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艾玲,吴春姗,翁德会,操燕明,杜松云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2019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之一为“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202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一文中提出“开放是中国教育由做大走向做强的关键一招”,为此提升国际交流合作与水平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本科高校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顺应教育事业对外开放的格局。
我校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制药工程和生物制药专业为特色工科专业,主要培养服务生物医药产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生物医药行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慢病低龄化趋势,生物医药市场持续快速扩大。现今,主要分布在欧美的大型跨国制药企业主导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由于新药研发难度和成本的增加,制药巨头将研发业务外包,我国CRO企业借机迅速崛起。我校制药类工科专业毕业生中有较大比例进入面向全球提供外包服务的CRO企业就业,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英文功底将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药理学》是我校制药类工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各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学科,在专业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1]。通过《药理学》双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语言能力,锻炼综合素质,把握专业发展前沿,拓宽国际化视野,增强社会竞争力,为适应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需求和个人全面发展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已针对制药类工科专业的三届学生开展了《药理学》双语教学探索,本文浅谈双语教学实践的举措及感悟。
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药理学》双语课程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建课,将英文教学大纲、英文教学日历、英文课件、中文课件、习题、试题、药理学英文重点词汇、双语微课视频、电子版英文教材等课程学习资料上传到学习通平台。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管理课堂、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查看成绩统计等,学生则在平台上完成任务点学习、课堂签到、课堂互动、分组任务、测练、作业、主题讨论、自主学习等。《药理学》双语课程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对教师“教”和学生“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传统课堂与线上平台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可发挥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的协同优势[2],整合《药理学》双语教学资源,突出学生在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打破教学时间和空间[3]的限制,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更加利于《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开展。
在“大思政”教育观下,《药理学》双语课程将课程思政育人落实到教学全过程。课程目标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价值目标为“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竞争能力,能够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跻身世界前列贡献力量”,知识目标为“掌握药物与机体(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药物在临床的主要适应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以及药物的体内过程和用法”,能力目标为“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熟悉疾病防治措施和用药注意事项,以确保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理学》双语课程将思想引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课前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课中围绕知识点探讨,由浅入深;课后巩固知识点,拓展知识面。以镇痛药学习为例,课前发布任务Do you know the discovery history of morphine?How to use it correctly in clinic?引导学生认识到吗啡属于致依赖性药物,列入我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目录,临床镇痛严格控制使用;课中从课前任务反馈入手,探讨吗啡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知识点,将“远离毒品,珍视生命”的理念无声地蕴含在课程中;课后在学习通发布讨论Describe the types of dependent drugs and try to answer that how to prevent drugs as a college student,对镇痛药知识点进行巩固,由镇痛药拓展到致依赖性药物种类、新型毒品类型,强调遵纪守法,珍爱生命,坚决抵制毒品。
根据我校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药理学》课程特点,挖掘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仁孝礼仪、科学精神、创新理念、社会责任、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健康生活为“九维度”育人元素,以科学成就、药品质量安全、产业政策、时事热点、学科发展等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与价值观引领的结合点,打造具有广度、深度和温度的《药理学》双语课堂。
我校《药理学》双语教学团队中既有在英语为母语国家学习生活多年的教师,也有专业英语基础扎实的教师,具备胜任双语教学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口语培训班,国际化沙龙活动或行业协会举办的国际会议;定期举行双语教学听课、磨课及教学研讨活动,集体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改进教学方法;此外,团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MOOC平台学习其他高校的双语课程,学习借鉴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过硬的双语教学团队,为营造高效双语课堂奠定了基础。
以制药类专业中的生物制药本科专业班级为例,开课前,笔者在开课前对该班35人发布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难点、学习需求等学情信息。根据问卷反馈,通过CET-6占14.3%,通过CET-4占39.9%,其余同学能够达到学校外语教学基本要求;68.6%的同学支持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68.5%的同学希望采用中文教材和英文参考资料;71.4%的同学认为课件的英文占比为50%左右;71.5%的同学认为教师授课使用英语口语占比10%~50%;68.5%的同学认为《药理学》双语课程学习的主要困难是词汇量。根据以上调查结果,该班整体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大部分学生对双语课程持积极态度,但仍有部分同学持怀疑态度,大部分同学能够接纳中英文混用的方式进行授课和学习,且英文占比不宜过高,专业英语词汇量是难点。基于学生的特点及知识能力水平,为达成课程教学目标,《药理学》双语课程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国外原版《药理学》英文教材在内容和语言上均存在一定的深度,根据我校制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能力,原版英文教材难度较大,不适合选用。为此,笔者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朱依谆、殷明主编的《药理学》(第8版)作为教学用书,配备自编《药理学》英文讲义,同时提供电子版娄建石主编《药理学》英文教材。中文教材托底,英文讲义凝练,英文教材拓展,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使用及参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学习通中每一章高频专业英语词汇,并掌握这些词汇,授课过程中穿插专业英语词汇构词方式的讲解,如通常相同类型药物的名称使用相同的后缀表示,如普萘洛尔propranolol、美托洛尔metoprolol、阿替洛尔atenolol均为 受体阻断药,其后缀为-lol,cardio-作为前缀,表示“心脏的”,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词汇,克服学习双语课程的畏难心态;授课课件为双语,学生可自主查看学习通中全英文课件和中文课件,对照学习;授课过程中,简单的知识点用英文讲解,重要的或较难的知识点用中、英文交替讲解,课堂互动抢答题、讨论主题等均为英文,并鼓励学生用英文答题;课后作业中,选择题为中文习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等题型为英文习题。在《药理学》双语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环境,循序渐进[4],逐步提高学生对双语课堂适应度。
