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运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伟大中国精神。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将劳模精神概括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1]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劳动精神培养、劳动素质提升和劳动知识学习。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要求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输送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进行的劳动教育。强调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也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到进入社会实践劳动以接受社会劳动教育的关键阶段。不可否认,在国家、社会、高校的三重推动下,大学生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校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大学生劳动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加强,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学校方面来看,在教育制度体系中,劳动教育一直处于被边缘化、功利化、高校劳动不完善、高校学生处于特殊人生阶段等情况,产生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问题。一是大学生拥有基本的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但还未构建起正确成熟的劳动情感和劳动观念;二是劳动教育被部分高校边缘化,高校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或没有分配相应要求的学分,导致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三是劳动教育被大学生功利化,大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认知问题。对于一些有回报的劳动教育,如有相关经费或有相应学分的劳动教育活动积极参与,而无回报的活动却门可罗雀。
其次,从社会方面来看,虽然我国政策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轻视劳动、误解劳动、有劳无教等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劳动教育长时间处于被忽视、被冷落的状态。由于“唯知识改变命运”等的传统观念,社会中出现劳模精神淡化、青年中出现劳动能力低下等情况,个别大学生超前消费、没有生活压力等不切实际的想法比比皆是。同时,市场经济自发性和盲目性等缺陷也使得一部分人们表现出功利化等现象。
最后,从家庭方面来看,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劳动家风,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关键一环。但是,长期以来,在“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教育观念和现实升学压力下,多数家庭都只注重孩子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导致孩子从小劳动的机会少,以至于进入大学之后,依旧是劳动观念淡漠;而一部分家长将劳动教育简单化理解为课外实践活动,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技能的学习,还包括劳动观念、劳动价值取向的培养,认为先考上大学后再让孩子进行劳动实践,但没有考虑观念需要从小养成、潜移默化。
劳模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生动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结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
劳模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真正体现出劳动者的自主性,劳动不再是异化的、外在的、脱离了人的本性的东西,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肯定自己,在劳动中感受幸福,这为劳模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土壤。”[2]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论述了人类的劳动实践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深刻反映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价值的积极作用,为我们继承和发扬劳模精神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今天,劳模精神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劳模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闪亮结晶。劳模精神不仅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也传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伟大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一方面,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中,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实践以及中华民族自始以来崇尚劳动的文化传统铸就了伟大的劳模精神。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同样铸就了伟大的劳模精神,革命性与时代性的相互融合,使得劳模精神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辛勤劳动,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每一位中国人民都应该身体力行,做劳模精神的践行者,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是培育劳动情感态度的精神要义。热爱自身岗位、热爱劳动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情感态度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走上就业岗位的必备之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伟大劳动模范精神,正是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自觉热爱劳动、乐于奉献劳动情感态度的完全体现,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情感态度的精神引领。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培育优秀劳动品德的时代引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融入中华民族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劳模精神,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用真干、实干开拓未来工作新局面,缔造人生道路的新起点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以历代劳动模范为自身的榜样,形成勤奋学习、脚踏实地的优良劳动品德。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培育劳动价值观的思想佳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追逐名利,可能误入歧途;淡泊名利,可能平凡,但不会平庸。新时代大学生最终要走上工作岗位,应当真正进入“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思想佳境,将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牢记于心,自觉把自身利益融入国家发展、社会繁荣的历史伟业。
劳动模范先进而又感人的事例是新时代大学生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指路明灯。劳模精神在劳动模范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在新时代劳动模范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向前发展。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不论是“神舟”升空、“蛟龙”入海的伟大奇迹,还是“最美”清洁阿姨的平凡之举,都彰显着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中国人民继承发扬下来的劳模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培养、伟大劳动精神培育的良方。
