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琼
温柔的山风,轻轻抚摸着漫山苍翠的松树,也轻轻摩挲着我的脸庞,唤起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我带着对童年的追忆,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牵着女儿和侄子的小手,踏着略显急促的步子,迫不及待地沿着山中幽径下行,去寻找那个镌刻着我童年美好印迹的地方,那个叫“大箐”的山坳。
一路上,蔚蓝的天空,用它宽广的胸怀,接纳找寻童年的孩子;和煦的阳光,用它璀璨的光芒,将山中的一切扮靓;轻柔的山风,用它纤柔的双手,梳理我们的头发;淘气的小鸟,用它婉转清丽的歌声,欢迎我们的造访;葳蕤繁茂的树木,用它坚实的臂膀,为山中稀客带来一丝清凉舒爽;孑然独立的野花,与我交换眼神,告诉我只要心有所想,心有所向,即便是在凉爽的秋天同样可以尽情绽放……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故友,都见证了我童年的每一次到访。
行至半山坡,小径被一小块突如其来的冬瓜地拦腰隔断。几十只冬瓜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浅绿色的身体蜷缩成椭圆状。虽然看不到它们的脸庞,但我知道此刻它们正戏谑地看着我,为阻挡了我找寻童年的脚步而暗暗自得。可这点小伎俩怎么可能得逞呢?正当我踌躇之时,两个苗族少女背着小背篓从密林深处款款走来,扰乱了冬瓜地的宁静。在她们的耐心指点下,我知道冬瓜地旁那条狭窄、崎岖的小径直通山脚,直达大箐谷底。欣喜之余,我不忘得意洋洋地轻轻拍了拍其中一个冬瓜圆滚滚的身体,让它知道自己的阻拦多么无趣。
鲜有人走的林间小径,为掉落的松针提供了难得的休憩之地,可委实难为了两个孩子。年近金钗之年的女儿机灵聪颖,她丝毫不放过任何一次请求松树帮忙的机会,握住紧挨自己的松树枝缓缓而行。刚过龆龀之年的侄子同样聪明伶俐,可松树们也丝毫不放过任何一次整蛊弱小的机会,旁逸斜出的虬枝普遍比侄子的身体高出许多,让他难以触及,只得在我的搀扶下一步一步艰难挪行。可再险峻的山路也无法打消我寻找童年的决心,无法削减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无法阻挡跋涉者的足音。
行至谷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澄澈的小河。虽然不及记忆中那么宽广,可依稀残留着儿时的模样。不管是孩童时如少年般活力四射的河流,还是此时如少女般温婉恬静的小河,都是我小学春游的必经之地,我记忆深处永难忘却的河流之一。她依旧静静地环山流淌,静静地看着我,轻轻地同我低语,不紧不慢,从从容容,以它独有的方式迎接寻找童年的“孩子”。
十余米长的水泥堤坝为造访的人们通过河流,到达箐谷深处提供了便利。可是或许是河流上游的水流过于充盈的缘故,河面竟然漫过堤坝二十余厘米,要想过河,唯有赤脚蹚过河面。我一面果断指挥女儿脱去鞋袜,一面小心翼翼地将脚伸进河里,霎时,一种不可名状的冰凉感瞬间席卷全身。我全然不顾河水的冰冷,迅速将女儿搀到对岸后,又迫不及待地将侄子背过河。孩子们不住地埋怨河水的不近人情,我却泰然自若,因为我能感知得到它冷峻外表下的柔韧温存。
站在河岸边举目远眺,天还是那方蓝天,山还是那片青山,可孩童时那片开阔空旷的原野已经了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垄垄形态各异的梯田,一种不可言喻的失落感遽然浮上心头。但不到一分钟时间,想到近三十年光景悄然流逝,我已不再是儿时的我,大箐亦不可能还是儿时的大箐,我的心情便渐渐趋于平静。虽然它已经失去了同时容纳上百名孩子进行接力赛的能力,但田间那一捆捆堆放整齐的稻秆,证明了它勇敢地担负起了让农民兄弟品尝丰收喜悦的使命。我想:三十载斗转星移,那片广阔的原野在由空地向田地的变迁过程中,虽然使用价值悄然改变,但价值一直存在,同样值得由衷褒奖。
我带着女儿和侄子,顺着田埂朝河道下游走去,去寻找童年的另一番景象。河道慢慢变宽,河水流速愈发趋缓,我的心情则伴随着粼粼微波轻轻荡漾。走到那湾堆积着密密匝匝石块的河滩,我欣然发现那就是昔日春游时煮饭、吃零食、嬉戏玩耍的地方,不禁窃喜。虽然它少了往昔的清澈豪迈,甚至少了过往那种金沙拍岸的壮观,但它将我回忆的闸门打开。想起童年时与同学们在那些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石块上跳来跳去,将点点水花洒向同学的情形,轻松愉悦的心情悄然划过心头。我情不自禁地捧起一捧河水,置于鼻翼找寻童年的气息;拾起一小块石片,生涩地向河流最深处打水漂,看着水花四溢的样子,恍惚间又回到了孩童时期。
