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丽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教师要积极开展整体化教学,以单元的形式构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更有效地掌握单元知识点。就单元整体教学而言,就是把一个单元中的知识当作整体来教学,结合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合理整合规划和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针对性、整体性地把握单元知识,进而使教学广度和学生学习深度得以不断延伸。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以往片面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把碎片化的知识加以整合、串联,引导学生厘清知识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从学到用”的转变,进一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以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可以使数学概念更加系统化。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数学概念无疑是其正确理解知识点、提高数学技能的一个基础和关键,但由于数学知识覆盖面广,数学概念多而杂,因此学生学习起来较吃力。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接触到的数学概念大多是彼此独立的,概念之间缺少一定的关联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难以联想到以前学过的数学概念,从而增加了学习压力。而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在讲解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时,以学生之前所学的有关概念为指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数学概念,突破教学重难点。
相较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来说,单元整体教学的规律性更强。规律性是数学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总结理论的一种方法体系。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关注课本理论知识“满堂灌”,缺乏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而单元整体教学立足单元层面,整个教学活动经历“理论——实践——统一”的过程,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并构建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可以发现,单元知识点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教材围绕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按照先易后难的递进式模式进行编排,将知识点分布到各阶段教材中,教师通过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可以再次串联起碎片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准确地把握单元知识结构,同时在教师针对性的引导下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图形性质、数学公式等知识,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间的内在逻辑,从而改变以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弊端,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对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在繁重的教研压力和教学压力下,很少会花费太多时间去深入研究和优化课程体系,在备课时投入的精力较少,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零散的现象。同时,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和要求把握的不够准确,导致其单元整体理念认知不足,难以站在整体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方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使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但教师对数学整体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和深入,从而导致单元整体教学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
受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实践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单元整体教学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照本宣科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并未形成系统的单元整体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时,仍以零散的方式进行记忆,从而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缺少连贯性和完整性,难以形成一个整体。不但无法充分发挥出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还会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统一起来,进而使得单元整体教学难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明显提升。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只是对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理论介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学习。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相关知识的讲解不够细致和透彻,导致学生理解起来存在混淆和模棱两可的现象。同时,部分教师是在应试教育目标下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此外,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缺乏横向联系,虽然教材各单元自成体系,但单元编排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部分教师没有重视这一点,仍使用“各个击破”的教学方法,导致知识的横向联系不足。
相较于传统单一的知识点教学来说,单元整体教学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这就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时比较吃力。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就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而忽略了“学”,课堂知识讲解呈现单向传授的特点,师生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良好的互动交流,造成“教”与“学”相互脱节,未能实现彼此的协调发展,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大大增加,单元整体教学也未能充分发挥出教学相长的作用。
就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而言,每一单元的内容都是新课标要求的具体化呈现,能够充分反映出数学知识之间的结构和层次。因此,在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教材结构,基于教材结构明确单元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学经验分析单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尊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进而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时,结合一次函数结构图,将本单元结构划分为“引出思想——学习思维——研究内容——研究路径”,以这四条分支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单元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上述分支再次细化为:①一次函数思想。这部分内容需通过数形结合和分类列举等方式,对一次函数的思想展开重点研究。②一次函数思维。这部分内容主要带领学生研究“如何将x转变为y”。③一次函数研究路径。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即“函数的图像、性质”“特殊函数”和“函数应用”。④一次函数研究内容。这部分内容具体分为“函数图像”和“解析式”,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自变量取值、形状、位置、特殊点、增减性和函数值分布”等知识点。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时,本单元教学知识点在于让学生准确把握“方程”的知识体系,为此,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单元结构划分为“初步认识——学习求解——综合运用——总结回顾”,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板块、罗列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单元重点内容。通过划分单元结构,明确单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将其整理成系统的结构图,使学生把握单元学习方向。
教学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教学目标不应仅局限在知识的教学中。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教师要综合考量学情和教学内容,把握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并结合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合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养成,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凸显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时,本单元的核心主题在于“方程的解法”,因此,教师要围绕“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来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单元知识点,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①知识和技能。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习其一般形式,并能够结合具体方程正确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项。②过程和方法。通过概念讲解和具体问题的罗列,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究,使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特点,并润物细无声地引出各式各样的方程,以及如何进行最优解出,循序渐进地抛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解法”。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一元二次方程解存在的合理性等,也正确意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以此为依据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从而促进单元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细分教学目标,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这一单元主题渗透单元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将零散的知识有效串联起来。因此,教师可以将其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前期目标。