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波
吉林省蛟河市动物检疫中心,吉林蛟河 132500
獭兔的常见疾病有很多,但对其正常生产影响较大的疾病主要为病毒性出血症、球虫病、传染性鼻炎、肠炎、疥癣病和皮肤霉菌病。本文现将以上几种常见病作以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供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养殖场户参考。
力克斯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獭兔,是皮用兔品种之一,其皮毛厚实丝滑,具有弹性不易脱落,美观性强,与水獭皮毛相似,所以力克斯兔在我国也被称之为獭兔。獭兔的经济价值较高,想要做好獭兔的饲养工作,提升经济价值,首先要对其常见疾病进行分析。
对病原体进行分析发现,能够引起肠炎的细菌和寄生虫有十余种。其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轮状病毒、球虫病、泰泽氏菌为主要的细菌与寄生虫。大肠杆菌是主要导致肠炎的细菌,在母兔生产中感染率极高,断奶后的幼兔发病率极高。加之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较低,饲料污染等问题都会导致肠道菌群产生变化,导致肠炎的发生。
巴氏杆菌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急性病在发病后10 h可能出现死亡,在发病前并无明显征兆。在疾病早期的表现中,很难与感冒区分开,病兔会出现经常打喷嚏,咳嗽和鼻腔浆液鼻液等情况。在鼻液的刺激下,病兔经常会用前爪在鼻孔外摩擦。同时,伴随着皮下感染并出现化脓,眼结膜发炎、中耳炎、乳腺炎等情况。
球虫病一般出现在60 d以下的幼兔中,在病发后期,病兔会出现突然侧身倒下并向后倾斜的情况,在尖声喊叫后不久会出现死亡的情况。主要表现症状为厌食、腹泻、腹胀。幼兔感染率很高,成年后兔子感染后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会进行虫卵排出对居住环境造成污染。
兔瘟是极其严重的疾病,不仅对獭兔单只产生影响,传染性极高,会危害到整个群体。导致兔瘟出现的原因一般可归结到疫苗方面,如疫苗质量不高,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疫苗储存不当导致失效等。除此之外,饲养管理不足导致饲养技术不科学,饲养卫生差等都会导致兔瘟的暴发。
皮肤霉菌病的起因主要分为两方面:石膏样小孢子菌和毛藓菌,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的病症为皮肤角质化、坏死、脱毛、毛发断裂等。很多动物和人都是此细菌的寄生主体。皮肤霉菌病污染源包括土壤、饲料、水、器具,除此之外,脱落的毛发和繁殖交配等都是此病菌传染的途径。温暖、潮湿和肮脏的环境会导致疾病。此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春天和秋天发病率更高。任何年龄的兔子都会被传染,但幼兔由于抵抗力差,所以发病率极高。目前,小孢子霉菌病是獭兔养殖中发现最为严重的皮肤病,其危害不亚于疥藓病,应定期检查种群,发现病兔或疑似病症需进行隔离。
最为常见的诱发因素主要是喂养与管理不当。繁殖期密度增加,冬季的室内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足,且阴冷潮湿,导致细菌滋生,疾病增加。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下,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差,尤其是面对兔瘟,更是无法抵抗病毒。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发现,獭兔呼吸道疾病成为主要的流行病,主要是养殖环境差导致此病症,环境污染也是养殖场常见的管理问题。在流行病过程中,由于环境或免疫影响,某些病原体的毒力会增加或减少,从而导致新的变化。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病例增加,病程短,症状不典型,病变复杂,误诊率高,导致死亡率增加。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临床症状的非典型性,治疗已从单一疾病治疗转向对症治疗和综合治疗。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和中药一起使用,特别是抗生素在长期、大量的使用下,不仅杀死了有害细菌,也杀了有益菌,造成继发感染。细菌在发展中不断变化,产生抗药性,降低了药物的疗效。
细菌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对外界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营养需求也较低。在密集的养殖场中,一旦感染,在獭兔群体中传播迅速,不易治愈,导致皮肤和毛发受损。因此,细菌疾病危害很大,应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
肠炎的治疗主要体现在预防方面,加强饲养管理优化,对诱因进行有效消除,尤其需在饲料中加强粗纤维含量的增加,做好饲养条件卫生优化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定期循环做好预防工作。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氟哌酸和土霉素等药物作为日常预防药物。在幼兔断奶后在饲料中加入1%四环素粉,在病兔的饲料中加入2%四环素粉,对疾病的治疗起到良好的作用。病情严重的獭兔应进行隔离,做好输血和排毒工作。