我带着女儿和侄子跃到河道中央最大的一块岩石上稍作休息,并学着春游的样子,一面与孩子们一同品尝随身携带的水果、糕点、牛奶,一面向峡谷深处发出“大箐,我来了”的呐喊——我想将寻找童年的喜讯告知谷中的每一位故友,给予孤独的它们些许慰藉。或许是我的虔诚之举感动了大地,一波又一波夹杂着欢声笑语的回声不住地在我们耳畔回响,神秘的大箐倏然变为我们三人的梦幻乐园。
休憩了片刻,我又带着孩子们去河对岸的另一座小山边,寻找记忆中那株高大遒劲的无花果树。在儿时的一次游玩中,天空猝不及防地下起了绵绵细雨,它毫不犹豫地伸展开翡翠玉臂,为我们遮风挡雨。可是时过境迁,那株无花果树在岁月无声的洗礼中,消弭于大箐谷底。“或许它已经成为某个景区的观赏树,或者某个小区的绿化树,抑或长眠于大地母亲的怀抱了吧!”我想。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时光之河的缓缓流淌,虽然大箐已经不复儿时的模样,但它依然保留着我童年的气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童年的回忆里永远有大箐一隅。
冬至的清晨,空气中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霭,与天空中淡淡的烟灰色遥相呼应。曲靖的气温依旧不高,但相较于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严冬而言,仍不失为冬日里的好天气。将孩子送达学校后,我照例去珠江源广场晨练。我喜欢漫步于珠江源广场,也喜欢在曲靖生活。我不知道是因为这座广场而爱上这个城市的,还是因为这个城市而爱上这座广场的?我只知道,这座广场,这座城,都是萦绕于心间的牵挂与惦念。
这个时间段,到广场晨练的人纷至沓来。由于长期生活在这座城市,经常徜徉于这座广场,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熟悉和亲切。为了减肥健身,从珠江源广场标识方向进入广场时,我无暇欣赏周围旖旎优美的风景,甚至无暇领略圣洁美丽的三江女神雕像,习惯性地迈着矫健的步伐,迫不及待地奔往麒麟公园的方向。步入公园边那条用大理石铺就的环形小路,我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成百上千晨练大军中的一员。于我而言,麒麟公园既是晨练的最佳去处,也是镌刻于记忆深处永远难以磨灭的情愫,还是激发灵感、涤荡心灵的圣地。
刚开始的时候,我如往昔般健步行走于这条熟悉的小径,边走边漫不经心地浏览身旁那些熟悉的风景。没过多久,我与她就不期而遇,我们便欣然结伴而行,心情舒畅而又惬意。我们的相识得益于几近相同时间在这条小径行走。我顺时针、她逆时针,成为我们心照不宣的约定,如此,但凡到此晨练,我们必定相遇。我们边走边聊,当不经意间谈及记忆中的麒麟公园时,孩童时在麒麟公园游玩的情景便如播放电影片段般不由自主地在我脑海里飘荡,现今在曲靖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情不自禁地浮上心头。我决定创作一篇题为《一座广场,一座城》的稿件,便主动引领她渐渐放缓脚步,用欣赏的眼光打量公园里的一花一木、一湖一桥、一岛一亭、一人一景,任凭思绪在回忆与现实间交替穿梭。
这个时节的珠江源广场,虽不及春夏时节樱花烂漫、花团锦簇那般旖旎优美、火热奔放,但也别有一番风味。或许是湖面太宽,加之湖水不流动的缘故吧!麒麟公园的湖水稍显墨绿,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到此晨练的兴致。冬季的曲靖难得起风,湖面平静得像一位睡眠眼惺忪的姑娘,原本调皮活泼的成千上万尾金鱼,在湖水的悉心呵护下安然熟睡。一层薄薄的雾霭氤氲在湖面上,亦真亦幻、缥缈空蒙,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顷刻间映入眼帘。几株粉色的梅花悄然绽放,为冬日的广场平添些许生机与活力。更让人为之惊奇的是,叶子花也不惧严寒,调皮地舒展着紫色的笑脸,让寒冷的冬日平添些许温存。遛鸟的老人们将鸟笼挂在树上,自己则驻足于树边的小广场谈天说地,鸟儿们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鸟笼里欢快地歌唱,不时扑腾着翅膀翩跹起舞,纵情享受一天之中最美好的时光。数十只鸽子也不甘示弱,旁若无人地在广场上觅食嬉戏,为广场增添些许宁静祥和的气息……
