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国,曹丽娜,许佩玲
1.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禽防疫服务科,吉林长春 130600;2.长春市双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长春 130600
为了探讨和研究母猪繁殖性能与营养调控技术的影响关系,我们通过分组试验的方法进行。分别使用试验用添加剂及基础日粮进行饲喂,在饲养管理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最后得出营养调控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
1.1.1 试验用母猪及分组。选取当地种猪场2019年5~11月的母猪56头,其中32头日龄、胎次、体况基本相同的长大二元经产母猪;24头日龄、体况基本相同的长大二元后备母猪。将32头长大二元经产母猪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母猪头数相同,均为16头。将24头长大二元后备母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母猪头数相同,均为12头。
1.1.2 试验用添加剂及基础日粮。在饲料中添加甲基吡啶珞(1%)、维生素E(每克含50万U)、叶酸、维生素A(50%)添加剂成分;在基础日粮配方中加入玉米60%,麦麸20%以及兰州正大妊娠母猪配合饲料20%。
实验组母猪喂食添加了0.3 mg/kg甲基吡啶珞、80 U/kg维生素E、2.4 mg/kg叶酸、4 000 U/kg维生素A的基础日粮,对照组用传统基础日粮。试验时间为40 d,从分组到断奶,且不返情。
养猪场安排专人负责实验组母猪饲养管理,包括饮水、采食、配种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饲养环境一致,实验组断奶日龄达到21 d。管理人员根据母猪的妊娠阶段和膘情进行每日饲料份额制定。在母猪哺乳期间进行单独料槽饲喂,合理饲喂饲料量,舍内自由采食。所有母猪每天在8:00~16:30喂食两餐。根据季节变化合理调整饲喂时间,且结合母猪采食情况适当增加饲喂餐数。每次餐后可以进行料槽清洗,使料槽保持卫生。仔猪出生后就可以调栏,根据相近原则把出生日期、体重等相近的仔猪放在一起。仔猪出生3 d后不断调整母猪哺乳仔猪数量,从11头调为8、6、4头不等。做好卫生清扫工作,每3天消毒一次,其他根据卫生制度进行打扫,如通风保暖工作。在夏季要及时通风,排除浑浊空气,且避免细菌滋生,降低妊娠期母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影响仔猪存活率和初生体重,对母猪的繁殖性能造成影响。在冬季时要做好保暖工作,给母猪提供温暖的生产环境,从而增强母猪进食量,提高仔猪体重。保暖环境对母猪发情也有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繁殖概率。此外,对妊娠母猪进行细致观察,及时发现母猪问题,对母猪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充分保证试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增强试验参考价值。
试验测试指标恒定,以窝产仔猪数量、仔猪出生体重以及断奶成活率为主。
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总产仔数,包括健壮仔、死胎、弱仔、畸形仔等;产活仔数,夏秋季仔猪体重大于0.8 kg,冬春季仔猪体重大于0.78 kg的健壮仔猪数量;出生窝重,仔猪调栏前仔猪的总重量,夏秋季仔猪体重大于0.8 kg,冬春季仔猪体重大于0.78 kg的健壮仔猪计量;断奶头数,断奶当天的母猪哺乳仔猪数;断奶窝重,断奶当天每头母猪和仔猪的总重量;哺乳天数,每个母猪分娩到断奶的平均天数;哺乳期窝增重量,断奶窝重-出生窝重=增重量;哺乳期窝均日增重,(断奶窝重-出生窝重)/(哺乳天数×断奶头数)=日增重。数据以养猪场实际数据为准。
后备母猪基础日粮中加入添加剂(甲基吡啶珞0.3 mg/kg、维生素E 80 U/kg、叶酸2.4 mg/kg、维生素A 4 000 U/kg)后,窝产仔猪数量、仔猪出生体重以及仔猪断奶成活率均有所变化。其中窝产仔猪数量上最为明显,可以看到仔猪数量增加,但仔猪出生体重、仔猪断奶成活率没有明显差异。
在经产母猪基础日粮中加入0.3 mg/kg甲基吡啶珞、维生素E 80 U/kg、叶酸2.4 mg/kg、维生素A 4 000 U/kg后,窝产仔猪数量、仔猪出生体重以及仔猪断奶成活率均有所变化。尤其在窝产仔猪数量上最为明显,可以看到仔猪数量增加,但仔猪出生体重、仔猪断奶成活率没有明显差异。
