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数学乐趣
——谈小学数学的体验式教学

2023-04-05 14:58
学苑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验式情境情感

吴 娟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小学,安徽 六安 237400)

数学是一门注重体验的学科,尤其是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启蒙时期,对于数学知识很难从缜密的逻辑上去理解或判断,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身感受来获取知识,由此可见,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过程应当要以体验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主导理念,在此过程中,教育教学应当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接纳学生学习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数学课程时,应当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尝试利用体验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促进快乐学习。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及优势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创造真实的体验机会,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它是一种注重互动的教学形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体验,由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和情感,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愉快地学习。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体验式教学是符合学生需求的,它“着眼发展”,从更全局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以此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激活情感,发展良好的学习动力。体验式教学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他们在亲身经历知识探索过程时,不仅能深切地体会知识的内涵,还能激活认知情感,从而将其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力。

其次,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拓宽思维,促进优秀的创新能力。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多样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在真实的场景下感受数学方法和数学技能,这相较于传统的方式更具形象性,由此,学生就能依据亲身体验,深入思考,不断拓宽思维,在体验中不断创新。

最后,体验式教学有助于互动交流,实现综合的数学技能。体验式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他们在多元化的体验环境下共同探索,由此就能不断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并及时在互动交流中予以吸收和完善,从而有效地提升数学技能。

二、小学数学课堂的体验式教学路径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来说,数学是趣味的,但同时也是晦涩的,教师需要在他们初学时充分激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推动后续的深层探索。所以教师要灵活地应用体验式教学,带领学生体验数学乐趣,感受数学情感,从而获得应有的数学技能。

(一)强化学习主体,促进师生互动体验

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主要活动便是倾听和回答问题,这种形式是单向的、单一的,给予学生主动体验的机会非常少,由此就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也直接降低了数学课堂的体验度。而师生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他们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激活课堂的关键,如果教师能改变传统的观念,正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活跃课堂,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有效,从而有效地营造体验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引导他们积极互动,从中体验数学课堂的乐趣,激发出体验意愿,为体验式学习夯实基础。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学为例,加减法运算是二年级数学课堂的基础内容,学会加减运算,掌握其内在原理,学生才能真正顺畅地开展后续的学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单一的加减法计算的练习过于枯燥,他们很难提起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尝试利用互动体验来激活课堂。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由此在学习中,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安排”去学习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根据学生这样的特点,教师可以颠覆传统课堂模式,采用角色互换的互动模式来开展教学。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过程有一定的认识,然后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设计一个“小课堂”,由他们依据自己的想法来开展加减知识的教学。例如“谁的得分高”为例,学生尝试做小老师,引导其他学生及教师如何分析淘气和笑笑的3次得分情况,并从实际运算的角度引导大家如何做好竖式计算。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不仅能从教的角度理解知识,还能从学的角度探索知识,实现自主能力的有效提升,由此使他们获得了更好的学习体验,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二)创设多样情境,激活数学认知体验

情境是体验式教学最重要的一种模式,它以真实的场景为依托,将知识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所以情境是一个既具有互动性,又具有体验性的平台。数学理论性强,要想充分理解其理论知识,就需要借助真实的场景来学习。小学二年级学生利用抽象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他们往往需要在更具形象化的场景中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从而去尝试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创设多样的数学情境,利用真切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感受数学原理和奥秘,由此激活学生的认知,让他们在体验中逐步深化知识。

以二年级上册《测量》教学为例,认识长度是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结合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感受对长度的定义。这是一个需要真实体验的部分,如果只依赖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很难从感官上理解厘米、米等长度单位的意义,更不能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形成应用价值。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来推动学生的认知体验。如教师创设情境:“想一想,生活中,如果物体的长度都采用同样的单位来表示,那将是怎样一幅景象?”此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从铅笔、橡皮等短小的物品开始,逐渐发散思维,畅想更多高大物体如何用厘米、毫米等表示的过程,经过思考,他们就会发现这种表示方法不科学。而后教师再引入情境:“那么如果是你,对于不同的物体,你觉得用什么长度单位来表示更为合理?说一说。”据此,学生就能真实地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思考,用测量工具实际量一量、测一测,找出切实的、合理的长度表示方法,而后对不同事物测量的方法以及长度之间的转换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认知体验,使他们的理念和思想更快地吸收和内化。

