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琴瑟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应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幼儿为中心,树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当好幼儿成长的引路人、支持者。
蹲下来和幼儿说话体现的是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只有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才能使幼儿最终真正成为主题活动的主动建构者、主动学习者。例如,中班“东西收收收”主题活动,是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生成的。
在一次绘画活动后,幼儿发现一盒水彩笔散在桌面上。水彩笔的主人告诉我,篓子里东西太多了,装不下,只好放在桌上。
在和幼儿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大家持有两种观点:一是需要整理一下,二是不需要整理。为此,我开展班级小型辩论会,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有的幼儿说:“整洁的篓子让我们找东西很方便,很快。”有的幼儿说:“我爸爸工作的地方非常干净。”有的幼儿说:“每次整理好了没多久,又乱了。”后来,我提供了一个整洁的篓子和一个乱七八糟的篓子,组织幼儿进行“找东西”比赛。幼儿在比赛中发现,整齐的篓子找东西方便也不容易乱,在乱七八糟的篓子里找东西,越找越乱。
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引导他们在观看杂乱的、干净的学习篓后,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游戏让他们明白整理物品的重要性,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
区域活动是幼儿特别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组织幼儿共同商讨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拥有自主选择权,往往会出现有的区域挤满了人、有的区域无人问津的现象。例如,幼儿很少到小书屋。为此,我在小书屋里增设了点读机、平板电脑、纸、笔,供幼儿听故事,录故事音频,写自己的名字、自制绘本。这一举动一下子吸引了幼儿。但影响了其他区域的正常活动。通过和幼儿一起商量、讨论,我制作了“今天玩什么”区域活动表,确定区域人数、游戏规则。幼儿每天早餐来园后通过区域插卡,选择区域。如果幼儿来迟了,就难以选到自己想玩的区域,只好在第二天提早入园重新选区。这样的做法既尊重了幼儿的意愿,又激发了幼儿来园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只有遵循课改新理念,理解幼儿,成为他们的大朋友,才能使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
新课改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用心体会幼儿的真实感受,尝试读懂幼儿的独特语言。例如,在“认识家禽、家畜和飞禽、野兽”科学活动中,我没有采取以往直接出示图片、教师讲解、幼儿观察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猜谜语、送动物回家等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探索愿望,从而让幼儿在主动学习中认识、区别家禽家畜和飞禽野兽。
家园携手是课改中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只有得到家长支持,家园共育才能为幼儿成为学习主动者提供保障。
一是奏响家园共育的乐章。家园共育能促进幼儿在家、在园协调成长。例如,我开设“拉拉家常,聊聊孩子”班级论坛,在这个论坛中,教师可以谈一谈幼儿在园的情况,家长可以说一说幼儿在家的情况。
二是品味家园共育的乐趣。我以“每月开放日”为载体,欢迎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班级教学活动如“新年自助餐会”“秋季亲子运动会”等活动,给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是共享家园共育的成功。家长的希望是课改工作的最大动力。在课改实践中,由于家长的鼎力相助、密切配合,各种主题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例如,在“我是小小消防员”主题活动中,幼儿走进消防中队,参观消防演练。
在新课改这片沃土上,教师需要持续“飞翔”,探寻更多利于幼儿成长的经验和方法。我希望每一次的飞翔都能带给自己全新的感悟,每一次的跳跃都能给自己创造新的高度,让幼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