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苑,赵祥斐
(1.成都医学院,成都 610500;2.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042)
火针疗法广泛地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1-2],不同于普通毫针,火针针刺后可能会留下疤痕,常给患者带来顾虑和困扰,也给火针的普及应用带来一定的局限。本文将尝试分析火针针刺导致疤痕的因素及其相应的改善方法,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和推广火针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
火针分为针尖、针体和针柄3个部分。现行常用的火针制式有贺氏火针和师氏火针[3]。贺氏火针针尖尖而不锐,稍圆钝,为鼠尾形和松针形[4];师氏火针的针尖过渡明显,呈钉子尖、宝剑尖形。师氏火针因其形态特征,刺破皮肤时阻力更大,故而相较于贺氏火针,针孔和疤痕更加明显。如果采用师氏火针,术者可先用800目砂纸将针尖打磨至针尖过渡顺滑,再以2 000目砂纸抛光平整。如此可使针刺后针孔更为细小,减轻患者痛苦,术者则更易于操作。
不论贺氏火针还是师氏火针,都具有不同的粗细规格,大致分为细、中、粗3种火针。最初制定的贺氏火针规格为细火针0.5 mm、中粗火针0.8 mm、粗火针1.1 mm[4],现贺氏火针的规格发展为细火针0.3 mm、中细火针0.4 mm、中粗火针0.5 mm、粗火针0.6 mm[5]。师氏火针细、中、粗火针的直径分别为0.5 mm、0.75 mm和1.2 mm[6-7]。临床上术者常因面部易留疤对施术产生畏惧心理。对于面部火针施术可采用细火针[8],一则面部神经血管丰富,用细火针针刺可减轻患者痛苦;二则针具越粗,留下的创伤越大,用粗火针针刺易留下疤痕,影响面部美观,故用细火针最宜[9]。
施术者应定期检查火针的针尖是否完整,针身是否有锈斑和积碳,并定期保养或更换。以贺氏火针为例,由于其特殊材质,每次烧红针身温度可高达 700摄氏度[10],故火针可多人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常会有受热后的人体组织黏附,再经反复烧灼会在针身留下烧焦的组织,也就是所说的积碳。这些组织积碳同样会导致扎针后在针孔留下黑色印记,使针后疤痕更明显。因此火针应时常擦拭清洁,或用细砂纸打磨,以避免组织积碳进入皮肤造成的针孔着色。
火针疗法以快针法为主,要求疾刺疾出,故在针刺前常需对选定穴位进行标记。《针灸聚英》[11]中记载“以墨记之,使针时无差”,现在临床上也偶见用笔墨标记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不仅不符合今天针刺前的消毒卫生要求,并且墨迹会因针刺而进入皮肤,留下黑点。可取的标记方法应在针刺消毒前于选定穴位上加以标记,用拇指指甲掐一“十”字[5],以保证针刺的准确性。熟练者可直接采用目测方法定位针刺。
关于烧针的燃料,《针灸聚英》[11]中记载“焠针者,以麻油满盏,灯草令多如大指许,取其灯火烧针,频以麻油蘸其针,烧令通红,用方有功”,《针灸大成》[12]中记载“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古人烧针或用煤油,或用烛火,但二者燃烧会使针身积碳,今人用打火机烧针也有同样的弊病,这样烧针后针刺,会使积碳随针进入皮肤,导致针孔变黑留下痕迹。虽然古籍如是记载,但是作为现代临床医生,应当与时俱进,不必完全照搬古籍,改进使用更好的燃料。最适宜的烧针燃料为乙醇,施术者应用乙醇灯或止血钳夹持乙醇棉球烧针,可有效避免其他燃料导致的积碳问题减轻针刺痕迹。
