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路桥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

2023-04-05 06:01王新华
科教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企业

王新华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8)

1 调研背景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社会实践已走到教育前面,为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及应对其挑战,教育必须主动置身社会,向社会学习,全方位融入社会,向实践学习。高职教育作为教育主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要提升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就需要高职院校深入社会实践,加强与产业、行业、企业的直接对接与合作,从而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尤其是为服务中西部后发赶超及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欠发达地区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约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及需求更为迫切,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都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本文主要面向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企业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合作意向、合作方向、合作方式进行调研分析,为路桥专业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如何推进校企合作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能为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经验借鉴。

2 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为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企业共18 家。其中贵州省相关企业15 家,省外施工单位3 家,分别为浙江交工股份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大雁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所有调研企业中施工企业占72.2%,试验检测单位占22.2%,监理咨询单位占11.1%,设计单位占11.1%,其他单位占16.7%。

3 调研方法

一是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职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等方面的资料、文献,对其梳理、分析、归纳、总结,理解其本质内涵。二是调查法,通过网络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和实地走访面对面交谈两种方式,客观、深入地获取来自企业对校企合作方面的看法、需求、意见、建议等。三是行动研究法,笔者通过社会实践的机会,全面深入其中一设计企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实施,更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空间及规划。

4 调研内容与结果统计分析

4.1 校企合作现状

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落后,地方企业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认知程度较低,校企协议与目标实现完成度存在一定差异,合作现状不理想。一是校企双方利益的均衡问题得不到保障,导致企业对院校的合作积极性不高;二是校企合作缺乏方向性和针对性;三是校企双方没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平台,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无法保障;四是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可实施措施,导致合作不具体、不深入,校企合作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2 校企合作意向

面对交通强国战略、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的转型升级,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企业迫切需要由机械化到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但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也给企业生存带来严峻考验,欠发达地区任务更加艰巨,企业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活力,寻求发展。公路交通运输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围绕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进行研究,将现代物联网技术与交通建设、管养、运营服务全面融合和深度应用,进而提升交通建设、管养与运营中的管理服务水平。参与调研的企业100%都表示认同校企合作,并希望能实质性地深入合作,实现双方互惠互利。对于校企合作双方的从属地位,超过82%的企业希望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只有不到9%的企业希望处于主导地位或从属地位。

4.3 校企合作方向

调研过程中,以聚合优势资源,找准双方利益最大诉求点为原则进行校企合作得到双方一致认同,双方利益聚焦在“人才”上,学校关注人才高质量培养与就业,企业关注如何获得高质量人才产生价值。很多企业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推进项目建设、科学研究、关键技术攻关而实现企业升级发展,也有一半左右的企业希望校企合作能全方位深入合作。因此,在校企合作方向上展现出多元化。项目合作超过87%,技术合作占75%,就业合作超过62%,全方位深入合作占50%,人员合作与设施设备合作各超过37%,资金合作不到13%。

4.4 校企合作方式

由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及实践教学条件有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双方共同协作。为了使校企合作能达到双方预期效果,尽快解决高质量“人才”供求矛盾,校企双方需要结合各自实际需求,通过具体、有效的方式有序展开。因此,调研过程中,校企双方合作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超过80%,企业学徒制超过47%,企业兼职教师超过33%,校企合作编制教材超过30%,企业订单式、校企共建专业课程资源库分别超过28%,教师到企业实践占13%。

5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路桥专业校企合作持续发展对策

5.1 基于互惠双赢原则,共建路桥专业校企合作持续发展体系

为了教育教学改革能完美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校企合作需要持续发展理念[1],校企双方要转变观念,增强社会担当,共同研学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立足长远目标,把好校企合作正确方向,加强校企合作长效性与实效性。双方践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紧扣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寻求共赢的校企合作持续发展体系,形成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以路桥专业为例,高职院校与省公路交通企业以平等自愿、互惠双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平台主要由基础试验教学平台、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型研究试验系统三部分功能区构成校企合作校内、校外基地,并建立完整的校企合作组织结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平台高效运行。以校企合作平台基地为载体,校企双方互派师资、专家、技术人才开展教学实践、资源开发、工程项目研究、科学技术研究、实习监督与考核评价管理,由此建构了校企合作持续发展体系。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工程项目研究、科学技术创新,助推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企业高质量发展适应能力。

5.2 集聚优势资源,共建产、学、研、赛“四位一体”实训基地

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地域气候及工程环境的特殊性,欠发达地方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落后,实践教学环节比较缺乏,专业实践训练平台有限,课堂上专业知识无法及时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教师对学生的现场技术方面无法给予指导[2],极大影响了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因此,校企双方集聚优势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就尤为重要。

实训基地依据生产、教学、科研等要求综合考虑,对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打造。校企双方综合规划、因地制宜建设,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可建在校内、校外或工厂里,体现其科学性、先进性、教学性、可持续发展性和可观性,能实现集生产服务、学生培养、技术研发、技能竞赛“四位一体”功能。实训基地是师生实践教学、开展科研的重要载体,是校企合作进行项目研究、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主要工作场所,是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生产、人员培训、职业资格及1+X 技能等级考证、技能竞赛的重要场地,还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下企业实践基地。

5.3 瞄准智能建造技术链、创新链,对接岗位需求,共建专业(群)知识技能体系

当前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实践与理论脱节[3],很多课程内容也相对陈旧,严重阻碍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校企双方需要瞄准公路交通运输领域物联化无损检测、装配化智能建造、智慧工地管理、数字化健康监测等智能建造创新链、技术链核心技术,对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构基于“行动导向”“能力本位”的专业(群)知识技能体系。针对路桥专业工程施工、工程测量、试验检测、质量安全四个主要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面向初级、技术进阶、关键前沿技术岗位能力逐级递增要求,构建由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组成的“岗课赛证”融通的特色化、模块化课程实训体系,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具有关键前沿技术应用能力的路桥建设人才。

5.4 基于校企“双元”育人,共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气候及教学平台的相对落后,导致发达地区毕业的路桥专业人才来地方院校任教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师资队伍组成不够合理,教学团队知识更新滞后、知识结构脱节,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因此,校企双方在基于“双元”育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下,共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很必要。

培养“双师型”教师可采取教师轮流下企业进工厂等形式,开展教师实践技能提升培训,通过挂职锻炼、科研服务等措施,提高双方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聘请优秀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进教学团队,实现校企人才互聘互派常态化;聘请优秀企业家、工匠大师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毕业设计及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提供全过程指导[4]。校内共建双师教研工作室,开展集体备课、协同教研,促进专兼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围绕教育教学新理念,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任务,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开展教学活动,把行业前沿新知识、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算法及建模信息模型(BIM)等融入课堂教学及实训过程中,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新。围绕校企双导师,学生学徒双身份,校企共同创新理实一体教学,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的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企业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