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巧云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铜仁 554105)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种植范围广阔,在全球有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的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为我国农户的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铜仁市的有机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当地种植户指明技术方向,使其摒弃传统的种植思想,这对促进有机水稻种植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即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全境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2572 m,最低海拔205 m,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地。该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有较为明显的季风气候,主要表现出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降水丰沛等特征,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这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优渥的自然环境。水稻是当地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000 hm2以上,从海拔200 m的平坝到海拔1000 m以上的山地上都有种植,因此也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几年,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不断深入,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有机水稻产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有研究报道,有机水稻的种植成本比传统水稻种植少35%,且有机农产品价格比普通农产品高40%,因此铜仁当地种植户对有机水稻的种植也提高了重视程度。同时,种植实践表明,有机水稻及其产品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展现出较为明显的绿色特征,即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不仅可以确保水稻产品的健康,还能够减少化学肥料、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但是当地种植户受到传统种植思想的影响,并没有真正地结合有机水稻的种植要求进行精细化的田间管理工作,导致有机水稻在种植工作中还存在种植效率低、品质差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很多种植户仍旧是以化学防治为主,导致有机水稻生产质量不断下降,不利于实现种植户增收增效的目标,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有机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以便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有机水稻的种植水平。
2.1.1 苗床选择
在育秧环节中,苗床的选择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因此要充分了解有机水稻的生长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规划苗床。一般苗床应该位于向阳背风、地势平坦的地方,且要靠近水源,选择灌溉与排水都比较方便的田园或旱田,确保土壤肥沃,土壤酸碱度为偏酸性或中性的地块会更加适宜有机水稻的生长。
2.1.2 整地
在选好苗床后还需要进行整地,以便为种子发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整地需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一是要清理苗床,应该将苗床中残留的上茬植物残渣清理干净,也要打碎大块的泥土,确保整个苗床面比较平整且土壤细碎;二是要对苗床地的酸碱度进行测量,如果达不到有机水稻的要求,可以对土壤进行调酸处理[1];三是要增施有机肥,有机肥通常指的是腐熟的农家肥,要严禁使用未经腐熟的畜禽粪便,以此可以提高土壤活化性能,使土壤具备更好的蓄水和透气性能,这样也能够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四是要起畦平厢,畦面的宽度在1.5 m左右,为播种做好准备工作。
2.1.3 优选良种
有机水稻在进行种植之前,做好相应品种的筛选工作,优良的品种也是决定后期生产质量以及产量的关键,因此种植户应该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市场需求等条件选择病虫害抵抗能力比较强且产量比较高的有机水稻品种。需要注意的是,在栽培之前需要对这些品种进行有效检测,保障这些品种都属于非转基因产物。
2.1.4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环节是提高种子发芽率的关键,种子处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需要将购买的种子进行筛选,这一步骤主要就是去除种子中的有病害的种子、杂草种子和其他杂质,确保留下的种子都是籽粒饱满的;二是要进行晒种,一般在播种前7 d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进行晾晒,晾晒期间还需要每天翻动种子3次,确保种子能够均匀受热,有利于激发其活性;三是要进行浸种,即用盐水或黄泥水比例为1.13浸泡,晒干后的种子,去除稻种里的空粒、秕粒,然后使用清水冲洗干净种子上面附着的盐水,再浸入到1%的石灰水中,浸泡24~36 h,以此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减少水稻恶苗病的发生,最后再将消毒后的种子移入育苗大棚并放入15℃清水中浸泡3 d,每天搅拌1~2次;四是要进行催芽,即将浸种后的种子捞出并铺在浸湿的麻袋上,再覆盖上湿麻袋,在棚内温度为30℃~32℃的环境下进行催芽,期间也要时常翻动种子,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的时候需要降低棚内的温度,至25℃即可,当芽长达到1~2 mm时再降至20℃进行晾芽处理[2]。
2.1.5 播种
播种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一般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播种。先要在处理好的苗床上浇透底水,机播盘育苗需要每盘播种135 g,钵体盘育苗的则要每孔播种3粒。在播种结束之后,在苗床上覆盖湿润的细土,厚度控制在0.8~1.0 cm即可。
2.2.1 光照管理
光照强度对幼苗的发育也有着直接的影响,要避免光照过强或者过弱,还应该确保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满足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
2.2.2 温度管理