通过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出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学习中。二是中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使学生思考并探究具体问题,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并对各种解法形成自己的理解学会适当准确地应用。三是后期目标。通过设计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及时巩固“一元二次方程解法”这一知识点,并学会灵活运用。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将单元主题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加深对单元重难点的理解,并内化吸收和有效运用。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在确定好教学目标之后,还要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以学生牢固掌握单元知识内容为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支架。为此,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从易到难、从浅到深搭建层序性活动支架,这一活动支架的逻辑顺序就是学生知识生成的逻辑顺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梯度化问题,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为了实现情感与价值教学目标,教师还要不断创新并丰富单元教学活动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积累更多的数学经验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时,可以将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支架设计为:模块一:单元绪论课。在本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浏览本单元的知识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单元知识结构图,然后和教师进行讨论,划分出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明确学习方向。模块二:利用转化理论,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基于学生对四边形的学习,在已有认知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并找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应用相关的现象。模块三:根据具体的图形和四边形定义,学会区分不同的四边形,并分析它们之间角、边和对角线之间的关系,用图示展示出来,并总结出各自的性质。模块四: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并学习正方形、菱形、矩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原理和方法,推理出相关原理,并从中选择一种验证判定原理的证明过程。模块五:任意选择一种四边形为着手点,分析各种四边形之间的演变规律,找出共性规律,形成规律性认知,并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模块六: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总结个人收获和感受。通过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并展开评价。通过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支架,使学生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并在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综合应用能力。
当前,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该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点,但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和沉闷;演示法主要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具体事物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地加以呈现;提问互动法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和教师反馈,能够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和探究;合作学习法主要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索明辨、师生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主性,并有效培养起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情境教学法主要表现在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课堂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渗透数学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将抽象的“全等三角形”概念、性质等知识点融于具体的生活问题中,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构建的教学情境要与单元主题相契合。在本单元教学中,通过分析发现,可以以“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在学生初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块破碎的三角玻璃”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在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当你家里打碎家里一块三角形玻璃后,爸爸让你去店里重新配一块一模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这时店员确保两块玻璃一模一样的依据是什么?”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就会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思考,尝试用生活常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并得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这时教师进行总结“根据‘SSS’‘ASA’或‘AAS’重新配一块一模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在这个问题情境中,教师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融于具体的生活问题中,可以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逐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除了要关注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堂教学总结,这是促进学生反思和提升的关键。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总结每一单元的知识点,将其串联起来,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客观、全面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自评和互评;也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展开评价,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活跃的师生关系,在提高单元整体教学实效性的同时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时,本单元学生会接触并掌握许多平行线的性质。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存在较大难度,如果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掌握得不够牢固,就会在解答证明题时存在诸多困难,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完成后,就要及时进行课堂回顾和总结,并适当添加一两个经典例题使学生加深印象,同时,教师合理利用单元测试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明确学生哪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哪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到位,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使学生有效巩固薄弱的知识点。如“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满足,则a∥b。”在这个问题中,部分学生分不清三线八角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就出现错误,为此,教师就要对大多数学生都出现错误的问题和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同时,通过课堂检测和单元测试对学生展开客观评价,使其明确自身的不足和薄弱点,找出与他人之间的差距,并通过学习其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课堂总结不仅是对知识点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反馈和评价,只有在不断反思和不断总结中学生才会发现问题,才能获得成长和进步。
单元整体教学的最后一步即课下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单元知识特征,综合设计和布置作业,将以往单一化、零散化的知识作业加以重构和整合,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作业,借助单元作业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巩固所学内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在教师单元整体教学中,还要关注作业设计,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单元知识的衔接和架构,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巩固拓展和应用能力,进而推动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时,反比函数与正比函数的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类似,都是先观察解析式并归纳特征,然后描点并连线构成图像,最后深入研究图像性质,并利用函数性质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还是反比例函数,都可以按照这一逻辑进行教学和设计作业。因此,在教学完本单元内容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如下类比练习题:①y=(k-5)x+(k+5),当k=( )时,它是x的正比例函数;②如果y与x-4成反比例函数(k≠0),则函数解析式为;③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M(-1,-2),则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分别为、。教师通过设计类比作业,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探究方法,将未知的数学问题转变为易学的数学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要从整体掌握章节教学目标,将每一个课时小目标进行分解再有效整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作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数学体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在不断改进。教师要基于初中数学教材的编排规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深入挖掘单元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效整合起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规律,精准定位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选择多样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而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