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惠聪 臧运华
梅尼埃病又名美尼尔综合征,由法国医师Prosper Ménière在1861年初次提出,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1],表现为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因此,治疗梅尼埃病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眩晕的发作频率,其次是恢复听力功能、降低耳鸣[2]。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此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3]。目前,由于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及术后并发症等原因,西医治疗此病的临床效果不够理想[4],近年中医药治疗梅尼埃病的研究增多,效果较好,复发率低[5]。笔者通过对临床43例梅尼埃病医案的总结,并结合所学,将此病的病机特点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中医关于梅尼埃病的具体认识,其应属于“眩晕”范畴,又称 “头眩”“风眩”。发作时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倒仆等症状,与现代医学中的梅尼埃病类似。其病位应在脑,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主要责之于“风”“虚”两端,多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1.1 因风致病《类证治裁·眩晕》中言:“肝胆乃风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动主升。或由身心过,或由情志郁勃,或由地气上腾……水不涵木,以致目昏耳鸣,震眩不定”。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其性主升主动。而“风胜则动”,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且易袭阳位,符合眩晕发作的特点。又外风易引内风,致体内阳气亢逆,肝阳化风。因于风者,多责之于情志不遂,气机不畅,日久则气郁化火,风阳上扰清窍,或夹痰、夹虚,可发为眩晕、耳鸣。
1.2 因虚致病眩晕一证,病性有虚、实两端,但临床以虚证为多。《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灵枢·大惑论》载:“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人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平素暴饮暴食,或喜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损伤,致使脾失健运,水谷不化,不能上荣头面;或年老体弱,髓海不足,肾精亏虚,无以充养于脑;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清窍失养,皆可发为眩晕。如《灵枢·口问》言:“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2.1 中药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治疗梅尼埃病主要从“风”“虚”论治,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方法。祛邪以脏腑辨证为基础,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治疗上以平肝、潜阳、熄风为原则,代表方有天麻钩藤饮。偏于阳亢者,方中可加龙胆草、夏枯草等熄风潜阳;若眩晕剧,兼见手足麻木震颤者,可加磁石、珍珠母等平肝镇惊;痰湿中阻者,治宜健脾和胃祛湿,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若日久瘀血阻窍,兼见头痛而痛有定处等,治宜活血通窍,方可用通窍活血汤。而扶正则以气血辨证为基础,当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益精填髓。以补虚、健脾为治疗原则,用方可选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补气益血、调养心脾。临床上需仔细辨别,抓住主症,辨证论治。
2.2 浮针治疗主要以改善血供为基础浮针是南京大学符仲华博士在1996年发明,是受《黄帝内经》中的直针刺理论及现代针灸的腕踝针及解剖学知识的启发而逐步发展产生的[6]。浮针疗法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展。“患肌理论”是其核心。患肌是符仲华博士在2014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含义是:在运动中枢正常的情况下,存在一个或多个电生理敏感,肌肉放松的时候,出现病理性紧张的肌肉[7]。另外根据“气血新论”,其认为气与肌肉的功能相类似,血可对应于血液(血循环),气和血的关系与肌肉的功能和血液(血循环)的关系相类似[8]。在患肌和新气血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肌肉的功能性改变,是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是引发临床病症的主要原因。浮针治疗眩晕的机制可能与理气行血,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有关。
因此,治疗梅尼埃病应将血管等可能诱发眩晕的因素建立相关联系,主要通过对患肌施加治疗,加之皮下扫散和再灌注活动,消除患肌从而改善局部血供,促使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2.3 稳定患者情绪亦是治疗重点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调节是中国和国际指南中首要推荐的治疗方式。正如《素问·举痛论》中言:“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诊病时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尽量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常嘱患者平时要规律作息,避免压力、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同时在临床工作中,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对疾病的治疗过程及预后有正确的预期,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案1:邵某某,男,42岁。2021年11月16日初诊。主诉:反复头晕伴耳鸣2个月。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规律的反复发作,伴耳内如蝉鸣,自觉听力下降,左耳著,发作时有天旋地转感,症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平卧休息可缓解,晨起、食后常感困倦,纳少,大便质稀,每日2次。辅助检查: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中医四诊:舌黯苔薄白,脉细。综合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诊断:中医诊断:眩晕(肾阳不足证);西医诊断:梅尼埃病。治疗:中药治以补肾助阳、益气健脾,予肾气丸加减。组成:熟地黄30 g,酒萸肉12 g,炒山药15 g,盐泽泻12 g,牡丹皮6 g,茯苓12 g,附片15 g,党参30 g,炙甘草6 g,炒白术30 g,干姜12 g,肉桂6 g,覆盆子15 g,盐巴戟天15 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浮针治疗。浮针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头颈肩部,沿头夹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的方向向四周触及,触摸患者有不适感的肌肉,指腹下有紧、僵的感觉则为患肌。发现患者左侧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确定进针点后,医者手部、患者皮肤及针具常规消毒。医者右手持针具,左手固定进针处,用2寸一次性浮针在距患者患肌约5 cm处进行浮针治疗,间断询问患者改善情况。先取左侧斜方肌,针尖朝向头部方向进针,以医者右手拇指为支点,进行扇形散扫,频率约150次/min,患者同时做头部前倾、略低头右转抗阻各10 s,张口、咬牙动作各10 s。再取左侧头夹肌,以进针点为着力点做扫散动作,同时嘱患者头部后仰抗阻,约20 s后出针。左侧胸锁乳突肌锁骨支锁骨端附近进针,医者右手以进针点为着力点做扫散动作,左手在进针处轻微揉按,同时患者右侧转颈抗阻,额头前倾抗阻,然后头部后伸、左侧转头使胸锁乳突肌拉伸,每个动作约20 s后出针。治疗频率为每周1次,治疗3周。浮针治疗1次后患者当即感头脑清爽,诉耳部不适症状等均较前有所减轻。