(三)开展合作探究,拓展深度思维体验

体验式教学是注重内在感受的教学方式,学生不是仅局限于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涉及思维的构建和情感的发展。也就是说,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它要遵从学生个体的发展,以灵活的体验推动学生的深层能力发展。而合作探究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体验平台,依据这样的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更加自主,思维和认知能灵活发展,从而有序地探索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了解知识的原理。所以合作探究也是体验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爱探索,教师应当合理地开展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不同的思维过程,从而拓展深度思维能力。

以二年级上册《图形的变化》教学为例,探索图形的变化是几何知识的启蒙课程,该课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对比、分析等活动,发现图形变化过程中的一些特点,从而逐步掌握图形的性质。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具有一定思维导向性的,能帮助学生塑造丰富多样的深度思维,教师要灵活地应用合作探究,依据这样的主题内容,来促进学生深度体验,从而拓展思维能力。例如以“图形中的数学奥秘”为主题,以民间剪纸艺术为载体,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的方式,在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找到图形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纸尝试剪一剪图形,展开后观察图形所呈现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陀螺,将绘制的图形粘贴在上面,转一转,观察动态过程中图形的样子。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探究互动,学生在合作中能经过探讨有效地激发思维,提出一个又一个图形可能的特点,由此就使得课堂更加具有体验性,摆脱了传统讲课方式的弊端,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开展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四)积极交流反思,发展良好情感体验

小学低年段正是学生情感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此时渴望同伴之间的交往,渴望在他人的肯定与鼓励声中获得成就感,由此,良好的情感体验对于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良好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主动并快乐地开展学习。而体验式教学的关键一点就是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以情感的力量推动他们更主动地学习。语言与思维互动是发展学生良好情感能力的主要方式,学生能在语言的鼓励下获得学习热情,能在思维的互动中感受情感的魅力,由此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体验,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探讨与反思中习得多样的知识,体验多样的情感,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以二年级下册《方向与位置》教学为例,该单元中第一课“东南西北”是以四个基础方向为标准,引导学生掌握辨认方向的方法,能结合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顺序。但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只局限于字面上的理解,缺乏实际的感知体验。由此教师就可以结合课程目标,组织学生交流反思,在质疑、反驳、商讨、支持等多个行为中感受情感元素,体会同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例如教师可以以森林迷路为主题,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如果在森林中迷了路,要怎么走出去;作为救援者,要怎么指导被困者走出森林,又或者怎么走入森林寻找被困者。在这样的交流主题下,学生会主动开动脑筋,积极地讨论怎样辨别方向,怎么指导其他人找准方向等。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思这样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指明了方向。在反思与交流中,学生能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会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被困者和施救者的境地,以及体验那种惊慌、迫切的情感,继而发展出良好的情感能力,让课堂更具体验价值。

(五)依托生活实践,实现知识应用体验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还应当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让学生在知识应用体验中更透彻地了解数学,感悟数学。而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生活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内化数学理论,还能使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生独特的体验感受,获得应用型能力。由此,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生活实践活动的融入,用生活的眼光推动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获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

以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学为例,本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学会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的长短,并在实际生活中加强对时间的认识。时间与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生活场景,体验到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虽然时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却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所以让学生理解时间、科学合理地地利用时间也是课程的主要目标。据此,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实践,让学生依托课堂知识,在生活中体验其应用过程。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设立学习计划,写字或者阅读书籍分别安排多少时间,然后利用计时器等在实际活动时记录时间长短,判断自己安排的计划是否合理,继而再根据需求调整计划。或者组织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做不同的活动,如跳绳、看书、视频、讨论等,然后让他们对“时间快慢”进行讨论,体会时间流逝的重要性。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深化理论知识,还能真切地体验到时间的重要性,体会如何管理和分配时间,这样也就促成了他们的应用体验效果。

三、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主动学习需要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良好的环境中开展体验。所以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走体验之路”。体验式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自身需求和发展,还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在课堂上倡导学生的“亲身经历”。由此,数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出发,依据体验目标,在课堂促进师生互动、开展情境体验、运用合作探究、组织交流反思、融入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多样的情境下真切地体验,从而激发出良好的学习动力和情感,自主自发地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体验式情境情感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