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抗逆力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进展

2023-04-05 12:55张倬萁潘兰霞
护理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水平护理

张倬萁,潘兰霞*,宋 静

1.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450046;2.柘城县人民医院

抗逆力是指个体在环境和社会资源中积极适应压力和逆境的过程[1],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面临压力带来的威胁,但是抗逆力能够使人们克服逆境、修复创伤,从而变得更强[2]。近年来,有关护理领域抗逆力的研究逐渐被全球学者所关注[3-5],由于医院工作场所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应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团队的非计划任务等突发事件,甚至经常暴露于工作场所欺凌等应激事件[6-8]。相比于临床护士,实习护生还要面临从学校到医院环境的改变以及角色转变所带来的不适与压力。实习护生社会阅历浅[9],面对较高压力水平时往往无法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最终产生负性的自我消耗[10],影响护生个人身心健康及团队护理质量,甚至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1]。临床实习是护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阶段,高抗逆力水平能够帮助其在实习过程中进行积极心理调适,减轻负性压力,免遭欺凌伤害,从而提升个人有效应对和适应能力。目前,国外针对护生抗逆力水平的研究正不断深入,国内尚缺少护生抗逆力培养策略及综述研究。因此,本研究关注实习护生抗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阐述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为护理工作者支持护生抗逆力发展提供参考,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抗逆力概念与评估工具

1.1 抗逆力概念 目前的研究对抗逆力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抗逆力的构建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革性发展,从20 世纪70 年代一批心理学先驱用“无懈可击”来形容抗逆力[12],到2014 年Sarkar 等[13]发现不同人群和环境中的抗逆力因素,抗逆力研究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塑造、影响和培养,包括生活满意度、勇气、毅力,以及在逆境中成长等因素。Buse 等[14]对创伤后抗逆力的研究确定了抗逆力的组成包括自我提升、情绪调节、自身控制、家庭及社会资源支持,提出抗逆力是创伤等不利环境的最佳应对。德国一项研究指出,抗逆力是个体为维持稳定与环境之间产生互动的过程[15],个体的抗逆力水平取决于自身背景、社会环境、压力源、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尽管尚未达成统一共识,但前期研究对抗逆力的基本要素把握一致,即通过努力克服生活等不同领域所经历困难的能力。护生抗逆力的建构与发展对抵御压力及创伤事件导致的不良后果至关重要。

1.2 抗逆力评估工具

1.2.1 Connor-Davidson 抗逆力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CD-RISC 由美国学者Connor 和Davidson 编制[16],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且有效、可靠的抗逆力评估量表。量表由25 个条目组成,包括个人能力、抗压能力、接受能力、控制能力和精神影响5 个维度,采用Likert 5 级评分,用于测量个体应对逆境的积极心理素质与抗逆力水平。Yu等[17]翻译修订了中文版CD-RISC,对试验结果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坚韧、力量、乐观3 个维度。中文版CD-RISC 共计25 个条目,总分为125 分,得分越高表明抗逆力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具有较满意的信度与效度。

1.2.2 成人抗逆力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RSA由美国学者Friborg等[18-19]编制并于2005年修订,修订后的量表由33 个条目组成,保留了对自我的感知、对将来的计划、社会能力、家庭凝聚力、社会支持和工作计划风格6 个维度,相比于其他抗逆力评估量表,RSA 增加了对家庭凝聚力和社会保护相关因素的抗逆力评估,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国内学者杨立状[20]等翻译了中文版RSA,在大学生抗逆力测试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中表明,中文版RSA 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1.2.3 简式抗逆力量表(Brief Resilience Scale,BRS)由美国学者Smith 等[21]于2008 年编制,量表由6 个条目组成,采用Likert 5 级评分,主要测量个人抗逆力水平、其他个人特征、社会应对及与健康相关的结果。量表条目精简,分为3 个正向条目与3 个负向条目,以此减少偏差效应[22]。陈维等[23]于2020 年对BRS进行汉化,得出中文版BRS 的6 个条目在抗逆力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能够有效测量抗逆力水平。

除此之外,包括护理在内许多学科的研究者还常使用青少年抗逆力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olescents,READ)[24]、压力事件反应量表(Response to Stressful Events,RSES)[25]、自 我 抗 逆 力 量 表(Ego-Resiliency Scale,ERS)[26]等量化工具来评估抗逆力。

