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红
公主岭市苇子沟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公主岭 136100
近几年来,随着各类动物疫病暴发的频率越来越高,导致我国生猪养殖业遭受严重冲击。基于此,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动物类疾病的发生,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生猪疾病的防控力度。本文将探究规模猪场生猪疫病预防与防控措施。
当规模猪场的某头生猪出现疾病后,传染病会迅速蔓延在整个养殖场中,甚至还会传播到周围区域,给养殖人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传染类生猪疫病的防控难度相对较大,需要花费养殖人员大量的精力和经济成本,同时也需要采用专业技术来进行防控。现阶段,我国医治传染类生猪疾病的有效方法,主要是利用接种疫苗,使生猪体内产生抗体,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病原体会逐渐生成一种耐药性,这就会导致规模猪场生猪疫病的防治以及临床诊断难度不断上升。同时,生猪疾病的控制难度也在随之增加,从而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受到威胁。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生猪养殖已经朝着规模化的方向迈进,具有一定的集成性。规模猪场生猪养殖的数量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增长,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各类生猪疾病的发生,使生猪疾病种类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尤其是多病原感染,属于生猪最容易感染的疾病之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疫病,主要是因为不同病原体感染,这也会使生猪疾病的防控难度急剧增加。
在猪场生猪养殖规模逐渐扩增的同时,生猪养殖环境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从而造成养猪环境变得复杂,各种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类疾病频繁出现,甚至还会导致繁殖类疾病或是高热性综合疫病的发生。另外,随着系统性疫病的不断增加,疫苗的使用情况以及人为的干扰情况也随之变得复杂,更严重的是,系统性病变常常会跟随着生猪养殖的整个过程。
养殖场的卫生条件差是导致生猪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整个规模猪场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没有做好卫生处理工作,不能及时清理粪便,也没有对养殖场内进行定期的消毒,进而滋生出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并引来许多蚊虫鼠蚁出现在养殖场中。因此,养殖场的卫生条件会导致生猪疫病的产生。
另外,因为生猪自身的习性问题,常常会在猪舍内乱滚乱撞,或者是在泥地上摸爬滚打等等,这些习惯都会伤害到生猪皮肤表层,生猪血液与空气中的大量细菌或病毒融合在一起,就会造成各种疾病的感染与传播。
最后,由于养殖人员身上同样会携带一定的感染病原,这也是产生生猪疫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规模猪场生猪的饲养范围,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分别是乡镇中的集中饲养和农村的家庭饲养,这两种饲养方式属于劳动密集型,由于养殖人员缺少相应的卫生处理意识,在养殖过程中,通常都会穿着卫生不达标的工作服,并且长时间不给予清洗,所以就会为生猪带来传播病原。
在规模猪场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如果没有选择科学合理的喂养饲料,也会引起生猪疾病的出现。在农村密集型养殖中,使用的饲料通常都是该家庭中剩下的粮食、厨余泔水或是山上的野草等等,相比较来说,生猪的发病率会比较小。但是,在乡镇的集中密集型饲养中,常常都会使用大批量生产的复合饲料,在其生产过程中,饲料厂家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通常都会使用大量的添加剂,生产出许多不合格的饲料,同时还具有生产水平差以及产品质量差等缺陷,一旦养殖场内的生猪长期食用这类饲料,就容易引发猪类疾病。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还会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生素或是药物等等,这类产品的使用,通常都是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指导,特别是使用数量、使用频率以及使用时节的把控,都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如果仅凭饲养人员的经验,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些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猪类疾病的发生,但是这并不是最佳治疗方案,使用大量的药物和抗生素,不仅会使生猪的生理机能遭到破坏,还会影响到猪肉产品的质量。
