块的“现代文学文献学”“文学文本细读与讨论”“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创意写作”4门课,除了继续在文艺学学科下培养“创作理论”等方向学术学位研究生外,还借助广播电视学科招收创意写作方向的艺术硕士研究生,但写作课程体系建设的覆盖面尚未拓展开来。(11)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nenu.edu.cn/。

(三)普通本科高校的写作课程体系建设

我们再考察一下几所代表性综合性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课程设置。聊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设有文秘与写作教研室,开设了必修课“基础写作”,选修课“创意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写作教学与研究”,但归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组,覆盖面较小。(12)详见聊城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lcu.edu.cn/。长春理工大学开设了必修课“基础写作”,选修课“文学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文案策划与写作”“学术论文写作”“传统文化与写作”“应用写作”,《应用写作》杂志设立于此。该校的写作课程体系建设较为完整,但只是覆盖3个专业,略显窄了一些。(13)详见长春理工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cust.edu.cn/。齐齐哈尔大学开设了必修课“写作学(一、二)”,选修课“文学创作美学”“作文研究”“学位论文写作指导”“应用文体写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意写作”,实践课程“写作技能训练”,写作课程体系建设涉及面有限,且课时安排不均衡,如“创意写作”“写作技能训练”各仅为1学分,写作实践深入程度不够。(14)详见齐齐哈尔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qqhru.edu.cn/。

根据以上三类高校写作课程设置及体系的建设情况可以看出,要想真正做到新文科理念下的学科融合,只有通过各个代表课程的延伸融合来构成整个课程群的延伸融合,才能完成系统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们借鉴了上述大学的优秀做法,根据本校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建设了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课程体系。

二、创新观念下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体系的建设成果

近十多年来,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多年的写作体系课程群建设的基础上,建设了较为系统的写作课程体系,即三融合、三培养、三提升为一体的“三三三制”写作课程体系。

(一)“三融合”的内涵与建设

具体来说,“三融合”是指基础写作与专项写作的写作体系融合、专业内与专业外的写作体系融合、写作教学与写作应用的写作体系融合。

1.基础写作与专项写作的写作体系融合

基础写作与专项写作的写作体系融合就是基础写作以“基础写作”(必修课,48学时,3学分)“写作基本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综合学生实践类的必修课程,32学时,2学分)“写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必修课,16学时,1学分)为必修课程。其中,“基础写作”是为中国语言文学类大一新生开设的必修课程,讲授内容包括写作基本原理、写作行为过程、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写作文体、写作教学、新媒体写作等内容,而写作基本原理就是以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四体为核心的指导写作实践的写作理论,这四个方面之间相互作用,“阐明写作行为实施时各种因素的动态组合状态”,(15)董小玉、刘海涛:《现代写作教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0页。为写作实践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中国语言文学类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三个专业,每届人数为240人,由中国语言文学类写作组5名教师共同教授。“写作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针对汉语言文学综合方向学生开设的课程,以学生写作实践为主,自行创作散文、诗歌、小说、文学评论和应用文写作各一篇,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写作与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是针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师范生开设的大学和中学语文教育的桥梁课程,讲授内容包括文面与中学语文教学、提纲与中学语文教学、观察与中学语文教学、确定主题与中学语文教学、材料运用与中学语文教学、结构安排与中学语文教学、语言运用与中学语文教学、修改与中学语文教学八个专题,专门针对中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设计的八个难题进行相关的指导。专项写作为选修课,主要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包括“新闻写作”“应用文写作”“论文写作”“申论写作”“创意写作”等专项的写作训练课程,都是32学时,2学分,由学生自行选修,满30人即可开课。同时,这些选修课程还面向全校各专业开放。基础写作和专项写作这两方面的融合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写作课程体系。

2.专业内与专业外的写作体系融合

专业内与专业外的写作体系融合,就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比较完备的写作体系基础上,构建适合各专业特点的跨专业写作课程体系,以求实现新文科理念统摄下的文理交叉、文文交叉等的写作课程拓展,包括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程“写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朝鲜语翻译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程“汉语写作”、MPA公共管理学硕士的选修课程“行政公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应用文写作”、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行政公文写作”、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写作”、延边大学拔尖人才“德海班”的必修课程“基础写作”等,还包括辅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基础写作”。辅修学生来自全校各个专业,如2018级辅修学生包括18名数学教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等理工科学生和13名小学教育专业、国际政治专业等17名文科生,2019级辅修学生包括17名动物医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等理工科学生和24名学前教育专业、俄语专业等文科生,2020级辅修学生包括16名化学专业、农学专业等理工科学生和39名历史学专业、朝鲜语专业等文科生,2021级辅修学生包括11名人工智能专业、地理科学专业等理工科学生和35名日语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文科生,近四届辅修学生来自39个专业,占全校专业的52.7%。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有写作选修课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放,成为全校各专业的多元文化交叉课程。这些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根据所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需求进行相关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合新文科理念下的课程建设原则。这些课程的延伸使写作课程与理、工、农、经、医等专业相融合,构建了专业内与专业外的写作体系。