2021年11月23日二诊:患者诉眩晕发作此数较前减少,耳鸣症状较前减轻。诉近期睡眠不佳,易醒,平素怕冷。查体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在前方基础上调整中药,加煅磁石15 g,白薇12 g。继续浮针治疗1次,操作同前。后方案不变继续巩固治疗1周。
后1个月每周随访1次,未见复发。
按:《金匮要略》肾气丸是东汉医家张仲景的一首具有补肾助阳、化生肾气功效的方剂,主治虚劳腰痛、痰饮、消渴、脚气、转胞、小便不利等病证,皆由于肾阴精不足,肾阳虚弱,气化失常所致,应用广泛,疗效显著。肾为先天之本,脑为髓海,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故见头晕、耳鸣耳聋;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肾阳不足,元气虚衰可致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则见纳少;脾运不健,湿浊内生则可见便溏;气虚推动无力,食后脾气益困,故常感食后困倦;舌黯苔薄白,脉沉细亦为肾阳不足之征象。治宜补肾助阳、益气健脾为主,故方选用《金匮要略》肾气丸加减。
方中重用熟地黄、党参,以滋补阴精、补中益气为主。以山萸肉补养肝肾,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山药双补脾肾,既补脾肾气,又滋脾肾阴。附片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能中温脾阳,下补肾阳,并配伍干姜、肉桂、巴戟天加强温肾助阳的作用,使生发少火,鼓舞肾气。覆盆子亦能补益肝肾。以茯苓健脾益肾,合白术增强健脾祛湿之力。泽泻、牡丹皮降相火而制虚阳浮动。炙甘草益气和中,既可加强人参、白术益气补中之功,又能调和诸药。全方以补肾健脾为主,蕴含“三补三泻”之意,甘温和缓,补而不滞。
案2:王某,男,41岁。2021年6月15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头晕伴耳鸣5个月。现病史: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规律的反复发作,发作时感天旋地转,欲扑倒,持续数分钟,时有头痛,伴耳鸣、听力下降,平素急躁易怒,偶有反酸。辅助检查: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中医四诊:舌红苔薄白,脉弦滑数。综合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诊断:中医诊断:眩晕(肝郁气滞证);西医诊断:梅尼埃病。治疗:中药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予逍遥散加减。组成:北柴胡15 g,当归15 g,白芍12 g,茯苓15 g,炙甘草6 g,炒白术15 g,薄荷12 g,生姜3 g,夏枯草12 g,煅瓦楞子30 g, 煅牡蛎15 g, 黄芩12 g,法半夏6 g,党参15 g,佛手15 g,醋香附12 g,郁金12 g,醋青皮12 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浮针治疗,基本操作同前。
2021年6月22日二诊:患者诉眩晕、耳鸣等症状较前改善。诉近期仍有头痛,查体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右关弦滑。在前方基础上调整中药,减薄荷、生姜、夏枯草、瓦楞子、牡蛎、黄芩、青皮,加乌药15 g,醋延胡索12 g,木香9 g,丹参30 g,黄芪12 g。继续浮针治疗1次,基本操作同前。后随访2周,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
按:逍遥散为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的基础方。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肝风内动则可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肝疏泄作用失常,肝气亢逆,疏泄太过,则烦躁易怒;肝性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患者平素急躁易怒,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则肝体失于柔和,则头痛;肝木为病,易于传脾,脾失健运,则有反酸;舌红苔薄白,脉弦滑数亦是肝郁气滞之征象。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健脾为主,故方选用逍遥散加减。
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条达,并引药入肝;夏枯草主入肝经,善清泻肝火;青皮既善理肝胆之气,又能行气止痛;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三者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患者偶有反酸,肝病传脾,故加煅瓦楞子、煅牡蛎制酸止痛,并以法半夏、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黄芩清热,党参味甘性平,作用和缓,以防疏泄太过;佛手、香附、郁金增强柴胡疏肝理气的作用,调和肝胃;加少许薄荷,疏散壅遏之气,透发肝经郁热;生姜能和中降逆,辛散开郁。全方以疏肝理气为主,兼顾脾胃,治疗得法。患者二诊时,眩晕、耳鸣等证较前明显改善,故去夏枯草、青皮等疏泄作用过强的药物,加黄芪顾护正气,改用延胡索、丹参、木香等行气止痛,梳理肝胆气机。
浮针可以疏通经络、行气行血,改善局部微循环。在浮针穿透皮肤后的进针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定阻力,符仲华等[11]认为这可能是皮下粘连增生的结缔组织,此时患者常有酸胀的感觉,这可能是局部组织压力改变的表现。在行浮针治疗时,医者右手做浮针散扫,左手同时给患者正在收缩的相关肌肉施加负荷。比如,在本文2则医案中,做斜方肌扫散时,嘱患者做头部前倾、略低头右转抗阻及张口、咬牙动作,这些力量促使患者有节律大幅度地活动或者短时间内大负荷活动相关肌肉,使局部组织的相对位移达到最大化,进行再灌注治疗[9],其对一些深部的小肌肉,如颈长肌、头下斜肌等应该亦有治疗作用,这些肌肉的供血改善也对消除患者症状有一些作用。浮针的作用点是皮下浅筋膜,通过浮针的散扫能够人为地疏通组织通道,刺激肌肉、血管等组织,解除局部经络结构阻滞状态[11],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随着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梅尼埃病的复发率较前明显降低[10]。治疗梅尼埃病,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等治疗原则,从“风”“虚”两端论治,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证候选方用药,配合浮针治疗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治疗效果,解除患者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