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九英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图书馆 福建安溪 362400)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大学生群体是其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的阅读推广方式。因此,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高校图书馆也要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进一步扩大阅读推广的覆盖面。在传统的阅读推广中,宣传方式一般为公告、海报等,其影响力较小,无形中错失了很多对阅读推广活动有一定兴趣的人群。而智慧图书馆则是在原有的高校图书馆基础上融合现代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再通过智能设备终端开展运营服务,使得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及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从而更好地支持高校阅读推广工作。
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图书馆这种新的图书馆形式开始逐渐发展成熟。2003年,国外学者Aittola 将智慧图书馆定义为一种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被人们感知到的移动图书馆。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对智慧图书馆的统一认识,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属于智慧感知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图书馆[1]。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不同,智慧图书馆更加强调用户的参与度,这种模式指引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新方向。
1.2.1 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基础要素
智慧图书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将其转化为直观的可视信息,再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其阅读偏好,并根据用户阅读习惯进行分类管理,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服务。通过上述方式,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操作性及接受度都能得到显著提升。
1.2.2 智慧化终端
智慧图书馆建设除了对专业技术基础有较高的要求以外,还需要运用到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才能实现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为下一步的推送服务提供基础。
1.2.3 提供智慧化服务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要围绕用户开展,以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为目标开展工作。为此,图书馆除了要提升馆藏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外,还要做到快速定位用户所需信息,可以为用户持续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无论是藏书结构还是阅读服务方式等方面,智慧图书馆都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首先,在藏书结构方面,传统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有着更高的现实价值。传统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包含人文、历史等种类的纸质书籍,藏书历史更加久远,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保存中心[2]。然而,传统图书馆虽然在藏书价值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相比于智慧图书馆,传统图书馆藏书占据空间大、藏书量少的劣势也非常明显。除此以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人们可以浏览一些没有实体出版的网络书籍。
其次,在服务方式方面,传统图书馆需要读者自己寻找需要的书籍,使用较为繁琐。传统图书馆在服务范围方面也较为狭窄。通常情况下,由于空间的限制,传统图书馆服务人员只能覆盖有限的区域,因此也导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人群一定程度的流失。智慧图书馆则是结合大数据统计,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荐相关的图书,加之当前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有网络覆盖的地方都可以享受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服务范围极其广泛。
最后,在阅读方式方面,传统图书馆主要提供纸质书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通常要有一个较为安静的场所,才能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中。然而纸质书籍由于携带起来很不方便,因此无法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而智慧图书馆则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其馆藏书籍以电子书籍为主,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上都可以进行阅读,并且还有先进的电子阅读设备支持,因此具有方便携带的优势,可以实现随时阅读。但相比于纸质书籍,电子阅读更容易产生疲劳感,也无法真正投入书籍内容,对读者的深度思考与咀嚼也存在不利影响。
传统阅读模式有着较多的限制条件,不符合现代人群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因此,智慧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也应积极向智能化和信息化靠拢,这样人们的阅读模式也会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有了更加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知识的获取途径也越来越广泛。普通百姓对于知识的需求不断提升[3]。但是与纸质书籍相比,人们从多媒体设备、移动设备获取知识的体系较为分散,通常只能获取一些碎片化的信息资源,无法让读者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架构,因此读者要想深入了解知识信息也存在一定难度。而智慧图书馆推广模式通过充分整合线下图书与线上阅读模式,让用户享受到更加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也能充分整合图书书籍,获取对应资源,形成更加动态化的阅读模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与思考的同时,也能真正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
当代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基础方向之一就是智慧图书馆,近年来在智慧阅读模式不断推广的当下,各地图书馆也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阅读推广服务模式。此外,随着我国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智慧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时也变得更加顺畅,在实际推广时,智慧图书馆作为获取知识的核心来源,工作人员也需要把原本的理论知识不断转换为实践成果,这种转换方式不仅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能真正促进阅读推广模式的深入实施。
传统的阅读推广主要集中在推广馆藏图书的次数上,没有真正考虑阅读者的被动性与主动性,且两者的数据分析也较为缺失。从某种程度来讲,资源与用户的关系会对最终的阅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而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目的除了要改善大学生群体的不良阅读行为之外,还要真正帮助其实现深度阅读,充分挖掘文本蕴含的故事,激发阅读主动性的同时,也能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通过智慧图书馆的数据分析功能馆藏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读者与资源存在的内部联系,也能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与兴趣对其进行分类划分,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内容,这种推广模式才能真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传统图书馆在判断阅读推广效果时,设置的指标较为单一,对阅读推广数据搜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了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很多图书馆在评价阅读推广效果时,会把图书馆借阅数量当作最重要的衡量依据,但是这种指标设置本身就不够全面,无法充分掌握阅读者的实际兴趣,不利于后续服务工作的开展。将智能技术融入图书馆阅读推广虽然效果良好,但由于处于起步阶段,也缺乏较为可观的参考经验[4]。因此,在搜集读者的阅读偏好及阅读记录时,无法对其进行充分整合,也无法真正提升推广质量。虽说近年来随着QQ、微信等软件的出现,阅读推广页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但是这种推广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充分引入更加具有探索性的智能化技术,也需有关人员不断改进。
