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文学对3—6岁幼儿心理发展作用—浅析深见春夫作品

2023-04-05 05:54:55中信出版集团
文化产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幻想儿童文学想象力

董 蒙 中信出版集团

我国教育部主编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记录了关于在阅读中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指导办法。日本的幻想文学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体系和表现价值,发展相对成熟。现通过研究日本幻想文学作家深见春夫的作品,分析幻想对3—6岁婴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以及为什么幻想文学是该年龄段儿童适合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形式。

我国幼儿发展要求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正式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明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其中明确提出三点。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阅读习惯。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2.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3.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可见,故事是最适合3—6岁儿童进行语言输入与输出、练习语言表达的文学体裁,幻想文学又是众多文学类别中最适合儿童的内容。

日本儿童文学的独特表现

从儿童文学发展的时间和地区来看,其在欧美国家萌芽较早,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是欧美国家童书发展的萌芽时期,而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起源于英国。1744年,英国出版家约翰·纽伯瑞开始大规模出版童书,这一事件被看作历史上自觉的儿童文学出版事业的开端。日本文学最早起源于8世纪。日本文字的形成发展和文化传承与中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最初的日本文学都隐含着浓烈的中国元素。之后日本文学在发展中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专属的文化理念和特点,形成特有的语言文化风格,尤其是幻想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体系和表现价值。因此,本文选取日本著名幻想儿童文学大师深见春夫的作品,并对其进行分析解读,探究幻想文学对3—6岁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1]。

纵观日本儿童文学的百年发展史可以发现,日本儿童文学基本上存在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对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和对民间故事的改写,另一种是基于新浪漫主义的童心主义文学创作。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儿童文学才正式“出世”,例如著名的幻想文学作家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1945年日本战败后,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开始创作能给当时的人们带来心理慰藉的作品,如石井桃子的《阿信坐在云彩上》,很快这些基于现实又充满幻想色彩的故事让读者产生了共鸣。

在中国童书市场中,由海外翻译出版的引进版图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童书在我国童书市场中较受欢迎。近些年,我国引进的日本作家的幻想作品逐渐增多,其中著名幻想儿童文学作家深见春夫的作品受到了读者和市场的双重肯定。绘画一直是深见春夫的梦想,直到43岁的时候他才出版了第一本绘本,此后便陆续出版了多部作品,深见春夫有“荒诞儿童文学第一人”的称号。细读其作品,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让他收获了大批忠实的粉丝。

深见春夫在日本幻想文学中的地位

深见春夫是日本幻想文学作家,193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是在“二战”之后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第一批绘本大家之一。他开始创作绘本的时间较晚,43岁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绘本,此后便开始源源不断地出版独具个人特色的作品,是位大器晚成的作家。他的绘画风格非常质朴,充满童趣,深谙儿童心理,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荒诞儿童文学第一人”。“荒诞”即想象力、幻想力,他的故事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一秒还在地上,下一秒就飞上了天。他的故事总是从儿童生活的世界出发,走着走着就到达了无限想象的世界。深见春夫的作品很多单品销量达100万册,他的幻想作品完全符合孩子的心理成长特点,满足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幻想的需求,在中国也得到了众多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深见春夫作品中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一个人的想象力只有在幼儿时期被充分保护、开发,成年后才会表现出十足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深见春夫的作品充分展现了这句话的内涵。

幻想是从孩子内心生长出来的

孩子1岁到2岁是想象的萌芽阶段;2岁到3岁是想象力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到了4岁的时候,想象力会迅速发展,这个时候的幼儿开始在唱歌、绘画、游戏中进行想象的再造;到了5岁时,幼儿在再造想象的过程中,开始进行独立思考,逐步发展自己的想象力。5岁到6岁的幼儿,想象的能力已经非常明显,能够明确说出自己脑海中想象到的事物。由此可以看出,想象力是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能力。

深见春夫的故事恰好都是天马行空,充满无限想象力的幻想故事。他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现实为基础,用幻想做扶梯,为孩子们搭建出一个个没有边际的幻想王国。在这样的幻想王国里,没有大道理,只有孩子们喜欢的好玩、幽默的故事情节和可爱、萌趣的人物形象。3岁到6岁的幼儿天性就是爱玩爱闹,深见春夫的故事都是顺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从儿童的天性出发进行创作的。可以说幻想儿童文学是最适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文学形式。

幻想是孩子的本能,幻想文学是儿童天然就会喜爱的文学体裁

对于3岁到6岁的孩子来说,现实与幻想的边界并不是十分清晰。从3岁开始,孩子会出现“说谎”的现象。心理学把这样的现象解释为儿童心智提升的表现,儿童有时会借“说谎”来表达自己的复杂心情;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中会同时存在一个虚实结合的世界,他们有时会分不清说出来的事情是真实的还是幻想的。比如在《小梦做饭》这个故事中,小梦要给妈妈做一顿可口的生日晚餐,她想着想着就来到了大海、森林,找到了很多食材,还有猴子厨师来帮忙。这都是作者架构的虚实结合的幻想世界,符合3岁到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再比如《迷路小孩列车》中,小姑娘在森林里迷路了,她想象有一个猫头鹰司机会开着小火车把所有迷路的小孩送回家,她和会变形的机器人在天空中玩耍,最后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家。在这个幻想的世界中,没有可怕的东西,孩子觉得新奇好玩,作家把成人认为可怕的东西在孩子心中真实地还原了出来,其实那些经历都是儿童对未知的探索和充满童趣的想象[2]。

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儿童在3岁以前还没有建立常识概念,思维也不容易被束缚;到4岁以后,日渐丰富的生活使得儿童在脑海中慢慢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框架;等到成人后,儿童逐渐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会主动超越常识边界去思考。

