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技术助力初中化学实验

2023-04-05 06:49:26陈梦麟
化学教与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热成像仪稀盐酸滴管

陈梦麟

(新北区实验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22)

红外热成像技术最初起源于军用,后逐渐转为民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便携式红外热成像仪可以检查汽车发动机、加热座椅、汽车除霜、保险丝、水管漏水以及寻找小动物等。同时,红外热成像技术也给涉及热量变化的化学实验提供了新的测量手段。

一、红外热成像技术简介

1.认识红外热成像装置

红外热成像装置主要包括三部分:便携式红外热成像仪、手机(或iPad)和常规实验器材。便携式红外热成像仪只有U盘大小,可根据所用手机或iPad选择苹果或安卓操作系统购买。使用时,先在手机上安装红外热成像仪的APP,开启该APP 的相机、定位和麦克风权限(部分手机还需要设置打开OTG 功能)。将红外热成像仪接口插入手机或者iPad的充电口,当打开APP 时,手机的屏幕就成了热成像仪的显示屏,并可用于实验的拍摄,见图1。

图1 红外热成像装置

进行化学实验时,将手机固定在手机支架或铁架台上,同时用红外热成像仪拍摄实验现象。通过手机同屏技术,把拍摄的实验现象实时投影到一体机或屏幕上,让所有学生同步观察。

2.了解红外热成像的图像

红外热成像仪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光转变为可见的图像,这种图像就是红外热成像的图像。以彩虹色调色板为例,热成像的图像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蓝色代表低温,红色代表高温,蓝色越深表示温度越低,红色越深表示温度越高。

二、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初中化学实验

1.比较固体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差异

(1)实验背景

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6 章第1 节研究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1]

图2 教材中研究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实验

教材实验中使用了30 mL 水,为了明显地观察到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实验时常常需要加大试剂用量,会造成试剂的浪费。此外,实验中要进行三次溶解和测量,操作麻烦且耗时长;如果是教师演示实验,无法让每一个学生清楚地看到溶液中的温度变化。在红外热成像仪下完成该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2)用红外热成像仪进行实验观测

装置见图3。

图3 运用红外热技术研究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①将红外热成像仪与手机相连,放置于手机支架上(下文实验的第一步均如此操作,故在后面实验中省略此步骤及装置图)。

②将点滴板置于红外热成像仪摄像头下,在4 个孔穴中用滴管各滴入5滴蒸馏水,打开红外热成像仪摄像头。

③向其中3 个孔穴中分别加入氯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各1 g,用牙签或硬吸管搅拌,观察点滴板的热成像图像,对比四个孔穴图像的差异,30 s后关闭红外热成像仪摄像头。

(3)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4 所示,从图中的颜色差异可以明显看出温度差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图像呈深蓝色,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图像呈深红色,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图像颜色没有明显的变化。如果回看录像,还可以看到硝酸铵溶于时,水的蓝色图像越来越深,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红色图像越来越深。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温度几乎不变。

图4 氯化钠等固体物质溶于水时的热成像图

2.利用温度变化验证石灰石煅烧的产物

(1)实验背景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温度的变化常常用感官去感知。例如:感知生石灰和水反应的放热情况。通常往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生石灰,让学生触摸烧杯壁。要让学生感到明显的温度变比,就需要加入较多的生石灰,造成试剂浪费,同时还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沪教版化学教材第7章第3节“几种重要的盐”中有煅烧石灰石的实验。为了验证产物,将煅烧后的物质放入冷水中,然后再用酚酞试液、吹入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检验。[1]若将煅烧后的物质放入冷水中,捕捉溶液的热量变化,并排除碳酸钙、氢氧化钙的干扰,就能证明生成了氧化钙。

(2)用红外热成像仪进行实验观测

①将点滴板置于红外热成像仪的摄像头下,在点滴板的4个孔穴中用滴管各滴入0.5 mL蒸馏水。

②按图5所示,分别用药匙取少量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加入到点滴板的3个孔穴中,用牙签或硬吸管搅拌,并用红外热成像仪拍摄实验现象。

