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云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出现了变动。在新的支付需求下,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控制好内部的财务管理情况,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对财务预算等工作做好专门平衡,有效提高内部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保证财政资金拨付效率以及规范化运行,增强事业单位在资金拨付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整体效益,避免财政资金出现挪用或者挤占等问题,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方向,明确解决财政资金收付问题,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透明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倒逼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由于新的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发生了转变,国库单一账户核算体系下,财政资金拨付到事业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使得事业单位项目资金控制力度的提升,能够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好动态监督,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等方面科学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以及针对性,能够在有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开展财政资金的使用工作。在此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各项资金的使用必须基于财政部门的统一规划管理,不能够随意更改资金用途,预算管理的核心地位得以确认,预算管理地位得以增强,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地位也有所提升。
在此前提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的性也能过得到明确,而由于财政拨付直接支付给用户单位,因此资金周转速度也得以提高,资金周转成本以及周期降低,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财政拨付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减少财政资金存在的运作风险,避免出现资金周转损失。并能够避免出现财务信息造假等问题,在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透明的,有利于事业单位提高综合工作质量。为应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影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高了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质量以及社会服务效率,对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质量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费使用受到严格限制,单位为了获得相应的财政资金支持,需要对财务收支明细方面做好确认并增强预算编制质量,做好对基础会计信息的收集以及分析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能够确保财务管理的真实性,而财务部门在掌握详实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可以对单位的运行情况做好全面了解,增强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力度。
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机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为了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稳定,需要注重预算管理工作,尤其是需要注重提升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只有提高预算编制精确度,后期财政资金的拨付才能够落实到位,各项工作开展才能够符合规定,满足事业单位的运行需求。在以往的预算编制等工作中,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于粗放,虽然在国会集中支付制度下,部分事业单位就预算编制的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依旧存在较多不足,比如在预算编制环节,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而其他部门的参与力度相对较低,在预算编制审核控制环节认为主观因素过大,缺乏定量以及定性分析,预算编制内容审核流于形式,依旧存在精确度不足的问题,另外在资金预算管理流程中,对于预算指标分解工作存在不足,导致预算编制合理性降低,难以为单位的后期资金拨付提供支持,预算编制精确度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无法支持预算执行等工作顺利开展。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需要经过严格审批才能够进行使用,为了适应这一需求,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管理工作机制更加严格,整体的管理方式得到改善,但是在实际的资金审批等过程当中,针对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还存在监督力度不足等情况,比如在预算执行等环节事业单位无法就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方面做好及时跟踪,难以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当中存在不足做好信息采集以及记录工作,这就导致在资金的使用过程当中难以对资金展开动态调整,只能够在事后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好分析总结,而由于监督力度不足,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当中,相应的数据精确度也难以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研究工作难以深入,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质量难以稳步提升。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执行的环节加强监督,根据预算执行等工作中存在不足做好动态调整,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资金使用要求,并做好相应的数据收集工作,为财务管理调整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灵活性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应当保证整体控制机制的灵敏性,针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做好及时应对,确保审批工作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工作顺利推进,在遇到资金规划问题或者内外部环境变动时,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动等情况做好资金的使用调整。但是在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制较为僵化,没有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务管理机制方面做好专门的优化,在信息传递等工作过程当中,还存在行政层级过多的问题,导致财务管理灵活性不足,难以根据财务管理情况做好内部行政指令的调整,即便在预算执行等环节发现了资金使用问题,财政资金的使用等还需要经过冗杂的行政审批工作,这使得事业单位应对风险时存在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很容易出现资金管理风险。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内部需要就财务管理灵活性方面加强控制做好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优化,转变财务管理制度过于僵化的问题。
