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一次性塑料包装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4-06 14:17张彬李丽平杨础睿吴林格
绿色包装 2023年2期
关键词:包材塑料包装顺丰

张彬,李丽平,*,杨础睿,吴林格

(1.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3. 顺丰集团,北京 100029)

我国快递业务井喷式发展,相应废弃一次性塑料包装产生量激增,但回收率较低,正成为塑料污染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快递行业也是我国塑料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之一,快递企业按照政策要求逐步调整包装策略,形成了一些有益做法,但在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政策实施仍面临一些新挑战,系统推进快递一次性塑料包装废弃物治理,促进行业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1 快递业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及政策管控

1.1 快递业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

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近年来中国快递业务量呈现井喷式上升,在2012年至2016年间连续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长。“十三五”以来,中国快递包裹数量每年以新增100亿件的速度飞速攀升,已连续6年超过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超过635亿件,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833.6亿件,同比增幅高达31.2%,人均快件从2000年的0.01件增长到2020年的约57件。

快递包装中包含大量塑料和一次性塑料[4],2019年《中国快递包装废弃物产生特征与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快递包装以瓦楞纸箱和塑料袋为主,塑料袋类包装约占33.5%(按件数计)。2018年中国快递行业共消耗塑料类包装材料85.18万吨,其中塑料薄膜袋(包括填充薄膜)69.43万吨,编织袋5.47万吨,泡沫箱1.10万吨,胶带8.07万吨。

由于快递塑料包装袋、胶带及塑料填充物等材料分布广、重量轻、附加值低、利用成本高,单纯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进行回收利用,绝大部分被混入生活垃圾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也给塑料污染防治带来压力。根据2018年数据,在快递行业使用的85.18万吨塑料类包材中,仅有1.77万吨被再生利用,其他塑料垃圾需要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也指出,中国快递包装垃圾总体回收率小于20%,塑料包装材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绿色和平等环保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约99%的快递塑料包装因回收价格较低而未被回收,而是被混入生活垃圾,最终被填埋或焚烧。

除了直接丢弃到自然环境中的快递塑料垃圾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外,通过卫生填埋和焚烧废塑料的处置方式也存在环境隐患。卫生填埋占用空间较大,增加土地资源负担。此外废塑料中的化学添加剂、残留的有机物会产生渗滤液,造成地下水污染。2018年快递行业使用的85.18万吨塑料类包材中约50.04吨通过填埋方式处理,将占用大量土地。采用焚烧的方式一方面将产生大量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废塑料中含有镉、铅等重金属化合物,在焚烧过程中,这些重金属化合物会随烟尘、焚烧残渣一起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大。

1.2 快递业塑料管控政策分析

为治理快递行业废弃一次性塑料包装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基础,“源头—过程—末端”管理共同推进的政策体系。我国快递行业塑料管控政策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2.1 制定并出台快递包装塑料管控行政法规

2018年5月1日,我国快递行业首部行政法规《快递暂行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中增加了专门条款对快递绿色包装进行规定,明确鼓励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鼓励回收快递包装废弃物,为快递行业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1.2.2 明确快递包装塑料管控标准

2009年国家正式发布了《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该国标自正式实施以来,在规范快递封装用品的生产、使用以及检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减量化、绿色化以及可循环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对《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并于2018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国标。新国标倡导使用绿色环保的生物降解包装材料,鼓励重复使用快递包装箱,并降低快递包装材料的定量要求等。

1.2.3 多部门出台快递包装塑料各环节管控政策

2016年,国家邮政局出台《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以快递业包装绿色化、减量化与可循环为目标,部署了实现绿色目标的5大重点任务和12项具体任务,并提出到2020年,社会化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基本建成。2017年,国家邮政局联合发改委、环保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提高到50%。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在2022年和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分阶段、分区域禁止快递行业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包装。2020年11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意见的通知》对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包括由国家邮政局牵头“推动重点地区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

1.2.4 积极出台各项措施管控快递包装塑料污染

国家邮政局接续实施“9571”“9792”“2582”工程,推动快递包装治理工作。《国家邮政局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要求逐步实现对传统胶带、塑料包装袋和填充物的替代,采取有效措施显著减少封装胶带使用量,试点应用生物降解胶带,逐步提高其使用比例。

2 快递企业控制一次性塑料使用的做法

为全面落实国家相关要求,我国快递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快递包材中一次性塑料使用。目前,我国快递行业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75%,可循环中转袋全网应用率达93.8%;45mm以下瘦身胶带使用率已经达到96.4%;共有9万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新增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量165万个,可循环快递箱(盒)保有量达360万个,大大减少了一次性塑料在快递行业中的使用。总体来看,我国快递企业主要在循环化、减量化和可降解三个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

2.1 循环化

2.1.1 使用循环箱替代传统一次性塑料泡沫箱材

顺丰在冷链物流方面采用高密度EPP箱可代替一次性泡沫箱。从2016年开始,顺丰在广州仓开展小批量试点,分批次投入12万个冷运EPP循环保温箱[6]。京东使用“青流箱”替代传统快递塑料包装,目前京东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武汉等近50个一、二线城市累计投放“青流箱”近100万个,投放次数超过1000万次。

2.1.2 使用RFID环保袋、帆布袋等可循环编织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优速物流使用棉帆布集包袋编织袋替换传统塑料编织袋。据统计,优速物流自2018年以来操作中心逐渐减少塑料编织袋的使用,集包袋操作使用纯棉材料的帆布袋,预计减少编织袋的使用量为240万条/年。

2.2 减量化

2.2.1 邮政企业、京东、顺丰等企业积极推进胶带“瘦身”

