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3-04-05 06:25喻瑜黎明星赵剑平罗荣保黄先锋王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武术思政教材

喻瑜 黎明星 赵剑平 罗荣保 黄先锋 王峰

(湘南学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武术运动项目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非常重视武术这一传统文化[1],已将其纳入“十四五”期间推广普及的工程项目。同时,作为高校课程之一的武术课程同样在课程育人上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有“孤岛”现象,专业课程与公共必修课程思政缺位[2],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认知与投入还处于一个松散的状态,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网络游戏,没有真正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而“课程思政”的提出则是一场及时雨,它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课程体系[3]。高校武术课程怎样与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合[4],并在课程思政的背景引领下实行优质高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是该课题的研究意义所在。据此,该文根据课程思政的内涵[5],从深度挖掘高校武术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高校武术多元化课程融合设置机制、后疫情时期高校武术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和编写专门的高校武术选项教材等视角,对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武术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也为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的价值整合

《教育部关于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将课程思政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6]。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同时,应深入发挥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环节的育人功能,形成武术课程教学协同育人格局[7],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武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教育意义,通过武术课堂传承武术文化,使学生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体会到武术文化的魅力,它强调“德艺双修”,注重道德修炼,武术文化与思政教育的价值整合,是一个兼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工作,二者相辅相成、同向同行。

2 高校武术课程助推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8]。而在早年间,因为受到国外文化的冲击,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盲目崇拜国外的文化与习俗等现象杂乱丛生,而中华武术却遭到了边缘化,无不显现出文化上的不自信,却不知富含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和谐重德精神于一体的中华武术正是文化自信的力量和源泉。它是自立通达的技术文化,涵养于礼仪道德和知识技艺,如“一天人,和内外”“内外三合”“周身一家”“形神兼备”的武术练习思想[9];它又是自强和谐的技击文化,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精神内核,通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外练筋、骨、皮,内炼精、气、神”“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等武术实践,将文化认知与技术教学融会贯通,不断塑造个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学生强大意志力,进而树立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武术的继承和传播者,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华武术文化传播出去,为世界文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但是,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重武轻文”的现象,教师传授动作技能和学生在学习或训练过程中,都偏重于技术动作的练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忽视了武术文化与精神的学习钻研与传承。为此,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需要打破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要传授动作技能更要吸收传承武术的精神内核,使形神意为一体,彰显中华儿女的精气神,推动中华武术走向世界。

3 深度挖掘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元素

武术在成为学校课程的前后以不同的角色存在,前者属于一种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后者逐渐形成了健康、德育和文化传承的三维课程目标。武德是指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而武术的德育功能是武术课程的鲜亮底色[10],中国传统武术作为当前高校体育的一门教学内容,而有的高校武术课堂忽视了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只注重技术和表演的武术课程成了无源之水,导致其传统德育意蕴缺失,成为身心分离的工具武术。武德是习武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美德,它指导人们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并渗透在人们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11],武德文化对提升高校思政实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等方面充当着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12],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就是一个让学生修养武德的过程,这对高校武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他们不仅要传承武术技能,重要的是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要有新的境界和高度,突破传统的学练手段,需寻求新的培育路径,如创设中华武术相关专题、打造中华武术精品课程、邀请武术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创设武术社团并组织社团活动、利用各类平台广泛地宣传和普及中华武术文化及精神等,使课程思政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希望,以大学生身心健康为基础设计的武术教学,融入武德故事、武术礼仪、阴阳哲学思想、武术技术动作、规则意识、互帮互助、团队合作、竞赛、武术舞台剧编排、古典传统修身教育等内容,有助于大学生课程思政的开展,有利于身体健康调整、心理问题疏导与修正、品格健全培养。在优化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的质量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高规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多元化融合设置机制

高校武术课程改革的不断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趋于单一性的特点,学生把武术课与学校体育活动、竞赛、训练等割裂开来,学校体育活动、竞赛等只是少数学生的“专利”。改变高校武术课程单一性的缺陷,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融合创新发展方向已势在必行。打造武术课程的亮点,开创特色化的高校武术教学,这也是“十四五”期间对武术工程项目赋予的使命和时代性的要求。将武术课程与其他选项课程融合教学,既冲破了传统武术课单一的教学模式,又可以因地制宜结合本土优势,通过日常体育教学为传承媒介,开发校本特色。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选项课程内容丰富,以武术课程为核心,在将传统武术运动项目与其他选项项目有机融合的基础上进行优势互补,使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呈现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让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和良好的思政元素渗透、迁移到学生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或改变他们。为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兴趣,将武术课程与其他的选项课程融合设置机制,实现多元化的融合与创新,丰富和发展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体系[13]。高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程运动项目设置大致如下:篮球、气排球、足球、羽毛球、网球、台球、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体育游戏、田径、体操、武术、定向越野、轮滑运动、健身健美、健身舞蹈、舞龙运动等。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创新发展,实行自由组合、强强联合,是武术运动蕴含的精神瑰宝。如武术课程与体育游戏课程相融合,游戏娱乐是手段,通过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体验度和参与感。教学模式可以是线上、线下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可以运用会演形式检验教学效果,具体可以采用教学型、比赛型、表演型和混合型多种方式来实施,以推动高校武术课程特色化的发展,为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增添底色。

5 后疫情时期高校武术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目前社会处于后疫情时代。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危及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各类学校的教学秩序也深受影响。而智慧课堂便应运而生,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当前,在智能化和后疫情时代的今天,通过始终要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4]。建立多元化的智慧体育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也要注重体育精神和意志力等方面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要将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与线上线下体育学习的全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教学,依托智能化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运用于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中,保障智慧武术教学的实施和技术支持,如智慧化的武术馆、智能化的体育器材,以及智能传感器以及各种可穿戴设备等,开发各种运动软件APP,构建立体的多维智慧体育教学过程,即线上与线下、课前与课后、校内与校外、现实与虚拟学习相结合。

6 专项化编写高校武术课程教材

教材要有权威性、包容性和指导性。随着武术在学校之间的推广和运行,《武术》教材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出现不同时期的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和校本优秀教材[15]。笔者随机抽取2004年、2013年、2016年、2018年普通高校教育部规划教材和校本优秀教材《大学体育与健康》发现,作为教材部分的武术,其编写内容不乏上述的特点,但其编写内容大都局限在武术概述、武术基本套路的技法技能和一些实用性的技击层面,缺乏一定的中华武术文化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素材。大学体育教学中以体育运动项目设置为课程的选项武术,更应彰显中华武术文化的教育价值,随着课程思政要求和教学改革的推进,武术选项课程教材需具有前瞻性的视野——专项化编写武术教材。挖掘武术发展史上生动感人的人物和事件,比空洞的说教要形象生动得多,民族精神是财富,也是感召时代学子的指挥棒,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其影响深远。

7 结语

武术课程是高校大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强大和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校体育又是课程思政的最佳承载对象,武术文化与思政教育的价值同向同行。基于此,应充分发挥武术课程教学的核心作用,将武德的养成、坚毅意志品质的培养贯穿教学过程始终,通过与其他体育项目课程多元化融合设置机制,运用智慧课堂以及编写专项化教材实现全方位的创新引领和育人目的,切实有效地将武术课程教学的育人功效发挥到极致,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助力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武术思政教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