图5 生石灰等固体加入水中的实验装置

③将一小片石灰石进行灼烧,冷却后放入装有水的表面皿中(见图6),并用红外热成像仪拍摄实验现象。

图6 石灰石煅烧后固体加入水中的实验装置

(3)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7 所示,通过颜色分布可以看出氧化钙加入水中图像为深红色,说明反应放热明显,温度升高;碳酸钙、氢氧化钙与水接触图像的颜色变化不明显。用热成像仪拍摄煅烧石灰石后剩余固体加入水中时的热量变化,可以发现,固体与水接触时,图像的颜色为深红色,说明放出了大量的热,温度升高;而碳酸钙、氢氧化钙与水接触时热效应不明显,通过这些温度变化的图像,证明煅烧石灰石后生成了氧化钙。即使把培养皿摇动,热量变化还是主要集中在氧化钙固体上,周围液体的温度上升不明显。如果用烧杯完成此实验,需要消耗较多试剂才能让学生在触摸烧杯壁时感受到温度的变化,红外热成像仪的优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图7 氧化钙等固体加入水中的热成像图

3.体悟中和反应中,热量分布的趣味

(1)实验背景

中和反应是沪教版化学教材第7 章第2 节“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内容。中和反应发生时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教材采用滴加酚酞试液看颜色变化、使用温度计看温度变化的方法加以证明。[1]部分教师还使用pH 计、pH 传感器测量溶液中pH 的变化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教材设计的实验是在烧杯中进行,为了让学生看到明显的颜色变化(或pH的变化)和温度变化,需要使用较多的试剂;同时,用温度计只能测量烧杯内某一个点的溶液温度,无法观测整个烧杯里溶液温度的分布情况。使用红外热成像仪进行实验观测,可以从多个点观察溶液中的热量分布情况,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2)用红外热成像仪进行实验观测

在红外热成像仪下完成下列三个实验:

①按图8 所示,在培养皿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铺满底部,用滴管逐滴滴加稀盐酸。

图8 用滴管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②按图9 所示,在培养皿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铺满底部,用注射器抽取稀盐酸,将注射器横放,平行于培养皿上方,推动活塞将稀盐酸注入培养皿。

图9 用注射器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注入稀盐酸

③按图10 所示,取两支滴管,分别吸取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交替逐滴将溶液滴入表面皿。

图10 用滴管交替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3)实验结果

实验①,用滴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温度升高呈现的热成像的红色图像如同一颗“跳动的心脏”,如图11;实验②,用注射器平行横放于培养皿上方注入稀盐酸,热成像的红色图像如同一只“展翅的鸟”,如图12;实验③,用滴管交替滴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热成像的红色图像在液滴相交处被蓝色“挤来挤去”,就像“摩擦生热”,如图13。

图11 “跳动的心脏”热成像图

图12 “展翅的鸟”热成像图

图13 “摩擦生热”热成像图

从热成像图中蓝色变成红色可以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容器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清楚地了解反应时溶液中各部分温度的分布情况。多种形式的实验操作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丰富了想象的空间。

三、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价值与创新之处

1.可视化

红外热成像仪下的实验拓展了实验现象的表征方式,将温度变化的数字表征变为图像表征,实现了温度变化的可视化。通过同屏技术可将实验的热成像图像放大投屏,让所有学生可以同步观察到实验中的温度变化现象。

2.绿色化

上述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的实验都是在点滴板、培养皿或表面皿等器材中进行的。器材微型,便于清洗,使用药品少,实验时间短,绿色环保,适合在多个班级中连续上课时演示。

3.便捷化

测量多个实验的温度变化时,使用温度计较繁琐且耗时长;在烧杯中进行实验时,用手触摸烧杯只能感知器壁温度,无法获知容器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用点滴板进行实验时,在红外热成像仪下可以同时测量多个实验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减少了重复、机械操作,既可以对多个实验中的温度变化进行对比,还可以同时观察到容器内溶液的多点的温度变化。

4.趣味性

同一个反应,通过改变反应装置或试剂滴加顺序,可以动态、多样化呈现温度变化过程。例如:中和反应的“跳动的心脏”“展翅的鸟”“摩擦生热”实验现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此外,学生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想法对实验进行改进,丰富实验的体验。

5.安全性

红外热成像仪可以实现遥感测温,不需要与物体直接接触,可以避免因接触而产生的不安全。[2]

6.多用途

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初中化学实验还有很多,可以拓宽一线教师实验设计的新思路。例如:可用于研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加热试管内液体或固体的风险认知等。[3]

猜你喜欢
热成像仪稀盐酸滴管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机电安全(2022年5期)2022-12-13 09:22:16
滴灌浇花器
少儿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19:27
红外热成像仪在埋地蒸汽管道泄漏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牙签变星星
能骗过热成像仪的隐身衣
大自然探索(2018年9期)2018-09-07 02:03:16
对一道经典化学题的质疑
对“渗透作用”实验的拓展
生物学教学(2016年3期)2016-08-20 08:14:36
利用pH传感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探究
化学教学(2014年9期)2014-11-04 23:58:04
沐舒坦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肺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