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敏强
(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象山矿井,陕西 渭南 715400)
劳动模范是我国授予在生产建设中成绩卓著或有重大贡献的先进人物的光荣称号[1]。在煤炭企业发展的各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劳模,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煤炭企业特殊的工作生产条件,更需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先进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建设中,煤炭企业都非常重视劳模及各类先进的选树和管理工作,煤炭企业也形成了劳模选树管理的固化模式。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煤炭企业评选的各类先进的种类和人数不断增加。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品牌工匠、感动企业的人物、最美员工等,涵盖了煤炭企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先进典型的选树,汇聚了正能量,激发了职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2 -4]。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和各类先进的选树管理工作不断规范,评选标准、推荐程序、监督检查、公示征求意见、审批等环节都形成了制度。特别是近30年,煤炭企业劳模管理工作进入制度化、档案化时代。企业工会组织建立了劳模管理档案,每年都组织召开劳模座谈会,听取劳模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劳模管理。
20世纪70年代,对劳模注重精神鼓励,戴光荣花、照光荣相、开表彰会、领导接见,而物质奖励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劳模除精神鼓励外,还给予5 000~10 000元的奖励[5 -7]。有的企业为劳模安排出国考察旅游、免费体检,在住房分配、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中,劳模也享受到优惠待遇。而在不同发展时期,都为劳模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做好新时代劳模管理工作,是煤炭企业各级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劳模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劳模待遇也明显提高,劳模结构已从体力劳动型向技能和管理型转变。但通过深入研究、认真反思,发现劳模选树和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8 -10]。
在近几年的劳模选树中,直接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职工很难被评为劳模。其主要原因是在有些单位管理层存在一种错误地认识,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出大力、流大汗、默默无闻讲奉献的“老黄牛”式的劳模早已过时。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在劳模选树时,人们把焦点放在了管理人员身上,对生产一线操作岗位职工的关注越来越少。在煤矿生产一线,如果论吃苦耐劳的精神,管理人员不一定比职工付出得多;如果论创造效益整体数字上的成绩,一名职工肯定比不上区队领导。区队领导的成绩是全队的成绩,而职工的成绩是个人的成绩,不在同一起跑线,没有可比性。近年来的劳模选树,经常出现让职工和管理人员比知名度、比效益、比贡献。在这种机制中,职工通常处于下风,一般当不上劳模。近年来的省级和全国劳模中,车间工人、环卫工、农民、学校教师等一线人员占到相当比例,而在最需要吃苦耐劳精神的煤矿,劳模却隐隐有成为管理人员“专座”的趋势,被“长”字占居。如果总是用这种思维去评选劳模,就很难有时传祥、李素丽等先进人物的出现。
评选劳模的目的是树立某个人身上表现出的一种精神,让这种精神带动更多的人,而不是为了奖励某个人。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铁人精神”“振超效率”。在近年来有的煤矿劳模选树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有些单位把劳模当作对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奖励方式,按照单位分配名额;不管先进不先进、符合不符合劳模条件都要占住名额,评选劳模“在矮子里面挑巨人”;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浮夸成绩、杜撰事迹等现象,导致树立的劳模不能服众。二是,评选程序不规范,没有发扬民主,领导“钦点”劳模;有些领导个人认为某员工的工作成绩突出,就直接确定推荐人选向进行申报,而“钦点”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管理人员;这样一来,劳模选树成了领导奖励管理人员的一种形式。三是,个别劳模只注重物质待遇,没有意识到荣誉和责任更重要;在劳模表彰会上,有些管理人员身份的劳模登台领奖后只把奖金带走,不要证书和绶带;而一线职工劳模对待绶带、鲜花和证书小心翼翼,看的比奖金更重。其原因是管理人员获得的荣誉多了,这些光环已经对他没有吸引力了。在调查中发现,个别当上劳模的管理人员认为自己贡献大,当劳模是应该的,但在工作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起不到表率作用;而被评为劳模的一线职工则认为自己能当上劳模是职工和领导的对自己的厚爱,在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总是担心做得不好有悖于“劳模”这一光荣称号。