劳动模范的不凡业绩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劳动知识技能的不竭动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位先进的劳动模范,都是在其自身行业中刻苦学习、勤于实践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向新时代大学生宣传好当今劳动模范的成长历程,讲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创造出的巨大财富,为新时代大学生孜孜不倦学习、勤勉发奋干事扬起帆、起好头。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但我们不能仅限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只是“把脉问诊”,只有在审视问题后“对症治疗”,才能真正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做到解决问题。因此,根据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改善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措施,以期以劳模精神开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崭新局面。将劳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重点要发挥好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
将劳模精神贯穿高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劳模精神进入高校课堂,是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改善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积极活跃的课堂要求,教师可以邀请新时代劳动模范走进劳动教育课堂,或者挑选有关劳动模范的视频适当地在课堂上播放,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踊跃地接受劳动教育;或组织有关劳模精神问题征文活动,一方面更加深入理解劳模精神的主旨,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自己进行反思,提高劳动教育效率;或打造网络劳模精神和劳动教育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虽说现在倡导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但仍应重视教师的在劳动教育课堂中的地位。教师劳动教育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整体的民族素质提高。在对高校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前做到完善教师劳动教育引领力,同时,教师通过自身的劳模精神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使学生从对劳模精神的感知具象化为真正的个体,而不是抽象的精神境界。
以校园劳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高校劳动教育,在全校营造弘扬劳动精神、务实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可以将劳模精神融入多种形式的校园劳动教育活动中,如结合校庆活动、五一劳动节、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宣传劳模精神;定期举办“劳动模范进校园”等宣传教育活动,请模范教师或劳动模范校友到学校做专场报告,分享劳模故事、自身劳动经历、学习技能历程;教师组织带领大学生成立有关劳模精神、劳动教育社团,以社团名义进食堂、操场进行相关宣讲,并与其他社团共同开展以劳模精神为主题的日常活动。
首先,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风是一个家族时代沿袭下来的家族文化作风,展现了家族成员的精神风貌、家族气节。“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3]因此,培养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家风,也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营造学习劳模、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以期培育大学生劳模精神,务实劳动教育。
其次,家长要做好言传身教的表率。在劳动教育方面,父母对孩子除了要“言传”,更要注意“身教”。父母的言传举止,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应注意对孩子的影响,好的父母表率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必须从小做起,从父母自身做起。
最后,家长要以劳模精神创新家庭劳动教育形式。劳模精神的24字科学内涵,不仅只局限于说教,还要去实施践行,父母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子女劳动的楷模。张子钧在《太傅公家训》中倡导的耕读传家的教育方法,他要求父母一方面教育子女勤于耕种,另一方面教育子女勤于读书;全国劳动模范许菊云的家风就是勤劳,被别人称为“劳模之家”,他作为一名厨师,教育子女练好刀工就是辛勤劳动、勤学苦练。劳模精神虽然是各个时代劳动模范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展现出来的,但是这些教育方法的思想精髓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劳动教育要求不谋而合。因此,父母应将劳模精神融入家庭劳动教育,在汲取劳模精神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创新家庭劳动教育的形式。
首先,加强党对劳模精神的宣传以及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党对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领导是以劳模精神推进劳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各级党委都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当地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在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中,把劳模精神培养和劳动教育推进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来紧抓,把劳模精神培养和劳动教育推进融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来落实。
其次,加强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劳模精神弘扬和劳动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弘扬劳模精神,推进劳动教育,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也要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相关社会团体可以走进高校,走进课堂,团体中的劳动积极分子可以以自身言传身教带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完善。企事业单位也是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今后走上岗位的事业起点,应该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训练的平台,使他们以自身的劳动实践真切地感到劳动的魅力、劳模精神的伟大。
最后,全社会要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提炼优秀劳动案例、评选优秀劳动模范,重点是要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大众媒体是国家向民众传播新政策、传递先进价值的重要平台和工具,新时代大众传媒对人民群众、社会氛围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此,要结合新时代对弘扬劳模精神,推进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新使命,发挥好新兴媒体传播劳模精神的作用,以新媒体来宣传劳模精神和劳动模范以支持大学生劳动教育。
我国虽已经经历第三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伟大中国梦,带给全国人民美好生活感受,需要每一个人付出劳动。以劳模精神引领大学生劳动教育,弘扬、培育、筑牢劳模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劳动光荣伟大的观念,推进大学生群体的劳动实践,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任重而道远。