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岩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昌图 112599
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模式与生活状态都在出现变动,相应奶制品的综合销售有所增加。乳房炎作为奶牛群体中出现率比较大的一种疾病,导致了产奶量降低与产品质量降低,甚至对奶牛的生存带来威胁。现阶段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尚未研制出良好方式,更多要体现出预防的重要性,相关人员要研究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对其综合上诊断,利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保障奶牛正常生长。
首先是微生物感染,涉及支原体感染、真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更多地体现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属于病原微生物传染的现象;乳房链球菌的感染,属于环境性微生物。以奶牛挤奶流程以及躺卧流程为主,细菌是借助奶牛乳头加以感染的,如果没有对奶牛挤奶操作之后开展全方位清洁工作,可能增加乳头交叉感染的概率[1];其次是饲养问题,平时对奶牛进行饲料投喂,不管是矿物元素,或者微生物,都可以为奶牛的健康生长提供能量,可是具体的物质含量不高,甚至一些养殖场提供的饲料属于低劣产品,不能增强奶牛的抵抗力。部分养殖场的环境条件不佳,不能对圈舍进行及时清洁以及通风,那么在饲养过程中微生物病毒出现率不断增加,不良的饲养环境使得微生物的增加速度加快,让奶牛面临乳房炎的威胁。没能结合基础标准实施挤奶项目,尚未充分清洁挤奶设备,都是从饲养问题上造成了奶牛乳房炎;再次是个体层面,对于奶牛乳房炎的现象,呈现出遗传性特征,尤其是表现在母牛后代的繁殖,两次以上生产的奶牛,自身抵抗力会降低,使得奶牛乳房炎的产生率提高;最后是环境影响,若圈舍环境超过36 ℃或者小于-5 ℃,都会影响奶牛的正常进食,让奶牛面临着乳房炎的患病概率。人工挤奶环境下空气内存有较多尘土微粒的情况下,奶牛饲养的质量受到影响,未及时对奶牛进行清洁,造成奶牛的身体存有污垢,湿度比较大的状态下出现奶牛乳头感染的问题,使得奶牛乳房炎得以生成。
围绕奶牛乳房炎的患病奶牛,对其加以临床症状研究,对乳房炎进行临床类型和隐性类型划分。前者是了解奶牛乳汁进行诊断,特别是乳汁之内有絮状结块的现象或者包含乳块现象。之后了解乳房的红肿状态、体温增加情况和精神现象。后者的现象不够明显,出现率远远超过了临床类型乳房炎的概率,主要是判断难度比较大,传染率指数也是比较大,所以要按照实验室的规范化检验模式进行奶牛乳房炎诊断,及时做好奶牛乳房炎的预后工作。
在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上,相关人员应结合一定标准对圈舍的环境进行改善,若发现有患病奶牛,应实施单独隔离与管理,还要对器械设施进行消毒,即和身体健康奶牛的机械设备保持分离管理。严重情况下,奶牛乳房炎的疾病造成奶牛不能对乳液进行分泌,可选取淘汰方法处理。在保障良好圈舍环境中,明确饲养的清洁管理,安排专业人员加以饲养环境处理,定期对圈舍的环境进行监督,有清洁过程、消毒过程与污水排放过程等,了解饲养环境所处的地势状态,贯彻通风和温湿度的保持。若夏季湿度指数比较高,要加以防暑操作,即喷洒药物去除蚊虫[2];温度指数比较小时,尤其是冬季对奶牛加以保暖保护,不然奶牛可能在受冷之后减少泌乳量。
