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刚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四川分所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过程中,各行业的生产模式与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审计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审计需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就需要企业创新会计审计方式,利用信息化技术这一先进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与高效性,拓宽会计审计范围,加强对会计审计风险因素的掌控度与防控能力,对于保障企业秩序化推进,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以及互联网等方面获取信息,信息的获取渠道更加广泛、获取内容更加多样,为企业的决策制定夯实了基础。但也正因如此,企业需要面临更加驳杂的信息内容,财务工作开展期间也会遇到许多阻碍,为了加强审计工作的成效性与效率性,利用审计软件的功能,能够加强对会计审计的针对性实施[2]。另外,信息技术与会计审计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减少传统审计工作对人工的依赖,还能降低审计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与失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审计工作的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从而加强了审计工作的高效性与整体质量[1]。
企业会计风险又被称为账面风险。风险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环境中,人们对待某一事物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危险或损失,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收益,也可能会带来损失。
会计风险源于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使得会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还会给社会公众带来严重的损失,错误的会计信息会使资源配置机制缺乏效率,误导资源流向,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信息失实将有损于企业形象,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导致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使各种违法行为有可乘之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化,会计风险与日俱增,有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视会计风险于不顾,这些行为对企业自身、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都造成严重损害,已经成为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中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新兴产业不断增多,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就需要拓展业务类型与业务范围。因此,在业务项目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审计工作面临的对象与审计内容逐步增多,进一步扩大了审计风险因素的覆盖面,给审计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影响。
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必须以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审计结果的价值体现存在直接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因为审计人员人为失误或专业能力不强,导致审计结果不真实,进而出现审计风险。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审计工作涉及的内容与范围更加广泛,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的理论知识能力,确保能够满足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需求,也能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与策略搭建。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许多企业的会计审计队伍不健全,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差异性较强,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不明确,导致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剧。另外,部分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审计原则的落实,确保审计风险管理的秩序化推进。
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正面带动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提高,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行业间的核心竞争。企业为了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市场份额,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以科学的信息化手段拓宽信息获取途径,加强信息的质量与信息处理效率,在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夯实企业的发挥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会计审计的整体工作模式与审计方法也产生了许多变化,人工审计方式因为其具有的局限性已经被时代所抛弃,信息审计方式逐渐成为审计工作的重点[3]。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信息化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审计工作的高效化推进,但因为起步时间较晚,信息化审计过程中尚且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棘手的困难。为了加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会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恶意篡改,导致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剧。因为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难以通过法律手段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整改,进一步加剧了会计审计风险。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开展期间为了抵御风险因素,就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与整改。
在信息审计进行过程中,审计的主要工作手段与载体是计算机设备。审计人员将自身获取到的审计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系统通过程序操作后会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最终的审计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审计结果得出的数据就是计算机计算后得出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工录入出现失误,或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出现故障,则必然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另外,在审计工作完成后,需要由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进行反复核查,从而确保数据的正确性,这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审计风险管理的加强。因为计算机的运算方法与人工运算方法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这又会导致财务报表数据生成过程的数据可操作性更强,误报、瞒报审计结果的现象也会存在。
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规范开展,必须以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为依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企业针对性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工作责任意识,利用培训学习等方式,加强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素养,对审计人员的传统审计思维与工作模式进行优化转变。企业在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对自身利益以及企业利益的客观关系进行正确认知。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利用组织活动的形式,促进会计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在集思广益中拓宽审计思维,交流审计经验,从而使其能够掌握更多的审计方法与审计模式,满足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需求[4]。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针对性制定奖罚机制,通过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工作完成度以及工作成果的审查,制定考核指标,鼓励、推动审计人员自发的发现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审计问题。
会计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与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往往呈现正向的直接关系。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审计数据不断增加,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审计工作面临的阻碍也越发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审计工作的多方面处理,实现审计工作的高效推进、秩序建设。信息化审计前提下,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实现对海量数据的会计处理,还能在计算、分析以及审计数据统计方面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传统人工审计工作模式已经被有效取代。信息化审计的切实落实,需要审计人员能够对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设备进行灵活应用,加强对审计数据的科学化管理。另外,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对审计流程进行了精简,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对审计违规操作的全面规避,需要在信息化审计过程中进行监控管理,规范审计行为。信息化会计的落实过程中,因为审计人员对于计算机设备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如果计算机设备出现故障,那么审计过程也将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因素。企业需要利用数据核查管理的方式,加强对审计数据的审查力度,利用对权限的设置,对审计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处理,避免人为修改数据的现象发生,加强审核数据的全面性与精准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会计审计的自动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愈发显著。因为我国现行的审计法律存在一定不足,以及企业面临的恶意竞争与审计人员造成的审计风险,企业就需要利用搭建会计审计原则的方式,加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在此期间,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利用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结合现有的审计工作以及审计制度,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明确并及时整改。另外,企业还需要搭建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对审计工作的实施过程进行针对性规范,从而加强会计审计原则的落实力度,保障会计审计工作能够按照相关原则推进工作。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还需要注重信息化审计过程中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现代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时设计层面较广,导致审计工作需要处理的内容与对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长此以往,审计工作的成本也将更加明显[5]。会计抽样方法是会计审计工作中最为常见的审计方式之一,利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减少人工审计成本,减少物力消耗,但是因为样本差异性,使得审计误差依旧存在。为了保障审计结果的真实有效,审计人员就需要灵活采取多种审计方式,加强审计数据的科学性与真实性,全面落实信息化审计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导致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更加复杂多样。为了减少审计风险,加强对信息化审计的落实力度,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针对性制定审计制度,确保审计制度能够在风险预防管理方面加强风险防控。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会计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严格,会计审计工作更加严峻,更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制定相关审计标准,明确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关风险,满足企业的审计信息化发展需求,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另外,为了加强审计工作的时效性与全面性,企业审计部门需要注重审计检查制度的建设,对审计的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的检查与管理,在源头上实现对审计的全过程监控,减少审计风险因素。另外,审计人员好需要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加强考核力度,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对审计数据进行全面整合后,实现信息数据的串联与收集。结合企业的审计特点与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针对性搭建设计信息库,加强信息资源的调控与制定,降低审计风险。
信息化审计的执行与建设,与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程度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从企业的信息建设情况出发,实现信息模型的优化设计,调整审计机能,实现企业审计信息模型与企业业务发展之间的有效对接,互相契合,加强企业信息化审计的信息获取精准度与全面性,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型的有效搭建。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产品研发情况、生产情况、投融资活动等方面制定检测报告,并将相关的信息数据及时录入到企业的审计资料库中。另外,企业会计审计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审计案例的学习、收集,整合出案例档案后,与部门间的审计方案进行综合对比,明确自身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审计报告与审计方案的完备性,通过信息的有效收集整理,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管理。当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后,企业工作人员需要以此为基础实现信息系统端口的标准统一,确保各子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够在一致的口径中进行传输[6]。企业审计工作信息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也能侧面带动企业审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优化搭建,顺应市场发展与时代发展,保障审计信息化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与此同时,审计信息系统的搭建,需要结合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手段,加强审计分析、项目管理以及审计监控等方面的信息采集力度,促进信息管理平台的有效搭建。通过审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审计工作的标准化进展,确保系统之间能够涵盖到企业业务财务的各项环节,实现专项审计调查,加强综合管理模块的功能实现。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导致企业会计审计的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规模越发强大。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更加复杂多样,为了实现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企业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力度、完善会计审计的原则,灵活采取多种审计方式、制定合理的审计标准,加强审计执行的检查力度、建设健全的审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动会计审计的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