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 对策研究

2023-04-06 01:54雒文华
旅游纵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会宁红色旅游红色

雒文华

(白银市第一中学,甘肃白银 730900)

引言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不仅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更有利于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形成全社会的价值认同和思想共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会宁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2]。1936 年10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使得会宁这片黄土地被打上了深深的红色烙印,遗留下丰富宝贵的红色资源。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核心是“会师精神”,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红色精神文化,包括会师电文、诗歌和文学作品等;第二部分为红色物质文化,包括革命遗址、遗迹、遗物等;第三部分是以革命活动和英雄人物为原型创作的文艺作品。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深入挖掘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研究会宁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的相关问题及对策,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定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会宁县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一)基础设施落后,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率低

地理环境是制约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会宁县地处甘肃省白银市中部,位于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土壤贫瘠,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受自然环境的限制,会宁县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红色旅游景点分布零散,且各景点之间交通不便,从而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闭塞落后的地域环境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不能清楚地认识红色资源的价值,缺乏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意识,从而造成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效率不高,未充分发挥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价值。

(二)红色旅游产业链不完善,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弱

目前,会宁红色旅游产业链普遍存在“短”和“断”的问题。“短”是指会宁县的红色旅游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旅游配套服务短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然而会宁景点周边缺乏配套产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导致游客旅行体验不佳、停留时间过短,极大地削弱了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断”是指会宁红色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较差,旅游景观单一,也未形成相对成熟和连续的旅游线路,对游客缺乏吸引力。比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和桃花山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位于会宁县城,而大墩梁烈士陵园、慢牛坡红军烈士陵园等位于周边乡镇,各景点之间路程较远,且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游客的旅游成本。很多游客在会宁旅游时主要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和红军长征胜利景园,很少去其他相关旅游地参观,旅游体验性和参与度较低。

(三)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单一的信息获取途径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在传承与保护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会宁县较少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宣传营销,导致当地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和影响力较弱。当前,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形式主要为官方新闻媒体报道和推文;宣传内容局限于人们耳熟能详的革命历史背景和主要历史事件,忽略了一些细节,如某件文物(一双破草鞋、一本旧书等)背后的故事。如何以多样的手段、更亲民的方式使会宁红色文化资源活跃在大众视野中,尽快为人们熟知并产生兴趣是现阶段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在宣传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够全面

会宁县有很多红色遗址、遗迹,零散分布在各个村落,由于资金、技术的匮乏,人们文物保护意识薄弱,通常只在遗址、遗迹所在地立下纪念碑,红色文化资源的自然风化和意外破坏时有发生。比如,侯家川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和张城堡红军战斗旧址只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并无其他保护和宣传措施。有些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诗歌、民谣、民间故事等)已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失传。例如,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共同创造的《两大主力会合歌》、红四方面军在张城堡时为当地百姓写下的《磨面歌》等,这些革命歌曲以带有生活气息的韵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刻表达了当地百姓对红军队伍的感激、拥护,以及对革命英雄的敬仰之情,反映了革命英雄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是革命历史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然而,这些歌谣现如今均不为大众所熟悉,更鲜有人进行传唱。

(五)缺乏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专业人员

受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服务意识,严重阻碍了会宁红色旅游发展。同时,专门研究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人员较少,也未设立相关的研究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导致会宁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目前,国内很多具有文化价值的展馆场所内都配备专门的研究人员。比如,成都杜甫草堂专门设置了草堂书院,里面有大量的专业人士从事杜甫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研究,使得杜甫草堂不仅成为接待游客和纪念诗圣之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之地。会宁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红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并没有就地设置相关的研究机构。在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里更多的是穿着整齐、形象气质良好的讲解员,而缺乏专业的红色文化研究人员,对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故事挖掘不到位,缺少本土化的应用研究和相关著述。

三、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一)定位城市职能,提升城市形象,打造红色旅游名片

旅游业在整合地方资源、塑造形象、打造品牌和提升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会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关键是突出红色文化特色、树立品牌效应。会宁具有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厚重历史文化背景和“会师圣地”的突出地位,应该参照旅游城市的功能规划,重新定位、谋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在搞好本地基础设施的条件下,会宁还应加强区际联系,着力完善交通运输网,尽快融入省城兰州“一小时经济圈”和“兰白都市经济圈”,弥补其区位优势不足[3-4]。

(二)延长、拓宽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构建红色产业集群

针对会宁“短、断”化的产业链现状,一方面要纵向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可以与周边文化资源丰富地区协同发展,横向拓宽旅游业服务范围,培育立体的旅游产业链。比如,依托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小红军军服、军帽等“副产品”,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发挥会宁红色文化品牌效应;或建立中小学红色研学基地,将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在拓展产业链过程中,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和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促进文化元素的互动融合;也可以打破地域隔阂,联合周边(如兰州、定西、庆阳)地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探索出以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三)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多元宣传平台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交流的方式更加丰富,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运用网络、新媒体传播和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已成为时代趋势。新媒体凭借其传播广、影响大、时效性显著等特点,拓宽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渠道,提高了大众的参与热情。近年来,成功运用新技术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方面,出现了很多鲜活的案例,为会宁红色文化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例如,河北省西柏坡红色文化纪念馆运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打造网络虚拟展馆,将河北省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呈现[5]。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历史场景,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从感官体验到情感升华,体现了红色文化的时代教育价值。又如,广州市依托中共广东区委旧址、中共“三大”会址等红色革命遗址打造了“新时代红色讲习所”,通过线上展播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宣讲教育,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6]。在互联网发展利好的形势下,会宁县应抓住机遇,建立多元化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打造人人互动参与的网络环境,使会宁红色文化的内容更加亲民化、大众化、可视化。借助5G、VR 等新技术手段,在线参观长征胜利纪念馆并提供线上解说等业务,不失为发展会宁红色旅游和推广会宁红色文化的 两全之策。

(四)建立健全保护机制,红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保护齐头并进

要实现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秉承保护先行、合理开发的原则。对于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红色物质文化,应尽量保持其原貌,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复,并留出参观展览的缓冲区。将散布在乡村地区的红色遗址遗迹和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供人们参观、体验,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同时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对于红色精神文化,传承即是保护。会宁红色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通过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研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革命历史知识运用于实践,深切感悟并体会革命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通过观看革命历史影视作品、传唱红色歌曲、举办诗词朗诵等文艺活动,让人们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同时,要以制度建设推动红色文化的保护。比如,推行政府牵头、专人负责、景区自主管理的模式,制定红色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考核规则,督促管理者优化保护手段,完善红色资源保护体系;要健全奖罚机制,用制度约束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五)以“人才振兴”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人才是促进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在乡村振兴政策指引和支撑下,会宁应该把“人才振兴”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政策导向、财政支持等措施,广泛吸纳各类外部专业人才向会宁地区流动;除此之外,还应该按照“爱家乡、懂技术、善经营”的原则,深入挖掘和培养本土人才。在此基础上,通过拓展和整合以会师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和培植新型产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商业和服务业,实行“产业+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会宁乡村振兴发展进程。

四、结语

会宁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历史,记录着先辈的心路历程与人生阅历,彰显着旗帜鲜明的伟大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注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笔者通过积极审视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在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希望能够充分发挥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助推会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会宁红色旅游红色
红色是什么
Phase matched scanning optical parametric 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 based on pump beam deflection∗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我在会宁等你
红色旅游
追忆红色浪漫
浅谈会宁林业发展与惠民富民问题
会宁沿黄灌区苹果产业发展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