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颜,张冠如,史婧怡
(辽宁何氏医学院护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3)
《临床护理总论》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开展的一门新型整合课程,是将无法整合到“器官系统”的基础医学内容和临床护理课程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合与合并,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和整体协调的一门创新型整合课程,涵盖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外科学、护理学等课程内容,实现了基础医学与护理学学科初步整合。而如何优化课程结构,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基础与护理双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系统学习和独立思考,是实现课程目标及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ADDIE模型开展《临床护理总论》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期为其他整合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ADDIE模型是一种系统教学设计模型,是目前较为成熟且应用最广泛的教学设计模型。它以学习者为中心,包括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5 个阶段[1],其中分析和设计是教学过程的基础,开发和实施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评价是教学结果的保障。ADDIE教学模型的优点在于从需求分析、教学设计到开发和实施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反复进行评审和修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和信息化教学技术逐渐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线教学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渐形成了一种融合线下面授和线上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3-4]。该模式不仅具有在线学习的方便、自主和丰富性,而且增强了师生间交流和联系,使学生能及时获得反馈,在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感和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5]。本研究借助混合式教学理念,在《临床护理总论》课程设计环节采用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
ADDIE模型中的第一阶段即分析,包括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环境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2.1.1 教学内容分析
《临床护理总论》内容丰富、零散,难以系统分类,涵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休克、营养代谢、创伤、感染等与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又有麻醉、围手术期护理等相关专科护理内容。这些内容看似毫无规律,但经过仔细研究分析后发现,上述这些内容也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比如体液及酸碱代谢失调也是病理生理学课程的重点掌握内容[6],为此,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大纲要求,该部分的内容由病理生理学教师做重点讲解,护理教师只讲解相关的护理内容,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理生理改变不做过多介绍。这样既减少内容的重复,又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完整系统。外科休克、创伤、烧伤、感染等内容既有独立性,也有一定的联系,在内容安排上,先学习创伤、烧伤,掌握其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后,再进行休克和感染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点自觉的关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1.2 教学环境分析
本课程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形式开展,因此教学环境包括线下物理环境,即授课教室和实训室;线上学习环境即移动学习平台。通过课程组进一步分析讨论,线下理论课程学习以大班理论讲解的形式开展,每次课约150人,分3批次进行,每节40分钟,每次2节,一周1次。实训课采用小班形式学习,每次课约30人,每节40分钟,每次4节,平均2周1次。线上学习环境依靠雨课堂/学堂云平台开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开放学习、移动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的方式,提升自主构建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促进同伴间知识、技能、态度等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2.1.3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授课对象为护理学专业学生,以往已学过人体结构与功能、医用化学和护理学导论等医学基础和护理学基础课,了解医学及护理学基本的学习方法。学生为00后一代,熟悉网络学习方法,能熟练运用各种线上学习手段,较为适应在线学习方式[7]。但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文科生,担心课程中涉及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相关内容无法掌握。且受生源因素影响,学生评判性思维较弱且不知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此外,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高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均较欠缺,需要加大投入与培养力度。
基于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考核方案设计等。
2.2.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南,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临床护理总论》是护理学专业课中的一门核心课,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临床专业课,是护理临床专业课的基础和引言部分。通过课程学习,旨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临床护理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思维和整体护理能力,为学习临床各专科疾病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3方面。根据《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8]中的相关要求,结合课程内容,确定知识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各相关病症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相关护理,掌握围麻醉及手术期护理的相关内容,熟悉病因及相应的辅助检查,了解最新前沿进展。能力目标包括掌握手术室的常用护理技术,能配合实施常用的辅助检查,具备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力,具有初步运用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同时,应有效训练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情感态度目标包括关爱生命,保护患者及家属权益,具有慎独精神和依法行护的观念等。
2.2.2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所选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点进行梳理、编排、整合的过程,将课程中零散孤立的知识点进行项目化、任务化、碎片化和系统化。教师在进行内容安排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先机制后护理、由浅及深的设计原则,根据混合式教学理念,确定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内容[9]。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总纲,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以及细致入微、恪尽职守的法制观念融入其中,树立学生大健康的理念[10]。由多学科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反复分析讨论教学内容以确保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衔接,同时确定每次课的教学侧重点并由相应的学科教师进行主要授课。
2.2.3 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为此本课程采取多维度的考核模式,全方位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线上学习平台,将课后讨论、小组汇报作业、课后知识点测试、线上资源学习情况等纳入平时成绩中;增加阶段性测验帮助学生检验阶段性学习效果;加入操作考核作为实训考核成绩,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水平;期末考核中加入图片题和视频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综合成绩占比=平时成绩(30%,含线上资源学习、课后知识点测试、讨论题、学习报告、课堂出勤及参与等)+阶段性测试(10%)+操作考核(10%)+期末理论考核(50%)。
开发阶段主要是根据已经设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并确定课程资源和编制教学设计方案。线上教学部分通过拆分小的知识点,优选“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相关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另有部分知识点未找到适合我校学生的线上资源,则教师选择自行录制微课的方式供学生线上学习。同时从数据库、期刊、报纸、公众号等资源搜集课程相关资源,拓宽学生视野,了解发展前沿。课程组深度挖掘课程中涉及的思政案例,如在缺氧的章节中借由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事迹引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休克教学中通过社会热点案例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和职业素养培养,重视生命意义和价值。课程的沟通反馈则借助企业微信群和线上教学平台等方式及时沟通交流。实践教学中涉及的实验课程部分则借助数字化切片网络平台开展;实训部分则借助护理学专业综合实训室开展。
开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向全体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安排,包括师资情况、教学内容、选用教材、线上学习平台、线下课程安排、实验实训设计、考核安排与学习目标等,做到师生教学目标清晰,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随后则按照课程整体设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每次课前通过教学平台,提前告知学生课程内容及安排,并布置预习材料,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线下课则通过讲解“知识点—讨论—测试—总结”的方式进行新知识讲解;线上课则通过“学习目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测试—课后作业”的方式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进度安排线上讨论和线下汇报作业;课程进找到中期时,安排一次阶段性测试,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安排答疑。实训课则要求学生提前复习好相关理论知识,课上以动手操作为主进行指导和训练,按照学习任务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结课后,组织一次理论考核,以综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为检验课程的效果,课程组构建了包括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师生教学满意度评价在内的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其中教学效果评价主要通过及时查看学生在线学习数据,通过企业微信群及时推送学习标兵和学习预警名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课堂学习中,通过测试、作业、实训练习及考核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欠佳的部分,及时进行补充和指导。通过期末考核了解学生课程知识点掌握的整体情况。此外,通过师生座谈会、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师生对课程总体设计、安排和实施的评价,以发现课程设计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未来改进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学生课程综合成绩优秀率为60.44%;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96.7%,对课程内容设计满意度为93.7%;线上学习资源满意度为94.3%;师资安排满意度为97.1%。通过师生座谈会了解到,学生建议可以再多安排一些团队学习任务,加大生生间互动的比例,帮助学生营造团队学习氛围;此外,学生希望老师能在课后增加拓展学习资料,扩大视野范围。
ADDIE模型为《临床护理总论》混合式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开展护理学整合课程改革,优化了课程结构,重构了课程内容,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充分适应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护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今后,仍需根据课程评价结果,从教学资源建设、团队学习任务设计等方面进一步改革设计,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