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砥 陈敏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研制组专家
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时代公民的必备基本素养。2021年10月,中央网信委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1]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并针对教育领域强调要“不断提高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2022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对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出了要求。[2]一方面,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正逐步深入,教师必须适应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在教育行业的快速渗透;另一方面,“双减”、教育评价改革等重大政策的落地都对教师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国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理念、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所不足,教师数字素养亟待提升。[3][4]因此,提升数字素养不仅是培养数字时代公民的基本需要,也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要求,有助于培养数字化卓越教师,增强推动教育数字转型的关键软实力,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撑。
国际上,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也逐步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提出了教师数字技术应用相关框架或标准。[5]例如,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6],对教师运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所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全面描述;2016年,奥地利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框架》[7],用于指导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与评测;2017年,美国发布《ISTE教育工作者标准》,基于教师所处角色提出了合理的技术能力标准[8];2017年,欧盟发布《欧洲教育工作者数字能力框架》[9],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能全面评价和发展其数字能力的框架;2017年,西班牙发布《教师通用数字能力框架》[10],通过自我评价与更新帮助教师获得数字能力;2017年,挪威发布《教师专业数字能力框架》,旨在推动数字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11];2019年,英国发布《数字化教学专业框架》[12],帮助教师明确数字技术如何增强教与学。
我国始终关注数字化条件下的教师素养发展,加速推进相关标准研制。在2023年2月13日召开的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正式对外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13],明确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核心内涵和指标框架,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发展教师数字素养方面提供了指导,也为建设教师数字素养培训资源、开展监测评价提供了依据。
教师数字素养是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中进一步给出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规定了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五个维度的要求。
数字化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数字化相关活动在教师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是教师在数字时代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和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发展新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部署,赋予了教育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新的使命任务。2022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推出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对高质量教育发展具有溢出效应。[14]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必须认识到数字技术的重要价值,理解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与创新是推进数字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愿意打破惯性,主动探索、积极应对、创新实践,为顺利开展数字教育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了解的数字技术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数字技术技能,是教师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助手和应用可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智能化,5G与虚拟现实的融合有利于打造沉浸式环境。教师不仅需要了解这些常见数字技术内涵特征及其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还要能从自身课堂的应用需求出发熟练操作适切的数字化设备、软件、平台。例如,教师应熟练掌握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常用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功能与应用,学科教师还应掌握专用学科软件以提升课堂质量。通过该维度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发挥数字技术资源的效益,还能为教师开展数字化教育教学实践做好准备。
数字化应用是指教师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服务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业评价与协同育人等教育教学全流程。该维度既是教师数字素养的核心体现,也是教师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教育部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十分重视,先后出台系列文件,开展各项专项工作,以促进教师资源应用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在新型教育生态形成的当下,面对更智能的教学环境、更开放的教育资源、更灵活的教学模式,教师更需要提升自身数字化教育教学应用水平,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掘并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将数字技术资源融入教学设计、环境创设以及学业评价中,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活力,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教师还应关注数字技术资源对学生数字素养与身心健康的影响,以数字化赋能“五育并举”。
数字社会责任是指教师在数字化活动中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方面的责任,这是教师开展公平包容、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的数字教育的根本保障。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各种信息、资源以及数字产品服务层出不穷,教师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忽略了其基本使用原则,甚至还存在一些发布和转载错误言论的行为;加上大量新技术、新应用涌入校园,教师数字安全保护能力不足所引发的网络安全与隐私数据泄露等问题也时有出现;网络谣言、网课爆破、电信诈骗等网络危害频频发生,更加凸显了教师在创建文明、安全、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方面的责任。教师在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应遵守基本法制道德规范,加强数字安全管理,注重防范数字安全风险,同时关注数字时代下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及数字社会责任的培养。
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资源促进自身及共同体专业发展的能力。该维度的提升既有利于教师个体及共同体专业能力持续发展,助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也能有效支持教师开展数字化创新应用与实践。数字技术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工具,也有利于打造虚实结合的沉浸式研修空间,教师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资源进行个人专业知识学习和教学实践反思,并注重教师共同体的建设,例如通过网络名师工作室、虚拟教研室等途径积极学习、广泛交流、辐射影响。此外,教师应持续探索数字化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通过实践研究实现专业持续发展。
《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为教育管理部门持续监测与评估教师数字素养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持续提升,未来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开展测评、强化培训,实现教师精准化评价、个性化发展。
该标准的发布为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提供了方向指引与工具支持,有助于发挥教师在数字教育中的主角作用。在此阶段的首要问题便是提升教师对数字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时代的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数字素养将无法适应新阶段教师岗位的要求。我们应树立高度重视教师数字素养的意识,深刻把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需求,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工作机制。在教师层面,可通过培训、观摩、交流、实践、反思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理解数字素养的价值、内涵及基本要求,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该标准的发布对准确评价我国教师队伍数字素养水平、科学指导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教师素养评价仍以结果性评价为主,难以客观、全面反映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我们应在大力推进教师数字素养常态化、规模化测评的同时,不断完善数据驱动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实现精准的、动态的、持续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同时,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需求,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指数监测试点,将评价嵌入教与学过程,实现教师数字素养的增值评价、综合评价。
该标准的发布有利于指导与规范相关培训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培养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当前,我国持续推进教师应用技术开展教学、教研的培训工作,但教师在数字素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仍不尽相同。我们应着力打造精准化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模式,分析挖掘教师发展现状与培训需求,以数字技术与学科融合为主题打造新型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和培训效果,以真实应用场景为依托开展基于数字化应用的教学研究与活动,持续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以点带面,形成有利于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新机制、新场景、新模式。
总之,《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发布,不仅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迫切要求,更是数字化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需求。该标准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五个维度描述了教师数字素养的要求,为数字时代未来卓越教师的素养发展提供了方向,对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教育界同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