近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量出现了显著的提升,其中又以年轻群体为主。但是在时代发展背景下,年轻读者主要还是以阅读电子书为主,而大部分的图书馆阅读推广还是集中在馆藏式实体资源,长此以往必然会失去很多受众。除此之外,时代未来是属于年级群体的,如果图书馆无法及时掌握时代发展潮流,在开展推广工作时,自然无法精准把握推广内容,存在较多主观性内容,没有结合读者实际需求,导致读者阅读到的内容也不够合理,无法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这种缺乏专业阅读内容的方式是无法真正实现深层次阅读的。
大部分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时都是临时抽调人员,并没有专人指导,还有部分图书馆缺乏专业推广人才,开展的阅读推广管理不够严谨,参与的人数也相对较少,没有充分与其他部门与学生联络。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还仅仅局限于图书馆个体,没有与其他部门、高校以及社会机构开展深入合作,没有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各项资源。从某种角度来讲,阅读推广活动其实是需要多方融合并实现共赢的,才能真正保证活动效能。
开展阅读的目的,就是要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让人们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抽出时间,感受阅读带来的片刻宁静和知识沉淀。基于此,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要尽可能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或时代发展潮流,结合读者的实际需求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5]。近年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价值,在开展世界读书日的同时,也需要不断丰富节日内容,真正实现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最终目的。但是时代是在随时发生变化的,而智慧图书馆也要不断完善自己,满足用户的实际阅读需求,以此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也要不断进行完善。
目前,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主题除了图书馆员与图书馆之外,还涉及了教师、学生团队、科研人员以及院内各职能部门,这种多元参与以及联合发展的模式也是高效阅读推广的核心发展趋势。在网络背景下,原有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已从校内逐渐扩展到校外,也就是指高校图书馆的阅读对象除了该校的师生、科研人员之外,还会包括从其他途径获取高校图书资源的一切读者,以此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使校图书馆真正实现智能化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结合阅读推广主题以及阅读推广对象的时间需求,不断提高阅读推广工作的实效;根据阅读推广对象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构建更加科学化的阅读推广体系。该体系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核心优势,形成更加具有多层次、多媒介以及多模式的阅读推广体系,满足众多读者的多元化需求,迎合读者利用信息的各种习惯与要求,这种方式也能更加全面地获取读者对信息的反馈及评价,也是图书馆开展推广智能化的核心条件。
高校智慧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引入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基础,因此要想有效提升阅读推广的实际效率,需要保证丰富多样的数字资源。为此,图书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定位网络资源、馆藏资源等,并不断对标记规则进行完善,使读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文献检索,平台也能够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找到读者的实际需求,满足读者共性与个性需求,挖掘读者潜在的阅读取向,进一步丰富图书馆资源[6];第二,平台在定位资源时,可以通过利用双码制,充分导航现有的体系,在实现资源细分的同时,也能让内部的资源配置实现合理化;第三,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图书馆资源建设时,必须保证资源平台功能的齐全性和多元性,确保读者在资源获取方面的便捷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也能充分彰显平台基本的教育价值。
智能化信息处理与资源不仅能够节省人力资源,还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匹配,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从目前的智能图书馆来看,在为用户提供阅读推广服务使,主要还是依靠前期数据分析,但是这种模式也会对后期评价、情感取向以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而智能化分析能够根据数字平台采集的数据,分析并掌握读者的实际体验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推广。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也会需要面临一定风险,个人信息也会暴露在风险之下,因此在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时,图书馆也要尽可能清理不良信息,要充分把握哪些信息需要公开,哪些信息需要被隐藏,合理保护用户的实际隐私。
图书馆除了要向技术现代化、个性化以及服务智慧化转型以外,还要重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智慧化。管理人员既是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的核心践行者,也是个性化服务的操作者,对图书馆智慧构建模式来说,管理人员的智慧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一定要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除了要具备数据分析、信息设计的基础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优秀的技术信息以及专业能力,具备足够的好奇心,不断探索全新知识点,保持对知识的机会与渴望。只有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管理员,才能把图书馆的智慧发展引上正轨,充分发挥智慧图书馆的核心优势。
用户阅读数据采集工作不仅能够更加精准地为用户推广阅读内容,还能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调整战略规划,真正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使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在采集用户阅读数据时,除了原有的访问量、浏览量等表面指标之外,还要更加重视用户阅读文章的时长、留言情况以及整体评价,提升读者阅读需求的分析精准度。除此之外,在对这几个指标进行分析时,也要结合多个系统进行综合考量,比如实际情况、选科系统、搜集数据等,为读者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内容,使最终的阅读推广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职能就是为学校的教学提供有效服务,而学科服务也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内容,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来说,需要整合普通读者阅读推广与学科专业阅读推广,使推广模式能够更加具备智能化,让书馆的学科服务也能朝着更加具备深度与广度的方向不断发展。首先,统一工作内容。不管是阅读推广还是学科服务,都是具有创新性的服务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分析自身需求,为读者提供信息导航。其次,服务模式互补。原本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大多都是以学生为主要对象,推荐的内容大多以人文社科学类为主,没有充分整合自然科学类文献,因此也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自然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智慧化系统一定要充分考虑专业化阅读推广,根据师生教学工作特点,开展学科专业文献推阅读推广,使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能够获得有力支撑。在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时,图书馆一定要不断渗透各学科的专业内容,结合实际调研工作,举办更加具有针对性且专业性的指导活动,不断强化专业化阅读推广的实践影响,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交流职能。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人们阅读的习惯与方式发生变化,高校图书馆也必须积极发展智能化、智慧化的读者服务,建设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与高校读者实际需求相符合,从创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现状来看,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形式的一种颠覆,其本身具备的数字化、高效化、个性化服务也尤为凸显。鉴于此,基于智慧服务平台的阅读推广模式也要积极从制订智慧服务方案、建设数字化资源以及培养读者素养的不同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