邮政企业已在23个省份完成窄胶带采购使用。京东收窄胶带宽度,每年可减少500万平方米的胶带使用量[3]。顺丰对三层共挤材料配比优化,降低胶带厚度约10%,年节省塑料约2000吨[2,5]。

2.2.2 通过物料选型改型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

顺丰大力推广充气包装,设计19款充气包装替代内填充,每年节约PE塑料8.88万吨,实现仓储空间节约体积90%以上[2,5]。菜鸟循环快递箱不使用胶带,可以直接包装食品,在防水、耐热、抗压、防震性能等方面表现优秀,节省了大量塑料的使用。

2.2.3 利用包装推荐系统减少填充物使用

苏宁物流推出包装推荐系统,可以对商品各类信息以及尺寸、重量进行精准的评估。通过大数据计算,可以与包装尺寸进行匹配,并且计算出商品在纸箱里面如何摆放最为节省耗材,减少塑料填充物的使用量。[8]

2.3 可降解

顺丰、京东等快递头部企业大力研发可降解包材。顺丰快递研发的生物基材料包装袋、无胶带纸箱等对一次性包材进行替代,填充物使用100%可降解绿色包材进行替代。京东逐渐用生物降解塑料袋取代了普通的塑料制品,实现80%的商品包装耗材的可回收,单位商品包装重量减轻25%。

3 治理一次性塑料包装污染的新挑战

快递行业一次性塑料包装污染治理尽管取得较大进展,但是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以及治理一次性塑料污染向纵深推进,快递行业一次性塑料包装污染治理仍面临新挑战[7]。

3.1 经济可行的绿色替代包装供给短缺,缺乏标准

可降解包装原材料价格通常为普通包装价格的3到3.5倍,且市场供应少,产能无法满足大规模投入需求,目前仅有少量包装供应商可提供降解包装,但批量生产需要供应商机器改造,存在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随着可降解包装需求增加,很可能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此外,目前对于环保包装缺乏相关标准,如全降解包装胶袋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包装生产企业产品质量难以统一,容易造成采购产品鱼龙混杂等问题。

3.2 循环包装大规模使用面临困难

在过程使用方面,快递行业大规模推广循环包装受到用户运用场景限制。由于末端消费者分散度较高,回收难度较大,到2019年行业使用可循环箱(盒)200万个,使用共8000万次,节约纸箱7800万个,不足当年纸箱使用量的0.3%。此外各区域使用也不平衡,给企业循环包装的调拨带来极大挑战和成本负担。

3.3 终端用户绿色意识不强,回收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用户的绿色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尚未形成。按照用户的使用习惯,收到快递后不一定当场就拆,导致大部分包装无法从用户端直接回收,即快递包装逆向物流存在难点。此外,社会绿色回收体系也不够完善。当前可降解塑料规模有限,而其他的塑料(如复合膜等)又存在末端分类不到位的情况,快递包材难以回收实现循环和重复使用。

3.4 产业链全链条联动协同不足

使用快递企业包装源头减量不足,包装生产企业与快递和回收企业衔接不够,绿色循环闭环难以形成,不同产业部门、行业协会缺乏融合和沟通。例如部分电商产品自身仍使用一次塑料包装,邮政行业推行包装绿色转型的举措难以影响上游电商经营者;再如,包装企业未考虑末端消费者使用习惯和物业管理等问题,无法打通回收“毛细血管”,回收闭环难以形成。

4 解决一次性塑料包装污染问题的对策建议

为积极应对快递行业一次性塑料包装污染,解决新形势下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首先,在源头积极推动制定可循环、可降解快递包装以及一体化包装等替代产品标准。升级完善快递包装标准,加快制定覆盖产品、评价、管理、安全各类别,以及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环节的标准框架体系和一体化标准体系,注重统一指标要求、内容有效衔接、强化效果评估。

其次,通过升级订单系统来向用户提供更多环境友好的包装物选项。针对末端闭环形成的需要,推动快递企业通过升级订单系统来向用户提供更多环境友好的包装、包材选项,建立用户积分制度以激励绿色消费行为,从源头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

再次,在过程和末端管理上研究并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探索实施押金返还制度以及消费者责任制。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探索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押金返还制以及消费者责任制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推动快递一次性塑料包装废物形成回收闭环。

另外,研究实施“绿色补贴”政策、建立包装绿色化专项基金,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激励和引导绿色包装转型。采取税费减免和建立包装绿色化专项基金等措施促进绿色包装企业进行“从摇篮到摇篮”设计,逐步降低回收成本,激励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等第三方加大对快递包装等回收力度,提高循环利用率;采用政府绿色采购、融资协助和贴息贷款、绿色消费激励等多种形式支持绿色包装企业和快递企业治理快递包装塑料污染。

最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相关统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3S(即GPS、GIS、RS)等技术加强对一次性塑料及替代产品的统计和追踪,确保相关底数清楚。

5 结语

快递业一次性塑料包装是我国塑料污染治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快速发展背景下仍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从源头、过程和末端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政策手段措施进行治理。

猜你喜欢
包材塑料包装顺丰
山西顺丰鼓励有技能的快递小哥返乡创业
2021 年《塑料包装》期刊
《塑料包装》2020 年期刊订阅单
2025年,单一材料塑料包装全球市场需求将达到710亿美元
“顺丰”快递的成功之道
品牌意识成就今日顺丰
前列地尔注射液包材相容性研究
终端用户谈化妆品包材相容性测试
顺丰联手“三通一达”反水对抗阿里菜鸟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