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滨州学院
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目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了推动高校管理会计体系应用和推广,改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满足现代化财务工作的开展需求,要总结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应用与推广方案,加强内部管理工作,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应用并推广管理会计,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财务数据的融合发展,基于其开放性的特点,运用多样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使高校财务管理得到优化和完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管理会计工作流程进行系统梳理,使其得到进一步拓展,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将管理会计作为核心,可以对高校业财融合产生推动作用,基于前瞻性的数据信息完成管理决策的制定。
作为财政预算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支出的有效性应该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应用绩效评估结果,可以为提升教育资金使用效率提供支持。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可以对各学院的资金投入及其财务产出进行科学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学院业务指标结合起来,可以对管理工作中的缺陷进行分析,最终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充分发挥教育绩效管理的积极影响。
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应该以人才培养、科研教育为核心目标,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教育资金的有效应用,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管理会计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做好事前事后的预测规划与分析总结,在满足学校管理需求的同时,为其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产出价值最大化,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推动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为财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1]。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预算管理在各个环节都有所涉及,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全面的认识,通常都是结合往期支出数据完成预算编制,呈现出明显的基期依赖性。此外,随着时代发展,高校要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实现扩大办学规模、丰富教学科研活动的目的,就要保证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但部分高校在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中,缺乏对资金支出效率和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关注,对其短期收益过于关注,忽视了长期效果,进而出现无效投资的现象。
由于高校资金以国家财政拨款作为主要来源,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大量资金投入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中,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财政资金使用控制机制,使其财务管理风险大幅度增加[2]。与营利性会计主体不同,高校成本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通常以收支平衡为工作导向,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也会导致成本分摊缺乏科学性。当前多数高校将预算、年终决算和日常核算等静态数据作为内部控制与评价的主要内容,缺乏对日常经济活动的管理与监督,导致会计无法发挥其控制和监督职能。
高校战略管理的实施会受到竞争环境、教育环境等外界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为高校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有新的机遇存在,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使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要站在行业的角度,制定适宜自身特点的战略目标,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完成发展任务,实现发展目标,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战略管理中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的过程中,要对学校内外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关注高校教育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影响高校建设质量和综合实力的内部因素,结合高校的发展现状和战略目标,制定科学的战略管理主题,为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于高质量生源和高素质师资的掌握,为了使这些关键资源更加集中,高校可以借助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提升其在财务管理中应用和推广的有效性,通过对财务管理的分解与细化,为战略管理的顺利落地提供保障。在应用与推广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展现高校科研价值,学习行业成功经验,实现最大化的应用价值。另外,要想保证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推动高效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还可以设置管理会计应用课题,加大其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并完成典型应用案例库的建设,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3]。
作为管理会计的基础内容,高效的预算控制可以对经营成本、资源分配、资金流向进行有效控制,达到降低经营成本、合理分配资源、把握资金结构的效果。针对部分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良资本运行现象,可以通过管理会计的高效应用,保证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的集中性与匹配性,避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资金利用率低甚至浪费等现象。在管理会计应用与推广工作中,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并针对各部门费用支出核算与控制,完成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通过零基预算方式,将高校所有费用以零为开端,结合高校各项业务财务支出的实际状况和年度计划支出的规划,保证高校预算管理控制的全面性。同时,在管理会计预算管理体系的落实过程中,还要对高校内部人力资源发展进行充分考虑,完成预算管理细则的建立,使高校资金使用的控制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工作价值,为高校的全面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在管理会计思想指导中开展实施预算管理工作,可以结合高校各部门的建设情况完成集中支付系统的构建,保证高校各部门支付系统的集中性。高校各部门在财务费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在会计人员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在财务管理部门的初级审核后向其部门负责人进行提交,然后该负责人可以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内容开展过程任务量和费用需求等指标的差异性,对其财务费用预算开展复核工作,最终完成高校各部门费用预算定额的确定。由会计人员统计各部门费用预算定额,并将其录入构建好的集中支付系统中,在日后一段时间内,高校各部门的费用支出都要经过该集中账户才能完成费用预算的拨付[4]。
