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民政部召开全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2022年工作进展,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柳拯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部署,引导广大社会组织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凝心聚力、担当作为,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之路。
会议要求,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要聚焦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扎实履行政治功能与法定职责,更好统筹社会组织发展和安全、存量和增量、整体和重点、秩序和活力,着重深化党建引领、优化登记布局、强化内部治理、防范化解风险、引导作用发挥,推动社会组织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
会议指出,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推动守正与创新、严管与厚爱、正人与律己相统一,不断取得社会组织领域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会上,辽宁、浙江、安徽、山东、上海浦东新区、江西遂川县作典型经验交流。民政部有关司局单位、省级民政部门负责同志在各自会场参加会议。
民政部1月30日发布近年来各地办理的10个社会组织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典型案例。
这10个典型案例包括:广东某联合会违规开展评比表彰被行政处罚,山东某工程质量安全协会因违规收费敛财等行为被撤销登记,江西某“僵尸型”社会组织被撤销登记,天津某慈善基金会因对外借款等违法行为被吊销登记证书,安徽某教育基金会被处罚后整改到位恢复正常运转,上海某发展中心弄虚作假骗取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被撤销许可,浙江某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根据有关国家机关意见被撤销登记,河北某职业培训学校私自转让法人登记证书、印章被行政处罚,非法社会组织“圣约家园教会”“阿斯兰学堂”被依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河南省蒙古族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被依法取缔。
据了解,这些典型案例中,有的对行业协会商会乱评选评奖、涉企违规收费风险起到警示作用;有的剑指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行为,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有的是社会组织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还有的努力实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执法办案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统一,可供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参考。
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同意,1月6日,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城乡社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城乡社区有力有序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作出具体部署。
《通知》指出,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各地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工作目标,重点抓好健全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体系、分级分类做好健康服务、及时响应居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关心关爱城乡社区工作者和基层医务人员等5方面工作;另外,各地要加快推动实现村(居)民委员会下属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加强公共卫生委员会与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作,健全完善村(居)民委员会成员联系居民群众机制;也要有效保障参与疫情防控的城乡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物资供应,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作用,大力宣传报道表现突出的城乡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感人事迹。
为应对寒冬和疫情双重挑战,切实保障好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安全,广东省民政厅按照民政部部署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做到巡查全覆盖、排查零死角,切实保障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平安温暖过冬。
广东省民政厅结合广东实际,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救助管理机构救助热线的通知》《关于迅速做好全省民政领域防寒保暖工作的紧急提示》等文件,扎实做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一是部署开展对外救助服务热线的全面排查,及时维护更新号码,并定期监督检查热线电话的畅通、服务态度等情况,确保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众求助有门、有求必应;二是要求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坚持救助和防疫“两手抓”,全面梳理排查街面救助和疫情防控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化解风险隐患;三是要求救助管理机构积极主动配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做好街面巡查工作,及时劝导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入站受助避寒,对不愿入站受助的,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必需的生活及防疫物品,同时通报所在街道(乡镇)重点关注和跟进服务,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服务。
自2022年入冬后,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及救助管理机构密切关注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危冷暖,于2022年10月中旬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部门密切协作、加强街面主动救助、动员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共开展街面主动巡查9700余次,派出工作人员9.0万人次,劝导、帮助街面流浪乞讨人员8353人次,发放食品、防疫及御寒物资7.5万份,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困难群众心坎。
近期,广东省广州市鼓励动员社会组织多方发力,通过搭建平台、释放行业新动能等举措,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复工复产。
首先,六项举措打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组合拳”。社会组织持续展开党建引领强化行动、深化为企业减负行动、持续开展公益创投行动、搭建平台促进行动、实施项目推介精准行动、疫情防控优化行动。
其次,打通消费与市场的“中间通道”。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近日启动“社联万家,社助消费”2023年助力消费升级专项行动,在定制消费、数字消费、平台经济等新消费场景中,发挥社会组织桥梁作用,满足群众从衣、食、住、行到养老、育儿、教育、家政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另外,发挥专业优势,提供精准服务。近年来,围绕促就业稳经济大局,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了广州市社会组织“暖业援企”专业服务团,联合广州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广州金融业协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为行业企业提供人员招聘、免费咨询、培养人才、促进就业等服务,帮助重点企业解决招工难等问题。
近日,深圳出台《养老服务专员工作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养老服务专员制度,促进养老服务供需信息精准有效对接,让老年人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优质服务,增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规范》通过研究和制定养老服务专员工作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切实保障养老服务专员工作推进进度和建设效果,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专员工作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全市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规范》在深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养老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充实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专员按常住老年人的比例配置,以街道、社区和机构为单位开展定点服务,并整合现有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力量或其他养老服务工作力量以明确工作职责的方式融合配置。内容注重从养老服务供应与需求两方面,突出贴近养老需求的社会实际,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及其家庭链接服务资源,寻找合适的服务载体,并形成养老服务建议清单,引导社会对养老服务的合理预期,为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和打造“老有颐养”幸福标杆城市奠定基础。
随着冷空气来袭,广东近日进入了“速冻”模式。阳江市民政局高度重视防寒保暖工作,迅速启动防寒应急机制,组织全市49个“双百”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走访摸排、探访慰问辖区的独居孤寡老人、低保户、残疾人、困境儿童、临时困境人员等民政服务对象,为他们传递党和政府的真切关怀,提升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温暖指数”。
服务过程中,“双百”社工们详细了解群众生活动态、困难需求,叮嘱他们做好防寒保暖、注意防范煤气中毒等。同时,开展防疫政策宣传,引导群众调整健康乐观心态,科学落实自我健康“第一责任人”责任。据统计,全市868名“双百”社工共入户走访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近1500户、2900人,链接资源(棉被、棉衣、食物等物品)共29批、2000多件,联动124名志愿者开展关心关爱活动11次,协助各级政府摸查安置辖区内流浪乞讨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
用爱心为寒冬加温,用行动为群众解忧。全市“双百”社工将继续开展入户送暖行动,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干群众之所盼”,让兜底民生服务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更有速度、更有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