通过实验可知,母猪妊娠期基础日粮中添加甲基吡啶珞(1%)、维生素E(每克含50万U)、叶酸、维生素A(50%)会对母猪的窝产仔猪数量产生影响,提高窝产仔猪数量。尤其对后备母猪影响最大,平均提高比例在28.9%。分析其中原因,发现母猪在繁殖期间需要更多的激素活性,而维生素E、维生素A等能够有效补充。且使胚胎存活率提高,从而增加窝产仔数。在后备母猪中进行营养调控后,窝产仔猪数量出现明显变化,实验组11.92只左右,对照组在9.45只左右,实验组显然高于对照组。在经产母猪中进行营养调控,窝产仔猪数量也发生明显变化,实验组在11.92只左右,对照组在9.16只左右,实验组显然高于对照组。对仔猪初生体重、仔猪断奶成活率等没有显著影响。通过营养调控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繁殖能力均有所改善,不仅有利于养殖场完成目标,而且能够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收益。借助有效营养调控手段,促进母猪繁殖能力提升,有效推动养猪业发展,增加养猪收入,对我国养殖行业来说是一大积极作用。由此,养猪场要积极采取有效营养调控,给母猪提供繁殖所需的营养,提升母猪机体状况,从而有效改善繁殖性能,为持续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对此,提出几点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调控建议。
第一,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蛋白质和氨基酸。妊娠期间和哺乳期间的母猪营养需求、泌乳能力和体况要求更高,而蛋白质和氨基酸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泌乳能力,提高母猪机体状况,进而改善母猪繁殖能力。在蛋白质调控方面,根据窝产仔数、断奶仔猪体重以及断奶窝重等因素,确定适合母猪可消化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使用模型因母猪机体情况而定,一般在妊娠70 d左右的母猪基础日粮中添加0.4%、0.8%、1.2%的亮氨酸。其能够有效增强初生仔猪的体重,促进仔猪健康生长。
第二,加强能量注入。母猪胎次不同需要的能量不同,如初产母猪和第三胎母猪,日粮代谢能水平逐渐提高。因此,不同胎次的日粮代谢能不同。研究表明,第一胎母猪需代谢能6 400~6 600 Kcal/d,第二胎母猪为7 040~7 260 Kcal/d,第三胎母猪为7 680~7 920 Kcal/d。所以,根据不同胎次的母猪饲喂能量要不同。哺乳期母猪日采食量随能量的增加而降低,妊娠期母猪日粮能量高时采食量也会降低。在妊娠后期提供母猪高能量饲料,会降低母猪的采食量,进而损失背膘,但是可以提高仔猪的初生体重。具体饲养管理时需结合母猪的体况进行能量注入,从而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第三,提高日粮纤维水平。这可以让日粮体积增加,使母猪产生饱腹感。同时,纤维中含有较低能量,可以防止妊娠母猪营养过剩。且日粮纤维的增加会降低母猪的刻板行为,使仔猪存活率提高。纤维主要指一些可使用的植物成分,如木质素、多糖等,添加适当的纤维能够减少仔猪应激行为的出现。研究发现,给妊娠母猪饲喂纤维水平高的饲料能够有效改善母猪的皮肤状况,但对仔猪的初生重量、平均日增重以及断奶窝重没有明显影响。在后备母猪基础日粮中添加0.8%可溶性纤维,发现仔猪均匀度和产仔数明显提升。养猪场管理人员可以从妊娠期到哺乳期给母猪适当饲喂纤维,促进母猪繁殖能力改善。
第四,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母猪繁殖期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必不可少,其能够降低母猪应激、提高免疫性能以及增强抗氧化性。从中有效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为母猪持续繁殖打下基础。具体可添加的有氨基甲酰谷氨酸、维生素C等,适当添加可以有效提升母猪的采食量,使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重量以及仔猪平均体重等有所提升。联合应用维生素D3和锌锰,可以缩短母猪的产程,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微量元素能够使母猪的肝脏更加活力,促进新生仔猪抗氧化的改善,进而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同时,初生仔猪也能够得到免疫性能改善。比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 mg/kg的富硒酵母,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进食后,产下的仔猪肝脏和胸腺良性指数有所上升,且微量元素也能够对母猪的产程起到缩短作用。管理人员可以在母猪分娩前7天,在母猪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和锌锰复合物,母猪进食后会加快分娩时间,且提高仔猪断奶日增重量。
第五,利用特殊饲料添加剂增强母猪繁殖性能。可在母猪基础日粮中添加益生菌、有机酸、多糖等添加剂,帮助母猪肠道均衡。据外国养猪场数据显示,在围产期给母猪日粮中加入壳聚糖30 mg/kg,可以改善母猪机体,使细胞保持均衡,降低了母猪患上疾病的可能性,且有效改善母猪和仔猪的免疫力,有效提高仔猪成活率。管理人员可以在母猪产后17 d内饲喂益生菌复合制剂。母猪的体重会比没有饲喂益生菌复合制剂的体重更高,且产奶量增加。进食了益生菌的母猪发情期更快,初生仔猪的体重也会更重,出现仔猪死亡的可能性更低。有机酸对母猪的抗氧化性有所调控,进而改善母猪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