大棚育苗时需要确保棚内处于密封的状态下来保证环境温度,一般温度会在30℃左右,但是幼苗出土后如果温度太高极易发生烧苗现象,这就需要在一心一叶期及时将棚内的温度下降到28℃,并且要开始通风炼苗,温度最终可以控制在22℃~25℃;当幼苗长到1.5叶前还需要进一步增加通风量,以此避免徒长;在3叶期的时候需要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0℃,而且棚膜要昼揭夜盖,定期查苗;当秧苗长到3.5~4叶时还需要种植户加强对秧苗根系生长情况的检查,当根系完整、秧苗健壮时,就可以进行插秧工作。
2.2.3 除草
在苗床管理中还需要对苗床地长出的杂草进行人工拔除,避免杂草与秧苗争夺养分。
2.3.1 大田整理
有机水稻种植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在选择大田的时候应该避免地块周围有高速公路、工厂、污染源等不利因素,还要尽可能地避免周围有其他作物,避免其他作物使用的化肥、农药随着风力或者水流进入到有机水稻的稻田中。除此以外,还应该建设独立排灌系统,营造适合有机水稻生长的安全、清洁环境[3]。
2.3.2 整地插秧
在插秧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翻处理,可以将上一茬作物所遗留的稻草深埋于土壤中,起到为地块增加有机质的作用,还可以在地块中撒施稻草腐熟剂,促进稻草的发酵分解,进一步提高地块的肥力。然后要按667 m2使用75 kg腐熟的鸡粪或猪粪,施肥后旋耕,7 d后就可以大水灌田,并在当日平均气温稳定或超过12℃的时候进行插秧。
2.3.3 合理密植
在插秧的过程中主要就是要合理地控制插秧密度,避免密度过大造成有机水稻秧苗争夺养分或者密度过小浪费土地资源等,因此种植户需要结合地块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密植,确保单位面积内可以有最大的产量。在具体的插秧中,应该选择宽窄行插秧的方式,一般机播秧每穴3~4棵基本苗,行穴距为30 cm×13 cm,人工插秧,行距为宽行40 cm、窄行20 cm,穴距17 cm。通过合理的密植,不仅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满足田间透风的要求,降低田地的温度,最大程度上避免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为有机水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4.1 施肥
科学的施肥工作是保障有机水稻实现高产的关键,一般在插秧后5~7 d,每667 m2施用熟菜籽饼肥100 kg或25 kg专用有机肥(有机质含量>30%)作返青肥,然后在7月中旬每667 m2施用10 kg专用有机肥(有机质含量>30%)。如果发现高温天气下有机水稻出现贪青徒长的现象,还应该马上排水晒田,同时要适时喷施生物叶面肥;还要在水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喷施生物有机肥来促进水稻稻穗的转化,以此提高水稻结实率,增加粒重。
2.4.2 灌溉
水量充沛、水质清洁是有机水稻栽培的主要要求,种植户可以使用地下深井水进行灌溉,必要时对深井灌溉水进行适当的晾晒,提高水温。在灌溉过程中应该推行单排单灌模式,返青分蘖阶段初期进行深水灌溉,水层控制在5 cm左右;当水稻进入返青期后,降低水层,控制水层在2~3 cm,以此来提高地表温度并加速水稻分蘖;当水稻进入到分蘖末期,需要将田间的水排干晾晒7~10 d,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注意的是水稻生长后期如果外界温度下降到17℃左右,应该将田间灌溉深度控制在15 cm内,这样能够有效预防低温冻害[4]。
2.4.3 除草
在有机水稻栽培中,大田的杂草很难进行人工去除,考虑到有机水稻的生产要求,可以推行稻鸭共作的养殖模式,选择体型适当、活动能力较强的鸭子,确保鸭子养殖与水稻栽植同步进行,通过鸭子在田间活动抑制杂草生长,一般每亩养殖10~15只鸭子即可。
病虫害的发生是威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元凶,不仅会造成水稻减产,甚至使水稻绝产,因此种植户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有机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对有机水稻的不利影响,应该积极推行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措施。
农业措施是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中优先推行使用的环保措施,其贯穿整个有机水稻的生长周期,对种植户的管理要求也比较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选用抗病虫害性能好的水稻品种,要求种植户能够根据当地环境以及气候特点优选高产、优质、抗(耐)病虫害的有机水稻种子,不选用转基因品种,并且要通过机械选种,筛掉空秕粒、破损粒及杂物,精选出健壮、饱满、活力强的种子,还要做好种子的消毒处理,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二是要做好地块的清洁工作,在实践中发现稻秆、稻叶、杂草中经常会有隐藏的害虫或者虫卵等,因此要注重做好清洁工作,比如通过深翻地块能够将地面上大多数的病原孢子、害虫虫卵、杂草种子和多年生杂草根茎深埋于土下,还要在种植前进行中耕消灭杂草,或者使种植田块淹水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寄主;三是要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做好施肥灌水等工作,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主要是因为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提高土壤养分及稻米品质,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施肥的时候需根据苗情长势、品种类型、叶龄进程,确定具体施肥时间和使用量,及时适量施肥,增强水稻植株抗病力、抗虫力、抗倒伏能力;再就是灌溉环节中也要根据水稻生理需求,恰当灌排,适时烤田,浅水勤灌,避免深水长期淹灌[5]。
物理措施主要就是利用一些物理工具来防治害虫,比如可以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等来诱杀水稻螟虫、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等趋光性害虫,诱杀效果良好。再就是昆虫一般具有趋色性,如黄板对灰飞虱诱集能力很强,因此可以利用不带粘胶的黄色板引诱,达到控制害虫目的。
一是可以使用天敌防治,蝽类、螨类、草蛉、瓢虫、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可以捕食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虫、稻苞虫等,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也可以较好地控制螟虫;二是使用昆虫信息素,通过应用昆虫信息素来阻碍害虫的正常交配,进而使种群密度变低。
化学防治主要就是使用一些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要结合有机水稻的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在选择化学农药防治的时候要在预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适当的农药,合理控制剂量,适时防治,严格按照说明进行使用,避免盲目随意用药。
综上所述,有机水稻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种植户实现增收的重要生产途径,种植户必须要加强对有机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避免在种植过程中使用落后的种植手段影响有机水稻的种植水平。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注重采用绿色病虫害防治手段,保证有机水稻种植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这对实现水稻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