注意烧针的温度。烧针时以火外焰加热,历代医书典籍均载火针烧针当至通红方可剌入人体,不赤或冷则不能去病,且反损于人。如《针灸聚英》[11]中所言“焠针者,……烧至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者,反损于人不能去病”。火针在每次使用前确要将针身通体烧红,目的在于高温消毒,消毒后针刺治疗过程中的烧针则未必一定要烧至通红“既入针红”[13]。笔者认为传统针红刺入的理念源于古人冶金技术落后,制针较粗,不红则刺入阻力大难度高,且易弯针断针,需针红刺入,使针穿透皮肤时相对阻力小而痛苦少。今人用火针经过不断改良,直径愈小,锋利度和韧性都更高,即使不经过烧针也能轻易穿透皮肤刺入组织。所以,在现在制针技术的前提下,火针的红针刺入已不是火针针刺的必要条件,术者应根据疾病所需刺激量的不同控制火针温度。总的来说,火针温度越高则刺激量越大,具体操作时,将针烧红后可以等待一个“退火”的过程待红色退去后快速刺入,甚至做到不红而连刺,此时火针温度在 100~200 ℃,不仅能达到治疗效果,同时相较于红针刺入痛苦更小也更不易留疤。
注意烧针的长度。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到,火针针刺时的针尖到达部位即是穴位的得气深度,故火针的烧针的高温基点当为针尖。若烧针红赤长度过长会使针身温度更高,火针达到目标深度的瞬间针身与表皮传热更多,致使遗留针孔疤痕更大,痛感更强。另外,针尖加热的长度因针刺部位的深浅而异,一般以5~10 mm为宜,浅刺针刺深度既为烧针长度,深刺烧针长度为刺深的一半,切不可如消毒烧针将针身通体烧红,以免刺激量过大加重疤痕。
火针刺法常用的是快刺法,即迅速而准确地刺入穴位,并敏捷将针拔出,针刺过程约1/10 s。强调快速进针是因为针体迅速刺入使针穿透皮肤时阻力小,缩短针体与皮肤组织接触的时间进而减小皮肤创伤降低形成疤痕的几率。临床上火针进针达到快速的技巧,一是贺普仁教授提出的火针的施术要做到“快”,除了指力、腕力、全身力量的锻炼结合气功的运用[14-15];二是将烧针火源靠近针刺部位烧针,尽量缩短红针离开火焰的距离,迅速触达穴位。
针刺时针刺的发力方向应与针身的指向尽可能重合,持针稳定刺入,直进直出,切勿摇摆晃动,不然不仅会导致针刺时患者疼痛感加重,针孔和创伤变大,更有甚者导致弯针或断针。这个概念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是火针针刺技法最需要练习的要点,需要日久专注练习才可做到精准熟练。火针施术者可用高速镜头拍摄自己的针刺过程,回放观看,大多施术者都有或多或少力线不重合的现象。据笔者观察,越是熟练者,力线方向与火针针身重合越好,那么患者感受也越好,针刺痕迹越小。
火针治疗应当注意禁忌及针后养护[16]。疤痕体质的患者应慎用火针;寒湿体质的患者针刺后,针孔处容易留有较深印记,甚者有硬结,宜慎用;创伤不易愈合,易发生感染的人群不宜使用,如金属过敏和糖尿病患者,用则有加重和扩大感染的风险[17-18]。火针针刺后应详细嘱咐患者注意事项,若针后针孔局部出现微红、灼热、轻度疼痛、瘙痒等症状属正常现象,可不作处理,但注意不要搔抓;针后24 h内不得沾水,保护针孔以免水渍侵入,保持针孔局部清洁干燥[19-20]。发生针孔感染后,会导致局部色素沉着,使针刺痕迹许久不掉甚至留下永久性疤痕,所以,一定要反复叮嘱患者针刺注意事项,防止感染发生。
火针的应用若能合理使用针具、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注意禁忌、依从术后注意事项,虽不能保证完全避免留疤,但是能做到减轻患者疼痛感的同时使疤痕较小且不明显,更重要的是创伤减小使疤痕更加容易愈合,也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火针疗法在数千年的发展和应用中,针具[3]和技法[9]上都经历了不断探索和改良。临床使用火针当胆大心细,其手法虽不复杂却具有很强的技巧性,临床医生应强加练习,反复思考,完善操作同时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