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刚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个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为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机遇,促进各行业实现质的飞跃。互联网+媒体,诞生了以短视频、即时聊天、手机APP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融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如何适应新的传播环境的变化,持续发挥喉舌作用,已成为地市党报融媒体时代需破解的难题。
传统媒体时代,受制于传播成本、传播技术及传播内容的影响,传播权主要掌握在电视台、报纸、广播等主流媒体手中。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媒体行业的传播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具备了媒体传播的基本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人人都是融媒体时代的媒体传播主体。
传统媒体时代,我们常见的传播介质多是有形的、固定的。所谓的有形是指传播介质是实际可见的,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包括电视、报纸、收音机等。而所谓的固定则是指不同传播内容依托媒体的形式是固定的,基本没有发生过改变,如视频依托电视、音频依托广播、文字依托报纸,一般不发生变化。然而伴随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多样化的传播介质,如即时聊天工具、手机APP、短视频平台、微博等,并呈现出无形化、变动化的特点。无形化是指更多新媒体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是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而衍生出来的无形的介质,而变动化是指不同的传播内容开始在不同的媒体形式之间交错传播,既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传播,也会在抖音平台传播,同时也可以在手机APP上传播等,传播介质的多样化给予受众更多维度的传播体验。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内容从开始采编到最后发布,需要经过严格的技术流程管控,这样才能确保传播内容的高质量。例如,电视媒体的传播,往往需要经过现场采编、视频剪辑、后期修整、审核发布等程序,这些程序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如采编时需要的差旅费,视频剪辑、修整时的人工成本、其间产生的设备采购、损耗成本等,在这个过程中标准越高、花费越高。但在融媒体时代,传播成本得到压缩,人们对于传播内容的生活化、亲民化的需求,降低了传播内容的质量要求,人人都能参与,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从采集到编辑到发布的全流程,大大降低了传播成本。
从时代发展形势来看,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媒体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地方党报媒体而言,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是其必要和必然选择。
然而,在走媒体融合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一些地市党报的思维观念扭转还不够到位。一些地市党报简单地把媒体融合发展视为多种形式媒体形式上的捆绑,而缺少从人力、物力、财力及传播流程的全面有机融合;一些地市党报认为走媒体融合道路会削弱地市党报的权威性,不愿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等等。这些观念上对媒体融合的错误认知,一定程度上给地市党报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造成了阻力,阻碍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
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抑或是融媒体时代,人力资源永远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基础资源,而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地市党报这一传统媒体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的根本。但从当前地市党报在媒体融合发展现状来看,队伍建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人力资源队伍力量薄弱,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积极性不高。一般情况下,地市党报属于事业单位,他们有着严格的编制核定数量要求,只能在编制核定数量范围内招聘工作人员,同时,近年来地市党报市场不景气,收入下滑严重,吸引力不强,招不到需要的人才。以上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虽然地市党报开始了融媒体发展的探索,但队伍建设未能及时跟上,工作多了,人未增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其二,专业素养亟须提高,融媒体素养是短板。媒体融合下,无论是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制作技巧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实际中,对现有人员的融媒体素养培育欠缺,习惯于单一报纸媒体形式的工作人员难以转型。
随着媒体行业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介质的多样化,媒体行业的受众市场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以微博、微信、短视频等为主的新媒体平台以其方便、快捷、及时、全面、有趣等优势迅速抢占受众市场,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受众市场被逐渐蚕食。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至2020年,全国报纸总印刷量从1678亿对开张持续走低至2020年的600亿对开印张,特别是在被称之为新媒体“元年”的2015年之后,报纸发行量下降速度骤增。而与之相反,新媒体用户数量剧增,2015年视听新媒体用户4.33亿,而到了2020年新媒体视听用户规模已达9.44亿人,其中短视频用户达8.73亿人。
思维模式是撬动能力建设的有力杠杆。在融媒体时代树立“融思维”,从而更好地发展融媒体,在新的媒体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首先,要强化主动融的行动自觉。地市党报管理层及工作人员要认识到,在融媒体时代,地市党报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要破解发展困境,只能选择接受和主动融入时代,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才是地市党报的出路。要认识到地市党报走媒体融合发展道路,虽然会经历短暂的阵痛期,但成功转型之后地市党报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会得到极大提升。
其次,要提高积极融的创新意识。一方面,要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媒体行业,把握融媒体的本质特征,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认识、新本领、新措施。另一方面,要在内容制作、品牌塑造、传播形式上大胆创新,催生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融媒体产品及融媒体品牌,展现地市党报的生机和活力。
当前,各地市党报融媒体发展已相继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专业队伍建设是首要工作。需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工作协同发力:
其一,要加快推进地市党报的机构改革,扩充地市党报的人才队伍。打破旧的用人机制,通过人才引进、人员招聘等形式,吸收具有融媒体经验或技术的专业人才进入地市党报工作队伍之中,提升地市党报人员队伍的融媒体素养,满足媒体发展之需。
其二,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融媒体素养培训,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地市党报可以通过外出学习、聘请专业讲师或转型成功人士开展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单位职工对融媒体的认识,提升本领和水平,适应地市党报的转型发展。
其一,坚持党性、引导舆论、维护权威、体现特色。党和政府要强化对地市党报的支持力度,把地市党报作为党执政的基层舆论阵地,从政策上、财政上、资源配置上加强支持,让党媒更强。
其二,路径重构、全盘统筹、形成合力、一体推进。践行“报网一体、移动优先”的发展策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快重构策、采、编、发“生产链”,促进采编资源的统一调度,信息资源、新闻资源、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尽快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现代媒体传播形态,尽快完善融媒体形式,协同发力。
其三,立足实际、创建精品、塑造品牌、扩大影响。要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善于挖掘特殊人才潜力、挖掘潜在新闻资源,培育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主播,孵化、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受众喜欢的“可视化”精品栏目,充分发挥品牌栏目在用户引流、增强用户黏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