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丽(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215000)
教、学、评是完整课堂的基本要素,“教—学—评一体化”注重将三者结合起来,提升课堂的实施效果。将教、学、评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课中获得有效反馈。随着核心素养理念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也得到新的阐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评应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并且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思维,摒弃以往割裂式的思维,更加注重课堂环节的整合。以下结合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7 At weekends中的Story Time模块,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学”是中心。由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所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认为,教学设计不应从教师擅长的教法中导出,而要从应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思维下,教师可以学习为中心,开展逆向设计。
(1)解读教材文本,分析课程内容
教材文本是施教的框架基础,教师应根据教材文本分析课程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7的主题是用频率词讨论生活中的事,可以提升学生用英语表达生活经历的能力。本单元Story time模块的主体内容是一段Mike和Su Hai的对话。在这段对话中,两人讨论彼此以及朋友Helen在周末中爱做的事。译林版的Story time在教学功能上具有引入基本情境的作用,可以让学生熟悉单元主题。与此同时,文本中已包含本单元涉及的所有频率词,出现了单元主要问句。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走入情境,在特定情境下积累丰富语料。
(2)关注核心素养,预期学习结果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界定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再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核心素养。在本课中,教师可以重点关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三方面,并以此为出发点预期学习结果。在语言能力方面,预期学生应能听懂、会说、会读本单元的新单词,掌握相关句型和常用语;在思维品质方面,预期学生应能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具备建构文本意义的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预期学生应能高效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管理能力。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路下,“评”也应突出这三个方面。
英语课堂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因此,学的方法要与实践应用的目标相适应。在教学时,教师可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并让学习活动的指向逐步从课本过渡到生活本体。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开展评价。
(1)参与问答活动,评估信息提取能力
提问是英语课堂中的基本策略,是导引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架。问答活动是英语学习活动的类型之一,可促进学生了解文本,并给予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At weekends词语。其次,师生就周末生活进行简单沟通,之后让学生读文本,回答以下问题:What does Mike do at weekends? What does Helen do at weekends? What do Su Hai and Su Yang do at weekends? 问题的答案均可在文中找出,由学生参考课本内容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人物的周末活动按照发生频率进行归类,整理为清晰的图表。本次学习活动,有助于评估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让教师明确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情况。
每当学生出现那么多错误时,其实作为评委的我们心里想的是:他的老师是怎么教的呢!这么多的错都不管,都听不出来,还怎么教!其实,这些学生中不乏许多素质不错、能力很强的,只要老师正确指点,他们很快就能改好。
(2)完成练习模块,评估内容理解能力
Stroy time的Look and write模块,是主体模块的附属部分,其中提出补充句子的任务。这些句子是与原文并不相同的句子,却要求根据原文的意义在形式上进行调整,可以评估学生的内容理解能力。如要完成Look and wirte第二部分的内容,学生应当在阅读时理解Su Hai和Su Yang同时在周末去看望祖父母。这部分内容中有待补充的句子成分均为动词性短语,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句子关键的语法位置上。根据学生完成练习模块的质量,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如果学生能高质量完成Look and write模块的活动,则表明学生对Stroy time中对话内容的句子意义有了透彻了解。
(3)实施情景会话,评估口语表达能力
情景会话是小学英语课堂中重要的学习活动,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情景会话练习。以往在教学Story time模块时,教师经常组织开展练习课本对话的活动,但是成效不高。如果直接操练课本对话,只能够显示学生对Story time语料的熟知程度,无法确定学生是否已内化语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会话内容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习活动的灵活性、自主性得以提升,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教师可在行间巡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口语表达能力。会话结束后,教师可让两对学生进行当堂演练和展示,以进一步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开展调研活动,评估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课堂离不开“做”的活动,学生在结合文本框架进行口语表达以外,还应基于真实生活的需求进行表达。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调研活动,活动在六人小组内完成,小组中一人用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提问,其他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答问。然后小组将学生在周末爱做的事情进行整理,并以不同的星级表现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四种频率。最后,汇总各小组的表格,找出本班同学周末最爱做的事。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记录、画表格等策略开展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估。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模式下,教师应更新对教的定位与功能的理解。教具有导学作用,并要为学的活动提供反馈;与此同时,教与评具有交叉性。教的活动可以引导评价活动,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可以渗透评价要素。教师要有效把握教学要点,将教、学、评整合起来,创设高效课堂。
(1)提供丰富支架,助力知识建构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外部灌输的结果,而是学生通过自主建构形成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支架,激发学生的认知主动性。本课教学包含情境支架,如教师使用电子课件提取课本中的图片,并配上相应的语句,有助于学生将语言符号与意义匹配;包含图示支架,如在答问活动结束后,教师用连线图将Mike、Helen、Su Hai and Su Yang与其所做的事连起来,促进学生理解;包含问题支架,以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至新的方向,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发现知识。丰富多样的支架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则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建构情况开展评价。
(2)注重课堂互动,促进学生自评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思想,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具备活力。在“六大解放”思想下,教师要注重解放学生的脑子、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开展自评。学生是重要的评价主体,学生自评是实现“学”与“评”相结合的关键途径。例如,在情景会话结束后可开展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对展示小组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自评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从流利性、句法、发音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开展自评,可以提升课堂的活力,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目标。
(3)巧用教师语言,开展即时评价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模式下,教师应对学习成效展开持续观察与评价。教师的评价要渗透在课堂之中,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反馈。教师可以巧用课堂语言实施评价,以此促进教、学、评的整合。教师的评价要体现核心素养的指向,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从语言、思维和学习能力等维度展开评价。同时,教师要注重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英语学习兴趣等方面展开评价,适时回应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正向激励。
面向核心素养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符合英语学习的本质规律,有助于创设高质量的英语课堂。教师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开展教学设计,利用英语学习活动开展表现性评价,并应根据学与评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可促进课堂环节的有效衔接与整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