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不一样的历史地理
□管 飞
《地理中国》,丘濂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9月
如果说时间是历史学考察世界的独特视角,空间是地理学考察世界的独特视角,那么历史地理学考察世界用的就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视角。《地理中国》丛书打破用时间顺序建构叙事逻辑的旧例,采用基于地理空间人物活动的“断代史”组合,分别选取了最具吸引力的“诗经”“三国”“苏东坡”“徐霞客”四个历史文化符号作为考察对象,并以这四个历史文化符号所涉及的地理要素作为切入点,将古代历史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书中有诗经的文艺画卷,有三国的硝烟风云,有苏东坡的一生文化遨游……同时不断切换镜头,从历史走进现实,从现实反观历史。《地理中国》丛书特别之处在于对历史现场的实地寻访。从策划到商量,从路线的制定到具体遇到的困难,如今仍在故地生活的人们的生存状态,都在作者的笔下被一一记录下来。作者尽可能地去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寻找古代中国的生活气息。通过切入历史地理的视野,让读者快速地进入“地理中国”的世界,发现不一样的历史地理。
关注中国的野生猫科动物
□刘 英
《中国大猫》,吕植主编,中信出版社,2022年7月
人们对猫科动物比较熟悉,很多人家里养猫,日常撸猫的机会也非常多。但对于野生的猫科动物,除了老虎和豹子,可能很难再举出几个名字。全世界总共有38~41 种野生猫科动物,而中国拥有13 种,是世界上拥有猫科动物物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本书逐一介绍了这些生活在我国的野生猫科动物。对于人们熟悉的明星物种,如东北虎,通过详细介绍不同的保护思路与措施,结合华南虎野生种群的灭绝,引导读者去思考怎样更好地保护野生猫科动物。猫科动物在食物链中地位独特,对于生物的多样性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野外种群的数量少,且习性特殊,大部分都是昼伏夜出、行动迅速,人们平常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书中对云豹、金猫、兔狲、猞猁等物种也配有大量清晰的照片,甚至用二维码链接了红外视频,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影像信息。希望更多的人由此关注中国野生猫科动物,进一步了解它们,并保护好它们。
去秦朝吃一顿饭
□王天孜
《秦汉的飨宴:中华美食的雄浑时代》,王辉著,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年6月
如果有机会穿越回秦朝,你的第一顿饭会吃什么?是否像网络上流传的那样,吃不到牛肉、只有炖菜,调味品也少得可怜?其实,网络上对秦汉时代食材的描述,并不完全正确。虽然当时的食材和调料远不如当下丰富,但是也有许多美食可以大快朵颐的。普通民众,不仅可以吃到桃、李、枣、樱桃等新鲜水果,还可以吃到燕麦、大豆、小麦等主食,甚至还有吃烤串的机会。本书选取秦汉这个中华历史上饮食文化的奠基时代,结合文献、文物、简牍等多种素材,从饮食结构、饮食文化、饮食制度、烹饪技法、宴集礼仪几个方面,还原了秦汉时代餐桌上的动人风景,解析菜品与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农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梳理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本书跳出学术研究的晦涩,用讲故事的方法展现出秦汉饮食的核心内涵,呈现了一个个与“吃”有关的精彩历史瞬间。
三江源的生活图景与精神图景
□管 飞
《河源清澈》,唐明著,大象出版社,2022年9月
作品以小切口、生活化的叙事,聚焦生活在班德草原上的多吉一家,复现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移民事件,真实记录了牧民的生活图景与精神图景。作品通过8 岁孩子多吉的体验,摹写了高原牧区日常生活图景:多吉清晨要先去背水和拾牛粪,而后和爸爸一起挤牛奶,挤好一大桶牛奶,再开始打酥油,打好酥油,再把剩下的奶煮沸、冷却、过滤,得到奶渣,晒成每日必食的“曲拉”,再而后,分头放牧。这些日常生活既美好又艰辛,呈现出浓郁的藏地风情。作品同时传达了牧民勤劳乐观、纯净清澈的精神图景。阿妈阿姐干活好像从来不觉得累,还一边干活一边唱着欢快的歌。对退出草原后政府补贴的政策,牧民们不能接受,因为这在他们看来是“不劳而获”。牧民们心中有着纯净的对自然的爱,尊称水源为“琼果阿妈”,宁肯取水费些力气,也会有意识地远离水源。“所有的源头都是清澈的”,这是父亲叮嘱孩子的话。他让多吉谨记,无论什么时候、走到哪里,都要记得,自己从河源来,得像河源一样清澈。
科学有真趣
□刘 英
《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汪品先 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2年10月
在科学研究中免不了大量的试错过程,可以说科学家是踩着一次次失败而走向成功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失误、被否定的猜想、不成功的实验虽然事后看起来有点像好笑的段子,但同样有着科学家的智慧与付出的心血。本书从科学家的错误谈起,强调了在科学创新的道路上,特别是当科学问题引起争论时,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作为一位在深海探测领域成果卓著的海洋地质学家,本书的作者以宏大的视角从文化层面俯瞰科学史,把人类拓宽视野的历程作为重点,结合许多著名科学家真实而有趣的事例进行归纳和分析,从他们的态度、性格、视野等方面发掘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寻找成功的规律。作者以生动而质朴的文笔,阐明了科学创新的源头,并在“意料之外”的现象与“情理之中”的解释之间,用“趣谈”的方式不着痕迹地拈出了科学研究的真趣。
字里乾坤
□王天孜
《中国字中国人》,《中国字中国人》编委会编著,山东友谊出版社,2022年9月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最直观的表现;同时,在字里行间也蕴含着中国人多年来不断追求、遵循和传承的理想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通常研究汉字的图书,一般是从训诂、音韵和古文释读等几方面展开。本书另辟蹊径,以汉字为出发点,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字的研究相结合,将字与人贯通起来,从助人、孝亲、利他、节俭、共享、大同6 个方面,精选出107 个汉字。在讲解这些汉字的字形、内涵和演变的同时,着重阐释这些汉字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和人文价值,实现了汉字、文化、人格“三位一体”的格局,为古文字的普及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中国人创造了中国字,中国字在千百年的诵读和书写中,又塑造了中国人。读者通过生动熟悉的汉字,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实现了中国字与中国人的高度统一。全书选字精当,分析合理,文笔通俗,可读可诵,很好地展示了中国字的历史和中国人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