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分析

2023-04-05 05:54泰国格乐大学国际学院
文化产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弘扬中华

赵 丹 泰国格乐大学国际学院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互联网+”时代,以文载道,以网传道,以人弘道,能促进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传承与传播。如何以互联网技术为路径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播等概念进行论述,其次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的特点,最后立足于实践,提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建议,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底蕴深厚的国学经典,卓越斐然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精彩绝伦的历史古迹等,均是华夏儿女的杰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外来文化大肆入侵、古老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亟待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先进强大的信息技术为支持,以各类新媒体平台为渠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与弘扬,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并喜爱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辉。

相关概念的理论阐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主要指中国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丰富多样,既包括泛着历史气息的古典文献,也包括各个民族的民俗风情、思想理念、审美意识,还包括丰富多彩的民间技艺、宏伟壮阔的历史古迹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刚健自强积极有为的进取意识、厚德载物的包容创新精神、崇尚道德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尚中贵和”的精神、居安思危的底线和忧患意识等,它们是中华民族树立文化自信的源泉,是提高中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助于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内在底蕴,也能够为中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含义

若想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含义,首先要明确文化传播的含义,关于文化传播的含义,学术界莫衷一是,尚未达成统一共识,不过主流观点认为,文化传播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文化扩散,是指文化由某个地区或者某个社会以某种手段、方法扩散至其他地区、其他社会,并对当地人群的思想意识、思维理念产生影响的过程。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含义,本文在借鉴相关文献资料之后,将其归纳为以各种渠道、路径为媒介,通过一系列方法或者工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国内外民众进行宣传、扩散,使更多世人认识、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持续提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弘扬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互联网时代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特点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其更新迭代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现、继承与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概括来讲,互联网时代下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播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跨时空性。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城镇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很多古色古香的原生态村落、色彩斑驳的古典建筑在现代文明浪潮的裹挟下湮没,造成诸多中华传统文化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载体,某些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或者失传的危险。包括数字影像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内的先进技术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呈现提供了重要的载体,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供了重要支持。以上现代化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对分布在各个区域的传统文化、各种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进行记录、展示、保存和管理。

二是直观性。一直以来,我国主要通过书籍编撰、绘画创作、古代建筑等相关手段记录和承载中华传统文化。以上记录形式皆有具体的“固形物”为依托,但是它们无法实现永续保存,一旦书籍被损坏、古代建筑坍塌等,就意味着中华传统文化因其载体消失而不复存在。为避免出现以上情况,我们开始尝试将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及传承中,它能够以电子载体的形式对各种各样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永续储存,也能够借助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中华传统文化,让人们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认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广泛传播。

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日渐成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世人所认识、熟知和喜爱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新时代,我们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力量,在着力推进网络互通、文化融通、人心畅通的基础上,探寻各种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和方法,使人们在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内涵并领悟其内在精髓的前提下真正喜欢中华文化,增强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全面提升中华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绽放夺目光彩。

以新兴技术为依托,打造传统文化数字化馆藏

在互联网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云计算等各种新兴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呈现及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人们可以通过以上先进的新兴技术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像、视频等进行数字化存储、检索及应用,可通过创建数字化博物馆、在线展览馆等多种方式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弘扬。在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要学会利用和发挥各类新兴技术的功能与优势,促进其在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其独特魅力,使其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彰显,由此获得广泛的认同感,并实现全面传播。

第一,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存储。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多种先进成熟的技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图像结构、文理信息进行全面汇总及妥善存储。比如,通过数字相机或者高分辨率扫描设备将古代书籍、影像资料、古建筑、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地区的古迹建筑等传统文化信息转化为易存储、易阅览的数字化格式,生成专用二维图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图像技术做进一步处理,最终将其刻录至光盘或者存储于硬盘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态化呈现、持续化传播。

第二,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打造专项传统文化数字化展示平台,向人们清晰直观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历史流变、内容形式、内涵特色等信息,将它们进行数字化编程之后存储于专门的数据库,这样,人们只需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够观看到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信息,比如,了解齐鲁文化,观看“晋剧”表演视频,领略中华少数民族风情等,增进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为传统文化实现广泛传播夯实重要基础。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体系深度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时,可将文化与教育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文化教育的形式让源远流长、内蕴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视野,让更多人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甚至引导更多人主动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能够使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上一个台阶,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首先,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纳入教育范畴。无论在任何时代,教育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增强责任意识,通过播放视频、图像资料等一系列方式向学生灵活展示内涵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中华民族创造的璀璨文明,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自觉成为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以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局面。

其次,依托新兴技术打造特色课程。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型技术日臻成熟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大力推广与积极应用。可将此类新兴技术与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中华经典国学”等一系列特色课程,通过线上推广、线上阅读等方式,让更多民众接触和了解中华经典国学,让人们进一步领悟国学的内涵及精髓。这既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也有助于社会安定和谐,以此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

最后,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传统文化教育趣味性。传统文化教育往往较为枯燥,如唐诗宋词等。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将古诗词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或视频。如学习古诗《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学习者往往难以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则可以将诗歌中西湖的画面展示出来,让学习者能够以诗人的身份融入其中,并产生情感共鸣。又如,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与传统文化活动相关的游戏竞赛,如网络围棋、线上诗词朗诵、戏曲文化表演竞赛等,让传统文化的教育变得富有趣味性,从而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

推进网络互通建设,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精准化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着力推进网络互通建设,通过互联网实现传道育人、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媒介作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以更多元的形式、更丰富的路径实现精准性传播。

把握互联网本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精准性。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及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进一步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增强了信息的交互性,也促进了人类交流,既为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夯实了重要基础,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传播和弘扬提供了大力支持。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大数据技术为工具收集并分析用户的信息,明确用户的信息阅览偏好及阅览习惯,在此基础上,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在线推介相应的文化内容。譬如,对于对中国古典文化、唐诗宋词感兴趣的用户,可在网络平台为其推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相关书籍,便于读者随时随地阅览电子书籍,满足读者文化汲取的需求。对于对中国历史、历史人物等感兴趣的用户,可在网络平台向其推荐《明朝那些事》《史记》等相关书籍,增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精准性,促进不同用户便捷高效地获取到其感兴趣的文化资源。

发挥新媒体作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

如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多种新媒体平台相继涌现,强势占据新闻传播渠道,为人们获取信息、浏览信息、发布信息等提供了便利。当今,只要有网络,有终端设备,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成为信息的传播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设备观看信息,成为信息的接收者。这种全民创作、全民传播的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特别是抖音海外版TikTok的流行,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迈入国际提供了重要渠道,对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利用新媒体阵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致力于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文化部门或者相关机构应邀请精通新媒体运营的人才,紧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一套专业科学的推广体系,做好包装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使其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被其深刻的内涵、独特的魅力所折服,由此爱上中华传统文化,主动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分子。著名网红李子柒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凭借在海外版TikTok发布视频的方式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

第二,融入现代科技手段,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现在人们的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逐渐养成了“碎片化”阅览习惯。所以,可在迎合民众阅览需求的基础上探寻合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比如,将中华传统文化制作成简单且极具吸引力的“微剧”,通过先进便捷的剪辑工具,将经典文化制作为数分钟长短的“微视频”,再通过抖音、今日头条、百度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让更多年轻人在观看短视频、浏览新闻的过程中接触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切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各类新兴技术的诞生与应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为实现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我们一要以新兴技术为依托,打造传统文化数字化馆藏,二要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体系深度融合,三要推进网络互通建设,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精准化传播,四要发挥新媒体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弘扬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