此刻,除了我和她,其余那些正在跳广场舞的阿姨、打太极拳的老伯、做健身操的人群、健步行走的青年以及湖对岸那株樱花树下拉小提琴的老人,都无暇顾及周围的美景,顾自沉浸于自己热衷的晨练项目中不亦乐乎。作为茫茫人海中的沧海一粟,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知不觉间成为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注视着匆忙往来于拱桥上的人群,“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句诗情不自禁地在我脑海里飘荡。我陡然发现,络绎不绝的人群让广场变得更富有生气与活力,而广场又将城市妆点得格外温存美丽。人因城而灵动,城因人而精致。一座广场、一座城、一城人,就是这样相互衬托和修饰,互为风景,共同见证城市的腾飞巨变。
记忆的闸门再次折回孩童时期。上小学时,碍于交通、经济条件、时间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到曲靖游玩的次数屈指可数,麒麟公园也因此成为我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那时每次来曲靖,必定嚷着要去麒麟公园游玩,回去以后,心心念念的还是麒麟公园。记得当时到麒麟公园游玩是要买门票的,虽然爸妈收入不高、生活节俭,但总是毫不犹豫地满足我的要求,让“麒麟公园”的印记得以长存于我的脑际,历久弥新。距离公园大门最近的那座最长最大的石拱桥,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景点,我甚至一度将这座桥视为河北赵州桥的原型。那时,每次到麒麟公园游玩,我都会如初飞的小鸟奔至石拱桥,仔细打量正襟危坐于拱桥两侧栏杆的十二生肖雕塑,并怀揣一种不可名状的虔诚之心,不厌其烦地反复抚摸它们,希冀得到神灵庇佑,收获非同凡响的力量。虽然后来知道成功没有捷径,要想卓尔不群,唯有努力,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像对待心爱的玩具般轻抚它们。时至今日,它们在我心中依旧存有一席之地。湖面上那十余枚荷叶状“莲花桥”,因造型美观新颖,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每次去游玩,我都不顾父母提醒,非在上面反复走动数个来回不可。走累了,便在父母的引领下,找寻一艘小船,荡起双浆沿湖缓缓划,一面享受泛舟湖面的乐趣,一面畅想登上湖中心那座小岛的亭台里休憩的美妙,短暂的游园时光变得更加充实丰盈。那份轻松、那种畅快,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形容也不足为过。还有那一簇簇或倚墙而立或挺拔苍劲的竹子,历经岁月洗礼,依旧高洁耸立。令人欣喜的是,竹竿上过往游人留下“到此一游”的字迹,已经渐次模糊,它们满目疮痍的身躯也渐趋痊愈。如此种种,不仅是广场变迁、城市发展的标志,也彰显了曲靖人生活观念的悄然改变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
不知不觉间,麒麟公园开始大变样,经过改扩建的它拥有了新的名字和新的内涵,并向游人免费开放。不管是昔时如少女般温婉恬静的麒麟公园,还是现今如少年般热情奔放的珠江源广场,都是曲靖人游玩休憩、健身运动的好去处,都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广场的变迁,只是曲靖城市建设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曲靖人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迈出的一大步。城市对人的包容性和吸引力更强,市民更加爱城、护城,共同推动曲靖城市品质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爱珠江源广场,我爱曲靖城。希冀我的广场、我的城插上梦想的翅膀,尽情翱翔于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