3.写作教学与写作应用的写作体系融合

写作教学与写作应用的写作体系融合,就是在校内写作课程体系的建设基础上,通过校内和校外两条途径进行写作的推广和应用。校内途径包括以“沧浪文学社”为主的学生文学社团指导、校院专业各等级的征文指导、第二课堂写作指导、写作专题讲座、写作问题随时咨询指导等;校外途径包括写作专题讲座、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写作专题培训、各种平台的多层次人员写作专题培训等形式,将写作教学成果、写作基本知识、专题写作知识、专门文体写作技巧等写作应用向社会各部门、各层次人员进行推广,扩大写作教育的广度。培训内容包括延边州委州政府组织的政府机关公文写作和新闻写作培训、延边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教师的作文教学和训练培训、延吉机场等企业的应用文体写作培训、中小学生的各类文体写作培训、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合作建立的“延图讲坛”线上线下结合的写作培训,等等。为了扩大写作的应用范围,建立写作应用共同体,使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当地写作学习、写作培训的核心和写作教育研究的中心。同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写作体系的知识系统传授,根据地方各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新闻系统等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写作知识讲座、培训,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反哺系统的写作课程体系建设。这些写作知识讲座、传授在校内和校外两条线上交叉进行,走出去讲座与请学员进校培训相结合,使写作指导遍地开花,落到实处,每年培训次数在20次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三培养”的内涵与建设

“三培养”,即包括拔尖人才培养、应用人才培养和多能人才培养。

拔尖人才培养主要针对特殊的拔尖人才,即以吉林省拔尖人才培训基地和延边大学“德海班”为平台,强化人才的汉、韩、英文化融合,通过个性化小班培养、导师制专向培养、中外协同育人等方式进行拔尖人才培养。针对“德海班”的写作课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基础写作教学和指导为主,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和综合写作素质的提升;第二部分以专题写作为主,主要包括理论文体写作、应用文体写作、新闻文体写作、多媒体写作的教学和指导,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自主观点表达、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专题写作以理论文体写作为主,辅以其他应用类文体的写作,主要培养目标是让拔尖人才成为将来的科研人才、学术专家。

应用人才培养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即在注重因材施教的前提下,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鼓励文史融合、文教融合、文法融合、文政融合、文管融合、文理融合等个性选择,开设新文科理念指导下的包括交叉复合方向、学术方向、创新创业方向以及多元方向选修的写作课程群,包括申论写作、创意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微视频制作等课程,让其他学科和相应的文体写作融会贯通,提升写作为个性综合素质和能力强化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增强写作课程体系建设的包容性,以培养高水平、强能力的应用类写作人才。

多能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第二学位、辅修专业以及选修本专业写作类课程的非本专业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来自全校理、工、农、林、医等学科门类的专业,所以在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知识的底蕴培养基础上,将其和学生各自专业知识相融合,从而达到多领域、多学科的写作文体知识整合并让学生基本具备综合写作素质和写作能力的多能写作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多样性、多源性特点,教学侧重多学科的广泛性、博览性授课内容的引入,通过学生自选方向的讨论、作业等形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探讨,互相弥补,如申论写作的讨论内容涉及社会学科各个方面,应用写作的文本样本与学生的专业契合,新闻写作的视角透视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从学科的突破走出原有学科的局限,走向新文科理念下的多学科融合,走向综合写作能力培养的学生自我提升。

(三)“三提升”的内涵与建设

“三提升”,即注重学生写作基础知识学习、写作应用实践和写作创意能力提升的课程教学。

写作基础知识学习方面注重学生的写作基本原理积淀、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内知识引导、课外实践引领与本科生导师帮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写作基础知识、文体知识,奠定广博深厚的写作知识底蕴,并在实际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目前,很多高校都取消了“基础写作”的设置,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倾向。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进入教育系统工作后就会发现,中小学语文文字语言部分、阅读部分、综合性学习以及作文部分都需要学生具有深厚的汉语言文学功底做支撑,未来的工作中学生的综合知识底蕴也将成为他们驰骋职场的重要基础。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何谈其他?