2 护生抗逆力现状

护生抗逆力发展是心理健康和职业自我效能发展的关键因素。陈秀云等[27]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生抗逆力得分为(60.48±15.18)分,低于国内常模[(61.83±12.76)分],与郭亚男等[28]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我国传统教育背景下,护生缺乏压力应对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李状双[29]对比中英两所护理院校护生的抗逆力水平,分析与抗逆力相关的影响因素,得出中英两国护生抗逆力均处于中等水平,中国护生抗逆力水平稍低于英国护生,可能与部分中国护生没有自主选择护理专业有关,未来可以借助抗逆力的中介效应,如减轻护生实习、就业压力,提升职业幸福感,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Hamadeh 等[30]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收集墨尔本340 名护生的相关资料,结果显示,护生需要应对繁忙的工作以及医护人员的消极态度,CD-RISC 得分处于较低水平,与Grimes 等[31]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发现澳大利亚护生的抗逆力水平较低,但高于中国护生的抗逆力水平[32],提示护理教育者应提高护生工作准备度,培养护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加拿大中西部的一项研究中,1 008 名护生参加了抗逆力水平测试[33],结果显示护生抗逆力水平普遍较高,与日本[34]和西班牙[35]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抗逆力作为护生幸福感的预测因素,学校和医院应发掘护生抗逆力潜能,构建护生心理健康培养体系。护生暴露于医院工作场所,尚缺乏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能力和临床工作经验,常受到压力带来的负性影响,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适。因此,通过院校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激发护生潜在抗逆力,使其更好地应对护理实践中的挑战,有助于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

3 护生抗逆力的影响因素

3.1 一般人口学因素 抗逆力是护生克服逆境和焦虑以及建立对压力的积极态度的重要因素。Spurr等[33]的研究中,不同年龄护生抗逆力得分存在显著差异,26 岁及以上的参与者比20~25 岁的参与者具有更高的抗逆力水平,与Devi 等[36]的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与年龄较大参与者的生活经历较丰富和参加抗逆力相关素质培养较多有关,预测护生抗逆力和幸福感将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孙晓梅[37]的研究中,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源地、学历情况均是护生抗逆力的影响因素,这一结果与马星等[38]的研究基本一致,非独生子女在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困扰时,有可以倾诉和排解的对象;离家近、学历高的护生总体抗逆力水平较高,此类人群由于成长经历和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其在社会资本、文化支持、人力资源方面积累了一定优势,因此,在面对逆境时的处理方法更加成熟、自信。

3.2 个人因素

3.2.1 心理健康 压力与创伤事件对护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使自己从容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39]。印度尼西亚的一项研究调查了护生临床实习相关的抗逆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性,得出压力与焦虑(r=0.798,P<0.01)、抑郁(r=0.869,P<0.01)之间呈正相关;压力与抗逆力(r=-0.287,P<0.01)之间呈负相关[36]。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又容易导致护生成为遭受临床欺凌的对象,进一步加重其心理问题,如此恶性循环,现已越来越受到各地培养单位的重视。学校和医院应将护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作为其能力培养的核心部分,加强护生个体和心理应对机制,使个体的成长和适应最大化,尤其在临床实践教学阶段应重视护生心理素质培养。

3.2.2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习得性的能力,作为一种动态的建构中,常体现在需要推测与判断的情境中[40]。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在面对新事物的挑战时,会表现出更加坚定不移的信念。西班牙的一项研究对护生自我效能感和抗逆力水平进行了探索验证[41],结果显示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抗逆力得分呈正相关(r=0.401,P<0.001),即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抗逆力的保护因素,这也与Brando-Garrido 等[42]的研究结果一致,学校和医院应打造多层面理论与实践体系架构,包括构建在临床实习中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核心素养,以此推进护生抗逆力培养,促进护生自主发展。

3.2.3 学业因素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护生抗逆力水平与学业水平的相关性。日本的一项研究报告了护生的抗逆力水平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34],原因可能是学习成绩好的护生更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沟通交流时更有信心,这表明提升学业水平有助于护生抗逆力水平的提高。土耳其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护生抗逆力与学业成就有关[43],护理教育应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运用适当的方法将临床工作引入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以此提升护生在工作场所的抗逆力水平。

