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展示好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

2023-04-06 06:29纪志耿
学习与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华中华民族

纪志耿 黄 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密码,是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和创新的宝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石。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变革和调整的重要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进一步凸显了思想文化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如何把中华文明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就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

中华文明跨越时空的精神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古今的价值意蕴。

“讲仁爱、重民本是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主干。”①邹绍清:《论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7期,第36页。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讲仁爱、重民本”,形成对于国家、社会乃至家庭、个人而言具有普遍规范性、强大约束力的道德伦理准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体现了家庭成员的伦理准则,“推己及人”则体现了对于个体的道德规范。

中华文明蕴含着天下为公的思想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成为知识分子和先进阶层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为政以德、天下归心”的执政理念贯穿于各个鼎盛时代治国理政的始终,成为奉行至今依然有效的治国方略;“以和为贵、亲仁善邻”的处世之道也应用于各个时代,成为具有中华基因的外交理念和追求。

中华文明体现了对革故鼎新的不断追求。在时代更迭和社会变迁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根本所在。

从先秦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隋唐时期的三教并行、三教合一,再到明清之际的离经叛道、经世致用,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成为革故鼎新的生动写照。

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要科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功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嵌入中国现实语境,始终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两者辩证统一于历史发展与社会实践之中。在合理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核、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其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相贯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为熔铸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形成中国人民特有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滋养的基础上,要积极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通过丰富价值内涵、完善表达形式、创新传播方式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与文化教育、文艺作品、文娱活动有效衔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中华文明超越国界的精神标识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与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体系,并在与其他文明相互交流、彼此借鉴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中华文明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国家软实力的“硬拳头”。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使其与世界其他各民族文化相区分,在交流传播与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展现出耀眼光辉与独特魅力。从中国的戏曲、文学、书法等文艺作品到中国的瓷器、服饰、丝绸等文化产品,再到中华美食、节日庆典、武术健身等文娱体育活动,“全面多元彰显中华文化之美”,②都晨:《提炼展示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全面多元彰显中华文化之美》,《人民日报》2021年9月30日,第9版。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别具一格的审美旨趣。

中华文明蕴涵着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源自世界人民普遍的生产生活实践,反映了其共同的利益诉求、价值追求以及目标导向,其与崇尚文化霸权主义的西方普世价值有着本质区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源泉。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时,中华文明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在看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时,中华文明主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处理本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关系时,中华文明则提倡贵和尚中、天下大同。由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发展提供丰厚滋养,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必须坚持个性与共性相融合。要正确处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相互关系,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既保持个性又吸收共性。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外来有益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要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是个性的存在。要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加强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的提炼展示,使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性的观点主张、价值理念以及文艺作品等走向海外,向世界人民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华文明富有永恒魅力的精神标识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鲜明底色,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富有永恒魅力的精神内核。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历经磨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与令人惊羡的辉煌成就。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自强不息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格、顽强拼搏的毅力以及开拓进取的勇气。

回顾百年征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奋斗基因始终贯穿于党的各个历史阶段,成为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胜利、创造辉煌的重要精神法宝。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正是在奋斗精神的激励下党带领中华民族筚路蓝缕、艰苦斗争,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艰难险阻,成功书写伟大历史传奇,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接续奋进、迈向新征程的力量源泉。在新征程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日益严峻。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奋斗基因赋予了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毅力与勇气、信心与决心,也将继续成为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迎难而上、开创未来、铸就新辉煌的力量源泉。

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必须坚持历史与现实相贯通。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切实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汲取精神养分,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获取精神力量。做到不忘本来又面向未来,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其文化基因与历史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故事的源头活水,而革命文化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一脉相承又推陈出新。讲好中国故事要善于从中挖掘生动鲜活的素材,提炼富有价值的内容,深化受众的理解认知、激发民众的情感共鸣,进而不断增强中国故事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同时也要努力找准中国故事与当代社会的契合之处,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与人民现实需要,加快构建符合现实语境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使中国故事真正深入人心。弘扬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凝聚力感染力。奋斗精神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袤沃土,赓续于党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历史实践,也将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文明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标识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事关文化自信,事关文化自强,事关文化安全。近年来,随着各国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多元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等错误思潮盛行一时,严重影响我国文化安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夯实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强大底气,对于构筑我国文化安全阵地防线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中华文明是夯实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表现为社会主体对于本民族文化价值、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当前,文化愈发成为国家稳定与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坚定文化自信既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文化安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文化自信也并非悬浮于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是夯实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赋予了中华民族在世界多元文化面前不卑不亢的正确心态与定力。

中华文明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强大底气。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中国人民攻坚克难、自立自强的毅力和勇气,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汇聚成推进文化发展的磅礴伟力。因此,“文化自信的使命是文化自强”。①李永胜、张紫君:《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90页。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唯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才能助推向文化自信自强积极转变、稳步迈进,进而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必须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统筹。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出发,重新唤醒中华文明的时代价值,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活力,为构筑文化安全的阵地防线,助力我国从社会主义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凝心聚力、保驾护航。要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价值遵循。维护文化安全与建设文化强国互为条件和因果,两者构成相辅相成、同向发力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中,维护文化安全既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前提与重要保障,也是其基本目的与衡量标准。基于此,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负起维护文化安全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通过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中国价值理念、繁荣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等,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嵌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国际社会交往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文化自信,构建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与毒害的能力。要以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为目标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亟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丰厚的思想资源、丰润的道德滋养以及强大的精神支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用好用活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对表现形式的改造,对价值内容的革新,促使其基本文化基因在新时代土壤重新焕发光彩。由此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中华中华民族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