写作应用实践方面注重学生写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写作应用能力、教学能力和写作展示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应用相结合,专业导师与外聘导师指导相结合,见习拓展、课程应用与基地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多方共同努力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操作能力、写作应用能力、写作教学能力、写作指导能力。学以致用越来越成为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考察的重要标准。

写作创意能力方面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知识的评论写作与社会评论写作相结合,文学创作与应用写作能力相结合,写作研究能力与教研、调研能力相结合的方式,使其成为作家、评论家、写作教学专家、写作研究专家。现在很多高校不断加强“创意写作”及其课程群的建设就可以看出,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加以个性化的引导和培育已成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师的重要能力体现。

三、实践基础上的成果拓展实践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写作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写作课程群的内涵,开设了近10门的选修课程,并逐步向其他专业和学科辐射,目前服务的专业除本专业外,还包括新闻学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朝鲜语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以及辅修所涉及的39个专业。随着延边大学珲春校区一些专业的学生通过网络选修相关写作课程,写作课程已由跨专业走向跨校区的实践。着力践行新文科理念下的文文融合、文史融合、文教融合、文法融合、文政融合、文管融合成为写作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突破专业局限而践行新文科理念的先头兵,并带动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以及各文体文学鉴赏等课程群的建设和发展,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课程体系建设更加科学与完善。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6)《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在“三三三制”的写作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为了将写作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果与学生的成长成果留档并反哺教学,不断拓展写作课程深度,逐步完善了写作教学和训练体系,并建立了自费文学网站http://zhongwenxi.fengziye.com/wenxue/(文学写作网)作为延边大学写作课程体系建设在教学和实训的成果网站。网站设有“写作教学”“文学创作”“作家作品”“文学研究”“名作欣赏”“写作素材”“且歌且行”“另类文学”“创作文集”“新闻设计”“应用写作”“延边大学诗词协会电子会刊”“延边大学沧浪文学社电子会刊”“延边大学记者协会电子会刊”等板块,交流发表各层次学员不同类型的诸多写作成果。

网站所传的各课程成果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有的还作为写作课程的评论对象。例如,让学生对网站上发表的系友程红的长篇小说《出轨》、王红侠的中篇小说《寂寞的天空飘着爱》进行文学评论。因为是原创作品,学生只有读完作品才能撰写评论,而且没有借鉴和抄袭的可能,大大保证了文学评论的原创性与质量。目前,该网站已经运行了17年,发表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原创作品超过5 000篇,阅读量超过200万人次,成果斐然。

同时,还建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微信公众号来发表学生的作品;在《延边大学校报》、文学社社刊等平台发表学生的作品;与《天池小小说》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向全国发行其作品的更为宽广的展示平台;联系出版社为6名学生(其中只有一名学生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版了诗集《青春你好》并为其作序,还在专业举行了比较隆重的新书发布会。学生发表的作品都可以作为写作课程的平时成绩甚至期末结业成绩,对学生学习相关的写作课程也是有效的考核手段和鼓励机制。

四、结语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通过逐步建设并最终形成了新文科理念下的“三三三制”写作课程体系,将其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实践运用并不断完善,在全国高校中的综合性大学课程建设中凸显一定的特色,建设了独特的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进行拓展和应用,为延边地区、吉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写作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文写作、大中小学的写作教学与训练指导、新闻媒体的采访编写等方面都卓有成效,赢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显示了写作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的科学及有效。今天,我们的写作课程体系建设也紧跟国家提倡新文科理念的整体引导,佐证其观念的科学正确,从实践层面上验证了国家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的创新性、必要性,展示出目前中国大学的课程和专业改革的巨大潜力。

当然,我们的新文科理念下的写作课程体系建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写作课程体系的覆盖面还需继续扩展,像法律学科的法律文书、经济专业的财经文书、理工学科的学术论文和实验报告等应用文书等专项性的写作课程还需要拓展;适合各学科的教师梯队建设、系统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课件建设、教学手段丰富等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体系化建设和科学化设计;以提高学生写作应用实践能力为主、为学生提供应对社会公务员考试和事业编考试需求的申论写作应建设成为覆盖全校各专业的公选课;写作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写作目前还只是省级优秀课程,今后应提高写作系列课程的建设层次,建设一到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两到三门省级精品课程的高水平写作课程体系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努力的方向,争取让写作课程体系建设成为新文科理念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排头兵,为全面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带动专业优质课程群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科课程体系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豆文科作品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孙文科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