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中学 陈奕妍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全方位培养,这种培养并不仅指学生的理论文化知识的武装,还指对学生在思想策略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应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创新,合作学习法就是探索出来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课堂教学方向的把握能力较弱,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排斥感和倦怠感。合作学习法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学生自己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并且这一教学策略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调动起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同时也能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得到相应提高。
合作分组教学进行的第一步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分组就成为师生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只有科学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之间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从而在相互的磨合和协作中找到每位成员的优缺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拓宽学习的眼界和视野,提升学习效果。尤其是针对初中物理这一学科,这是学生接触物理、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只有在这一阶段将物理知识的基础打实打牢,学生才能在后续学习难度较高的知识点时有充足的底气和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对每位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掌握每位学生的长处、短处,之后再秉持着公正平等的原则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水平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可以让每位学生融入小组内部,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小组氛围。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物理中不同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分组,将小组成员针对学习能力进行灵活分配,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以沪科版教材“温度与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始讲授这一章之前可以先分析一下本班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将本班学生以4~5人为一组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这样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佳体现,之后教师再根据这一章的学习内容进行任务布置,针对“温度与物态变化”这一章,小组内部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比如,让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有关温度计、熔化与凝固等的实验内容,思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就可以针对实验展现出来的结果进行规律性探究和总结,对比较基础性的事情,像收集一些有关升华与凝华、汽化与液化等的例子就交给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承担。这种明细分工的小组探究方式能促进到每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每位学生扬长避短地发挥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能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向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进行优势互补。在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持续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能将物理知识吃透学会,从而有助于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合作探究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增强,使教师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学生刚刚接触初中物理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都有待加强,此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模式的背景下,需要他们针对每堂课的知识点和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教学计划。初中物理教学以探究学习为主,需要学生在不同的现实现象和实验探究中发现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知识点和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程度进行教学计划的布置,明确此次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给每个小组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深入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计划布置之前,需要先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心理状态,接受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布置教学计划时应将这种情况充分地考虑到,并针对这种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任务,并且要针对每个小组总体的学习和探究任务的能力进行任务的差异化布置,从而更容易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在教学计划的内容中,教师应以课本内容作为基础,将每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地进行完善学习,从而使每个物理知识点都能串起来,形成一个逻辑紧密的物理知识体系,在这其中布置不同的合作探究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任务的同时发现每种物理知识背后的原理。以沪教版教材“了解电路”这一章的教学为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就是电路,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将电路这一主题进行明确,之后将本班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通过让电灯发光的小实验引出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每个组件的主要作用,之后教师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小组范围内的电灯发光实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耐心讲解,实验结束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相同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和纠正,同时这一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思考电灯发光背后存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通过简单的物理现象,每个小组都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让每位小组都进行相关的分享和交流。通过明确的教学计划的设置,能让教师在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提升自己的合作研究能力。
由于物理这个学科本身存在抽象性、逻辑性等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点产生畏难心理,认为物理中的很多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距离很远,从而不愿意深入学习。并且,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大部分都是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有些教师教学的方式和思维过于死板与僵化,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但我们都明白,“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一味地认为只要把教材中的内容都向学生传授过,学生就能明白了,那么学生的兴趣在其中就得不到激发,对知识点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学不出其中的精髓。因此,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把物理中的一些知识点以生活化的语言向学生进行提问,利用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更容易地进入物理学习的状态中,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帮助教师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得更加正确,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之下,学生都是在互相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将物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学生作为这一过程中的主体,难免会出现思维上的偏差,所以教师营造出来的学习氛围就十分重要。用问题引导也好,用多媒体进行辅助也好,都是帮助教师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的手段,通过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实践当中能更倾向于自主参与学习任务当中去,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之下,有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应用多种方法和思维对问题形成自己的回答,构造属于学生自身的物理知识学习体系。以沪科版教材“电阻和变阻器”这一章节的讲解为主,在这一章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电路有了一定的基础了解,但是对更深入的知识点如欧姆定律等还未能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化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比如,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自己家里面的家用电器中常见电阻都是多少?电熨斗和白炽电灯这两个常用电器中哪一个电器的电阻更大?或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个日常家用电器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拉近电阻这一物理知识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去思考有关电阻这一概念的问题。之后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之下,通过小组探讨的方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得出一致的结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电阻器分发给不同的小组,小组可以针对实物进行研究。这样做能帮助教师创建一个生动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讨论,在夯实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总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阶段实施合作学习的模式,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共同进步,提升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师生共同协作提升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