财务人员要具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力,从单位的宏观战略角度出发开展预算编制等工作,以保证后期财政资金的拨付顺利,减少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同时财务人员也需要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管理能力,能够适应事业单位后期引入的新化工作方式,通过信息化工作手段,对内部管理工作做好动态监督,了解资金使用动态,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方面做好绩效评价,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纠正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不足,持续性优化财政资金使用质量。但是在当前的事业单位当中,一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配置不足,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而且现有的财务人员专业性方面也无法保证,开展日常工作更多是从基础性财务会计等角度出发,而无法结合管理会计等工作需求做好内部财务方面的战略调整,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转型。事业单位应当注重引入专业性财务人员,对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为了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后期资金能够顺利落实到位,减少财政资金拨付等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应注重提升内部预算编制精确度,在预算编制等工作当中转变以往的工作理念,就预算编制工作做好全面优化。因此在预算编制工作当中,除了需要注重对财务部门进行战略指导之外,还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在综合单位各部门意见基础上,对预算编制工作做好优化,确保预算编制工作能够符合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为后期的财政资金使用工作提供全面保障。
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应当转变以往的工作理念,就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方面进行明确,在思想上扭转以往的粗放型管理理念,将管理重点放在预算管理等重点环节,重视内部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在预算编制工作当中,事业单位应当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建立起专门的协调机制,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由财务部门人员牵头,在单位当中成立专门的负责小组,对预算编制等工作全面负责,以此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在预算编制工作推进中预算编制小组还应当就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战略规划因素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出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案,交由事业单位各部门人员进行全面讨论,明确最终的预算编制方案。在此过程当中,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小组还应当综合国家战略发展以及政策变动等,对可能存在风险做好预测,从系统性角度出发,在预算编制当中制定专门的风险应对机制,以应对后期财政资金使用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
在预算编制工作当中,要遵从客观性原则将相应的预算指标分解到不同的工作环节,为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向进行指导,避免在后期工作过程当中存在的工作职责不明以及工作方向模糊的情况。在预算编制指标的分解过程中,还应当注重根据岗位的不同做好指标的差异性调整,确保预算编制指标符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需求以及工作实际需要。
引入信息化工作形式,一方面是为了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精确度,通过信息化系统等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数据做好全面采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是借助信息化工作形式增强对风险的预判以及监督力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但是在引入信息化工作形式的过程当中,事业单位应当认识到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与以往工作内容的不同,既要做好预算执行等工作与新化工作体系的相互统一,也要在引入信息化工作机制之后,对内部人员岗位方面做好调整,避免引入信息化工作形式之后没有专门的人员对相应的工作负责,减少工作改革中存在的形式化问题。
事业单位信息化工作形式的引入方式以及引入途径方面,应当在前期展开专门的论证,比如事业单位可以与专门的第三方机构展开合作,在单位当中进行专门的调研分析,了解当前预算执行等过程当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预算执行等工作中存在不足就信息系统的引入类型做好确认,或者是开展专家座谈等方式引导单位内部员工认识并了解单位当中存在的问题,而后征集单位内部人员意见,对需要引入新工作机制的环节做好确认工作,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应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将单位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在信息平台当中进行综合处理。在信息化工作平台引入前期单位应当进行专门的风险评估工作,对信息化工作形势下的预算管理等工作做好重点监督,了解一体化信息平台引入之后存在的工作变动内容,减少工作形式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灵活性,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需求以及信息化工作形式的转变,在事业单位当中应当对内部的财务管理机制方面做好优化,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灵活性,同时针对行政层级冗杂情况进行精简,减少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审批流程复杂的问题,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应对管理风险,减少财务管理机制僵化问题。
事业单位内部应当首先对资金控制体系方面进行完善,优化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在控制体系的完善过程当中,就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效益方面,建立专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从而能够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方面做好全面评估,把控财政资金使用风险,为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优化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内部还应当就审计制度方面进行强化,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计等方式,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做好分析跟踪,深入了解评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形成具体的制度方案,对存在不足的环节做好标准化规范。在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中,事业单位还应当对审批制度方面做重点监管,对大额度资金批复等环节做好重点控制,对于超出一定额度的应当在单位当中展开专门的会议讨论,就资金使用必要性以及方向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可以进行相应资金的批复,以避免出现资金挪用以及资金规划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任用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既能够掌握单位的管理情况,结合单位的战略发展规划做好预算编制等工作,同时也需要适应当前财务管理统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需求,更好地作出财务决策。基于以上需求,事业单位应当对现有的财务人员做好专门的培训,同时注重专业化财务人员的引入,以此为财务管理工作转型提供人力基础,保证财务管理水平的持续性提升。
针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可以从增强财务人员资金环节跟踪能力以及对会计凭证以及报表的核对查实能力等角度出发,提高财务人员对业务方面的了解程度,从而帮助财务人员对单位日常业务收支等方面的成本问题做好了解,避免以往财务管理人员对单位业务工作了解不足而存在的财务处理失误等问题。另外在财务人员的培训过程当中,事业单位内部领导层还可以参与专门的培训,帮助财务人员了解事业单位的总体规划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使得财务人员能够认识到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从管理角度出发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负责。而在信息化工作能力的培训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专门的信息工作人员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财务人员在短期内尽快掌握信息化工作方式。此外事业单位还应根据新形势工作需求,引入专业对口工作人员,从而更好的对财务管理工作负责,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
随着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变动,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应当引入现代化工作机制,减少财务管理工作僵化问题,从以往的分散性资金管理转为集中性质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并促进财务管理透明度的提升,规避财政资金浪费等问题,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