做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工作,能够从根本上预防生猪疾病的产生。如果不能做好卫生管理,那么即使为生猪定期接种疫苗,也无法从根本上避免猪类疾病的出现。因此,养殖人员需要按时对猪舍进行清理和消毒,降低细菌和病菌出现传播的可能性。首先,养殖人员应制定卫生管理计划,确保每日2次的猪舍打扫和消毒,并及时清理食槽内的残渣和粪便,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其次,由于部分养殖场的养殖密度相对较大,所以猪舍中的空气质量就会随之下降,这样就会阻碍猪群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一些南方区域,一年四季都处于空气比较潮湿的状态,细菌滋生情况会更加严重,因此,养殖人员还需要确保养殖场能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使猪舍内保持干燥,同时,清理猪舍的频次也应适当增加。
打扫猪舍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几点:第一,定期清扫猪舍内的水槽和饲料槽,目的是避免细菌从剩余食物中滋生,应保持每天至少2次的清扫频率;第二,确保猪舍内部环境的干净整洁,尤其是屋顶、地面以及墙面等部分,在对其清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高压水枪,并配置专门的猪舍清洁剂,这样才能将一些顽固污渍清理的更加彻底;第三,由于大量细菌滋生的根源是生猪的粪便,所以,在每日的清理过程中,需要对生猪粪便进行及时彻底的清除。另外,关于清理后粪便的处理方式,切忌随意随地的堆放,可以通过沼气池和发酵池,对粪便进行处理。
在规模猪场生猪养殖和繁殖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残次猪,即生长相对缓慢、食用饲料较多且出栏时间较长的生猪。通常情况下,这些残次猪会携带大量的病菌,如果没能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就会影响到养殖场中其它健康生猪的健康情况,从而使得猪类疫病的预防和控制难度加剧。总的来说,猪舍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会随着残次猪数量的上升而增加。与此同时,健康猪遭受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也会随之上涨。目前,大部分养殖人员都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最终导致规模猪场中的更多生猪受到感染,还有一些养殖人员将自身的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残次猪的处理方式上,忽略观察和培养健康猪的生长情况,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此,要想有效减少残次猪对养殖场中其它健康猪的影响,养殖人员就需要对残次猪进行妥善处理,同时也应加强重视对病死猪的处理方式,从根本上阻断病毒的产生和传播途径,从而减少健康猪遭受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对于病死猪的处理方式,养殖人员可以采用焚烧或深埋等一系列无害化的处理手段。在深埋时,要注意深度应该保持在2 m以上,同时还要把一些与病死猪接触过的物质一起深埋在坑中,并通过生石灰,对其进行隔离消毒,在最上层将土壤夯实,以防细菌的再次滋生和传播。
随着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猪场生猪的数量也在随之增加。要想进一步完善猪类疫病的防控工作,就需要从生猪的常规饮食和饮水等方面着手,切实做好生猪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于生猪的饮水保健,应该从仔猪阶段就开始实施,一般情况下,当仔猪最初断奶的一段时间内,食量都会相对较少,甚至还有一些刚断奶的仔猪,根本不会进行采食饲料。因此,为了实现更好的保健工作效果,在最初阶段,不能对仔猪投喂各类饮食饲料。
另外,养殖场的管理者和饲养人员还要重点关注猪类疾病的集中发病时间,并对发病规律和特征进行适当的总结,提前通过治疗药物来完成预防。当疫病发生的第一周,可以采用药物预防法,例如,针对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养殖人员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药物,如支原净、金霉素以及阿莫西林等等。除此之外,如果遇到一些不能明确的疾病用药方式,养殖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和当地的技术人员获得联系,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完成猪类疾病的防治工作。
关于生猪的驱虫工作,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仔断奶后的21 d内完成,要想有效去除仔猪身体内的寄生虫,可以选用一些高效驱虫药,比如通灭、肯维灭等等。由于养殖场内的整体环境通常都会比较开放,所以容易产生大量异味,这种异味也会引来许多病虫鼠害。因此,养殖场管理者还要进一步完善猪舍的封闭工作,如果需要,可以在适当的地点放置磷化锌,进而更好的完成灭鼠工作。
综上所述,规模猪场生猪疾病的防控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值得养殖人员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不仅需要卫生监管部门加强宣传和检查力度,还需要养殖人员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强化自身应对和防控猪类疫病的能力,这样当疫情突然发生时,才能将养殖场的损失降到最小,从而促进养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另外,关于生猪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也离不开社会中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形成有效合力,共同抵御猪类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