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兴 季电力 杨浩武
(火箭军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5)
军校新学员入学军政基础强化训练是军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新学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事素质,熟悉军校管理,实现由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地方高中生向军校大学生的转变,为顺利开展军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军事体育是军政基础强化训练的主要训练内容,是传授军事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学员体质,培养学员良好军人道德和意志品质的基础教育过程[1]。但是,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的不断推进,对军人的体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大背景下,军政基础强化训练阶段的军事体育训练暴露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训练效果。
新学员要实现向军人的转变,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军事素质的提高。提高军事素质需要经过各种训练来实现,入学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就是帮助新学员“加钢淬火”的重要过程。军事体育是军政基础强化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员军事素质的主要内容,其组织过程和地方大学的体育课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内容和标准要求比较高,而且内容衔接紧密,流程实施严谨,通过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员的体能水平和军人气质,还可以培养新学员的军人服从意识、纪律意识、担当意识,这都是新学员完成两个转变所需要的重要训练内容,也是军政基础强化训练的主要目标,所以军事体育是新学员入学军政基础强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首先就要提高军人的战斗力,这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支撑。军人的战斗力不仅需要完备的军事知识,还必须有过硬的体能水平,军事知识可以帮助军人完成作战指挥和现代武器操作等任务,军事体能则是帮助军人更好地适应战场环境,只有军人适应了战场环境,武器装备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恶劣的作战环境,或者是特殊的作战需要,对军人身心都是一种挑战,如果军人体能水平较低,身体适应能力较差,就会影响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甚至还可能发生非战斗减员。因此,加强军事体育训练,提高新学员的体能水平就是提高学员的战斗力。
军人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其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承担的责任使其承受的压力要远高于常人,这就要求军人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应激能力,以及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从而保证部队战斗力。而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大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军校新学员,社会经历少,心理素质普遍比较弱,所以要加强新学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军事体育训练则是培养学员心理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军事体育训练,能够培养学员高昂的士气,果断的作风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让学员能够树立自信心以及必胜的决心[2]。例如,长跑训练和武装徒步拉练是对学员意志品质的锻炼,刺杀训练是对学员战斗精神的锻炼。
新训军事体育实践课,一般都是教员集体讲解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然后分组带开,由学员骨干具体组织实施,因此,学员骨干的组训能力对训练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军事体育教练员,应具备会讲解、会示范、会教学、会组织实施的基本能力素质,否则难以带出好成绩。但目前的骨干培训,无论是在培训模式还是内容设置上,都不完善,导致培训出来的骨干组训能力参差不齐,与一名优秀的教练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有些班的体能训练成绩整体比较好,有的班则较差,这和骨干的训练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另外,由于新学员入学军政基础强化训练期间工作比较辛苦,骨干压力比较大,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学员骨干的积极性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
新学员入学前对军校和部队的了解大都来自电视、自媒体等,都是表面的感知,很难体会到英姿飒爽的军人背后的各种付出,所以将心目中的军校生活理想化。但当他们步入军校,通过亲身体验后便会感到军校和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有棱有角的军容和内务,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紧张的学习节奏,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很多学员不适应[3]。还有很多学员想不通现代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高科技武器装备才是胜利的决定因素,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的军事体育训练。这都是新学员对部队和军事体育训练的作用缺乏了解,再加上自身体能基础比较差,适应军校军事体育训练的速度慢而导致的训练积极性不高。
受地域文化、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新学员的身体素质差异较明显,尤其是地方青年学员和部队士兵学员差距较明显,地方青年学员身体素质整体较弱,部队士兵学员身体素质普遍较好。当前的新学员军事体育训练科目比较多,还缺少实战化训练内容,训练和考核重点也不突出,基本上都是所有科目一把抓、一把训、一把考。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大多情况都针对的是中等水平的学员,缺乏分类训练过程,或者分类不细,导致身体素质较好的学员没有达到训练强度,稍差一点的学员又觉得强度过大,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遵循军事体育训练提升规律[4],还产生了一定的伤病,所以训练成绩整体还不够理想。
3.1.1 精准培训内容,提高骨干的组训能力
高年级学员虽然已经适应了军校军事体育训练,而且体能水平也比较好,但从学员转变成教练员,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才能更好地实现身份转变。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教练能力培养,要以教学方法和组训方法为主。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学会常用的讲解法、示范法、预防法与纠错法等。例如,运用讲解法时,要能讲出每个训练科目的运动特点、力学原理、训练手段等;运用示范法时,要能正确示范每个训练科目的技术动作和辅助训练方法;运用预防与纠错法时则要能分析错误动作原因,并能给出纠正方法;运用组训方法时要学会下达科目、队形变化、口令使用、组织流程等,保证整个训练过程组织有序,符合部队要求。
3.1.2 完善培训过程,提高骨干整体学习效果
