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模式下工程造价集成管理分析

2023-04-05 07:59蔡堃
建材与装饰 2023年9期
关键词:设计阶段承包商建设项目

蔡堃

(诚鑫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防城港 538001)

0 引言

在EPC 模式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充分发挥EPC 模式的优势,应结合当前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要求,不断优化工程初级设计、采购设计以及施工设计,通过贯穿全过程、全方位的设计管理,间接控制工程造价,通过对各个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的分析,不断改进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的策略,切实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1 EPC 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

EPC 模式是当前建设工程最常用的管理模式,相较于其他管理模式而言,此模式的根本特征是对设计管理更加重视,以设计为导向,开展全程化的管理,并且相关的主体责任更加清晰,总承包商和业主的权责分配更合理,符合日益严格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要求。

1.1 主体责任更加清晰

EPC 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朝着集成化的趋势发展,能够清晰各个主体的责任,其中工程造价管理主要由业主和总承包商分别负责[1]。例如,某一EPC 电力工程项目中,业主主要负责项目准备、决策、管理等费用的管理,总承包商主要负责设计、施工、采购费用的管理,通过明确的责任划分,既能有效避免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又能调动业主和总承包商造价管理的积极性,形成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局面,有助于整体性地提高造价管理质量,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2 加强设计的导向性作用

针对工程建设而言,设计阶段不仅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还关乎后续的建设质量。EPC 模式下,更加强调设计阶段的导向性作用,项目设计过程中,总承包商的自主权利更大,能够依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和主要特征,针对性地调整设计方案,通过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减少设计方案的变更次数,从根源上降低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

1.3 业主参与度更低,管理集成度更高

EPC 模式下,工程建设项目更具整体性,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采购阶段呈现出协调一致的特征,相较于传统的DBB 模式而言,EPC 总承包商通过集成化管理的方式确保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既能节约工程建设的时间,确保施工工期的合理性,又能降低造价管理的难度,提高造价管理的质量。同时,EPC 模式下业主的参与度较低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优势,EPC 总承包商承担着大部分的责任与风险,业主的参与度较低,总承包商以责任主体的角色,负责项目建设的统筹规划,能够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影响,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的顺利开展。

2 优化EPC 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途径

目前,EPC 模式的显著优势已经被世界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所认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应重视工程造价管理,不断提高EPC 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具体应从以下3 个方面入手。

2.1 重视EPC 项目设计的主导作用

EPC 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是能充分发挥设计阶段的主导作用,所以应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整体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重视设计方案的合理化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工程项目造价。EPC模式下各个环节的衔接性更强,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可以同步开展,所以应站在实践反馈的角度,持续性地改进设计方案,从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建设质量等方面入手,最终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2.2 明确具体的工程造价管理目标

首先,明确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目标。为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应精细化划分总承包的责任,基于EPC 模式下工程建设项目的情况,明确具体的造价管理责任人和责任主体,结合造价管理工作情况,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责任人和责任主体的积极性,确保工程造价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EPC 模式下总承包商承担着大部分的责任和风险,业主需要承担的一部分风险也转移到总承包商身上,由于风险性更强,所以考验着总承包商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通过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能充分发挥合同的约束力,既有利于转嫁合同风险,又侧面提高了总承包商的风险应对能力,减少不合理的费用支出,保障工程造价管理有效性。

2.3 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结合EPC 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特点,总承包商需要重点关注设计阶段,将设计摆在项目建设的核心地位,并结合设计需求建立相匹配的组织架构,通过完善的组织架构确保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协调性,实现全过程的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2]。

3 EPC 模式下集成管理

EPC 模式下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工程造价的集成管理必须凸显出全过程的特征,对各项影响因素有效控制,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3.1 设计阶段的集成管理分析

3.1.1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设计阶段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合理的设计能确保采购阶段的顺利开展,并降低施工计划变更的频率,是从根源上提高建设项目质量的有效途径。就工程设计而言,主要包括以下6 个流程:①结合项目情况,根据总承包合同的内容,明确具体的设计目标。②开展设计计划的编制,主要包括项目总计划、详细计划等。③落实各个阶段的限额设计,包括材料设备采购清单、技术询价单等,做好限额设计后向上级部门提交设计成果。④由上级部门负责设计文件的详细审查,确保设计具备可行性,如果审查未通过,需要及时调整设计方案。⑤审查通过后,将设计图纸、材料表以及说明书等一并提交给施工部门,由施工部门完成施工。⑥设计评价反馈,对设计完成度和工程质量进行调查,明确设计的具体反馈意见。

