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珍,赵 莉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由于对工作岗位要求、自我发展需求、个人能力长处短板等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电子商务从业所需的工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与企业的用人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对职业教育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专业院校,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适应电子商务行业的客服、文案、营销推广、美工、视觉设计、数据分析、运营等岗位要求,并能够从事电子商务从业、创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很多岗位都需要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了解客户需求,了解商业规则,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具体来说需要从书本知识转向技能应用,从学习四位转向商业思维,特别是需要客户沟通能力、商品思维能力和营销思维能力。
电子商务是直接面对用户的商业模式,与用户直接沟通的能力成为做电子商务的关键基本功。很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客户流量,或流量不能进行有效转化,或转化后客户没有进行回购。由于缺乏做流量的能力,只能依靠电子商务平台流量,需要借助平台扩大商品的传播宣传能力。一是建立传播体系,借助各种新传播平台把传播体系做起来,通过传播为店铺导入流量。二是建立产品体系,借助产品直接触达用户,把产品做成建立用户连接,导入店铺流量的重要入口。三是建立社群体系,提高用户信任度、改善用户关系,依托社群产生的用户交互,逐步形成良好的用户关系,把社群做成稳定的流量入口。
电子商务是一门零售生意,想做好电子商务,必须具备较强的商品思维能力。不是把商品放到店铺就是电子商务,也不是直接把现有的线下商品搬到线上就能做好电子商务。商品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搭建合理的商品结构、实现科学的品类管理。要结合企业实际,明确各种商品的品类定位,确定好目标商品、重点商品、补充性商品、一般性商品等各个不同商品的营销属性。把目标性商品做成能对顾客产生强烈影响、并且能产生持续影响的商品;把重点商品做成店铺爆品,既能为店铺带来销售业绩也能创造可观的利润;把补充性商品、一般性商品做成满足顾客不同消费场景需求的品类,同时又能为店铺创造利润的商品。
目前看电子商务的营销基本沿袭传统线下营销的体系,主要表现是以商品为主体,以价格营销为主要手段。电子商务的营销要针对电子商务的特点,逐步形成新的营销体系。要改变以商品和价格为主体的营销模式,借助电子商务所能提供的新的营销手段,建立一套新的以拉新、转化、留存、用户价值最大化的营销体系。由围绕商品、价格这样的低效手段去做营销,逐步转移到围绕顾客,用大数据分析等更精准的方式,为目标顾客提供更准确服务的方式去做好营销。
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不衔接,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短板,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关注专业课程的设置,而忽略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和研究都不足。缺少职业素养的培育,以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没有了解企业对职业素养的培养需求。企业往往要求员工爱岗敬业、有很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有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和基础,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同时能够理性面对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尽快产出效益。很多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职业技能而缺乏职业素养。
从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等公共基础课程约占总课程学分的三分之一,商品信息采编、网络营销、客户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等专业课程约占总课程学分的三分之一,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习实践环节约占总课程学分的三分之一。很多职业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把职业素养教育开成一门选修课或者通识教育课,对职业素养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依然是以课本知识传授为主,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节,缺乏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践训练,没有培养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甚至有些职业院校将职业素养的教育安排到了德育中,用班会等形式进行授课。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不喜欢听,也没有直观的体验,纸上谈兵的培养结果与企业的用人要求相距甚远。
职业素养的授课老师应当具备相应的社会学知识和企业实际岗位工作经验,职业院校中很多老师是从校门到校门,不具备双师型素质,对企业文化和就业政策不了解,没有过多的社会实践经验,也缺乏相应的行业从业经验和职业素养的深度认识,他们更擅长理论知识的传递,只能照本宣科,毫无鲜明的行业从业观点和经验分享。部分学校会采取聘请企业兼职兼课教师进行授课,但是相应老师因为不具备授课的经验,教学质量不是很高。
学生缺乏职业工作岗位的认识,他们对自己将来要从事工作的认识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完全不清楚将来要从事工作岗位的职业内容要求,更无从谈起对职业饱含情感。学生无法通过所学知识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无法对自己的性格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这是职业素养教育的缺失。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才能够将工作变成一个事业,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职业院校必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每个员工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企业才具备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优秀的员工,齐头并进,开拓未来;员工也需要优秀的企业,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站在职场的大舞台上,有人在前端,有人在后台,虽然扮演的角色不同,但都需要高素质、高度职业化的员工,这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助于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之中,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
作为要走向社会、走向职场的个体,学生必须尽早学习、提升职业素养。要学会主动思考,不断创新、提炼,逐步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个人职业核心竞争力。要学会主动担当,有敢于挑战新环境、新市场、新机会的勇气和决心。要有敬业精神,坚持不懈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愿意真正地扎根于工作中。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尽早了解社会、熟悉岗位,尽早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现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的转变。
职业院校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联合行业龙头企业资源形成合力,优势互补,从根本上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基地,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和资源共享,努力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协同育人实践教学,达到“基于专业,立足行业,对接企业,联系产业,熟悉商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七业融合”新局面,增强就业创业教育实效。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把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创业意识等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建立起“职业技能性人才培养+职业素质培养”的职业教育新体系。在职业素养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开设团队建设与团队精神、领导力提升与有效力沟通、商务礼仪与谈判训练、情商管理与情商修炼、创业典型案例等课程,提升电子商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维能力。在职业素养实践模块,设置大学生就业创业模拟实训、成功人士访谈、创业实践等课程,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训练,以实践课程学分、顶岗实习、校外兼职等多种形式,以校企合作校外协同育人基地为平台,多渠道多角度支持大学生参与就业创业实践活动项目,推动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接触社会,提高工作和社会的适应性。
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以实践教学为主的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的专题培训等机会,用真实创业环境培养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从而奠定良好的就业创业基础。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探索第二课堂职业素养实践课程改革,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创新和优化校企合作双创协同育人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通过联合电子商务行业优秀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基地建设、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建设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利用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专题培训、实战训练等机会,用真实就业创业环境培养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行业从业经验,进一步提升了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进一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