部分企业的劳模管理往往只局限于建立劳模档案、召开劳模座谈会、为劳模体检、组织劳模旅游、奖励慰问等工作,错误地认为落实了待遇就说明劳模管理工作做得好。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同志被评为劳模以后认为只要踏实工作、吃苦耐劳就永远是先进。这些同志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掌握不了先进的技术,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结果只能做一时的英雄,很快就会落伍;有些同志当上劳模以后被企业提拔到领导岗位或其他工作部门,而因为不重视学习、不注重知识更新,往往难以胜任工作。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企业对劳模的学习培养和再深造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把对劳模的培训教育纳入劳模管理工作的范畴。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开展关于劳模学习培训的活动较少,劳模也很少主动向管理部门提出深造学习的要求。
做好煤炭企业劳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劳模的模范带头作用,能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必须解决好劳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才能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许多行业都意识到劳模选树中存在着排斥“一线老黄牛”,推崇“管理领军人”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有些地方在劳模选树中规定了一线职工的占比。2011年,河北省廊坊市规定副处级以上干部不得参加劳模选树,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由于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劳模选树应侧重于那些勇于奉献的井下一线职工,更应该侧重于技术工人和科技工作者。做好劳模选树工作首先应转变思想观念,评选劳模不是评选优秀管理人员,劳动模范中可以有管理人员,但一线职工中最直接的劳动者必须占有相当的比例。其次是细化评选标准,把劳模选树的条件进一步细化到吃苦耐劳精神、技术创新、带头作用等方面,每个方面再进一步细化,逐条设定分值,有利于公平公正竞争。另外,管理人员应该放高姿态,不能见了荣誉就争。
评选劳模的宗旨是为广大职工树立学习的榜样。因此,评选劳模必须发扬民主,充分体现职工群众的意愿,坚决杜绝领导“钦点”劳模等现象。应不断规范和完善评选程序,实行公推直选。劳模候选人按照评选条件,以组织推荐、群众举荐等方式提名,经组织审查后整理事迹材料,然后对事迹材料进行公示,最后由职工投票选举,得票最多者作为推选的候选人。评选劳模工作机构要按照标准严格把关,严格评选程序和评选纪律,注意抓住4个环节:①抓住候选人身份的核实确认,防止出现类似河南濮阳领导冒充一线职工当劳模的现象;②抓住评选过程的监督,防止劳模选树申报过程中出现的不正之风,防止暗箱操作;③抓住公示信息收集,要有较长的公示时间,在公示期间注意核实职工反映的问题和信息,坚决不能使公示流于形式;④严格标准,宁缺毋滥,劳模选树不一定每个年度一次,可以2个或3个年度评选一次,有几个人够条件就评几个人,不事前确定名额,不凑人数。
社会上对打破劳模“终身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山东烟台、吉林白山等地已推行劳模年审,取消个别在群众中影响不好劳模的荣誉称号。很多煤炭企业虽然还没有出现过取消劳模荣誉称号的例子,这并不能代表所有劳模都熠熠生辉。应该建立职工评议劳模制度,使劳模做到自省自查自勉,及时发现问题,时时进步提高。这也是对劳模的一种关爱和帮助,不能等劳模出了大问题才醒悟。劳模管理部门应建立劳模考核评议制度,每年对劳模进行审查考核,在劳模所在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上进行测评,综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对不合格的劳模按照相关程序取消其荣誉称号。
劳模作为职工的杰出代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思想素质,掌握新的技术,成为职工的楷模。一是,对劳模制定学习考核目标,把劳模的学习情况作为劳模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定期考试,培养劳模自觉学习的能力。二是,为劳模创造学习的机会,积极鼓励劳模参加自学考试,选送劳模深造学习。三是,设立劳模工作室,建立劳模技术创新基金,为劳模开展技术攻关创造条件,提高劳模的创新能力。
总之,新时代煤炭企业劳动模范更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更应当做好矿区建设的领头雁和排头兵。煤炭企业各级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到劳动模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准确把握劳模管理工作的时代特征和要求,积极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推进劳模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才能凝聚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激发职工的创新意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