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论析

2023-04-06 06:29洪向华冯文燕
学习与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话语建设

洪向华 冯文燕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重点领域,关涉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①《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4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结合发展实际,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就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进行了一系列规划、部署与安排,为新时代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擘画了清晰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握好立场方向

始终坚持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思想舆论交锋的主战场,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打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一系列重大斗争,网络生态实现持续向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做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这不仅源于对以往实践的深度思考,更是源于对未来发展大势的精准把握。新征程上,要积极打造党领导下的全域协调联动、运行规范、立体高效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新格局。为此,各级党委(党组)要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相关要求作为行动准则,保障主体责任的落实;各部门、各领域要在遵循党中央关于管网、用网、治网等相关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依据科学、适度、动态结合的标准、要求,细化责任清单,注重协调配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体党员干部要主动适应网络化发展大趋势,加强对网络发展、传播规律的认识与研究,立足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网络素养与工作能力,更好地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时代所取得的胜利与辉煌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是要做好人的工作。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其中所有的信息与操作都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完成的,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着眼点依旧是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稳住了人心,就能在各种风险挑战中做到“我自岿然不动”,反之,就可能面临阵地失守的风险。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准发力开展各项工作。要展现为民情怀。在推进网络信息技术普及、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时常到网上逛逛、看看、听听,了解人民群众的当下需求是什么、思想动态如何。对于人民群众的关切要主动回应,对于问题难题要积极解决,对于思想上的困惑要及时引导,通过营造积极向善、风清气正的网络大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带来的物质与精神红利。要汇聚民力民心。在日常的宣传教育中,讲清楚当下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形势,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依靠人民群众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推进体制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要求与坚实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各个方面的基础性体制机制架构基本建立,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还需要借鉴好的经验与做法,进一步以科学、系统的体制机制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完善顶层设计,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四梁八柱”。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等,推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相关理论研究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落实好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的方针原则,做好网上正面宣传,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建立健全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铸魂育人的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架构。组织机构的设置是为了明晰工作的主体,为全党上下同心协力,打造全国工作一盘棋提供保障与支撑。要抓好标准化建设,通过进一步调整优化中央层面的机构设置,为地方机构改革提供范例、模板;部门间要形成合力,在充分发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决策和统筹协调作用的基础上,构建宣传、公安、工信等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新格局;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同社会组织、互联网企业等的沟通协作,打造立体、协调、有效的治理架构,确保相关工作有效开展。加强法治体系建设。要加快立法进程,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法规体系,坚持依法管网、办网、治网,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4版。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注重微观层面的细化,推动制度落实落地。完善监测预警机制。要加强对网络的常态化监测,了解、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真实状况,科学预判安全态势,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注重对相关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对于不安全因素要适时启动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应对。健全监督问责制度。要在明确目标责任的前提下,加强对各级党政机关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巡查、监管和督导,并将相关履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选拔体系,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各项规定、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的管理,加大对网上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和打击危害意识形态安全的行为,打造可管可控的网络空间。

夯实技术与人才支撑

依靠先进技术提升防御能力是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发展趋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科技的重要作用形成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3版。

努力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赶超。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风险,就外部环境来看,美西方凭借掌握根服务器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关的软硬件核心技术等优势,不断入侵我国网络空间,散播“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不实信息和煽动性言论。就自身建设来看,虽然在网络强国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在网络技术层面有许多新的突破,但由于起步较晚,网络安全防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根本上改变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我们需要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与赶超。在注重基础研究的前提下,组织各方力量在芯片、区块链、信息传输等重要领域开展协同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进一步提升对网络信息的管控能力,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强对信息鉴别、筛选、分析、研判,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有效防范错误、虚假、有害信息的渗透、干扰。

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历史和现实昭示,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设一支立场坚定、素质过硬、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是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政治能力提升是根本。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立场不坚定,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就会模糊敌我边界,就会造成主次不分、目标不明。要时常组织各类人才参加理论、业务培训,让他们在理论与政策的学习中全面提升辨别政治是非、把控防御政治风险的能力,确保其在各种考验面前能够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不仅是一项责任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具有高难度、高挑战性的技术性工作,对人才的专业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要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的网络技术人才队伍,着力提升管理人才的管理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懂得新媒体传播规律和掌握一定网络技能的思想宣传人才,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做到内外兼顾

话语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展现形式。使用一种话语就是在传播一种意识形态,话语即是权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激烈,我们只有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掌握话语主导权,才能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主动。

“修内功”是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话语体系的环境发生了深度变化,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地位,需要解决“说什么”——内容和“怎么说”——用何种理念、通过何种方式传播的问题。新征程上,传播好党的声音、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需不断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在话语内容、话语表达和话语传播上的创新发展。在话语内容上,要聚焦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引领社会思潮。在话语表达上,要将关注点真正落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表达方式由宏大叙事向大众化、生活化叙事转变,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说服力。在话语传播上,要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强化技术赋能,借助AR、VR等技术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在不断提升传播效率的同时,加强议题设置,在系统、科学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中,稳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引领力。

走出去是动力。当今世界,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架构中“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我们不能被动防御,还要走出去。走出去,就要勇于展现自己。在国际社会拥有自己的“发言席”、让世界听见听清中国的声音,是走出去的关键一步。为此,我们要主动作为,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走出去,还要善于合作交流。“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5版。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始终致力于追求全人类共同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网络发展变化规律与时代大势的洞察,创新性地提出了致力于全球网络生态向好发展的时代倡议——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维护网络空间安全,需要各国同舟共济。我们遵守《联合国宪章》,在坚定维护自身网络安全的同时,尊重他国网络发展的道路、模式和权利,不做干涉、损害他国网络安全的事情;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找寻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实现互信基础上的互惠互利;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变革,通过主动承办全球性网络发展会议、倡议相关治理原则方法等,为网络空间治理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会更加复杂、严峻,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战略地位的认识,通过宏观层面的设计与考量、实践层面的落实与推进,筑牢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防线。唯此,才能不断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提供坚实支撑。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话语建设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