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 郑龙珊
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要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我们深刻体会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共生将是未来教学的新潮流,为了深度融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作为教书匠的我们更要去探究其融合共生的新机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这样,师生和生生之间,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个知识点提出困惑和质疑,引发课堂进入深度的思考,去探究、去解惑,这样课堂气氛热烈,效果佳。学习毕竟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1)建立线上教学平台。首先可以选择师生、家长都便捷使用的线上教学平台,以“钉钉数字化教学平台”为例,语文教师可以灵活利用钉钉班级群各种功能进行线上教学。比如,学生可以线上提交作业,教师及时在线进行圈划批改指导,还可以利用一键点评等功能进行反馈,也方便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掌握,促进家校沟通。
(2)完善线上线下教学组织与管理。构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共生机制,教学过程组织与制度管理的完善是重要的一步。首先,应健全线上平台班级管理制度,因为小学生自制力差,可选派家长管理员,这样也能监管学生学习,学习效率上来了,整体优化学习效果。其次,学生需要夸奖,教师可以对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回答正确的学生颁发电子奖状,培育他们的积极的学习心态,并且在课堂上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3)教学准备。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一是筹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线上学习资源,提供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二是设计好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结合线上资源,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紧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战场——线上学习资源,由以下三个部分主要构成。一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资料,由课前学习单和课后研学任务组成;二是相关课程视频,以录制微课为主;三是固定答疑解惑的时间。
学生只是识字读文,类似这样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前预学方式枯燥,这样的方式是不能激活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设计课前学习单,呈现课堂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以高起点进入线下课堂学习状态。课前预学中学生遇到疑惑,再通过微课等资源进行辅助性学习,进而达成预学目标。考虑到线上资源要能衔接线上教学,教师应以问题串为抓手,整体优化设计学习单。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为例,将课文内容结构化,出示问题串“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组块推进线下教学。
(1)问题导入,进入情境。在课堂中,教师将线上预学内容进行回顾小结,着重对课前预学的内容进行“翻转”,同时展示线上互动交流情况,引发思考,突出重点,加强记忆。
(2)搭建支架,引导探索。首先,在问题导入阶段,教师应该“旁观”,让学生自己运用现有知识去解决问题,若碰到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部分,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出答案,教师再启发去归纳总结;再者,老师在展开引导教学时,也要考虑在学生基础的高起点上,横、纵向去延伸知识面,让学生以此来加大知识的深度,探究学习的乐趣被激发;最后,在搭建支架后,可用任务去驱动小组合作讨论研究,之后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老师进行指导评价。
(3)小结提升。课堂小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再次梳理知识点,巩固学生的知识,并借此来总结在线上线下的学习情况,促进知识的内化。
这样的教学模式除了可以在课前线上辅助学生预学,教师也可以课后指导学生及时复习知识,查缺补漏。学生借助微课反复复习知识点,研学巩固,提交课后任务,教师在线解惑、批改反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紧密联系教材,寻求资源的关联性和类似性,引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过程评价阶段是检验教学成效的关键过程,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线上评价反馈包括线上讨论、随堂测验、探究实践任务等,线下评价反馈可通过书面作业、学业水平测试等方式。通过全面的过程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到这种模式的在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呈现的效果在下一次教学中优化和改进,促进新的教学模式的持续性、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