3.2.4 正念水平 希望水平促进抗逆力水平,通过正念干预有目的地专注于当前体验,对护生的整体健康和适应力能够产生积极影响[44]。Ching 等[45]的研究对护生的抗逆力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得出护生的正念水平对抗逆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01),情绪超脱能一定程度缓解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Kim[46]的研究发现,护生通过正念相关教育建立积极的态度,从而提升适应能力,提示通过正念训练进行抗逆力培训可以帮助护生减轻压力,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避免工作场所压力、倦怠所致不良事件的发生[47]。

4 提升护生抗逆力的策略

4.1 自身感知反馈 护生在面对压力与逆境时,自我效能、情绪调节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抗逆力的保护因素[48]。Liang 等[49]的一项参与式行动研究,让护生通过参与和讨论临床实践情境,明确自身的压力源及应对方法,在规划、行动、反思中逐步提升自我效能。护生通过情绪调节能够减轻其在应对不良事件时所经历的痛苦,“我照顾了一位不久于人世的妇女整整一周,我同情她、安慰她,但我并没有受到感情上的负面影响”[50]。自我管理是个人应对疾病、促进健康的能力,也是抗逆力的特质[51],护生通过自我管理对本专业的认识进行积极重构,提升自身职业观与价值观,从而使自己更加热爱护理工作。因此,通过进行压力管理学习、运用正念对现况进行感知,能够有效提高自身抗逆力水平。此外,还可以运用沟通技巧化解矛盾,并敢于报告欺凌行为[52],而不是一味忍受不公平遭遇。

4.2 在校课程培训 护生临床实习面对疾病、死亡、暴力事件的发生,抗逆力会随着压力源持续时间和感知的严重程度而变化[53]。美国重症护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ritical-Care Nurses,AACN)呼吁学校将培养护生抗逆力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基于此,Moore 等[54]开展课堂抗逆力教育,对113 名护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探索影响护生应对和感知压力的内在特质,从而教会护生减轻压力。护生共参加6 次心理健康的体验式课程,包括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芳香疗法、正念锻炼、瑜伽和引导意象,这些方法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分散注意力来有效缓解压力,有助于放松心情和专注学习。参与者通过课程培训普遍认为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以及自我照顾在抗逆力培养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其焦虑总分没有显著变化,原因可能与期末考试的临近有关,如果没有干预,护生的焦虑水平可能会更高。作为临床压力的第一道防线,学校教育应开展建立护生抗逆力的相关训练,发展积极的应对技能,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做准备[55],以降低护生临床倦怠甚至遭受欺凌的风险因素。

4.3 临床技能培训 除了与学业相关的学术和人际压力外,护生在临床实习和学习如何融入医疗团队时还要面临工作场所压力的额外挑战,培养抗逆力强的护士是减少职业倦怠、降低离职率的有效策略。爱尔兰的一项研究以“决策者生活技能”为导向[56],在临床中开展技能培训,包含感受情绪导致的生理变化、做出与情绪冲动相反的举动等简洁、有效的干预办法,旨在培养护生临床实习期间抗逆力水平和高效的应对技能。在技能培训进行6 周后的访谈中,参与者普遍表示,培训中教授的技能不仅易于理解,而且容易应用于职业和个人生活中。此外,参与者还表示很乐意分享这种技能,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互动技巧,不仅提高了护生的学习能力和抗逆力水平,还使护生对个人价值和职业价值有了新的观点和看法,护生表示“原来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能通过这种应对技能使自己和服务对象受益”。总之,临床实习面临的复杂问题容易导致护生的高压力水平,多模式抗逆力训练对护生实习期间应对负性事件的能力有明显改善,同时可增强护生对减轻压力和提升自我意识重要性的认识。

5 小结

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接班人,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证实了提升护生抗逆力水平的必要性,然而,目前国内的研究仍以护生抗逆力的现状调查和相关性分析为主。国外针对护生抗逆力建设制定多模式的干预策略构建,对减轻护生心理困扰、培养护生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基于此,未来的研究应促进基于证据的护生抗逆力水平提升策略,探讨护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护生教育与管理体系,建立学校教育与临床实习相辅相成的培养模式,引导护生抗逆力建设。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要意识到护生培养对护理团队发展甚至护理行业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重视护生抗逆力发展,维护良好工作环境,提升专业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水平护理
张水平作品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