在集中支付系统的使用过程中,高校会计人员可以对该系统中各部门每项支出记录进行定期查询,如果发现其中有部分部门的费用预算额度在结算阶段前已经处于基本完全使用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要及时与该部门负责人进行高效的沟通,了解具体的费用预算额度提前用尽的原因,经过财务部门管理人员的共同商讨后做出是否为其增加费用预算额度的决定。在集中支付系统的支持下构建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可以实时追踪高校各部门的费用支出情况,使预算管理出现资金挪用和浪费等现象的可能性得到大幅度降低,同时还能提升各部门费用支出的控制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不仅要与时俱进地关注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不断创新并优化教育工作,还要使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为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这种发展背景下,要使资金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促进高校建设质量的提升,可以从加强成本管理入手,规避投资风险,提升投资的准确性,通过对管理会计思想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可以保证高校各类投资决策管理的规范性,提升成本控制工作的实施效果,为高校投资决策制定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提升产生推动作用。为了在成本控制中促进管理会计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许多高校都加大了会计核算中心的建设力度,借助高效的成本核算,实现对高校每笔成本开销的实时管理、监督和反馈,为高校科学、理性的建设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成本控制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不仅会通过对教师薪酬等经营成本的控制,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在管理会计理念和技术的支持下推动教师薪酬体系建设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提升,使一线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为高校综合教育实力的提升赋能,进而推动高校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要重视人力支出在成本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共同对高校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和资金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行业市场中同级薪酬与校内同等级岗位薪酬的比值,对不同等级教师的薪酬水平进行确定。
在高校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中,可以结合当前人力成本、利润、收入等业务数据,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岗位人数进行确定,结合岗位工作内容,对人员任职资格进行明确,对任职人员的责任心、进取心、创新思维、工作能力、专业与学历等进行综合考虑,在保证人岗目标契合性、岗位责任确定性、岗位结构清晰性的基础上,完成薪酬结构基础框架的建立。在人员薪酬调查中,高校要提升对职位匹配度、薪酬平均值、中位值和分位值等关键指标的重视程度,对教师标准薪酬进行量化处理,通过对薪酬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实现激励效果,同时根据其岗位价值贡献,保证教师收获稳定的工资。为了保证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中得到有效应用与推广,还要关注薪酬结构的合理性,基于补贴和各种额外福利、弹性福利的完善,使一线教师薪酬体系的科学性和平衡性得到保障,实现资金优化配置的目的。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绩效考核中,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思想,使其多元化作用和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责任会计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可以为细化管理工作提供支持,结合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完成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使绩效内容具体化,在具体的单位和部门落实具体的绩效内容,使其承担相应的责任,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将借助高效的绩效管理可以使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责任进一步细化,使其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调整与控制,避免工作实施期间因失责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保证所有高校所有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在绩效考核制度的约束作用下,主动承担工作责任,使其在工作岗位上的价值得到发挥,保证高校可以通过绩效考核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5]。
绩效考核的实施需要先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基于高校财务管理中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在绩效考核制度中,要设置合理的指标体系,基于科学的绩效管理决策,保证绩效考核公平实施和长效反馈。为了防止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预算控制与绩效考核表里不一的情况,在其实施过程中要使绩效目标的制定与预算方案的编制同步开展,同时公开进行预算批复环节,加大预算执行检查与监督工作的开展力度,将其工作结果完善在绩效考核的指标设置中,在预决算审核工作开展的同时,完成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并对考核评价结果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公示,保证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工作具体地安排实施工作内容。
在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中,要促进指标与管理、理论与实际、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严格遵循现实性原则,从实际出发,结合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在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评估内容的设置中,可以从各部门履职尽责能力,服务水平高低和功能完善性,资源分配合理性以及资金利用高效性四个角度出发,设置具体的评估内容,提升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要想将高校财务管理责任机制落到实处,可以专门设置预算绩效管理岗位,并对该岗位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当个别部门出现实际支出与预算方案出入较大,或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不合格时,可以及时追究具体管理人员的责任,与其通过查找预算偏差点,进而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
为了进一步扩大会计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范围,还要结合时代发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完成预算绩效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高效运用使高校决策信息、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等数据信息可以在同一平台中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推进高校绩效考核和预算控制的一体化建设,通过信息系统数据收集、存储、分类、整理、处理等功能的实现,在数据信息的支持下帮助高校完成正确管理决策的制定。在高校各部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可以利用预算绩效信息系统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更好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加大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力度,可以帮助其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更好适应时代发展与变化,对高校教育资源和资金成本等进行合理配置,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将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中得到渗透和延伸,促进高校综合实力和行业竞争力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