岗前培训也是一个正常的教学过程,主要目的是要提高骨干的任职能力,这样骨干才能当好教练员,帮助新学员更好地适应军校军事体育训练。在骨干培训过程中,应该符合正常的教学规律,即突出连续性和完整性,保证课堂出勤率,避免培训期间与部分学员专业课程冲突,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选择各学员共有的自习时间段,但因为专业比较多,在正课期间是很难实现的。同时,考虑到周末时间跨度大,因此也不能全部堆积安排在周末,避免影响培训质量。所以新训骨干培训应该列入学校年度教学计划,直接排进正课课表里,培训时间可放在学期末,集中一个时间段进行培训。
3.1.3 制定奖惩措施,提高骨干参与的积极性
新学员入学军政基础强化训练是军校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对新学员能否顺利完成两个转变,坚定参军报国理想信念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工作要求高、责任重,能够积极参加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奉献,对于这种工作热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如优先考虑颁发聘书、加学分、评优和立功受奖等。当然,还要有惩罚措施,对于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训练方法简单粗暴、随意应付等行为,要有一定惩罚措施,避免因为骨干训练方法不当或责任心不强给学员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
3.2.1 抓住认知特点,做好军人职责的引导
新学员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基本都来自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所以可塑性非常强,只要进行正确引导,就能够强化他们对军校管理和军事训练的认同感。通过广泛的教育和宣传,帮助学员认识军校、认识部队、认识军事训练,进而坚定他们参军报国的决心。如充分发挥红色电影、红色基地的德育价值,运用观摩法进行思政教育,引导新学员在观摩过程中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汲取奋进力量[5]。邀请知名教授介绍专业特点,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邀请高年级优秀学员代表分享成长故事,激发学员的训练热情。
3.2.2 抓住心理特点,做好自信提升的引导
新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学习经历、社会阅历、性格特点等各有不同,初入军校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素质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员。例如,有些学员身体素质较差,在军事体育训练中跟不上节奏,得不到认可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学员参加军事体育训练的积极性降低,所以需要运用各种引导和关怀,来提升学员的自信心。例如,对新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评,针对测评结果,做好相应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针对身体素质明显弱的学员,在训练中要单独制订训练计划,班长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同时也要培养新学员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让该类学员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不断提升自信。
3.2.3 抓住战争特点,做好训练需求的引导
现代战争是武器装备高度发达的战争,高科技信息化武器装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对军人的身体和心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战场中可能会需要军人携带武器装备快速奔跑,还可能需要越过各种障碍,这就需要良好的体能储备。战争可能发生在高寒、湿热等极端气候中,也可能在戈壁、沙漠、深山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这对身体的适应能力也是一种挑战,如果身体素质差,适应能力低,可能还没被战争淘汰,就先被环境而淘汰。所以要让学员学会分析现代战争的特点,帮助学员了解作战需求,强化“体能就是战斗力”的思想认识,引导学员主动参加军事体育训练。
3.3.1 优化教学设置,让军事体育训练符合强军要求
军事体育训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军人的作战能力,使之具备战争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6]。该课程贯穿本科阶段,不同年级教学目标也有所区别,所以教学设置,不仅要符合学员的成长特点,还要根据大学教学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一是在训练节奏上,根据新学员的身心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可划分为身体适应阶段、逐步提高阶段、强化训练阶段。身体适应阶段先不要追求成绩,让学员能够完成训练内容,能够接受训练即可。逐步提高阶段在能完成训练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强度,让训练成绩有所突破。强化训练阶段则是在学员基本适应军事体育训练后,瞄准训练成绩进一步提高强度,为最后的考核做准备。二是在内容设置上,要有侧重点,如很多学员不够自信就是因为上肢力量差,单杠引体向上非常困难,上肢力量差还会影响到后期的器械体操、400m障碍等实用技能训练,从长远考虑,一开始就要打好力量基础。为了提高学员的实战化意识,可在长跑训练中增加烟幕弹、泥潭、爆破声等实战背景。在提升心理素质训练方面,可开设高空心理行为训练,培养学员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提升自信心。
3.3.2 科学教学过程,让训练成绩符合育人宗旨
新学员初次接触军事体育训练,如果训练方法不科学,不仅不能很好地提高成绩,可能还会给学员带来各种伤病,挫伤学员训练的积极性。
一是在训练兴趣上,创造性地选用一些实战性、竞赛比武性以及游戏性的练习方法,提升训练乐趣,产生参与感、愉悦感,激发学员训练兴趣[7]。二是在教学实施上,要因人而异,不同体能水平的学员以及不同的训练科目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例如,有氧耐力较差的学员采用强度较低的持续训练法提高长跑成绩;有氧耐力较好的学员采用强度较高的间歇训练法提高长跑成绩,这样各个基础条件的学员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三是在分层分类施训上,根据学员地域差异化、身体素质差异化、入伍身份差异化制定更加详细的分类施训模式。例如,把士兵和青年学员分开训,根据不同的分类制订相对应的训练计划,让训练方法和手段针对性更强,能更有效地提高整体训练成绩。
3.3.3 完善考评机制,让检验过程符合教学规律
考核是新训最后的检验阶段,也是训练出成果的阶段,新学员往往是既期待,又害怕。之所以期待,是想通过考核看看经过两个月的强化训练,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变化,是不是已经有了军人的样子。害怕是因为学员大都是初次接触军事体育训练,而自己的身体素质又较弱,训练科目又比较多,考核中万一有几项科目不及格或不理想会伤到自尊心,挫败自信心。为了保证所有学员都能考出好成绩,可能会在课后加练,加练不仅会破坏整个训练计划和节奏,还会增加学员的负担,甚至会增加伤病率,给学员身心都带来一定的伤害。所以将所有的训练科目都列入考核是不太合理的,军事体育是大学四年长期的训练过程,不可能新训两个月就能让学员具备很强的战斗体能,所以选一项耐力、一项力量、一项技能科目作为考核内容,基本可以代表整体训练成绩,这不仅能检验强化训练效果,也容易借助好成绩提高学员的自信心,便于后期更好地参加训练。
新学员入学军政基础强化阶段的军事体育训练,在学员大学四年的军事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新学员完成两个转变的关键训练内容,也是培养学员军事体育训练兴趣和提高体能水平的关键时期,它对学员后期的在校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军事体育训练质量,要重视学员骨干的教学能力、组训能力、任职能力的培养;注重新学员的思想引导,提升学员对军事管理和军事训练的认同感,激励参加军事体育训练的热情;优化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训练内容,合理使用教学方法,精准训练过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考核机制。让入学军政基础强化训练有效发挥作用,帮助学员更好地适应军校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