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引导着整个项目建设,当工程建设项目产生某项决定后,需要通过设计来将设想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具体的采购或施工进行实现。EPC 模式下,设计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的合理设计都是工程造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设计本身所需成本不高,但所发挥的价值却极为显著。

3.1.2 设计阶段中造价的影响因素

EPC 模式下的设计由总承包商负责,先对业主的需求进行统筹规划,随后开展设计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形成相应的施工设计图后列出采购清单,最后结合施工情况做好设计变更和变更管理。通过设计的流程来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以下3 个方面:①设计合理性,设计是否合理关乎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投入,而且影响着设备维护、场地管理等方面的费用。②设计交流水平。设计阶段的信息是否具有时效性、可靠性和精准性,都会影响设计水平,进而影响工程造价。③设计可行性。高质量的设计不仅体现在设计方案本身,还需要与工程建设项目充分契合,一旦设计缺乏可行性,就会增大设计变更和施工返工的概率,不仅影响着施工工期,还会从根本上影响工程造价。

3.1.3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策略

首先,树立集成管理理念。EPC 模式的工程管理具有集成化的特征,所以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均需与时俱进地改变,建立深化设计的组织架构,完善设计管理模块[3]。设计人员同样要了解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从专业的角度开展工程造价的分析,并完成合理性的设计,只有确保设计人员树立造价管理理念,才能在实际设计中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最低。其次,加强合同管理。为加强设计的合理性,应深入了解合同条款,将合同作为设计的重要依据,将合同条款内容在设计中体现出来,既有利于加强设计的合理性,又能避免设计和合同条款出现冲突,实现对合同风险的有效抵御,为工程造价集成管理奠定坚实基础。最后,落实设计集成管理。集成管理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开展。纵向管理主要体现为接口式管理,主要覆盖设计单位、业主、采购方和施工方。横向管理指的是专业人员的集成管理,同样包括设计单位、承包商等。借助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各方沟通及时、责任落实到位,从而达到良好的造价控制效果。

3.2 采购阶段的集成管理分析

3.2.1 采购阶段的工程造价影响因素

采购阶段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准备环节,涉及原材料、设备等方面的采购,此阶段的工程造价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①采购效率。采购进度是否合理关系着施工能否顺利开展,是施工工期的重要影响因素。②接口管理。设计单位和施工方影响采购单位提供相应的信息,完成接口工作,接口工作是否顺利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③供应商选择。选择信誉度高、实力强的供应商能保障原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实现原材料的按需、按时供应,并在此基础上降低采购成本。

3.2.2 采购阶段的集成管理策略

首先,做好采购工作的接口工作。设计单位和施工方应及时与采购部门沟通协调,明确具体的材料、设备需求,由采购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做到按需采购。其次,选择合理的供应商[4]。由于EPC 模式下物资采购需求较大且采购成本较高,所以应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信誉度高、生产能力强、材料品质高且价格低的供应商,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开、透明,加强采购流程的规范性,推动良性市场竞争,有效控制采购风险。最后,加强供应商管理。承包商在实施事前造价控制时,应注重供应商管理,畅通沟通渠道,开展有效的信息交流,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展现集成化管理理念,满足采购的动态化需求,进一步强化采购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3 施工阶段的集成管理分析

3.3.1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中之重,具体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①不确定性因素的管理[5]。EPC 模式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存在复杂的影响因素,呈现出管理难度大、影响范围广、参与方众多的特点。②多要素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要求严格等特征,质量、成本、工期等均是不可忽视的要素,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必须将要素管理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各个要素发挥协调性作用,避免相互影响。③不同利益主体管理。施工阶段需要将设计内容转变为实际工程,其中牵扯多个利益主体,控制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应处理好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

3.3.2 施工阶段的集成管理策略

施工阶段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例如,可以利用全要素集成管理手段,将成本、质量、工期等作为要素,将整体目标的达成分解为要素目标的达成,通过严格审查质量、严格控制施工成本与施工工期的方式,将造价管理作为纽带,借助全要素目标管理的方式实现高质量的工程造价控制[6]。总承包商站在集成化的视角上,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的集成化、全程化,有助于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EPC 模式下工程造价集成管理得到广泛应用,为我国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7-8]。因此,承包商应与时俱进,结合现代化的管理要求,不断优化集成管理模式,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借助各项先进技术的辅助,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工程造价管理,凸显总承包商的主体责任地位。对于大型工程而言,EPC 模式下的工程造价集成管理不仅效果好、效率高,而且很好地维护了各个利益主体,总承包商的利益得到最大化,有利于提高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设计阶段承包商建设项目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探讨基于设计阶段的暖通工程预算管理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
决策及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浅谈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