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一下等对的来

2023-04-06 09:00郭蔚臻
大学生 2023年2期
关键词:港剧师妹师弟

文/郭蔚臻

前不久,我在杂志上读到关于成长主题的文章,还挺有意思的。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在南京读大三的女孩分享她的感受,她喜欢浪费时间做快乐而没有意义的事情,但又希望时间分分秒秒都过得有意义。任性的代价就是生活变得凌乱。她说:“所以一旦做错了选择,后悔的情绪就会令我纠结。”

还有一个准备赴英国读博的学生,因为博士入学资格学术审查而不得不推迟入学时间,迎来了他大学7年以来第一个不情不愿的假期。他发现:“困顿、沮丧和焦虑随之蜂拥而至。但是,还不能松懈,要强打精神,要维持清醒。像拾起锋利的碎片一样,对于习惯了往前冲的人来说,被迫停歇是痛苦的,但也不乏其意义。”

我在大学里读了13年书,现在博士刚毕业,有许多师弟师妹曾和我聊起他们的焦虑与困惑。我注意到,出生于2000年前后这一代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常处在节奏很紧凑的状态,他们给自己设置的大学目标和职业规划,远大而高不可及。比如,刚进入大学的小萌新会问我,怎么样才能够顺利地保研到清华和北大;读研的师弟师妹可能困惑于自己研究生毕业以后,作为中文人,未来可以从事的行业,或者在就业和读博之间纠结;读博之后的师弟师妹可能纠结自己的博士论文的选题是不是有创新性,纠结自己能不能顺利毕业和找到好的工作,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点小抑郁的情绪却无法平复和解决。于是,他们会陷入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恐惧和焦虑以及无力改变这种认知的挫败感。有时候,他们想要适时地停摆和放空,却又觉得在浪费时间和生命。

我觉得,成长之路就是从一种不确定到另一种不确定的过程。就拿自己来说,进入高中开始担心自己能不能上一个好大学,不确定中凭着善于应试考入了大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中文系。读了中文系,许多质疑的声音一直都在——学中国语言文学到底能干嘛?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大学刚入学时,看着教材上的汉语拼音和甲骨文,我一度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当时的我,觉得学习汉语拼音和甲骨文在现实的社会上没有太多实际的用处,如果不是把它拿来做学问的话,学习这些内容似乎有点浪费时间。

身边的同学因为不喜欢中文系而忙着转经济学专业或者辅修经济学的双学位,我也曾一度心动。不过,当时纠结于自己不能平衡好多个专业的同时学习,所以我最终没有选择辅修和双学位,一直在中文系努力地适应和学习。到了大三的时候,我遇到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电影和电视的文化研究。我把自己的兴趣点和专业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了。

我平时比较喜欢刷剧,尤其打小就是一个忠实的港剧迷,当我听到一位老师的“大众文艺和文化研究”这门课的时候,我发现老师把文艺理论用在分析电影的内容和结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角度。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把香港电视剧作为一门学问继续研究。于是,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我一直研究这个主题,最后的博士论文是《后九七时代香港电视剧与香港城市文化》,在我的论文中,我探讨的重点是后九七时代的香港如何为港剧的生产与消费提供社会文化语境,港剧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到香港城市文化的建构上的。我在梳理了九七回归前的香港电视剧的创作状态和格局的基础上,指出后九七时代香港电视剧中的“空间建构”“怀旧叙事”“身体生产”“奇幻书写”在呈现香港城市文化上的独特意义。最后,在强调图像时代和视觉文化的意义基础上,我对香港电视剧与香港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和反思,强调香港电视剧的研究对于探索香港的城市文化的独特价值与特殊意义。在后九七时代香港回归中国的宏大历史背景下,香港电视剧面对的挑战与危机,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生生不息地延续香港影视文化的血脉,我认为这依然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话题。

至于偶尔放空或者适时停下是不是浪费生命和浪费时间,我觉得最近的热词“松弛感”挺好的,提供了一种回答。松弛感,在我看来,是一种相对缓慢、一种与马不停蹄的社会时钟相逆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奢侈。松弛感并不意味着摆烂和躺平,也不意味着放弃自我的突破和成长。松弛感能让我们在短暂的停留中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在“对”的事情来临时,能感知并接受它。

猜你喜欢
港剧师妹师弟
新港剧何以圈粉三代观众
新港剧何以圈粉三代观众
全世界我只为你倾倒
手艺人
一部《干物妹!师妹》 :肥宅师妹的日常真的不简单
无厘头师妹的战争
骄傲的小师妹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