4.3.1 巧妙设计课程导入
《药理学》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广泛,是一门比较难学习的课程。合适的课程导入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授课知识点,巧妙设计故事、古书名言、用药案例、图片、视频、时事等多种形式导入课程,流畅而自然地引“生”入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M胆碱受体阻断药”时,采用“古希腊命运女神”故事导入,传说命运女神阿特洛波斯Atropos用颠茄来切断生命之线,Atropos是颠茄属名Atropa的词源,自颠茄类植物中提取的药物阿托品的英文名Atropine是据此而来。在学习药物效应动力学时,采用古书名言导入,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提到“凡欲治病,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药耳,是药三分毒”,如何正确理解“是药三分毒”呢?在学习“抗菌药物概论”时,用英文视频“Black Death-Plague”导入,视频讲述从鸟嘴医生到发现抗生素,人类是如何战胜黑死病。
4.3.2 灵活运用思维导图
《药理学》课程知识点繁多细碎,绘制双语或英文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将细碎的知识点连线成网,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深刻理解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并且专业英语应用与专业知识互相渗透。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学习中,传出神经系统概论的知识点是学习该系统药物的基础,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布及其效应是贯穿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主线,为此,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用双语或英语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堂上请学生代表对思维导图的内容用双语进行讲解与展示,不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而且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3.3 探索融合翻转课堂、CBL与PBL教学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典型临床用药英文案例,将药理学理论知识、临床用药方案、用药注意事项、疾病诊疗紧密结合,模拟真实临床用药情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药理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如Antihypertensive Agents-Metoprolol(抗高血压药-美托洛尔)、Antidepressant Agents-Fluoxetine(抗抑郁症药-氟西汀)、Benzodiazepines-Lorazepam(镇静催眠药-劳拉西泮)等。教师在学习通PBL任务模块发布案例及思考题,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案例分组讨论,自由选择小报、思维导图、PPT等不同形式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呈现,各组录制讲解视频上传至学习通,综合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组长评分、教师评价得出各组总评分。课堂上,优秀小组集体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最后对案例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任务总体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翻转课堂、CBL与PBL的融合,营造了高效课堂,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式学习,知识活学活用,巩固了所学知识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3.4 精心打造第二课堂
《药理学》双语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并扩展至第二课堂,找准《药理学》双语教学与学院名师工作室药理学英文文献分享活动、医药知识科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校园“医药”科技文化活动、专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的契合点,通过课内与课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强化知识的内化吸收,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提升,使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行合一。
《药理学》双语课程考核采用中文和英文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形式丰富多样。学生总评成绩由40%过程考核和60%终结性考核组成。过程考核中出勤占比10%、课堂表现占比20%、测练占比20%、作业占比40%、小组讨论占比10%。其中,出勤成绩为学习通扫码签到记录;课堂表现成绩为学习通课堂互动积分折算,包括课堂抢答、选人、讨论、随堂练习等;测练为章节考试;作业包括习题、英文思维导图等;小组讨论为PBL任务综合成绩。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考试,中文与英文试题合卷,英文试题占比50%左右。《药理学》双语课程考核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强化过程学习,注重从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沟通表达、协作精神等多维度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评价-反馈-改进”闭环,监控双语课程教学质量。授课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学习反馈意见,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作业量等。课程结束后,对该班再次发放调查问卷,结果表明100%的同学认为《药理学》双语教学对课程学习有促进作用,对未来职业能力发展有帮助,能够提高专业英语能力,会在课外花时间学习本门课程,包括预习、复习或查阅相关资料,97.1%的同学认为超星学习通中《药理学》双语课程线上学习资料有助于学习,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教学方式能够增加《药理学》双语课程学习兴趣,91.4%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在本科生中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课程学习,与开课之初对比,该班同学能够认识到《药理学》双语教学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学习兴趣被激发,更加重视课程学习,对双语教学的支持率呈现大幅度上升。
另一方面,根据教学评价也可以看出少数同学对双语课程的接纳程度仍然较低,可能与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有关;此外,双语课程需要更充裕的学时开展教学。因此,在后续双语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如何对不适应双语课程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更加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缓解学时紧张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笔者在《药理学》教学开展过程中,将双语教学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以线下面授教学为主,线上教学平台为辅;课内集中学习,课外自主探究;第一课堂筑牢知识基础,第二课堂促进知识内化,实现了双语教学的线上与线下的融合[5],课内与课外的协同发展。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全过程贯穿“三阶段九维度”课程思政教育,采取多举措提升教学团队双语教学能力,以学情分析为基础,选择适合我校学生水平能力的组合教材,动态调节教学过程所用中英文比例,通过课程导入、思维导图、融合“翻转课堂、PBL教学与CBL教学”等教学方式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语教学,并且强化过程管理,注重多维度课程考核与评价,构建闭环评价机制监控课堂教学质量,以上一系列举措使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实效。《药理学》双语教学的持续开展,促进学生用英语的思维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生物医药行业国际化人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