深见春夫试图还原幼儿思维路径,他构思的故事都会让人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欲。比如在《捡到一颗星星》这个故事中,遛弯儿的老爷爷居然捡到了天上掉下来的一颗星星,从而引发出到天空中旅行的神奇故事。孩子经常读这样神奇、惊喜的小故事,很容易激发起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儿童眼中万物有生命

三四岁的孩子一般只有具体的感知,会把事物当作具体的人来看待,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泛灵”心理。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这样的理论:幼儿期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心理现象,那就是泛灵心理。具体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觉得一草一木一石都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他们会觉得桌子、椅子也会说话,甚至有人的特征,还会跟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对话。

深见春夫讲出来的故事就像孩子眼中看到的世界,他会把所有事物安上眼睛、鼻子、嘴巴,每个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比如在《深见春夫“想得美”图画书系列》中,作者想象出来的面包、丸子都有自己的王国,丸子小弟会走路,面包可以飞到天上去;走到森林里,山菜也是可爱的娃娃,会吹出带情绪的泡泡;所有的植物、动物会和他们做游戏,甚至完成闯关任务。这些故事描绘的世界恰恰就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看待世界的心理状态。

幻想文学对孩子的安抚治愈作用

儿童情绪发展在各个年龄段都有明显的特点,1岁到2岁的孩子主要依赖成人的照顾调节情绪,比如哭泣时通过喂食、摇晃和用玩具转移注意力来安抚孩子的情绪;到2岁时,孩子的情绪调节发展为成人指导下的自我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到6岁时,幼儿渐渐能独立运用各种情绪调节策略。3岁到6岁是幼儿自我情绪调节发展的关键期。

阅读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情绪调节,无论是亲子共读还是孩子自己阅读书籍,都对孩子的情绪有很大的安抚作用。阅读可以营造良好的亲子互动气氛,从而抚慰孩子的情绪。孩子自己阅读时,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大脑是通过视觉图画的不断刺激逐渐发育的。幼儿多看符合自身心理发展特点的图书,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形成并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深见春夫的故事画面都非常温馨有趣,其绘画风格非常接近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喜好。总是有会说话、有眼睛和嘴巴的动物、食物出现,和幼儿进行互动对话。故事从现实世界出发,走着走着就来到神奇的森林世界、海底世界甚至天空中的世界,在那些世界中又会出现很多神奇的人物,发生奇妙的故事。孩子看到这些画面时,很快会被可爱的人物、奇妙的故事情节吸引,从而舒缓负面情绪,产生愉悦的情绪,画面起到治愈心灵的作用。

在幻想中成长

五彩斑斓的幻想通常是幼儿期特有的表象,幼儿一般成长到4岁到5岁时,逐渐出现理性的思考能力,开始对世界有自己的判断,成长到十几岁时,思维已经非常成熟。一个人要想在长大后仍然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就应该着重培养幼儿时期的想象力。有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爱幻想的孩子长大后想象力也非常强,同时想象力对一个人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幻想还在孩子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情感的认知能力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3]。在幻想的故事中,孩子可以体验到开心、伤心、害怕、恐惧等多种情感元素,甚至很多是自己在真实世界中不可能经历的,因而孩子得到了认知层面的提升,对世界有了更多的理解;孩子还可以通过各种丰富的幻想与故事所描绘的世界中不同的人物、动物交流,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孩子在幻想的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这些陌生的事件让孩子逐渐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幻想故事还能帮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孩子的情感世界越来越丰富。

提高幼儿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达力

在幼儿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他们的生长发育特点通常决定了其接受教育、自我发展、认知世界的方式。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有特殊的吸引力,幻想故事特别适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大脑发育。那些美丽、可爱、有趣的故事让幼儿的情绪非常愉悦、欢乐,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幻想故事中鲜活的人物、奇妙的事件和有趣的画面,可以培养幼儿形成积极且健康的情感,从而提高其对世界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达力。幼儿长期接收大量的信息后,幻想故事中的那些情节、表达会在幼儿的头脑中沉淀下来,逐渐形成幼儿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维能力。幼儿日常语言、知识的习得几乎有一半是来自听力,当听的内容达到一定程度后,幼儿便有了自己的理解,从而开始输出。也就是说,幼儿会根据见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总是喜欢缠着大人给他们讲故事,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总能激发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天性的驱使下汲取越来越多的养分。深见春夫的故事让孩子们从现实世界出发,走向无尽的想象世界。孩子们在那个世界中没有翅膀也可以在天空中飞翔,可以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说话,会有想象中的朋友走进现实世界,和他们对话,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深见春夫用完全符合孩子天性的逻辑,引领他们在完全自洽的思维世界中生长、发展。孩子只要读过他的故事,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并且总会让成人反复地讲述同一个故事,他们甚至还可以讲出自己的深见春夫式的故事来。

幻想是无尽的生命能量

梅兰妮·克莱因通过观察分析儿童和研究母婴关系,在继承弗洛伊德的本能论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对儿童的精神分析。她认为人从出生开始,人的本能就已经出现并开始发挥功能,而且幻想从出生后就已经存在,正是这种幻想的本能,让婴儿在饥饿、快乐、不高兴的时候对外界充满了幻想,是幻想在抚慰婴儿的心灵。

爱做梦、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正是有了许多像深见春夫这样守护孩子好奇心,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的幻想故事的人,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内心充满正能量。幻想文学就是有这种激发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作用。

猜你喜欢
幻想儿童文学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打开新的想象力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50:04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创作(2017年3期)2017-06-19 16:41:20
锁不住的幻想
知识窗(2017年2期)2017-02-10 20:20:22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0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西南学林(2011年0期)2011-11-12 13:06:14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