饲养管理,作为预防奶牛乳房炎出现的一个有效途径,首先要重视全价日粮的引进,规范化管理饲料,优化现有的奶牛饲养计划。围绕奶牛的具体分级标准提供全价饲料,科学化准备好不相同阶段的饲料,基于某种标准对粗饲料以及精饲料的比例进行调整。不要给奶牛提供低质量的饲料,保障奶牛的身体健康;其次是对挤奶的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相关人员应规范化进行机械设备的运用,灵活运用专业化的挤奶知识。从卫生保障标准出发,管理好奶牛的饲养环境,以科学的手法对奶牛的乳房加以按摩,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出现率,提高奶牛乳房炎的预防质量;最后是对奶牛的乳头进行干预,在奶牛处于干奶期的过程,其乳房会出现较大程度膨胀现象,由于乳房之内有一些奶液,降低了乳房对微生物产生的免疫力。乳房剩余的乳汁作为微生物大量繁殖的条件,那么要借助长效抗菌药物对乳房的抵抗微生物能力进行提升,注射抗菌药物可达到去除感染的成效。并且注射了抗菌药物之后,对控制奶牛乳房炎的出现可保持超过2个月的时效。
给予奶牛乳房炎的病症进行预防,相关人员要按照集中饲养奶牛的方式进行,奶牛在妊娠阶段时,便采取集中化饲养的模式。对乳房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配合对应药浴辅助预防疾病。结束了挤奶的项目,添加洗必泰与包含次氯酸钠成分的药液,对奶牛的乳房全方位干预,重视奶牛饲养方案的调整,若奶牛有偷吸乳房的现象,要对其单一饲养,还可对奶牛佩戴头笼,起到预防奶牛乳房炎的目的。
对于奶牛乳房炎借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应的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取得一定成效,治愈率指数也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在治疗之中应意识到抗菌药物治疗的作用,特别是多发性乳房炎的诊治。抗菌药物有四环素、链霉素或者卡那霉素等,通常来讲青霉素按照1.65万IU/kg进行诊治、头孢先锋按照0.1 mL/kg进行诊治、土霉素按照10 mg/kg进行诊治、硫铵二甲嘧啶按照70 mg/kg进行诊治。抗生素的具体诊治上,应调整好剂量以及使用次数,不能无限制进行药物诊治,由于药物会增加奶牛机体内的防耐药菌株,增加奶牛乳房炎的诊治难度,不利于保障诊治质量。
所谓的乳房灌注,即以乳导管对药物引进在患病奶牛身上,确保药物可以直接传递到患病奶牛的病变部位,具体诊治上要对奶牛的乳汁以及分泌物进行完全清洗,接下来借助酒精棉球对患病奶牛的乳头以及管口进行擦拭,利用管口对乳池内引进灭菌导针,即胶管和注射器进行衔接,每个乳头引进240万IU的青霉素、100万IU的链霉素以及20 mL的普鲁卡因进行诊治,灌注的次数是每日2次[3]。
若出现了奶牛乳房炎的情况,可以借助中西医结合的形式开展,中医要运用藕节汤,即50 g藕节、20 g栀子、40 g牛蒡子、30 g连翘、50 g王不留行、20 g二花、40 g黄芪、15 g柴胡、10 g皂刺、20 g陈皮、10 g甘草与250 g瓜萎,添加2 L水进行充分煎煮,持续诊治3 d。并且配合西药50 mL的特效米先,对患病奶牛颈部开展注射药物,即肌肉注射,每日实施一次诊治,持续执行3 d诊治。
患病奶牛出现了乳房炎,相关人员要明确患病部位,即实施紫草膏涂抹。有紫草成分、生地成分、冰片成分、红花成分、赤药成分和植物油成分,若奶牛的病症比较明显,适当添加抗生素诊治。关注炎性渗出的情况,患病奶牛起始发病时要实施冷敷操作,每日对其加以间断化干预,3 d后调整为热敷,还可以借助红外线照射,尤其是活血化瘀的操作。并且涂抹樟脑软膏,加快患病部位的全方位吸收,去除患病奶牛的炎症。
要缓解与改善奶牛乳房炎的病症,养殖户应适当重视挤乳次数的增加,对患病奶牛的乳房进行按摩。每日利用3 h加以挤乳,并且挤乳流程中应保持20 min的按摩。
综上所述,奶牛的养殖中乳房炎是常见的病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奶牛养殖的顺利进展,难以保障养殖行业的经济水平。对于奶牛养殖来讲,饲养环境和卫生保持以及通风条件等均是影响因素,那么新时期下为防止乳房炎出现,需要全方位制定防治乳房炎的计划,如隔离患病奶牛,设定优质圈舍环境、关注饲养管理,规范管理奶牛以及科学实施药浴,强化乳房炎预防效果等,不断控制乳房炎的产生。另外借助抗菌药物、乳房灌注、中西医结合、患部疗法、挤乳或者按摩的治疗模式保障奶牛正常生存,提高奶牛养殖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