对于巴氏杆菌病治疗,主要用药是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万U混合肌注,持续3~5 d,每天注射3次。口服药选择磺胺二甲基嘧啶,用量为0.05~0.2 g/kg,同样持续3~5 d,每天2次。除此之外,兔巴氏杆菌氢氧化铝甲醛苗进行预防注射,将磺胺类药品添加到日常的饲料中,100 kg饲料中混入磺胺类药品22.5 g,做好日常防护工作。
磺胺二甲基嘧啶、痢特灵、敌菌净和兔球灵是目前球虫病治疗的主要用药。将300 mg/kg的氯苯胍拌入到饲料中,根据情况可在1~2周后减半用量,此方法能明显的治疗球虫病。除此之外,还需每天进行粪尿的清理,在夏春季节将150 mg/kg的氯苯胍拌入到饲料中,对球虫病起到预防的作用。
兔瘟并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疫苗接种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对35~40 d的獭兔皮下注射2 mL兔瘟灭活疫苗,55~60 d的兔子免疫一次。接种7 d后即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免疫力效果一般可持续4~6个月,成年獭兔一年中需进行3次注射,能够起到有效的疾病预防效果。新兔进入前需进行隔离观察,2周后可进行混合喂养,如果发现疾病,需及时进行养殖场关闭,对病兔进行隔离,对已死亡的病兔进行焚烧和深埋处理。
应定期检查兔群,立即隔离和治疗疑似病例,如患病症状轻微,最好实现现场治疗,防止形成感染源。毛藓需要在患处进行达克宁软膏的涂抹,每天3次。运用10%的水杨酸钠、6%的苯甲酸或5%~10%的硫酸铜溶液涂擦患部。
如果养殖管理水平高,卫生条件好,疾病就会少,反之疾病就会多。这充分说明了育种管理的重要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防具有重要影响。獭兔的抗病能力不如牛、猪和其他大型动物,一旦发病,采取措施往往为时已晚。因此,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措施,做好清洁工作。其中的消毒工作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獭兔自身的抵抗力较差,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有限,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会产生不耐性,自身的适应能力也较差,加之獭兔胆子较小,所以,需要对其生活环境进行优化。
保持饲料、饮用水、餐具、生产箱、笼底板清洁,合理分配营养,控制饲料质量。对不同品种、生产方向和目的、性别和生理阶段的獭兔进行分组管理。獭兔有白天睡觉晚上起床的习惯。因此,休息时间应该以獭兔为基准,根据其生活习惯来安排。
随着季节的变化,獭兔的饲养和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加强对獭兔种群的卫生检查,仔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消除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和流行的环节,切断传染源和传播源。
坚持自我培养,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定期检查生产水平、行为变化、个人和群体健康状况、重大传染病免疫水平、消毒效果等,保持良好健康。疫情检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合理用药。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从典型变为非典型和轻微,一些病原体毒力增加。即使是免疫过的兔子也经常生病,这使得诊断、免疫和预防疾病变得困难。如果发现流行性疾病,应根据流行特征、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进行早期诊断,并使用靶向药物降低细菌耐药性,提高治愈率。
重视疫情防控,通过接种疫苗控制疫情。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免疫目标,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执行,确保免疫力。
提高免疫技术操作标准,确保疫苗准确剂量,注射到位,保持良好免疫力,减少损失。在免疫之前,应该了解健康状况、怀孕或哺乳情况,并确定补充免疫的母体抗体和疫苗注射时间,这样整个生产期都可以得到有力的保护。兔子越健康,免疫效果越强。如果免疫力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流行。
有些疾病,如球虫病目前还没有疫苗。建议在饲料中添加防虫药物,并定期轮换。确保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加强兔舍管理,保持兔舍干燥、冬暖夏凉、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降低兔舍有害气体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